老有所依观后感5篇

老有所依观后感5篇。

感谢您的光临工作总结之家编辑推荐您继续阅读“老有所依观后感”,如何写出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名观后感呢?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观看优秀的作品总会触动内心。观影后,我们不妨将自己的想法整理为一篇观后感,如果您需要再次阅读此页请尽快收藏方便查找!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1)

想想我们也只有一个孩子,如果我们太老了不能动,该怎么办?看了这个剧我总是和尚念经似的来来去去地念叨这个事,老东西倒很淡定说:“上养老院呗。

”可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没儿没女才上养老院,我有儿子干吗要去养老院呢?再说养老院的人假如打我怎么办呢?据说一个更好的养老院在经济上是普通人负担不起的。我一想,就害怕。那天,我郑重地对儿子说:

“等你结婚成家之后我们就自己余钱防老为将来上养老院做准备了。”儿子笑着说“上什么养老院啊,那里可有人打你的唉!”我知道他是在吓我,但是对将来进养老院的事我的确是畏惧的。

这些日子来身体连连出故障,头脑老是昏昏沉沉,颈椎连同半边身子疼得日夜不能睡觉,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于是尽量多做运动,有天早上去拉单杠,刚刚跳起来双手吊上单杠双脚离地好高,陡然眼前一黑双手一滑整个身子硬生生的摔了下来,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好久好久动弹不了,当时我以为肯定骨裂了,还好因为我平时总是猴子似的坐不住所以骨头没那么脆弱,只是软组织受伤,其时只有一个人在家,好在有姐姐,一个电话打过去,四姐给我吊了两瓶水总算将眩晕暂时压了下去。

好景不长前几天晚上下班路上,有人跟我打招呼,当时头上载着头盔,头一扭肚子不能动了,从晚上到第二天早上脖子就那么僵僵的挺在那里一动不能动,夜里翻来覆去不能睡觉,其时家里仍是光棍一条,老东西在北京出差,儿子在南京学习,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千里迢迢,电话打过去又能怎样?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如不说,只好自己忍着吧。好在姐姐多,电话打给了五姐,诉了半天苦,姐午睡都没睡就带我去推拿,几天下来虽有所恢复坐在这里敲字脖子仍是扯着疼。

一连串的打击让我真有点望老却步,随着岁月的流逝,你突然觉得不服老不行,尽管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说我不像将做奶奶的人,而且我的心理年龄的确还很年轻,可是生理的老化让你不得不慨叹岁月的无情,这一年最明显的就是本来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如今是银丝飘飘了,且头发的数量也直线下降;额上的皱纹也庭院深深深几许了;最要命的是动不动就失眠就腰疼就头晕就脑胀就有一股无名之火要暴发。

这不是更年期而是典型的心理障碍,人一病气就多,身体好不起来一切烦恼就纷至杳来,夜里睡不着时爬起来看书,看着看着就悟出了一个道理,这世界靠谁都靠不住,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人变老是自然规律,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去的是我的容颜,不变的是我那不老的心。人生在世必须时时记得角色的转换,无论对人对事问心无愧就行,在未来的日子里将自己的身体养好才是头等大事,这不论于子于已都是一件有益的事。

回头再看《老有所依》中的那个江家,之所以儿子媳妇啃老归根结底还是儿子无能,因为儿子有病身体不好,母亲一直宠他爱他为他付出了一切,到最后不但不知道报恩,还将老母逐出家门。养出这样的儿子她能老有何依?由此得到启示,对孩子切忌百依百顺无条件地付出,否则只能老了流浪街头,后悔莫及。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为了老有所依,我们在积累好经济实力的同时更要加强体能的锻炼,切不可将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老人不缺吃不缺穿,缺少的是温情是健康的体质,这老有所依依谁呢?只能依自己。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2)

《老有所依》是由赵宝刚导演、陈彦编剧的一部很接地气的电视剧,凡是看过此剧的人无不感慨万分。我非常喜欢这部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真实反映老年生活的故事了,不仅仅是因为居中有众多实力派演员挑大梁,更是因为这部电视剧让我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我。

剧中以江木兰和吕希的家庭生活为主线,演绎出了当代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沉重,这种沉重一方面反映在经济压力上,另一方面反映独生子女在父母患病后所面临的那种无奈。

江木兰从安徽考到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超市做经理。她的父亲江开国和爷爷江多福都生活在老家,江开国因为白内障看不清楚在寻找多年失散的儿子时被车撞了,此时江木兰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峻性,江木兰把父亲和爷爷街道北京照顾,这就意味着她和吕希要买一个更大的房子,但是江木兰已经拿不出多余的钱了,江开国为了不拖累女儿,将自己的住房抵押并交了六万元购买生态养老中心的房子,没想到竟然是一个骗局,骗子卷款逃跑了,江开国只好卖掉房子还贷款搬到北京和女儿住在一起。

吕希的父亲因心梗意外死亡,他的母亲丧失语言能力瘫痪在床,通过家政他们找了一个保姆,保姆是一个人格扭曲的人,经常虐待吕希的母亲,事发后保姆逃走了,几经交涉家政赔款四万元。可是瘫痪在床老人怎麽办? 江木兰和吕希跑了很多家养老院,条件好的费用要八千至一万,条件一般的没有床位,两千多的条件又太简陋,老有所依这四个字在剧情中显得是那么空洞。

我受剧情的感染,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我也是个独生女,与江木兰与吕希所不同的是,我们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但生活的经历是一样的,我特别同情剧中的江木兰和吕希的处境,时常被纠结的剧情而伤心落泪,我太理解他们的苦衷了。

我的父母现如今都已九十岁高龄了。母亲身体状况还好,父亲身患多病,九七年做了喉癌全喉切除手术,带喉管不能说话;零六年又做了膀胱造瘘,插尿管挂尿袋,腿不能行走,丧失了自理能力。为了照顾二老,九七年我们一起搬到三居室居住。想当初,九七年父亲被确诊喉癌以后,他不同意手术,开始进行了几个月的保守治疗,在这期间我每天除了坚持上班以外,还要抽出时间到离家很远的空军医院排队拿药,晚上还得煎药。后来服药不见效无奈做了手术,术后喉管每天需要清洗用开水煮消毒进行更换,无疑又给忙碌的生活增加了洗的负担。零六年做完膀胱造瘘以后,为防止感染,每周要冲洗膀胱造瘘一次,每个月要换一次尿管。我本想到社区卫生院或附近小医院设个家庭病床,不料想碰壁而归,理由是:这是泌尿专科病我们不具备条件,当时真是把我快急死了,没有办法我只好强打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一点点摸索,到医院进行咨询,终于掌握了这套技术,多年来非常幸运的是喉管和膀胱造瘘管从没有感染过。从去年开始父亲又添了新毛病,大便失禁,小脑也有些萎缩了,睡觉不分白天和黑夜,尿管经常被拔出来,我天天就跟救火一样。老母亲心疼我脾气也变了,经常和父亲发火、怄气,我还要不断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生活压力有时累的真让人喘不过气来,我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忙里抽闲把事情安排好,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坚持锻炼、学电脑、上老年大学学瑜伽、学烹饪、学太极、电子琴等,以此来缓解压力。

人这一辈子很短暂,吕希父亲的例子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意外,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人老了都想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如今我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以上。现实生活告诉人们养老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单靠独生子女来承担确实压力太大了,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提高,而当子女也到了花甲之年,即便再有孝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我们这一代老年人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不管活多大岁数,生活要有质量。另一方面,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从过去养儿防老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养老方式迈进,以便安度晚年,减轻儿女的生活负担。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3)

人物:江木兰、吕希江、开国河、多福河、援助王朝、贾幸梅、谢雅芝、雷颂华、淼淼、田密

听着这名字就感觉有些新奇,老有所依,怎么养老啊?这是一个我很担心但也必须面对的问题。新闻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所以养老金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看到这个标题,我很感兴趣。如果我看刘涛的表演,我决定去看

电视连续剧以北京为大城市,展现了年轻一代挣钱、买房、挣钱、养家糊口、照顾家庭的多重任务。在北京生活不容易,竞争激烈,价格高,出现了以下问题,矛盾不断升级

木兰以一个女强人的身份出现,但是她确实很脆弱的,为了处理家庭的事情,工作差点被辞掉,但是正是她的孝顺,她的那颗孝心感动了我,我曾多少次被感动得留下了热泪,想想木兰,想想自己,我是怎么对待我的父亲的,她为了能让父亲和爷爷安享晚年,坚持要将父亲和爷爷接到北京和他们一起生活,但是她的父亲为了不给女儿和女婿增加麻烦,都不愿意去北京,想就在老家养老,但是一连串的事故,买老年公寓被骗,几乎花光了两个老人所有的积蓄,还向银行抵押了老房子,最终一无所有只有勉强答应到北京和女儿一起生活……

木兰为了让两老人安心养老,决定辞掉北京的一切,毅然回到老家和父亲、爷爷生活在一起,要知道,她从大学一毕业就一直在北京生活在超市上班,而且此时正值她提升店长的好时机,为了能让父亲和爷爷回老家安享晚年,她放弃了所有,她处处为两老人考虑,她的孝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感到汗颜…..

木兰的丈夫吕希和北京户口,虽然不是所谓的富二代、富二代,但他工作踏实,节俭持家,特别照顾妻子,家庭生活似乎和谐幸福。但是天不遂人愿,接二连三的不幸正在发生在他身上,母亲中风瘫痪在床,多亏他父亲那细腻的爱和他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看到他们两个的爱情时,我真的感动了,这就是所谓的真爱,不离不弃,天荒地老,但祸不单行,一次更大的意外正悄然发生,吕希的父亲在洗澡时摔倒致死,从此,吕希的家庭就彻底破裂了,但是他没有消沉,因为他还有爱他的老婆和可爱的女儿…..

江开国,木兰的父亲,一个善良、坚强、有爱心的老人,见到他我感到非常亲切和舒适,我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雅芝,一个善良、勤劳、溺爱的母亲,她爱自己的孩子,即便不是亲生的,但她给淼淼的爱是无穷尽的,为了淼淼的幸福她放弃了自己的所有,但是她的爱也是对淼淼的害,溺爱杀儿,真的是哈,她的一生就没有为自己活过,除了在敬老院的日子,我想在敬老院的时光应该是她最美好的时光吧,就在准备和开国(木兰的爸爸)结婚的那天,意外又一次出现了,这次是她的永别,为了救一个婴儿自己被车撞死,或许只有这样才是她最好的归属,她应该休息了,因为她太累了…….

淼淼,田咪,恩爱的小两口,任性的小两口,也是我最讨厌的两个人,作为儿子、儿媳不但没有为母亲做过一点事,还永无休止的压榨母亲的血汗,特别是田咪,太恨他了,这样的人不晓得是怎样炼成的哈,在她自己认为是因为贫穷的原因,因为贫穷所以她想到的只有钱,成天想不劳而获或者走捷径致富,自己卖二手衣服、卖假药、炒股票,但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因为她想的全是歪门邪道,其实凭她的能力完全可以干好一样平凡的工作,但是她不走平常路,以至于在淼淼的妈妈死了后也没有一点悔意,还组织闹事者要求无理赔偿,看到这我真是心寒,为了钱可以致亲情于不顾,到最后他们也没有想明白雅芝为什么而死??我恨淼淼的无能软弱,为了讨好自己的老婆无休止地让步,让自己的妈妈无休止地伤心,他不知道自己的妈妈的心在滴血…..

喜欢雷颂华的果敢和温柔的脾气,在超市里当店长,给职工的印象是不苟言笑,要求严格,但是一到家面对自己的妈妈完全像变了一个人,虽然她也会对自己的妈妈发脾气,但是她的出发点和心意完全是关心自己的妈妈,或许她的错就在于工作和生活上的平衡吧,她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以至于疏忽了或者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妈妈…..

韩冬,一个被鄙视的小三,但她真的不能被原谅吗?她暗恋吕希七八年,她不图吕希什么东西,她看重的是吕希对老婆好、体贴人……或许吕希对她也有喜欢之情吧,但错就错在吕希已是有妇之夫,而且家庭和睦。我想如果吕希没有遇到木兰,也没有嫁给木兰,那她们一定是一对好夫妻

写到这差点把那个让我又恨又怜的江援朝和贾幸梅给忘了,他们是江多福的大儿子、大儿媳,江开国的大哥,大嫂,木兰的叔叔和婶婶,有这层关系应该算是一家人吧,但在江援朝和贾幸梅眼里,他们只是亲戚或者只是利益的平衡点,作为江多福的儿子、儿媳,不赡养老人,不照顾老人甚至觉得老人是一累赘,更有甚者居然合伙将自己的父亲丢掉,丢掉…..或许是报应,他们自己的儿子、儿媳也远离了他们,最终他们都明白了当初对待老人的行为是多么不应该……

最后两集的时候,开国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女儿,决定和老父亲偷偷回老家,结果在长城迷路,真是太可怜了,开国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女儿就轻松了,就可以为自己活了,他的老父亲是清醒的,一语点醒梦中人:“死就能让木兰轻松???自己虽然解脱了,但是你想想木兰,她会伤心死的”最终两老人被吕希和木兰找到了,经过此事,开国决定就在北京养老,同时木兰关于敬老院拆迁的微薄也得到了市长的重视,彭院长又重新开办了敬老院,老人们都有了归属和依靠,电视最后以木兰生日结束,大家都在新的敬老院里面开心地生活——老有所依!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4)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在中国最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是善的基石。如一人不孝,全民指责。

最近,淡月观看《老有所依》电视剧后,如果吕希妈妈不去世,小两口都辞职也照顾不过来。白内障眼睛看不见的爸爸、老年痴呆的爷爷、瘫痪在床的婆婆。一家一个瘫痪病人,几个人都忙活不过来,这真是危言耸听。深有感触,如今,情况不一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国情决定了两个孩子上面有4-8个老人,双方父母,还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真的想尽孝,也心有余力不足。儿女不孝,进养老院的命,儿女孝顺,也是进养老院的命。

当下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我们都有老的一天,面对养老,淡月想呀,有个好身体,至少能自理,不拖累亲人和儿女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人老了,要给自己留点钱,别像剧中雅芝一样,把房子、存款都给了儿子媳妇,被赶到没有炉子的柴房住、每天给儿子媳妇当老妈子的下场,人家保姆还有工钱呢,她白干挨骂还倒贴退休金,待遇还不及保姆呢!

孔子说,当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孝顺他们。真正的孝顺应该有爱的心情,应当从心里去爱他们。《孝经》里说什么才是孝呢?不单要孝顺我们的父母,更应该: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这才是孝的精神。试想如果为政之人可以视天下人为父母,也就说此公务员是人民的好公仆;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的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那么我们的国家也将更加繁荣富强!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里,就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其实,“孝”也是储蓄爱的延续呀!

慈母多败儿,宠儿就是杀儿,穷人家的孩子不一定早当家!如今寄生虫、啃老族比比皆是,做父母的应要头脑清醒哟!儿孙满堂也不如半路夫妻。一撇一捺组成人,人是一个人靠着另外一个人才能站得稳,一味的为了儿女付出不求回报是可悲、可怜的一生。老人,也有追求自己的幸福,剧中雅芝为了救小孩遇车祸去世了,要不然和江开国老人的结合该是多么美满的一对呀!

时光就像杀猪刀,刀刀都在催人老。生老病死,大自然的规律,人不可能永葆青春,每个人都有老去的这一天。心态年轻最重要。祝福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安享晚年,包括将来也会老的我们!

老有所依观后感(篇5)

以青春剧见长的导演赵宝刚在去年推出《北京青年》后,他今年的新剧《老有所依》关注点落在了养老话题上,但他强调,这仍是“青春”三部曲的延续。是的,当“北京青年”“自己的青春自己做主”,通过“奋斗”渐渐地实现了理想之后,他们要面对的就不光是自己的问题了,他们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可以说,《老有所依》比赵宝刚之前的“青春三部曲”更为写实,甚至很多情节都有真实的原型,也许有的观众会觉得从飞扬的“青春”一下转到“养老”话题有些沉重,但它提醒我们,养老是父母和我们都将面对的问题。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增长3%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这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面对和应对的问题。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至少有三处以上提到了养老问题,强调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赵宝刚说起自己拍这部电视剧的初衷时说,当今社会孝道的传承受到了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老人的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年轻人要服侍老人又要开创事业,其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而且“421”的家庭模式更加剧了这种矛盾,所以现在很多人都面临着养老的困局。这一困境不仅是老年人面临的,而且影响到子女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主张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当代意识为自己寻找出路,而不是为了苦难而写苦难。

《老有所依》似乎将所有养老难题都落在女主人公江木兰身上,照顾家中老人的重压一波一波地向她汹涌袭来:原先中风半瘫的婆婆由公公照顾,爸爸在老家照顾爷爷,江木兰与丈夫吕希、女儿悦悦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可突然之间公公意外去世导致婆婆二次中风,成为丧失全部行为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失能老人,父亲买养老公寓被骗光了房子和积蓄,不得不带着爷爷到北京跟着木兰一起生活,而后爷爷患上了老年痴呆,父亲眼睛将逐渐失明,丈夫和她先后失业,木兰在工作与家庭的重压下一度心力交瘁而崩溃。

但江木兰不愧叫“木兰”,她顶住了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努力地践行她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赵宝刚在诠释这个角色时谈到,江木兰不是个苦情的角色,不是一味忍辱负重,她以智慧、坚韧、乐观解决了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养老问题,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老人安度晚年。这一观念不仅贯穿在她对待自己的爸爸、爷爷、婆婆、公公身上,还体现在工作上。

作为超市生鲜食品部经理,她提出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在盈利和信誉的平衡中不断完善服务模式。这种创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她在工作上的进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突出了生活不会让善良的人吃亏这一道理。

前者侧重于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后者则侧重于分析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精神世界。相信有不少人有与雷颂华一样的感受,自己的父母随着年纪的变大,怎么越来越“作”,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雷颂华的母亲方琼是位老革命,当了一辈子领导,退下来之后,前后跟着两个女儿生活,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可是爱闹别扭,生生把二女婿闹得要离婚,孙女婿也要离婚,常用自尽来博得女儿们的重视。

老戏骨吕中把方琼的好面子、好强但是内心脆弱,想着法地让孩子们“看到她”演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这位老人可气又可爱,也为现实中的年轻人在理解这样的老人时,提供了心理的依据。

“不给人指出出路的苦情戏对于社会精神进步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只会让人感到更为绝望和痛苦。”赵宝刚说。所以在《老有所依》中,他树立了几个当代人的典型形象,他们都具有先进的当代意识,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将老人当做自己的包袱,他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所有磨难,用自己的爱与坚强为家人构筑起一座老有所依的温暖港湾。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是未来中国养老的出路。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生活是不是就是“不孝顺”?《老有所依》的最后,几条线汇成一条线,木兰的爸爸爷爷,方琼等都进了养老院,他们在养老院中有同龄的伙伴,有共同的语言,也没有在儿女家住的不自在甚至是寄人篱下的感觉,江木兰和雷颂华的养老难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引发大家对养老机构的布局和建设的重视。

《老有所依》给年轻人提供的不仅是他们要解决的养老问题的思路,更促使年轻人未雨绸缪,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老去”:重视健康问题,老来健康是年轻人最大的福气;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如何度过退休后的生活,甚至应该在家庭之外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孝”的传承。

剧中的反面典型余淼从小患病,被母亲溺爱,以致于**后不懂担当和回报,造成了母亲谢亚芝晚年的不幸,这一条线意在提醒年轻人,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家庭教育中注意这一点,不然,子女将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独立的人,更谈不上为父母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