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合集八篇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合集八篇。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我被感动了。 通过写作读书笔记,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广阔。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请认真阅读本文谢谢!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1

这个暑假没什么事做,就打算像老师说的开始来沉淀自己。起初,拿到《相约星期二》,应该在必然之中吧,因为它在网上被评为教师必读的书籍之一。

我特意选了星期二来读这本书,早上看了五页就困得要死,于是睡觉了。直到下午,安静的时候,我又不睡觉地拿起了书。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本关于生活的书。毕业后,米奇阿尔邦忘记了自己的梦想,也忘记了与莫里教授保持联系的承诺。

毕业后的十年里,我一直在工作和兼职。直到有一天,当我在收音机里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时,才认识莫里教授。于是前往莫里教授家里探望,两人相约在莫里教授活着的每个星期二,两人见一次面,由莫里教授亲自授课,学生是米奇,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

他们一共度过了十四个星期二,但并不是每个星期二谈论的内容我都有感触,可能是我的经历还不够,未能贴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莫里教授对死亡的态度真的很让我敬佩。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想到如果我在这个美丽的时代,我将如何面对死亡。如果我离开了,没有爱人,没有朋友知道我离开了,没有孩子,没有努力,甚至我离开了,不了解这个社会,那将是一种遗憾,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没有经验。而书中讲到的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然后在公园里散步,看看大自然的颜色,看看美丽的鸟儿,欣赏久违的大自然。

我还在羊皮卷里读到过相似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这些智者都选择过最平凡的生活。最平凡的生活是许多人忘记的生活。人们总是在追求什么。他们认为如果不追求生活,就回回归平淡的生活,这是一种逃避。所以我们没有问自己这是不是我们想要追求的?

还是人云亦云?在盲目追求的过程中,我渐渐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在生命的尽头,繁荣消失了,我们回到了真实的自我。原来平凡的生活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书中偶尔提到美国那时的新闻,想想跟中国现状真的很像,我都不想看新闻了,一幕幕奇葩的画面出现在脑海中,舍友间不满投毒杀害,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厕所里出现弃婴,

老师**幼童。我们在问中国怎么了?其实最该问的是我们怎么了?

正如莫里教授所说,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你这种东西。但我们这些穷人要么太自私,要么太肤浅,使文明社会的弊端层出不穷。直至此刻,我都在想起刚刚发生的海归不服从传销组织被打至死,我彻底无语了。

爷爷奶奶每天都看新闻。我不知道当他们看着这个社会变成这样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感觉?人之初性本善,莫里教授提到是“人只有在受威胁时才会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因为担心失去工作而受到威胁。

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只会考虑你自己的利益,你会把钱当成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说到死亡,其实我不是那么冷静,但莫里教授真的很冷静。原谅我读书时不认真。即实我知道要像莫里教授那样对待你,我也不能。他说,死亡结束了生命,但不是情感上的联系。是的,只有当一个人活在别人的心里,他才能数世界。

他希望他认识的每个人都能继续自己的生活,不要因为他的死而毁了自己的生活。莫里教授对死亡的看法真的太深了。

有人说,一个人只有读了三遍以上的书才能评论。的确,我还没有完全读完这本书,也就是说,我对生活的了解还不够。《相约星期二》就此告一段落。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2

爱和人生的意义

当文艺作品在探索人生意义的时候,“爱”总是那个最终的标准答案,在得出这个答案之前,往往会先排除掉权力、金钱、声望这些永远的配角,所以当说“人生意义是爱”的同时,往往带着排斥世俗成功的意味。这种看似令人印象深刻的说法,忽略了我们对世俗成功的深切渴望,在探索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懒散的自我限制。

如果我们采用一个更加包容的,广义概念的“爱”——代表着我们个体所有的社会关系——把“爱”作为人生意义又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卡尔·马克思说,从本质上讲,我们都是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只有在一个(特定类型的)社会中才能获得自己身份和自我认同,离开了特定社会的语境,说一个人“成功”是什么意思呢?说一个人“幸福美满”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换句话说,人生意义的备选项,都是以他人的存在和我们与他人的共处为前提的,在这里,人生意义被概括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广义的“爱”。

再一次,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自己的欲望,创造是他们的欲望,奉献和利他是他们的欲望,亲密更是他们的欲望。把生活的一义等同于如何充分和高质量地满足他们的欲望并不难。

人生意义的备选答案众多,这些答案在争论中不断扩大外延自己的含义,以至于最终这些答案的内容高度重合,很难找到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一个非常乐观的启示:人生的意义不可能被限制在某一个狭小的概念中,换句话说,我们总能在某种意义上达到自我实现。

接受与超脱

接受是可以超越的——无论你是将佛教思想作为人生哲学、心理技能,还是冥想中的自我暗示,它都是有效的。同时,对自身的接纳往往需要克服很多已有的观念,这些观点在你小时候,通过父母的教诲、自己的观察和影视作品灌输入脑,成为人生观的一部分。大多数时候,这些观念会让你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所以你常常不去审视这些观念,即使它们相互矛盾,也会形成偏见和肤浅。

《相约星期二》中提到:“接受别人替自己擦屁股并不羞耻,其实生来就没有理由要为这些事情感到羞耻”。在克服羞耻感而达到自我接纳的过程中,身患绝症的莫里无疑会得到周围人最大的宽容,但他依然需要勇气去克服,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在自我接纳中,必然需要承受周围人也许**但持久的精神压力,非坚定者不能达成。

独立于文化的勇气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3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四)]曾经在读者上看到过这篇文章,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然后在他过世后,学生把他的笔记整理出了一本书,就是《相约星期二》,《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四)。曾想过要看看这本书,不过不久就淡忘了……寒假有时间整理我的书柜时,因为爸爸的书和我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一眼就瞄到了爸爸以前买的书。“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映入眼帘,这句话虽然精练却引起我的注意,记忆被回忆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既然当初没有看成这本书,那就趁寒假好好读读吧!在书中我面对一个非常乐观,善良,幽默的老人。他竟然为自己办了一场葬礼,并且随着每个人给他写的诗而又哭又笑,读后感《《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四)》。

每天他都要面对自己的萎缩,今天到**,明天到**?这几乎比死亡更痛苦,看着自己的身体不断萎缩,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但是这位社会学老教授却享受着死亡,并经常和米奇笑谈他仿佛又回到了婴儿期,有人帮他上厕所,有人帮他擦屁股……在不同阶段都要享受着这个阶段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年轻时浪费青春时间,老了之后才开始后悔曾经。

我感谢莫里教授的接受。他不羡慕健康人的身体。他只想在这段时间里过得充实,即使在痛苦中也能享受美好的事物。既然每一天都过去了,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权利去享受幸福和快乐呢?而不是害怕并恐慌死亡,衰老的到来。

不过:“一旦你学会怎么去死,你就学会了怎么去活。”这句话好深奥的……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4

《相约星期二》,是命运的相约,是灵魂的相约,是关于生和死的相约,更是生命价值观的一次真诚的直白。

我知道,芸芸众生中的我们,至今仍在追求的很多东西正是莫里教授所摒弃的。家庭的不幸和命运的毁灭并没有消除他对“善良、尊重和友谊”的坚持。他坚信“爱能赢得世界”。爱永远是胜者。"

相爱或者死亡。爱是他灵魂的主旋律。他不愿意为死亡涂抹胭脂。

面对死亡,面对各种不幸,他克服了普通人最难做的事情:与生命和平相处。原谅自己,原谅他人。

他尽可能多地给予别人应该给予的东西。他人为施舍表明他还活着!活着,不给予,过的只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他用生命的最后十三天,和米奇相约星期二,用自身的病痛和艰难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教授完了十三节关于"活着的意义"这门课程。他的眼角也有泪,因为痛楚,他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脸上总挂着微笑,即使连"擦屁股"这样是事情也需要依赖他人时,他也会提示自己像婴儿般去享受;他的嘴边流出的是在米奇看来的一种苦涩的幽默,这种幽默常常化解尴尬,让他与人交流的时候多一份和谐,乃至感动。他敢于直播死亡,直播衰竭。

他知道“夜行”节目是想利用他来增加剧情效果,但他选择了让步,因为这样的直播会把他的信息带给上万观众。他的让步将使更多的人思考生、死和生命的价值。

与生活讲和,心态才会平和。当你与生活和平相处时,你不会为名利烦恼,也不会整天担心得失。你可以专注于建立自己的文化,全心全意地去爱和尊重。"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

莫里教授,一个终生的教师!爱是永恒的感觉。即使他死了,他也会永远活在读者心中。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5

生命的巅峰—读《相约星期二》有感“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

成为本书的内容概括。面对这样的概括,你对这本书可能没有什么兴趣?但看看这本书的内容:世界,自怜,悔恨,死亡,恐惧,永恒

这些,你还能说它是“简单”的吗?

作者,我们权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样忙碌于工作的缝隙中偶然看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嘉宾是他的大学老师兼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施瓦茨

才想起毕业时曾与老师有约相见。而此时的莫里已经患了肌萎缩症(ais),一种不治之症,莫名的冲动驱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师。于是,在此后的每

星期二,米奇将应老师的要求来上课。14周后,课程结束了,老师也结束了

流星般消逝了,留下来的却是一本200页的畅销书,名字叫—“相约星期二”。我们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当中的,上学、就业、升职、结婚、生子、创业、

挣钱,太多的羁绊让我们感到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大多数人至死

都好不怀疑这一点。但是,莫里教授告诉我们: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说:“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

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说,直到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事实。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

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简单来说,我们总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谓我们的需要,却经常是他人的圈套。超出他们购买lv包的能力,是你的需要还是品牌陷阱?把孩子送到国外是你的需要还是西方世界的需要

**?以任何方式追求名利是你的需要还是世俗的强迫?最快乐是人,不是神。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面具,放松别人,让自己走。

生活很艰难。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无法忍受。面对它们我们该怎么办?莫

里教授给出了他的答案:世界的病痛,要付出微笑。

“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这就是教授死亡前设想被火化时的话语。上节课,他希望学生们有空时能去墓地。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爱徒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听不见你的说话了。”恩师说:

“到时候,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

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

听这个幽默的对话。死亡是诗意的。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你该如何度过?莫里是这样设想的:“早晨起床,进

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

午餐,我一次只邀请一两个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谈论他们的家庭,他们的问题和他们的家庭

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自然的颜色,看美丽的鸟,享受

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去餐馆吃美味的意大利面,或者也许是鸭子——我喜欢鸭子——剩下的时间都花在跳舞上。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

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好好睡一觉。”

平凡不能再平凡,但也许这就是所谓幸福的本质!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需要不知足的奋斗,来满足我们多欲的身,更需要知足的享受,来抚平我

们焦虑的心。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6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本书的内容概括。面对这样的概括,你或许不会对这本书产生怎样的兴趣?可是,看一看这本书的目录吧:世界、自怜、遗憾、死亡、恐惧、永恒…看到这些,你还能说它是“简单”的吗?

作者,我们权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样忙碌于工作的缝隙中偶然看到了一次电视采访,嘉宾是他的大学老师,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施瓦茨,他才想起毕业时曾与老师有约相见。而此时的莫里已经患了肌萎缩症(ais),一种不治之症,莫名的冲动驱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师。于是,在此后的每周星期二,米奇都会应老师的要求来上课。十四周后,课程学完了,老师也如流星般消逝了,留下来的却是一本200页的畅销书,名字叫—“相约星期二”。

我们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当中的,上学、就业、升职、结婚、生子、创业、赚钱,太多的羁绊使我们感到劳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大多数人至死都好不怀疑这一点。但是,莫里教授告诉我们: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说:“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简单来说,我们总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谓我们的需要,却经常是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买了lv的皮包,是你的需要还是品牌的圈套?千辛万苦送孩子出国,是你的需要还是西方世界的诱惑?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是你的需要还是世俗的胁迫?最快乐是人,不是神。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面具,放松别人,也是放飞自己。

生活是很艰难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面对它们,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教授给出他的答案:世间病与痛,尽付笑谈中。

“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这就是教授死亡前设想被火化时的话语。最后一堂课,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爱徒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听不见你的说话了。”恩师说:“到时候,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

听一听这幽默的对话吧,死亡也可以这样的诗意。

假设生命中只剩下一天,你该如何度过?莫里是这样设想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但也许这就是所谓幸福的本质吧!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需要不知足的奋斗,来满足我们多欲的身,更需要知足的享受,来抚平我们焦虑的心。

死亡是黑色的,莫里的心态却是金黄色的,他说:“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现在当他们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长疮的乳霜时,我感到是一种享受。当他们替我擦脸或按摩腿部时,我同样觉得很受用。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了”……“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死亡带给莫里的不是痛苦,而是安详的“圆寂”。高明的是,莫里不仅可以把悲剧变成喜剧,甚至可以将这一切升华为课程。14堂课的旅程,不就是我们人生的主题吗?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相约星期二》封面的一句话,这句话精简但却有内容,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直到老莫里离开。“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的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敬佩不已。

如果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这是学生在教授临终前几天提的一个问题。教授想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竟然是这样的:“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教授说,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莫里最后的愿望,在我们看来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每天过的不正这样平凡的一天吗?而对莫里来说就是这么平凡的一天却是最完美、最美好的一天。人在健康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而奢华的梦,或许是住上小别墅,开上宝马车,或许是世界环游,或许是功成名就……就在我们每天在忙于追梦的时刻,时间已经悄然从身边溜走而自己却浑然不觉。我想莫里教授也不例外,所以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美好的每一天。

人生无常,岁月催人老,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和病痛,在衰老和病痛来临时,你可以感叹青春一去不返,但却无法拒绝衰老和病痛。莫里说:“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他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他继续说到:“只是当你还健康的时候,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环顾我们周遭,青年人挥霍青春;中年人揽镜自悲;老年人追悔过往……这一切都是在浪费有限的生命而已,我们真正该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所有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你,就算病痛已经缠上了你,你都有权力去享受快乐和幸福,而不是诚惶诚恐地度过余生。

在莫里最后的岁月里,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这比快速死亡要残酷得多,简直能把人逼疯,这并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然而莫里老人却说:“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莫里就是这样一边乐滋滋地体验死亡,一边与米奇讨论着人生。这本书读第一次时因为好奇,读第二次是因为敬佩和感动。即使读了二次,我知道我还无法体会和理解莫里的境界,但是我从莫里那获得了一个人生理念:只要用心去体会,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一天。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7

其次,给我感触很深的就是莫里老人和他的学生米奇约定在每周二的人生课,“课堂上不需要课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得准备回答问题,还得准备提出问题,还有好多讨论的话题,涉及到爱情,工作,年龄,社会,原谅,以及死亡。每个话题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的深不可测,然而在莫里的口中,一切不过是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不可能会没有爱情,不可能会脱离社会,不可能永远远离死亡,一切都是在平常不过的,在他看来,风轻云淡,即使他自己是主人公。在他的话题中,大至世界,死亡,小至家庭,爱情,,在他的话题中或许他描述了他的一生,可是那又何尝不是我们没个人人生的一个缩影。m.dg15.COM

让我感觉最深的是家庭。一个人可能没有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但他不能有一个家庭。在家庭这个避风港中,我们得到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得多,但从没有人跟你计较这些。在这里,你可以得到爱,不是来自爱人,不是关于爱。无论你在外面遭受什么样的痛苦和委屈,你心里都不会感到孤独和恐惧,因为有一家人守护着你。

还有关于感情,人活一生不能没有爱。相爱或是死亡。一个人如果失去爱就像断了翅膀的小鸟一样。

也有遗憾。也许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遗憾,或多或少,大或小。可以说,没有遗憾的人生并不存在,也不完整。但如果每个人的遗憾都和莫里一样好的话——做一名医生或律师,做一名好老师。

那遗憾也就不能称之为遗憾了。还有衰老和死亡。莫里说:

“拒绝衰老和死亡,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死亡总是会来的。你害怕,但你不能拒绝。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

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是的,平静的生活不是懦弱。相反,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于直面生命中衰老的痛苦甚至死亡。既是不可避免,为什么要惧怕他的到来呢。每天对他的到来诚惶诚恐,并不能减慢死神的步调,只能让有限的生命再缩短一些。

我们要做的是不虚度光阴,不要在死亡到来之际,费尽心思祈祷上苍,“可不可以再多给我一天,”“要是我能再活一天,我会…”

像莫里一般在最后的岁月里对人生发出由衷的感慨,或许是每个即将离世的人都会做的一项功课,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身边需要的不是妙手回春的医生,不是忙着整理遗嘱的律师,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一个能够耐心的听完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一个能够接受他对世人的忠告的听众。莫里是幸运的,因为他的身边有米奇,能在他最后的岁月里,跟他探讨人生。

米奇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从教授的身上懂得了许多健康活着的人不曾了解的留心的事物。或许想莫里那般豁达淡然面对死亡得人微乎其微,但至少,我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些什么,像是乐观,像是豁达,像是微笑着和生活讲和,像是热爱活着的每一天,微笑着面对活着的每一天。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8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一)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诗中蕴涵着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中洋溢着爱与美、温柔与和谐的气氛,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从这首小诗中,我体会到了生活的速度,不给你留点虚度。在我们青春的这个时候,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不要等到生命的警钟敲响,那我们就别无选择,只能发出这迟来的叹息。

陷入病痛中的莫里老人,在失去了行走能力,自理能力,告别了自己的隐私的情况下,用他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课程,向我们阐述了生命应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把自己认作"连接生与死的桥梁",向我们证明了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不是同义词,并告诉了我们"学会了怎样死,便学会了如何活,有意义的活,只有拂去外表的尘埃,才能看到生活的真谛".

莫里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原谅自己和他人。原谅自己本该做而不该做的事,与自己和解。

人生最重要的事学会爱和接受爱。不羡慕年轻,因为我们也曾年轻过。热爱人生,庆幸活着的每一天,不哀叹时间的逝去。

接受自然法则的恩赐,相信衰老只是生命的循环,无论是身体的枯萎还是疾病的纠缠,都要坦诚相待,以逝者的态度来过今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二)

清明下乡给奶奶上坟,看着周围的树木,青草,斜坡,脑海中蓦然跳出了一个名字——莫里。

是的,莫里,一个社会学教授!在异国他乡,在几乎是同样的境地里,安葬着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他震撼了我,让我不得不用着零星的时间一遍一遍地去读他,去回放他,回放那不断被病魔吞噬的躯体,回放他在生命走向尽头前的那特殊的课堂,回放那一句句洗涤人心灵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