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十篇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十篇。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准备的最新关于“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的范文,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浏览本页内容。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制作合理充分的教案是巩固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

(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教师:除了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教师: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老师告诉你们,它约重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

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交流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对比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认识天平

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教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3.认识千克

(1)认识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师:老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学生1:1000克。

学生2:1千克。

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师: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

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

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教师: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

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

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针指着5呢

教师:很好,仔细观察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

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

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0

教师:谁能说出现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

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

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

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始往后数。指着30呢

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察,你能发现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1.口答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一个西瓜重6()一个鸡蛋重50()

一只公鸡重2()一个汉堡重280()一桶油重5()

一支铅笔约重180()

2.完成第106页第6题

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3.一抓准

(1)介绍全国劳模张秉贵。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非常能干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比如全国劳模张秉贵,他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大家都叫他一抓准,无论顾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够抓出来,他的手就像一台秤!

(2)明确要求:我们每组都有一篮橘子,一会儿请大家从这个塑料袋里往外抓橘子,不用秤,看看哪组同学取出的橘子最接近1千克。

四、回忆交流,总结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通过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鸡婆婆的生日,公鸡兄弟俩给外婆准备了两盒礼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着小盒的礼物,弟弟拎着大盒的礼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轻松,而哥哥却越走越吃力。

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猜一猜两盒礼物哪一盒重吗?

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两盒礼物带来了,我们也来掂一掂。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两盒礼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称)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物品有轻有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1.认识秤。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秤吧?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多媒体演示),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把要称的物体都放在托盘里,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0个数,一根指针,字母kg)

讲解:称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体演示),指到几就是几千克。

多媒体出示用盘秤称西瓜、白菜的图片,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质量。

谈话:知道了盘秤的用法,我们就可以用盘秤来称一些物品的质量,每个小组都有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你能分别称出它们各有多重吗?

[说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秤,唤起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通过对刻度盘的观察,了解了盘秤的使用方法,也自然地引出千克。]

2.掂一掂。

谈话:刚才我们用秤称出了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一样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试一试。

小组轮流掂一掂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

谈话:(拿出三个盒子)这里有三个形状相同的盒子,其中只有一个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你能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吗?

指名分别掂三个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说明: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1千克实际质量的同时,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1千克的表象,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称一称。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给外婆过生日,小白兔也想给外婆过生日,它想准备苹果、黄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帮助小白兔称出这些物品吗?(把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土豆、黄瓜分发给各个小组)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教材安排先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概念,我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如:每个小组一个台秤、天平和一个体重计,还有许多盐、水果等物品。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开展各种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使学生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异质分组,为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了条件,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动手“做数学”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想法的习惯。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2、构建新知。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猜盒子、称物体、称体重等,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3、应用拓展。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有一流的教学设施,为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班级现有学生42人,其中大部分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于动脑,敢于向困难做斗争。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接触的事物及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出现了个体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的'对策是: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教师自制两个相同的盒子,其中一个是空的,另一个里面装满砝码,将每个盒子系上细绳。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盒子能将绳子拉断?(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将绳子向上拉,装砝码的绳子被拉断。)

师:同样的盒子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猜到一轻一重,之后让学生掂一掂这两个盒子,感受它们的轻重。)

(给孩子创造了猜测和判断的机会,让他们在判断中树立自信心。)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我们做“背一背”的游戏好吗?(教师选择三名学生,一位同学背另两位同学,并说一说背的感受。)

(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中常见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物体的轻重,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

生1:用手去掂一掂。

生2:用秤去称一称。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都见过哪些秤?(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图片展示给大家。教师也准备一些图片,如:玻璃体重计、婴儿秤等。)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师:今天我们要用台秤和天平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们认识台秤吗?(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向大家进行简单介绍,教师补充。)

师: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对台秤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小组人数不宜太多,2~4人学习效果比较好,要求小组长监督每一位学生读出台秤上的数字。)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给予指导和帮助。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这两袋盐有多重啊?

生1:我们小组称的两袋盐是1千克。

生2:我们小组的盐差一点点到1千克。

师:也许是我们在调秤的时候有点误差,总之它是非常接近1千克对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千克。

师:在台秤上你们看到“千克”的字样了吗?

生:没有,我们看到了“kg”。

师:“kg”就是……

生:是千克的英文名字。

教师在千克的下面板书:kg。

(2)掂一掂。

师:请同学们把两袋盐放在一只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教师边说边示范,然后学生开始活动。

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同时搜集来自学生的信息。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很重。

生2:掂时间长了感到很累。

师:请记住这个感觉,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的感觉准不准。

(3)估苹果。

师:请你估计几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并把这几个苹果装在袋子里,轮流掂一掂,找一找掂盐的感觉。

学生选的数量各有不同。

师:每个小组都选好了苹果,在台秤上称一称吧,看你们估计得准不准。

通过实践,验证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有的小组估计的质量差很多,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秤里面添苹果。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再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

生1:老师,我发现我们小组选的苹果差不多大。

生2:我发现如果是小苹果数量就多,如果是大苹果数量就少。

师:你们说得都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

生1:我觉得2瓶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生2:我认为4本书大约1千克。

生3:老师,你的包大约是1千克。

生4:10枝钢笔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师:好,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估计的物体拿过来,实际称一称,看看它们到底多重。

称过之后,学生发现了自己估计的质量与1千克的差距,教师要求差得多的同学再掂一掂两袋盐,重新感受之后,再去估计。估计两瓶水的小组称过之后,结果是1千克多一点,当看到这个结果时,小组的成员都兴奋得跳了起来。

(4)称体重。

师:你们想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体重吗?你们认识体重计吗?(介绍体重计的用法)请在小组内选两名同学,先估计他们的体重,然后再称一称好吗?

3、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猜一猜,称一称。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猜一猜我手里的1角硬币有多重?(学生猜到1克、3克、10克各有不同)

师:我们来称一称。(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结果是_克,教师板书:克和g。

(2)掂一掂。

师:原来1枚1角钱的硬币大约有1克重,现在把这枚硬币放在你们的小手上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然后再把小组同学的硬币放在一起看是几克再掂一掂。

(3)找一找。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重?

生1:我的铅笔头。

生2:一片药。

教师将学生说的物体称一称来验证他们估计的结果。

有一名学生张朝宇说:“我的钮扣可能比1克多,因为它大。”另一生吴瀚反驳道:“那不一定,你的扣子要是木头做的呢?”张说:“木头做这么大也能超过1克。”吴又反驳道:“也许它还是空心的呢?”

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插话,一番争辩之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些?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铁重。小组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同样重。

师:请你们做个手势1千克铁有多大、1千克的棉花有多大。

师:再想想刚才的钮扣问题,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大的物体并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4、自主探索千克和克的关系。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千克,还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么千克和克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们能用桌子上的材料通过观察,再称一称、算一算找到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后小组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1千克和1000克相等,因为我们小组的大袋盐是1000克,放在秤上正好是1千克。

小组2:刚才我们称这两袋盐是1千克,我们又称了一袋盐是500克,所以我们小组也认为1千克=1000克。

小组3:我们小组不是称的,是看出来的,你看一袋盐上面写着500克呢!

有的小组没有得到这样的结论,教师让他们用其他小组的方法验证一下获取这个结论。

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呀?回家要跟爸爸妈妈讲一讲,然后再称一称家里的物品。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5】

一、说教学分析

《克与千克》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即教材101-102页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小学数学质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本课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说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和儿童的天性,好奇心特别强。对此可以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再结合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理解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体会、观察克与千克的关系,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能够形成知识与能力,德育与智育的双向结合。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理解1千克=1000克。并将理解1千克=1000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为主。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使学生学会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条件。

六、说教具学具

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会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袋装1千克苹果、一包1千克砂糖、500克砂糖若干、4克乒乓球若干、1克扣子若干、天平若干等物品。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并优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创设了以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体验操作,获取新知3、加深记忆,总结经验4、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以此调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回答后,我开始讲述:小雪也特别喜欢购物。于是,星期天小雪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的,真是琳琅满目(随着教师的叙述,大屏幕出现小雪和妈妈的购物情景)从而提出问题:看一看大家都买了什么?分别有多重?(大屏幕出现顾客采购的物品)这时学生会说:苹果1千克,饼干11克,豆油5千克,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克与千克》也让同学们认识到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那么同学们知道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吗?

(二)体验操作,获取新知。

在这一部分将通过各种活动完成以下三个目标建立1克与1千克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动手动脑,亲自验证。首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教具学具(苹果,扣子,乒乓球,砂糖大小包)“掂一掂”感受一下物品的重量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请同学们记住这种感受。接下来,我们利用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称的使用。来称一称我们掂过的物品中的其中两样(苹果,扣子)观察数据扣子1克苹果1千克,师生共同鉴证,并作自我反思,明确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1克1千克?教师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生活能有更多的了解。2分钱大约重1克,曲别针大约重1克,2粒胶囊大约是1克,一袋精制盐大约1千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扣子1克,苹果1千克,那么在我们的学具中其他三件物品(乒乓球,砂糖大小包)与(苹果,扣子)比一比那个重一些那个轻一些?小组讨论,同学发言。“称一称”师生一起称一称其他三件物品观察数据,共同验证(乒乓球1克,小包砂糖500克,大包砂糖1千克)由此可以得出(扣子,乒乓球)轻一些,(苹果,大包砂糖)重一些。于是,提醒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据与单位,从中发现哪些问题、说出这些问题,大家思考讨论并回答也让同学们感觉到数学发现的乐趣。教师做小结: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估一估”依据生活经验以及前面的体验,来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请同学们看图读数,估计单位。(柿子300克,草莓10克,苹果200克,西瓜3千克,菠萝2千克)。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克与千克建立初步的概念,那么我们开始思考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三)加深记忆,总结经验。

首先“掂一掂”左手掂一包500克砂糖,右手掂一包1千克砂糖。说说感受。然后给左手加一包500克砂糖。问:两只手那个重?那个轻?小组讨论,同学发言。“称一称”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同学的结果(1千克砂糖比500克砂糖重,2包500克砂糖与1千克砂糖一样重)。通过实验我们不难得出1千克=500克+500克=1000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千克=1000克,那么这就解决我们的思考,也让同学们理解了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通过课堂小练,在圆圈中填上“>”“<”或“=”来加深同学的理解,同时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效果“做真正的数学”。为了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身边的的数学,还要学习世界的数学。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视野(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

请同学们思考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以此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表象。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四)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称一称”请同学们下去称一称我们的书本和自己分别有多重?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克和千克的认识》。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硬币,鸡蛋,盐,橘子,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下五个环节:

(一)口算:略

(二)动画激趣,优化导入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喜羊羊和美羊羊在超市购物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再通过所购买物品的质量引出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准确认知

质量单位的建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让他们感受并能准确的体会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鲜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先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然后认识千克的质量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

1、在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这一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①猜一猜 2分硬币的量量。

②称一称。利用天平称硬币的重量.

③掂一掂硬币的重量。

④估一估一个鸡蛋的质量,再用天平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体验新知、运用新知,同时培养其估算能力。

2、在这一层次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2个活动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①拎一拎。让学生分别用手拎500克、1000克盐的质量。同时提示到,当物体的质量达到1000克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千克。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肌肉用力的意识帮助形成较牢固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从克过渡到千克的认知过程,进而归纳得出1千克=1000克( 并进行板书) 。

②找一找。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生活中大约1千克质量的物体。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几个质量,通过猜,称,掂,估,拎,找的过程将新课教学层层深入,课堂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亲身经历质量的过程,进而全面系统的经历认知,体验,掌握。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突破了学生对质量的准确感知这一难点,更为给学生呈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过程。

(四)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在我看来,一堂有效课堂中好的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是既能巩固新知,又能突破重难点,更能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套三星级的练习,一星级为基础练习,二星级是提高练习,三星级是实践拓展,这一套练习,不但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得到落实,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与快乐。

(五)回忆交流,总结评价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四、说板书设计

克与千克

1千克=1000克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了解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具备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设计:

1、落实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一教学目标。

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交流如: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我买的蛋卷75克。

火腿肠一根是45克。

我的体重是31千克。

一袋茶叶450克。

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8】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换算。

学习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学习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二、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猜一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环节

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激趣定标,激发探究欲;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1、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

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掂一掂”这个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轻和重,然后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利用熟悉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2、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克相对学生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猜一猜1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再说说生活中大约1克的物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建立克这个质量单位的概念。

第二步:认识千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还设计了让学生想办法找几千克的物品,然后轮流感受,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仅一次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更是对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程度、学生体验态度的一种信息反馈和检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设计了两袋糖的质量是多少,从中引出1千克=1000克,接着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课本上的练习题;课外的练习题。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9】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

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

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

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

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学时间:4课时

七、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

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

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

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

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

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

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

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试一试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

看谁估得准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

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

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

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第2课时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至35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钱的硬币、羽毛、尺子、桔子一个、天平。

学生:硬币(2分、1角、5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

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天平

(1)介绍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指导看图(书中33页图)和物(天平)。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

物品,用天平秤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来确定物品重多少,砝码相当于台秤中的秤砣。

你能说说图中的砝码各重多少克吗?

(2)用天平秤称黄豆。

①猜一猜10克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②称一称10克的黄豆

③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

④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

(二)体验克

1、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3、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

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5、估一估

一个桔子重大约几克?先掂一掂,再天平称一称看你估得准不准。

(三)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一袋盐重多少,(500克)两袋盐呢?(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

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3、口答单位换算

(四)完成试一试

(1)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2)猜一猜数学书和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

(3)再称一称,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一个文具盒大约重多少克?

小结:数学书大约重300克。

三、实际运用克

1、想想做做1

(1)观察包装袋,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

重的体会。

3、想想做做3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4

活动:称一杯水的重量

(1)观察想想做做第4题图,说一说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说一说: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重,该如何称的?

(3)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用千克和克说一句话或讲一个小故事。

五、课堂作业:练习册第19页认识克。

第3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36~37页。练习四。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

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克4千克=()克3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千克○160克550克○1千克3千克○2500克10千克○8000克

二、完成练习四中的习题。

1、第1题

(1)提问:一个梨,一个鸡蛋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估一估:一个梨大约有多重?

一个鸡蛋大约有多重?哪种重一些?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肥猪大约多少千

克?

(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2题

(1)出示挂图提问:你们见过这些体育用具吗?铅球和篮球哪个更重?

估一估:铅球如果用千克做单位大约有几千克?篮球如果用克做单位大约有多少

克?

(2)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3、第4题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策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4、第6题

(1)理解题目含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能算出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吗?怎样算?

(3)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

(4)提问:你能估计出2号杯和3号杯里的水大约各重多少克吗?(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用2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估一估2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多少克?

(90克)用3号杯里的盛水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大约是多少克?(120克)。

5、思考题

(1)学生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

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

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6、全课总结。

(1)读一读你知道吗?

(2)小结质量单位有生活中的应用,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1、第36页第3、5题。

2、估计它们分别有多重,用线连起来。

一块口香糖一只兔子一头牛一块香皂

350千克5克2千克120克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盒牙膏一袋面粉一把牙刷一台小电视机

100()20()20()15()

4、看图填空。

空杯重50克,1号杯装有半杯黄豆连杯共重150克,2号杯装满黄豆,1号杯的黄

豆是3号杯里的黄豆的2倍。

(1)1号杯中装了()克黄豆。

(2)估计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克。

(3)估计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克。

第4课时活动课称一称

活动内容:第38页。活动课称一称。

1、称出自己熟悉的水果、蔬菜1千克,数数有几个。

2、称出自己的体重比一比。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了千克和克两个质量单位的基础上,加深对千克的认

识,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活动前的准备:每小组一个台称;若干种水果或蔬菜、称好体重

一、谈话引入

今天你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老师今天也

带来了一些苹果,你们猜猜这袋苹果有多重?用什么办法能准确地知道这些苹果有多

重?

出示课题:称一称

二、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1、分配小组,给小组成员分工:一人称,一人报重量,一人数个数,一人记录。

2、活动一:分小组称出1千克水果、蔬菜,数数大约有多少个

(1)学生动手称一称

(2)指导填表,全班交流

问:看着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物品苹果橘子西红柿

重量(千克)

数量(个)

(3)讨论:为什么同样的水果同样重,个数不一样?

(4)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

3、活动二:拿出大约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再称一称,比比看谁拿得较准。

4、活动三:称体重

(1)认识秤面。

出示书中的体重图。

指名说出这个小朋友的体重。

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书上用了哪几种表述男孩的体重?你会这样表述吗?

5、分小组说每人的体重,相互间比一比

(1)分组交流每人的体重

(2)全班交流(学会用:轻一些、重一些、差不多、重得多、轻得多几个词)

三、介绍了解:你知道吗?

1、谈话:除了称出自己的体重外,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知道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2、读一读第38页的你知道吗?。

3、按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

4、各人比较自己的称得的体重与算出的体重有无差别,相差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5、小结:一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也有人相差较

大,如果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重很多,那就说明你太胖了,要注意多吃蔬菜,多运动。

如果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轻很多,那就说明太瘦了,要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加了称一称的活动,知道了不同的水果、蔬菜1千克大约各

有多少个,还学会了称自己的体重和用不同的表述方法来表述体重以及利用公式计算体

重。课后把你学到的知识介绍给你的邻居和其他小朋友。

五、课堂作业

1、1千克鸡蛋大约有()个。

2、小明:我重25千克。小红:我比小明轻一些。小芳:我比小明重一些。

(1)小红大约有多重?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画。

(2)小芳大约有多重?在你认为全适的答案下画○。

26千克10千克50千克22千克

千克和克同步练习

一、填空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表示,千克又叫做()。

2、填上适当的数或单位。

(1)一筐苹果重20();(2)一个乒乓球重约()。

(3)我的体重(),身高()

(4)每只鸭子重2(),5只鸭子大约重()。

3、3千克=()克()千克=10000克

()千克=8000克()克〉6千克

4、1袋方便面100克,()袋方便面约重1千克。

5、1袋冰糖重500克,6袋冰糖重()千克。

6、一箱桔子有20个,平均每个桔子重100克,这箱桔子共重()千克。

7、两个西瓜重8千克,平均一个西瓜重()克。

8、小芳比小红轻一些,小东比小红重一些,小红的体重是28千克。小芳可能是()千克,小东可能是()千克。

9、请用〉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820克8200克8千克82千克8002克2千克800克

()〉()〉()〉()〉()〉()

二、选一选,把正确的答案圈起来。

1、一辆卡车可装货物5000()

千克克斤

2、一袋牛奶200克,()袋重2千克。

100袋50袋10袋

3、1000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比较:()

铁更重棉花更重一样重

4、一本语文书大约重()。

30厘米3千克300克

5、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用()

天平台秤磅秤

6、下列重量中,()最少。

2千克700克5030克6千克

三、解决问题。

1、水果店里3000克苹果卖15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如果一箱苹果重40千克,

买一箱这样的苹果一共要多少钱?

2、一桶油连桶共重48千克,倒出一半油后连桶重还有26千克,这桶油净重多少

千克?

3、果园里摘下的苹果有5筐,梨有7筐,每筐梨重30千克,每筐苹果重20千克。

一辆三轮车最多装300千克,这些水果能一次运完吗?

1、一只熊猫4天吃了60千克食物。一头牛3天吃了54千克食物。哪种动物每天

吃的食物多些?多多少千克?

2、5只猴一共采了64千克桃。装在3个篮子里和一个筐里,一个筐里装了28千

克。平均每个篮子里装了多少千克桃?

3、小东、小强和小华三人共重100千克,小东和小强共重68千克,小强和小华

共重66千克。三人各重多少千克?

第二、三单元同步练习

一、填一填

1、9个一和8个千组成();9个十和8个千组成()。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位是万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

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3、8千克〈()克10千克=()克

4、请用〉把下面物品的重量排列起来。

720克7200克72千克7020克2千克700克

()〉()〉()〉()〉()

5、请按一定的规律填写数列。

5070、5080、509、、。

9785、9790、9795、、。

6、一个月饼大约重100()。

7、一袋牛奶重200克,()袋牛奶重1千克。

8、下面的数各接近哪个整千数?

8027接近()4901接近()

二、解决数学问题。

1、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参加一万米长跑,已经跑了9000米,剩下的比跑了的

短多少米?

2、新华书店新运进故事书3800本,比文艺书多运进800本。两种书一共运进多

少本?

3、妈妈用100元买了2盒月饼,找回了16元,每盒月饼的价格是多少元?

4、空调3200元、彩电4600元、洗衣机2800元、冰箱3400元。

现在这些电器减200元出售。

(1)李叔叔想买一台空调和一台彩电,至少应带多少元才够?

(2)一阿姨带了一万元,她最多能买到哪几样不同的家电?

5、一只空杯重200克,装满水后重380克,一杯水净重多少克?杯子比水重多少

克?

小学千克与克的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

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

皮皮:你要哪杯?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

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

二、整理

(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

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

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

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

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

方法2:用秤称一称

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秤称一称。

问题:要知道盐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要知道硬币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

2.指导使用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

(1)指导使用盘秤。

这是盘秤,使用时先要观察:

第一:这台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

第二:这台秤最多能称量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观察:这台秤的质量单位千克。

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针指向2时,表示2千克(10)千克就是这台秤所能称量的最多质量。

称盐验证质量

(2)指导使用天平

这是天平,小朋友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左托盘中放被称量的物体,右托盘用镊子加减砝码;

第二:天平平衡,表明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我们根据砝码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因为砝码的质量是1克,所以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称硬币验证质量

(3)对比感受1千克和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这是玲玲,她把盐和硬币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们猜猜,她有什么感觉?

小结:1千克质量的盐比较重,1克质量的硬币比较轻。

(二)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再次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1)玲玲又称出1克云豆,1千克云豆。

(2)请小朋友们也像玲玲这样,把1克和1千克的物体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快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

感觉:1克质量的大米比较轻,1千克质量的大米比较重。

2.提出问题

千克与克都是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小朋友都知道:1千克=1000克

3.检验关系

(1)怎样验证这个关系呢?

备选物体:500克淀粉,250克火腿肠,200克鲮鱼,100克方便面

方法1:用2个500克凑出1000克,放在盘秤上称,质量为1千克。

方法2:将两袋淀粉放在盘秤中,再将其放入电子秤中,找到相等关系;

方法3:不同的凑出1000克的方案;

通过检验,证实了:1千克=1000克(或写成)1kg=1000g

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1个(1)千克和1000个(1)克表示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式子又表示什么呢?

两个式子可以合写在一起,有:1千克(kg)=1000克(g)

(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体会1千克同种物体的质量与数量间的关系

菜站的货架上摆着三种大小不同的西红柿。

每个小动物买西红柿的个数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