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案

初一历史教案。

经过周密的筛选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精选了“初一历史教案”,请不要吝啬您的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历史教案(篇1)

知识与能力: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材料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

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等。

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7、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1)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2)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3)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8、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1、教师提问: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凭借一手剪裁的好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吗?

提示: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

2、教师提问: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提示: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

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5、拓展延伸: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

提示: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

初一历史教案(篇2)

一、单项选择(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下列对甲骨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载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B 刻在龟甲兽骨

C 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 D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什么朝代(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4.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人面网纹盆 D西周的铜盘

5.战国时,各国进行改革,最彻底的是( )

A管仲改革 B吴起改革 C李悝变法 D商鞅变法

6.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

7.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是( ) A孔子 B孙武 C庞涓 D孙膑

8.战国七雄中,位置最东的是( ) A齐 B楚 C秦 D燕

9.记载孔子言行的书籍是( )

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论语》

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1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的重要战役(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闻鸡起舞”的故事说得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勾践 B祖冲之 C祖逖 D项羽

13.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末年 D.魏晋南北朝

14.三省六部制始创于( )

A秦 B汉 C隋 D唐

15.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隋律》 B《贞观政要》 C《唐法典》 D《唐律疏议》

16.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

A突厥 B靺鞨 C六诏 D回纥

17.秦长城的起点是( )

A东到大海 ,西到辽东 B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C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8.六次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

A阿倍仲麻侣 B鉴真 C晁衡 D玄奘

19.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20.隋朝时,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的是( )

A僧一行 B郭守敬 C鲁班 D李春

二、填空题:(15分)

1.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的农民起义。

2.兴起于东汉后期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教。

3.西汉末年,社会动乱,王莽夺取政权,进行改革,史称___________。

4.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时期,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5.汉宣帝时宫女 出塞和亲,嫁给了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唐朝 公主

嫁给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6.孙权派卫温率船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和内地和联系。

7.公元97年,班超派部下________出使大秦。

8.魏晋以来,称地主阶级的上层叫____ ,下层叫 。

9.______时期,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

10.南朝齐梁间的唯物思想家 写了《神灭论》。

11.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画的《 》是一幅反映汉藏两族友好的历史画卷。

12.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三、列举题(25分)

1、列出隋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和"六部"的名称。

2、列出下列称号的人的姓名。

①、"诗仙"__________ ②、"诗圣"__________③、"画圣"__________ ④、"书圣"__________ ⑤、"药王"__________⑥、"医圣" ⑦、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__________ 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__________

3、列出以下时期的统治者

①、文景之治___、______ ②、光武中兴__________③、贞观之治__________

④、开元盛世__________

4、列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三、填图题( 14 分)

1.填出图中隋运河各段的名称。

A B C D

2.填出隋运河的中心及南北端点。

E F G

3.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隋朝大运河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大河流,全长_______多公里,成为贯穿_____________交通的大动脉。

四、材料解析:(6分)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 阅后请回答

①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1分) ②这首诗反映了那时怎样的情况?(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答:

①上述言论出自何人?(1分)

②他在我国历史上有贡献?(2分) (二)

初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元谋人距今年代为________年,北京人距今年代为________年,山顶洞人距今年代为________年。

2、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奴隶制王朝。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________时期。

3、商朝青铜艺术高超,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和________。

4、从公元前__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_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________社会瓦解和________社会形成时期。

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________进军匈奴,匈奴打败,从此不再与西汉抗衡。

6、东汉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有________和________,一位著有________,另一位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

7、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__和内地的联系。

8、__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________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________。

9、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________,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大数学家_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________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________年。

10、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前者在今________省________,后者在今________省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将下面每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

A、尧舜禹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我国开始有确切纪年的历史,至今(2001年)约有( )

A、2841年 B、2840年 C、1159年 D、1158年

3、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改革和变法,其中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是( )

A、管仲在各国的改革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D、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4、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有( )

①张骞 ②甘英 ③班超 ④窦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发明属于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早1000多年的有( )

①发明了便于翻土的犁壁 ②利用温室栽培蔬菜

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④丝织技术使用提花机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是( )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③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逐渐衰落 ④出现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

A、陶渊明 B、顾恺之 C、曹操 D、蔡文姬

三、列举题:(第1题5分,第2小题5分,共10分)

1、列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五次统一。

2、举出佛教对锦州地区文化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建筑方面5座保存至今的风景名胜。

四、填表连线题:(共11分)

1、填表(在下面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朝代)

2、连线:将两边的朝代、作品分别于中间人物连线

东汉 顾恺之 地动仪

东晋 张衡 《离骚》

战国 屈原 《洛神赋图》

五、材料解析题:(6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阅后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话?

(2)作者写过什么书?内容如何?

六、问答题:(共9分)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专制集权的措施?

七、识图和填图题:(每空1分,共20分)

(一)请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空格内填出三国的国名、重要战役地名。

(二)图中编号处是三国都城位置,请分别填出:

建立时间 都城 建国皇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附图A是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_

(四)附图B是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_

(五)附图C是________发明人是________。

初一历史教案(篇3)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素质)等。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水利工程和技术:都江堰(战国)郑国渠(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很少有商品交换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6)天生脆弱。抵抗风险的能力差。

农业文明的基础;农民生活的保障;具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技术进步缓慢,暴政之下社会易**)。

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初一历史教案(篇4)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

历史说课稿

开封市水稻中学

李士昌 2017年11月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活动课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地位、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学生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地位

历史地图,作为直观教具,是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科书中,这一课被放在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历史地图能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更好地运用历史地图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而在2012年的第一题以及2014年的第二题,都是关于历史地图运用的题。所以,对于历史地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历史地图,对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进行比较,知道同地不同名和同名不同地这两种现象,从而注意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之间的区别。以在历史地图上再现历史情景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地图的释读,同时培养学生的复述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历史地图,绘制历史简图,结合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认识历史地图;能够在历史地图上再现、复述历史的过程:最后能运用历史地图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运用历史地图能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正确理解我国疆域的变化,形成对我国当代疆域的理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整节课以图片的对比变化为主线,在地图上再现历史是教学的重点,而古今地名的变化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与记忆,应该作为教学难点进行突破。我将通过视频导入为切口,通过设置问题,你所知道的自己家乡的古今地名的变化?让同学们以小导游的形式向其他的同学介绍自己家乡地名的变化,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将而我们查阅特定历史地图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历史地图,理解历史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如《赤壁之战形势图》,该怎样阅读该地图?地图中每一个图标所表达的含义是怎样的?我们能够从该地图上获取怎样的信息?这一方面我将作为重点去陈述。

四、说学生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上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对中国历史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地理课程上已经了解了地图的基础知识。可以说,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进而具备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总希望老师讲课的内容新鲜、有趣,最不喜欢死板、空洞的说教。因此,根据这些特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归纳法、情景教学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是以历史地图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和情景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们在具体看一看我的教学过程。这个部分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和巩固复习四个方面展开。

1、课程导入

本节课我以视频导入的方法,以视频的方式通过展示开封从古至今地名的变化开导入新课。从而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学习历史地图”。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么向游客介绍自己家乡古今地名的变化?

(1)如何认识并使用历史地图

本课是学生初次系统地接受历史地图的学习,因此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先通过屏幕演示历史地图的基本要素,例如战争,都邑等。使学生对历史地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再通过东汉疆域与现在中国地图的对比,比较历史地图和现代地图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从图片的对比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完成表格。最后总结,历史地图上的河流山脉和现代地图上的大体一样(个别有变化),不过名称有不少与今天不同。

区分不同类型历史地图的作用

区分不同类型历史地图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此,我将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的生动有趣,从而进入角色、充分思考、自主探究。具体做法:创设三种情景:军情观察室,大国崛起和徒步探险。在“军情观察室”这一部分,我将以“秦灭六国”为主题,让学生们感受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的魄力以及各路大军的行军路线,如果你是秦始皇,你能否通过此图来向满朝文武讲解你的行军策略?在“大国崛起”这一部分,我以秦统一后的版图为例,秦的疆域东起东海,西至陇西,北达长城,南抵南海,如果你是政策的制定者,你将如何向皇帝简述你的行政区划设计?在徒步探险这一部分,我将以张骞出使西域为主题,在张骞这一路,都经过了哪些地点?这些地点的名称到现在是否有变化?之后我会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图,来帮助同学们通过观察地图,来了解张骞所经过的地区。 课堂小结

历史地图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们应该进行掌握。同时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学习,了解中国各个行政区划、地名的变迁以及中国疆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重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另外使得学生知道历史地图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活学活用。 巩固复习 课后,我会用课外探究方式来巩固同学们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归纳历史地图的不同类型。通过课外搜集资料,简述中国重要古都名称的变迁。另外,我还会向学生推荐与本课相关的网站和书籍等。 说板书设计

本课,我的板书设计包括板书和图示两方面内容,由于此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历史地图,所以我将以图示为主,板书为辅进行设计。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反思用明了的图示辅以简洁的板书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中来,提升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顺利引入教学的情景。

总之,在对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坚持“引导为主,讲述为辅”的方针,注重保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做到教学相长。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敬请各位老师赐教!谢谢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模板

初一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

初三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知识

初一历史教案(篇5)

初一历史反思总结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及点滴反思与体会。

片段(一)

一节历史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七年级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道题: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同时提醒学生可以看教材,看课外书籍,查字典。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很多学生踊跃欲试。

学生甲:我看过《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刚做国君的楚庄王胸无大志,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让他猜个谜,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批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学生掌声一片。

学生乙:春秋时期,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赵王的殷勤接待。重耳当时许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赵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

我很满意学生的表现,同时也注意到一向不爱作声的学生乙犯了一个小错误:应该是重耳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而不是赵王。但我不忍心泼冷水,也就鼓励性地说了声“你真不错”,并未纠正他的错误。

反思: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总想着那样处理不对劲儿。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充满着“你真不错”、“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虽然这些表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但过度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就完全是好处吗?我的上述处理方式,让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作为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错!

其实,学生听多了赞赏的话,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所以当学生做得不对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发现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善意的批评、提醒,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请大胆地说“你错了。”

片段(二)

我在教九年级历史第1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设计了一道题:由于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难,有人认为它们是由“天外来客”所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大胆地说:“我认为它们不是天外来客所建,而是埃及人民建造的。因为书中写到,建金字塔用了20年,由几十万人来完成,而且我不相信有外星人。”刚说完,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赞同。但我发现一个同学却摇了摇头。我立即请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很得意、也很理直气壮的说:“我认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为书中的记载只是根据传闻,并没有得到证实;其次,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难,在当时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埃及人民是无法完成的;第三,很早就有关于外星人的传说,到底有没有,至今未得到证实。”顿时,全班同学鸦雀无声地望着我。

反思:

学生鸦雀无声地望着我,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在接受碰撞。尤其当这种挑战来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细心观察并发现了摇头的同学,使得这一环节更有意义,激活了学生思维。

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总是考虑能否按课前准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情感没有真正地被重视。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观察、多思考,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到学生身上。

我相信,对学生多一份关注,他会还你一个惊喜。

片段(三)

在县研训中心组织的“历史新教材培训”活动中,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教学内容是八年级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间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了降低难度,我放了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是学生仍启而不发,教室里静悄悄的。我想:坏了,冷场了。

反思:

下课后,我冷静反思,学生启而不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题目难度大,空洞,让学生不知所措,束手无策。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学生成绩不理想,有时候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有时候学生与你抬杠……此时,老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了解学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作为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

片段(四)

一节历史课,我给同学们介绍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讲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时,突然有学生插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很恼火他打断了我的话题,于是没好气地问:“你怎么知道的?”他高兴地指着墙壁说:“在那儿贴着呢,还有孔子的画像。”我一时语塞,多好的教学资源,我怎么就没注意呢。

反思:

我应该感谢“插嘴”的同学,是他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是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学生插嘴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或许是担心,或许是困惑,但更多的应该是欣喜与思考。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插嘴”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朵绚丽的浪花。当学生的“插嘴”具有挑战性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如何让学生的“插嘴”变成一种学习资源,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其喝彩!

反思后则奋进。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初一的历史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再加上初一学生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历史,所以相比较而言学生还是更容易对历史课产生兴趣。但是怎样才可以让历史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历史,怎样才可以让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不断尝试的事情。

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才发现初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少得可怜,而且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十分狭小,比如我在讲述尧、舜、禹的时候,80%的学生是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连这些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他们的故事;只有极少部分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听说过他们的传说故事。所以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想要学生进行故事的讲述和比赛,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除了讲故事之外,其实历史课堂的形式还有多种形式的:表演、话剧、知识竞赛等。尽管这些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但历史课堂中还是可以尝试的,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孩子,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讲述到“远古人类的一天生活”时,有几个班的小组尝试了表演,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能准备出一些简单的台词和相关的动作,确实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能很认真、很投入的表演,着实让我欣慰。

历史课定期准备一些知识小竞赛,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尤其是在杜郎口模式下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竞赛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在前三课上完之后,我准备了一次小的知识竞赛,时间就是20分钟左右。在第一个班进行知识竞赛时,我准备了必答题和抢答题,由于抢答题不能确定谁先抢到问题,所以课堂的控制有很大难度,所以其后的几个班,我就取消了抢答的环节,虽然这样竞赛的气氛稍微弱了一些,但是课堂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不管是历史表演还是知识竞赛,再或者故事讲述,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讨厌历史、厌烦历史,也许这就是历史老师最大的心愿。

历史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本身就是历史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也是历史知识的一个活用,不至于让历史真正成为历史。当然,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还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好好准备的,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形式不仅仅再是形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育才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的确碰到了许多的问题,现在针对具体的教学以及教学后的效果谈谈反思;

一、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它对提高学生兴趣起到促进作用。如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主要介绍秦始皇的过失,引起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以及建立西汉,我考虑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较久远,通过分析课文,能知道,但记忆困难,为了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准备了北京长城的图片,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世界名胜古迹有了兴趣。接下来放映《孟江女哭长城》学生们看到劳动人民,用小推车、肩膀扛、绳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来放映陈胜、吴广起义。这样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分组总结秦始皇的功、过,学生的兴趣从不知不觉中调动起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乘机扰乱课堂,哗众取宠的现象。也有部分学生不能达到言之有物,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对学生的能力的重视: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还应该注意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多学习、多钻研。

3、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

4、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

5、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初一历史教案(篇6)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