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课件十四篇

六年级美术课件十四篇。

推荐一篇关于“六年级美术课件”的网络文章很有趣值得一读。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调整教案。感谢你阅读希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恩、嘿、哦、喃”4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2

《船  长》教学设计

滨海县陈涛乡八层小学  李中华

【教材简解】

《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运用对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情感目标: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还能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课教学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辩中悟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在课的设计上依据“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了自读、自悟、质疑、表达、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的情景,使学生欣欣然,跃跃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的层次是非常清楚的:遇险-救援-殉职。“救援”部分是讲读的重点,“殉职”部分是情感的升华。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即通过环境烘托与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大胆整合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落创设多种情景,置学生于海难现场,让他们与文中人物生死相连、情意相通,从而反复地朗读、想象、体悟,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立在学生的心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简要说明:

1.揭题,了解《船长》一文是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

2.在读题之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相机对薄雾的“薄”、呼号的“号”正音,读好“南安普顿、斯恩西岛、“玛丽”号、“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等外国人名地名。

3.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船长》这篇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经过结果怎样?按“遇险-援救-殉职”分好段落。

最后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一个个精彩画面和感人场景,想想在《船长》这个故事中,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知画面。

1.揭示课题: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小说《船长》。学生齐读课题。

2.那是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在这场灾难中,哪一个镜头或者场面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呢?

3.学生自读课文相应片段后简要交流

(镜头1遇到危险 、镜头2紧急救援 、镜头3以身殉职……)

教师相机板书:遇险 救援 殉职

4.在这一个个镜头中有一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船长哈尔威。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揭示课题,直逼重点,使学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过渡: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些镜头中,去认识认识这位船长。你认为我们首先应该走进那个镜头?

二、走进镜头一:遇险

1.自读第二段,走进灾难发生的时刻,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场景?

2.交流汇报,学生描述两船相撞时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用上“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感受到了……”

3.是的,海难发生了,海水汹涌而入,惊恐万状的人们四散逃命。谁来读读这几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惊恐和慌乱。

出示: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①    指名朗读

②    师生评价指导

4.如果能亲身感受当时的气氛,大家会读得更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灾难。

①    播放节选《泰坦尼克》中海难危急关头的场景音响,学生仔细倾听。

②    学生交流感受后齐读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深刻的体验。紧扣“险”字,朗读描写“诺曼底”被撞后危急情况的句子;创设意境,把学生带入那特有的时空,然后顺“险”渲染,体会大家的慌乱与危险。如此设计,为下文的学习,为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品质做好铺垫。】

三、走进镜头二:救援

1.灾难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发生了,在人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时候,船长呢?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哪一个镜头让你感受很深呢?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会儿来交流。

2.学生自读体会后交流:

(1)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发布命令的镜头: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就出去!”

①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而船长最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理解“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体会船长的镇定、沉着)

②再读读船长的命令,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船长吗?

为什么船长说“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体会船长的责任感,船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③指名读,注意“吼”的读法指导。

危急的时刻,船长“吼”出了这命令--学生读,再读,读第三遍。

为什么读的声音越来越高?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吼”字的呢?指名吼一吼船长的命令。

【设计意图:创设出一个能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的情境,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再紧紧抓住“吼”字指导学生感悟,读懂当时的危机和慌乱,体会船长在大难临头时的沉着与镇定。通过剖析哈尔威的吼声,使学生进一步丰满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

过渡:还有那些镜头让你体会很深呢?

(2)船长和机械师、大副对话的镜头

①读读这段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炉子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联系前文“海水在不住地往船舱里灌” ,预示着--船要沉入大海了,如果没有救援,人们就被困在这里了。)

(知道了救援时间只有20分钟。知道了船长下命令让女人先走,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就开枪打死他!)

②再读读这段对话,相信你一定会有问题问船长。

(如果真有人拥挤,船长真的会让人开枪吗?)

③指导读好句子: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

在这危急的现场,在这紧急的关头,船长威严地下达了自己的命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

【设计意图:课堂是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导,学生真诚的学。联系前文“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要问船长?引导学生联系第五自然段,体会船长下达了死命令是为了控制混乱的场面,保证让更多的人逃生。】

④把这句话再送到这组对话中,体会体会那简短有力的对话。

分角色读

⑤船上的秩序变得井然有序起来,船长把人们都震慑住了,靠的仅仅是枪么?(学生交流辩论)

(还有他的品质。因为“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这个伟大的灵魂就是船长)

【设计意图:在课文的学习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通过朗读、辩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和课文的诵读中,在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领悟中,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过渡:还有哪些镜头让你难忘?

(交流救助克莱芒的镜头、屹立在船头的镜头)

四、走进镜头三:殉职

1.出示: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①静心读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船长吗?

(核心问题就是船长为什么没有逃生?)

②现在你们就是船长,你怎么解答这个问题?

(没有时间机会了,与船共存亡……)

③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读。

2.刚才我们沉浸在那一个个让我们难忘的镜头中,一问、二问、三问船长,在这心与心的交流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呢?

(沉着、果断、镇定、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相机板书: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师:这样的人我们送他一个称号--

生齐:英雄!(板书)

3.让我们用心诵读这一段话: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知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设计意图: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围绕为什么人们安全获救而船长却没有逃生徐徐沉入大海而展开,努力营造一种悲壮的、凄惨的美,进而感悟船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与人物对话

①学生写话,明确要求:请左边两组的同学以“船长,我们的好船长,你快回来啊……”写人们呼唤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右边两组的同学以“不是我不想回来,可是……”写哈尔威船长对人们说的话。

②交流对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哈尔威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真正走入哈尔威船长的内心世界,感悟他的崇高。】

2.音乐声中齐声诵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

面对这座丰碑,让我们深情地呼喊:我们最敬爱的--船长!

请记住这位英雄的名字--哈尔威!

六、课外拓展

1.推荐影片:《泰坦尼克》《海神号》

2.小练笔:《船长》读后感

[《船长》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3

六年级美术上册《中国画――树》教案

教学目的:

学习中国画树的画法学习,对以前学过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树干和树叶的基本画法

难点:由笔墨变化画出不同形状的'树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作品和教师范画、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

一:课件欣赏揭题

二:讲解示范

1:了解树的结构

树是由树根、树干、小枝、树叶组成。画理一般从上往下画,先画树干和主枝,再添画小枝,最后画树叶。

2:示范中国画画树的画法

(1)课件分析用笔用墨方法

(2)画树干:画干宜用中锋,以使其树干圆劲有力,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注意顿挫转折。

对于不同的质的树干,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3)画树叶:表现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点叶法,教师示范胡椒点、介字点、平头点等点叶法。小结,点叶法不外乎圆、尖、横、直。

(4)提醒学生注意:树叶的点画,都要有墨色变化,无论哪种树叶形,都要围绕着主枝一团团、一组组、一丛丛来画,要有整体感又要生动而有变化。

三:学生练习和体验

不要拘泥于树形,在宣纸上反复用干湿浓淡笔墨表现各种树形。

四:优秀作业展示,小结

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画树技法多样,今天我们学习画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后可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和体验,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进步。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4

认知目标:在对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表现方法回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水墨表现新方法,并欣赏具有创新意味的当代水墨山水画,在欣赏和对比中感受和了解新水墨山水特点及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水墨表现的技能技巧

教学重点: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

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

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七课《彩球的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彩球的设计》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立体构成的一个基本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平面造型向立体造型进行过渡学习。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彩球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插接规律。

能力: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学习,学习插接彩球的创作、设计步骤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通过插接彩球的创作,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作事。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彩球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插接规律。做出新颖、美观的彩球作品。

二、教法运用。

美术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因此,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认知现状,本课以营造良好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为主线,采取实物导入简洁明了,在新授部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搜集了大量的各种材质的彩球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直观轻松的氛围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热情。

三、学法指导。

本课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欣赏书上的彩球,小组探究如何制作而成,学生互相交流分析成果。因此本课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展示,通过观察、引导、教师示范,使学生始终满怀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了解彩球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插接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彩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作事,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程序。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教师制作的彩球作品。

2、出示课件欣赏更多彩球(包括民间传统的、现代的以及有不同材料制作的各种彩球)。

3、师提问题: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彩球,你能说一说彩球给你什么感受吗?有什么特点?

(1)这些彩球是由什么基本形组合成的?

(2)基本形在外形、色彩装饰上有哪些特点?

二、

1、教授新课。

分析教材研究设计步骤的方法。

(1)师提问题:

a:彩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b::你有哪些困惑?

(2)自主探究(分组讨论)。

a:研究讨论正多边形组成球体的规律。

b:研究彩球插接规律。

c:彩球创新可以哪些方面设计创意。

2、师生总结制作彩球步骤和方法。

(1)画一个基本形(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2)设计外形与基本形结合做成样板。

(3)用样板绘制插接板若干。

(4)插接组合。

(5)装饰美化。

3、师演示部分制作要点。

(1)演示画正多边形的方法。

(2)把外形与基本形组合再将组合好的制成样板。

(3)演示插接组合。

四、学生分小组学习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已学会了制作彩球的方法,你有什么好的创意吗?可以从外形、色彩、装饰上进行创造。

五、展示与评价:

1、欣赏同学们的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评价学生作品评出创新设计奖和制作奖。

六、课后小结。

1、总结本课内容要点。

2、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第七课《彩球的设计》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七课《彩球的设计》。下面我从对教材的把握、教法学法的运用、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用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可以组合二十余种不同的球体。如果设计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留出插接口,再按一定规律组合,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富有个性的球体。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美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了解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审美特点。知识目标:学习插接彩球的创作、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是了解彩球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插接规律。教学难点是做出新颖、美观有创意的彩球作品。

二、灵活运用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都坚信自己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帮助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方面的“闪光点”。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热忱,优化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来组织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比较,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层层推进说程序: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欣赏导入,了解彩球的作用。

首先我以一段杂技表演《狮舞》来开课。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不断的刺激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他们自觉的进入情境。然后,我适时引导,将学生的眼球定格在彩球上,彩球的作用不言而喻。随即,我出示一个镂空的大彩球,迅速导入课题。欣赏生活中的彩球,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欣赏水平。

二、自主合作,探究彩球的制作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分两步进行:(一)观看课件,阅读教材,带着问题进行探究。(二)观察比较,合作研讨,正多边形插接球体的规律。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学会发现、欣赏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并自己总结出制作方法。

三、教师示范,演示彩球的制作要点。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前,我制作示范作品的时候,发现制作彩球的方法千变万化,但我相信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删繁就简,找到规律,抓住要点,就一定能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彩球。基于这种考虑,我将设计和制作中的知识要点总结出来,拍摄成短片,在上课的时候播放给学生看。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后面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四、学生制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课上合作,就会考验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是否能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增进友谊、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养意志品质。

五、展示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活动,能增强学生对创作的自信心与评议能力。鼓励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生活和美化生活。在学习彩球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观察分析、要自主探究、要大胆创新。

四、提高课效说反思: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纵观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综合我的个人感受,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上,我还成功运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令我惊喜的是,同学们的作品有的很精美,很有创意,多有独到之处。有的虽然不是非常完美,但是稚嫩的创意和制作中的小小失误,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说明他们在思考,在体验失败与成功的过程。当看到同学们为解决了一个个难点问题而欣喜不已的时候,当看到同学们为成功插接出一个个彩球而笑逐颜开的时候,我坚信我的开放式的美术教学课堂是正确的。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恳请在坐的各位专家和同行,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的说课完毕。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6

老师的话:开学第一周学习了一单元《高尚》,孩子们学习了课文《尊敬普通人》,课文以一个世纪老人的视角,阐述了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易做到的做人道理:应该尊敬普通人。应该尊敬外丑内美的人,应该尊敬能经受挫折失败的人,应该尊敬真诚待人的人,应该尊敬热爱国家和民族的人,应该尊敬拼死抗争的士兵……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了自己所尊敬的普通人,每一位同学写了两个自然段,然后选择修改,以大组为单位写出了流水作文。从中我挑选了一些形成了新的《尊敬普通人》。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默默无闻,坚守职责,为祖国的花朵教授丰富知识的老师。

救死扶伤,却任劳任怨的医生,当他们治好了我们的疾病之时,我们却不知向谁表达最真诚的谢意。

每天在马路中央的绿化带的护花人,他们每天都不知吸上多少汽车尾气多少尘埃,却总是埋头苦干。

不辞辛苦地日日夜夜坚守在森林中的护林人,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雪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给大地穿上了新衣。

隐身于茫茫人海中,在城市里默默无闻奉献的园丁,有了园丁才有这么美丽的花朵、草地。

每天穿行于大街小巷的清洁工,他们从清晨到傍晚,忙忙碌碌。虽然只有微薄的工资,但他们依然爱岗敬业。

遇到溺水孩童奋不顾身,跳下水流湍急的大河,用自己的手臂托起孩子生命的起点,到达自己生命终点的英雄。

晚上,卖油条的老大爷在漆黑的巷子里卖油条,一个小姑娘骑车走了过来,他托起灯为小姑娘照亮了回家之路的明灯。

在半夜,路上静悄悄时,一位捡到了三十块钱,交给了警察的穷苦人。

在田里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他们用心给我们种植蔬菜,即使工作很累,但为了给我们供应食物,再辛苦也坚守着土地。

在十字路口上站岗的警察叔叔们,他们经历了大风、大雨、大雪······可他们也没有说一句很累很苦的话,只有默默地向人们奉献着。

在公众场合,看到衣服破烂不堪的老人,仍然跑上前去,叫了一声响亮的“妈妈”的少男少女。

简言之,我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如果名人是金字塔的尖顶,他们则是塔身和地基,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7

设计理念:本节课旨在从学生的感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学生的课外资料的积累,让学生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通过交流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学习运用诗句。

教材分析:本文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学习篇目,诗中借梅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写出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主动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以自学讨论为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画,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培养学生搜集交流语文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以自学讨论为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诗画,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搜集交流语文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作者的写作背景。  课前搜集梅花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有课件导入

1.展示美化图片,让学生观察梅花,对梅有初步认识,由梅引出诗人王冕

2.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诗人的资料

二、欣赏本文诗画,了解诗歌内容。

从欣赏本文诗画中了解关于欣赏水墨画的知识,观察墨梅图进行,说说本幅画观看后的感受。

三、朗读诗歌,品评感悟。

1、老师配乐朗读诗歌,课文赏析部分。

学生试着读通句子,读懂文章。

2.认读生词

吾家   洗砚池    乾坤    卓尔不群    疏密相间      或偃或仰 饱满挺劲

3、找出诗画欣赏中表现诗人品质的句子。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体现学生自主性,并提出困惑。

5、交流自学成果

1)、朗读。(个别读--学生点评)

2)、回顾古诗学法。

3)、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5)、回顾王冕的生活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在作画之时,早已看破名利,永绝仕途,浪迹天涯,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就像超凡脱俗的梅花一样,不向世俗献媚,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情操,而他的梅花图与诗也正体现于此。)

6)、指导朗读。(自读古诗--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关于古人描写梅花的诗句。

2、说说美化还有何种品质,学生品评,积累。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五、总结: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至今仍有许多文人墨客争效仿。我们除了学着欣赏这些诗画外,在平时的习作中,也可以学着引用一些恰当的诗句。

六、作业:

积累关于岁寒三友的诗句,还可以亲自动手画一画“岁寒三友”。

七、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墨梅              人

淡淡的色彩        淡泊名利

清香的气味        卓尔不群

借物    -----------喻人

八、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中,我以学生欣赏梅花图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学诗引导学生朗读诗文,借助赏与读的结合,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初步印象。在教学中诗画结合。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王冕的这幅墨梅图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而这个单元的三首诗也都是题画诗,因此,这一主题单元我主要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特别在带领学生品读理解“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观察画中的梅花: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最后回到诗中来,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是我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特点。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由于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搜集的要点,因此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也我学完这首诗以后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 中国的诗歌博大精深,要把它上好,学生学好,并非易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努力。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8

设计思路:

鉴于《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也较复杂,教学时为了提高效率,循着文本的脉络,精心建构阅读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多角度对话,进而丰富感受,感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一个故事--从一群人物谈起

1、同学们,读过《凡卡》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是否和我一样,感觉外国名字特别难度,谁能读准这些名字?

多媒体出示:

凡卡茹科夫 阿里亚西涅  康斯坦丁马卡里奇

日发略维夫  菲吉卡  阿辽娜  艾果儿

2、大家能清楚的知道他们的身份吗?考一考大家,请接着我的话说,把人物介绍完整:凡卡;九岁,孤儿(康斯坦丁。马卡里奇的孙子,鞋匠阿里亚西涅家里的学徒)康斯坦丁马卡里奇:(日发略维夫家里的守夜人)

3、课文围绕这几个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部分写的?

二、一封信件,走进凡卡的“痛”与“求”

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他为什么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出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2、师大家读了这封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如果要用一个词表达对这封信的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这是一封(    )信。( 诉苦、求救等)

预设1:这是一封诉苦信。

教师抓住“苦”字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这封信中,去感受凡卡都有哪些“痛苦”

预设2:这是一封求救信。

多媒体出示:“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品读本段引导学生体验凡卡的委屈、无奈、无助、害怕 、读出凡卡乞求之度感受凡卡的痛苦。

师:同学们在细细品读凡卡语言的同时,不要忽略另一种语言现象--标点符号。请大家再读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一种心境--三声叹息两段回忆

1、这样一封含泪的诉苦信,这样一封迫切的求救信,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动容。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看看那个小小的身影是怎样写这封信的吧!

学生自读标注。交流,多媒体出示:

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凡卡伤心地叹了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师:什么叫叹气?你觉得他在为什么而叹气?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读书、交流

为“痛苦现状”叹气--指导学生联系凡卡写信时的担心、害怕感悟。

为“没有亲人”叹气--指导学生联系凡卡想象爷爷乡下生活的快乐和自己痛苦生活进行对比感悟。

为“没有快乐”叹气--指导学生联系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回忆去感悟。

3、聚焦回忆,感悟写法。

在这两段凡卡回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情景中,你感到他的心情怎样(快乐)将这样快乐的回忆夹杂在三声叹息里,你感受到了凡卡怎样的心情?

4、再读回忆,思考;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

体会凡卡复杂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四、一场结局--人生希望缥缈如梦

师:一封胆战心惊中写成的宝贵的诉苦信和求救信,投进了邮箱。他寄出去的仅仅是一封信吗?(是凡卡生活下去的希望)爷爷会来接他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1、文本内容;爷爷收不到信。引导学生从没有写明地址的信封、醉醺醺的邮差等方面去考虑。

2、写法暗示:一个甜蜜的梦

师:用一个甜甜的梦做结尾,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对于凡卡来说,想结束自己的痛苦生活只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其实以梦做结尾预示了凡卡人生希望的破碎,进一步昭示了凡卡命运的悲惨。

[《凡卡》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9

课 题: 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美术欣赏)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革命历史画,认识党的伟大、正确,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美术创作的蓬勃发展。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党的伟大、正确,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前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指导学生欣赏:

按年代先后进行介绍讲述,以开国大典为欣赏重点,选择重点对画家进行介绍。

1、《狼牙山五壮士》并且介绍作者詹建俊的生平。

2、《人桥》介绍作者古元的生平。

3、《开国大典》重点介绍

4、《血衣》教师把《血衣》这幅画的内容详细叙述。

5、《延安火炬》

6、《广州起义》详细讲叙这个历史事件。

7、《飞夺泸定桥》

8、《南昌起义》具体介绍其作者的生平。

三、教师小结:

八幅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是一部具体而概括革命斗争史,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课 题: 展览设计、环境艺术(美术欣赏)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展览设计的具体意义和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教学重点: 学生能懂得展览设计的具体意义和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展览设计的具体意义和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课前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教师向学生介绍展览设计的具体内容。出示准备好的图片,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

二、根据课本及分析,讲述环境艺术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和必要性,联系学校环境实际,对照议论。

三、教师小结:附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各方面的审美要求也提高了,环境艺术已成为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人人都要具备这一面的美术素开。

课 题: 头像(线描写生画)

教学目的: 通过头像线描写生练习,理解头部五官位置、比例,做到细致观察,抓住人物的脸型特征描绘出来。

教学重点: 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及对头部内(五官)外(脸型)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抓住脸型特征,以简练的线条表现人物头像。

课前准备: 范画、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图。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板书课题:头像(线描写生画)出示准备的范画,指导欣赏。

二、讲授新课:

1、五官位置、比例及结构。

2、头部外形特征类别。

3、作画步骤:先抓脸型、发型,再画五官。教师

示范作画过程。

三、学生练习:将全班学生分为前后两组,由两个学生当模特儿,分组作画。鼓励学生要细心观察,抓住特征,大胆落笔。

四、评讲:用展览的方式讲评学生的作业。

课 题: 人物动态(速写)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学习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二、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三、挂出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用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应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人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四、学生速写,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课 题: 同学们(速写)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群体速写,教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美的事物,并用速写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 抓住对象的动态和特征,以简练的线条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注意抓动态及相互关系,用线要简练。

课前准备: 速写作品数幅。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总结上一节课作业,并把优秀作业贴出来让学生欣赏,以资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速写),教师说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按照课本中两三幅图例进行分析。并请两位同学做模特儿: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两人表现出正在讨论问题的姿态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相互的关系去画。教师随即示范给学生看:

第一步:抓住两人的动态,勾出基本型。

第二步:从一点开始(从头部开始),扩展到整体。衣褶是能表现人体结构的,要抓主要的褶纹来画,不宜多,视形象需要而定,五官的大体表情也要画出来。

第三步:画上必要的道具,用来烘托中心内容,可使构图饱满。对不相关的道具要舍弃。示范后,小结,共同回顾作画步骤。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评讲作业。

课 题: 故事画(添画)两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连环画和特点,并把缺幅补上,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字脚本中的重要情节作形象思考。

教学难点: 添画的形式、手法要与原作一致。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板书课题:故事画(添画)

二、解释“故事画”的意义及其特点。

三、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两个故事,进行谈话。

1、看了第一套连环画《太阳的传说》之后,有什么感想?(为了解救人类,勇于冒险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这套画缺了第几幅?在你的想象中,这一幅的画面是怎样的?(缺了第二幅。神的儿子听说用海龙王身上的筋骨造成的弓和箭,可以把过多的太阳射下来,为了解救人类,他冒险到海底去……)应画些什么?教师可作适当提示,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一名学生说出来,教师再作小结。

2、看了第二套连环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做人不可贪得无厌。)这套画缺了哪一幅?你可曾想过这幅画该怎么画?(缺了第五幅,内容是贪得无厌的渔夫妻子还想当海上女霸王,金鱼发怒了,转眼间,渔夫妻子呆在原来的破房子前。)如何剪贴?教师可作提示,让学生思考后,指定一名学生说出来,然后再作小结。

四、作业:第一节课完成草稿。

第二节课上色,完成作业。

课 题: 为三好学生画像(写生画)

教学目的: 通过为三好学生画像,刊出美术墙报,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设计能力,并激励学生争当三好学生。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 画出三好学生的精神面貌,添加背景。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讲授新课,教师引导提问:

1、我们班里有哪些同学值得我们学习?(后小结)

2、为了形象地展现他们的精神面貌,让更多同学向好榜样学习,我们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技能,为他们画像。

3、画头像可以运用哪些画法呢?(线描画法、水彩画法,水粉画法、水墨画好、平涂勾线、水性色笔、油画棒或蜡笔画法等)可添加背景,也可不加。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范画,让学生欣赏。

4、画头像应注意:

① 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眼、嘴)

② 五官的位置和比例适当。

③ 抓脸型特征。(教师示范)

二、布置作业,让几名三好学生当模特。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教师小结。肯定优点,鼓励全班。

课 题: 金鱼(中国画)

教学目的: 学习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金鱼,提高对民族传统绘画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金鱼的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水、用墨、用笔。

课前准备: 范画用示范用品、金鱼照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新课,板书课题:金鱼(中国画)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范品,让学生欣赏,结合观看课文内的金鱼照片,理解金鱼的形状特征,接着介绍中国画执笔用笔的方法。

1、讲解中国画的执笔方法。

2、行笔和用墨。画家通过笔的蘸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画出线的刚柔、曲直、粗细、长短、干湿、浓淡、疏密的变化,用以表现物象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抒发作者的情怀。

3、讲述金鱼的形状结构。

4、演示金鱼的作画步骤。教师边讲边演示。

二、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评讲:展示学生作业,分析笔墨、技法的表现。肯定优点。

课 题: 色彩构成(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截取美的形象进行构成排列,并运用对比色或同类色搭配作色彩构成设计。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色彩知识,使之做到既统一又有变化。

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

课前准备: 范画、基本形、骨格图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挂出预先绘制的“色彩构成”的范图供学生欣赏,并提问学生:这叫什么图案?然后由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教师介绍色彩 构成的意义和作用。

三、讲授色彩构成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1、选一个外轮廓好看的形象,截取其中的一部分,然后按照某种骨格反复排列,再涂上颜色,就成为一张“色彩构成”的作品。出示准备好的骨格图,使学生理解构成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再指出“色彩搭配”是选用对比色或同类色涂上重复构成的骨格上,要注意深浅的对比。

2、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10、11页的图例,以理解“基本形”截取、排列的方法及色彩的运用。

四、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教师进行小结。

课 题: 立体构成(设计)(一)两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线的立体构成有初步感知,引起兴趣,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以增长工艺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初步掌握立体构成的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使小棍的位置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课前准备: 范品若干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展示“线的立体构成”样品。板书课题:立体构成(设计)(一)。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第12页各图,然后作小结:城市中用线立体构成的现代雕塑,又大方,又美观,具有时代气息。

2、根据教材分析,介绍“立体构成”的意义和作用及其分类。并说明本课学习的是“线材樊构成”。明确其所需要的材料及特征。

3、一些小棍经过一定规律的排列和粘合,可以制成很美观的立体装饰物。这种造型手段具有时代特色。我们也来设计制作一个。

4、制作方法:

① 用几根小棍粘成一个基本结构。

② 将一定数量的基本结构逐层堆叠粘合起来,每两层之间略加有规律性的错位。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教师进行小结。

第二节

一、检查学生是否带齐制作用品,继续制作基本结构,具备一定数量后再进行堆叠设计,注意有规律性的错位。

二、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三、评讲:展示优秀作业,组织观摩评议,教师小结,鼓励、表扬。

课 题: 立体构成(二)两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纸筒立体构成的造型活动,使学生获得有关立体构成的初步知识和空间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构成新颖、有整体美的立体物,如何使构成的立体物放得稳。

教学难点: 如何构成新颖、有整体美的立体物,如何使构成的立体物放得稳。

课前准备: 范品若干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展示教师制作的面材立体构成让学生欣赏,并与线立体构成作比较,认识它们各自不同的构成形态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书本p13图例和文字说明。

2、根据教材分析讲解面材立体构成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3、教师讲解并演示制作方法:

① 构思。

② 选择合适的纸筒,粘合组成立体物。

③ 整体修改,使其具有整体美。

4、提示:将纸筒粘合时,要注意纸筒的高矮,组细的搭配,要有变化。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辅导。

五、教师小结。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带齐制作用品。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三、讲评,教师小结,进行鼓励表扬。

课 题: 立方形物体(写生画)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方形物体的结构及其透视变化规律,并能正确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了解不同位置的六面休所产生的透视缩窄现象上画。

教学难点: 如何画好立方形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范画,方形物体。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方形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1、平行透视:用一个较大的六面体模型及骨架模型的一面正对着学生,依次放置在和学生视平线等高以及视平线上方、下方等不同位置上,指导学生观察六面体平行透视的变化,再将9种不同透视现象的挂图出示给学生观看。

2、成角透视的复习方法,与平行透视复习法相同。

三、按照课本讲解六面体不同位置的成角透视画法,并在讲解过程中扼要说明视点视平线、灭点的变化规律及检查方法,判断是否画得准确,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教师进行小结。

课 题: 圆柱形物体(写生画)

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理解处于不同放置状态下的圆柱面的透视变化规律,并能较准确地画出圆柱的透视、比例及外部装饰标记。

教学重点: 如何把圆面的透视画正确。

教学难点: 如何把圆面的透视画正确。

课前准备: 范画、圆柱物体。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圆柱形物体(写生画)

二、复习旧课:

出示石膏圆柱体,说明圆柱体是由上下两个平行、等大的圆面的圆心相连为轴心,所围成的立体。教师具体分析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分析处于不同放置状态下的圆柱形物体绵画法。(边分析边示范)

1、竖放,高、宽度的比例没变化,深度有透视变化。

2、横放,柱身与画面平行时,圆面有深度的缩窄变化。

3、观察方法:目测、比较(高宽之间的比例找准)

4、分柱柱身的装饰纹样或商标的透视变化。

四、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评讲:表现技巧的准确性。

课 题: 静物(写生画)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用基本形体分析组合物体的结构,并能较准确地描绘出组合结构物体的形体特征、比例及透视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分析组合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构成的。

教学难点: 如何把物体的形体特征、比例及透视变化规律画准确。

课前准备: 范画、日常用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提问前课学习过的有关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变化知识。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静物(写生画)

三、讲新课: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一件组合构物体。分析其形体结构的关系,说明复杂结构的物体,可以用基本形体去分析。(出示范画作讲解)。

2、联系前面学习过的有关几种几何形体的结构、透视画法,作简要复习。

3、讲解、演示作画步骤:

① 分析墨水瓶的结构及外形特征。分析放置形态及透视现象。分析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比例关系。

② 按分析理解,画大体形状。

③ 用透明画法画出各基本形体的形状、比例、透视变化,表现出坚实的结构。

④ 深入刻画,直至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教师进行评讲。

课 题: 杂技(纸版画)两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生以杂技的精彩镜头为内容,用已学过的纸版画形式创作一幅人物动作生动的纸版画。

教学重点: 掌握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表现出动作的精彩。

课前准备: 范品、及示范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复习已学过的纸版画制作方法,并宣布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讲新课:

1、欣赏课本范图,让学生议论自己印象最深、最精彩的杂技动作,说出动作的动态特点、道具、场景所具有的生动细节,确定选择什么内容去创作一幅精彩生动的纸版画。

2、出示杂技表现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体验生动的细节。

三、讲解创作过程:

1、确定题材。(人物动作、道具……)

2、构图,考虑画面布局。

3、绘画草稿。

4、绘画正稿,制版。形式手法不限。

5、拓印,必须细心。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本节课要求完成图稿、制版。

第二节

一、检查学习用品的准备及前课作业的完成情况:

1、学习用品:制版用的材料、工具及拓印用的材料、工具。

2、作业完成情况:进度及效果(制版)。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制版及拓印的要求。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

1、制版。

2、拓印。(教师示范)

(涂色→压磨→揭开)

三、教师进行讲评作业。

课 题: 插图(创作画)两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插图的艺术形式和作用,选一篇语文课文,按其主要情节创作一幅插图。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插图的艺术形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图来表达文章的主要情节。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展示准备好的插图,指导学生欣赏,介绍插图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说明插图是画家理解并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好的插图可作独立成幅和欣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确定创作的内容。

二、讲解插图的创作过程,在深入阅读文章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情节,然后进行构思、绘画。

1、构思画面。(构图、场景、道具)

2、起草稿。

3、勾墨线。

4、整理。

三、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二节

一、检查学生的插图草稿,对主题不鲜明的,提出修改意见。

二、展示不同风格的插图,教师讲解其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表现形式。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后评讲作业,可由学生亲自讲述构思和绘画过程。

课 题: 综合拼贴(制作)两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生选用身边易得的材料,运用各种手法,充分利用材料的特征,创造一幅新颖的拼贴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手法创作拼贴画。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某种材料创造一幅拼贴画。

课前准备: 范品若干件、某些材料(讲解、演示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展示范品,供学生欣赏,引起制作兴趣。并提问制作的材料及方法。

二、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1、指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找出其制作材料,后小结:这些作品是运用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各种手法表现不同对象的肌理,经过精心制作而成的。并宣布这两节课的学习任务。

2、讲解制作步骤:(以书本拼贴画为例)

① 构思、布局。

② 用树皮贴小屋。

③ 用软管水粉颜料挤上轮廓线。

④ 整理完成作品。

三、布置作业:画好图稿。

四、学生设计草图,教师巡视辅导。

五、教师进行小结。

第二节

一、检查图稿及用品的准备情况。

二、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强调材料、手法的新奇多样,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三、教师评讲,大力表扬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课 题: 小壁挂(制作)两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壁挂的意义和作用,并初步学习壁挂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材料的选用,图形的设计。

教学难点: 材料本身的质感和特有的纹理,色彩的配搭。

课前准备: 学生作品,演示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出示准备好的壁挂作品,让学生欣赏,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新课:指导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壁挂。教师讲述壁挂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壁挂的材料和制作方法等等。壁挂的图形,可谓多种多样,一般多用变形、夸张的手法,注意大效果,注重色彩的配搭。

三、讲解制作程序。首先按设计意图画出简单的色彩效果图,然后按图面放大,画在做壁挂的织物面上再行制作出示分步制作的直观教具。

1、将麻布绷紧在框架上。

2、画上自己设计的图案(线条稿)。

3、按色彩稿用各种色彩的毛线缝绣或编织的手法,织绣出图形。或用胶水粘贴也可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本节课完成草图,选好合适的材料和考虑用什么表现方法制作。

第二节

一、检查学生设计图稿和是否准备好制作的材料。

二、介绍优秀设计图稿,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生的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讲作业,表扬构思好,用料好的学生。

课 题: 送给母校的纪念品(制作)两课时

教学目的: 增强学生热爱母校的感情,使学生使用学过的工艺知识技能,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送给母校的纪念品。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运用学过的工艺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题材的选择,技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范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讲授新课:

1、培养我们成长的学校,好比我们的母亲。在即将离开她的时候,做一件纪念品,送给母校,表表心意,是很有意义的。

2、引导学生观赏课本图例,用谈话法进行分析:

① 课本第21页右边小图中的布贴画内容是什么?你知道是怎样制成的吗?

② “编织花篮”多么漂亮!是怎样制成的?

③ 课本另外的几个图例的作品内容是什么?是怎样制作的?六年来学过哪些工艺制作?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④ 让学生欣赏书面的彩色照片,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一件小礼品送给母校,要运用学过的工艺知识技能。

3、指导学生再次观赏图例,布置作业。

二、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本节课完成草稿。

三、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第二节

一、检查学习用品,组织教学。

二、学生继续完成纪念品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三、教师把已制作完成的优秀作品,全部展示出来进行表扬,以鼓励和启发全班同学。

四、评讲作业,表扬构思好的作业。(未完成的,可以带回家完成)

课 题: 美化校园(设计)两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美化校园(设计),初步接触环境设计的一些知识,学习绘制美化环境的平面设计图,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接触环境设计的一些知识。

教学难点: 认识设计图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讲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的附图及文字,讲述美化校园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美化校园设计,应该符合校园总体布局,动静有别的在原则。教师挂出校园美化平面设计图的范品,并简略介绍设计意图,以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对照课文,学习看图知识。

2、讲授平面设计图的设计知识及方法。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合理和美观的原则,选择校园的一个小区作对象,画平面设计图:

① 到实地观察,了解地形的形状特点,量度地形各边的长度,记录已有的建筑物和别的设施。根据实际,构思美化方案——景点、绿化(植树种草)等安排。

② 画地形平面图时,按构思划分大块结构。

③ 在大结构中把景点、植物及建筑物的大小位置区分出来。

④ 按照一般的表现手法,画上各种图例。讲授完毕,再指导学生观看课文内的范图,加深理解,并逐一认识一般表现手法的图例所代表的物象。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本节课构思设计方案。

第二节

一、继续绘制美化校园的平面设计图。要使用真尺、圆规,认真细致地画出规范的平面图。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辅导。

三、教师小结,讲评:将全部作业陈列出来,对有新意的设计,请作者谈谈自己设计方案的构想过程。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10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属于欣赏•评述单元。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15,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米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阶段:

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一次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峰。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

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

4、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

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5、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

6、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吗?

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

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归纳巩固阶段。

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

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

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

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教材分析:

光与影是什么?是母与子之间的默契与感应,是挚爱伉俪的如影随形,是明眸与心灵的互呈表里,是绿叶对根的深情相依。光与影的相聚是如此的美丽,或显现眩目的色彩,或呈现冷静的优雅,或表现和谐高古的沉静。

光与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六年级学生能做较好的理解,本课教材编写时没有加入太多的专业术语,目的在于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关注自然现象的习惯。

设计意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光影的黑白、黑白灰出发,由浅及深地发现光与影、表现光与影。通过游戏互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逐渐认识不同角度的光与影,看光源,画光源,表现黑白及彩色光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透过音乐般律动的光与影,将认知的体验反映于表现光影给人的强烈效果上,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创意上给观者强烈心灵体验的光与影才会美丽,完成后共同欣赏,分享。

教学重点:

认识光与影的黑白灰;欣赏光影效果的作品。

教学难点:

选择使用各种工具大胆的表现光与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选画笔。

(教师)各种形式的画笔、色彩卡纸、图片、范画。(教师可采用的游戏参考:皮影、手影、剪纸、踩影子等加强对光与影的认识。)教学过程

1、有趣的引导及互动。

(发现光影。

方法:在拉上窗帘的教室里,教师请五六位同学上来,表演光与影的游戏。一位学生拿着手电筒分别从前后左右向其余几位同学照去,下面的同学分辨光源,体会光与影变化。同时配音乐:可将阿牛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一束光线照过来》,“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种光影都不一样”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影子随着光在变化了吗?我们应该怎么称这些光源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左侧光源、右侧光源、逆光、顶光、正面光源等等。教师鼓励:我们也来表现在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好吗?教师示范:用各种形式的画笔表现规则几何形体的黑白光源。学生练习。

2、继续了解——光影的黑白灰。

拍一段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操作如下:选取一个很暗的房间,突然照进一束手电筒的光,问学生,这个时候有什么样的对比光线,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手电筒强烈的亮光和房间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总结,只有黑和亮两种光影。这时微弱的电灯光亮起,黑暗的房间里霎时有了层次分明的色彩光影效果,但那束手电筒的光依然强烈。教师提问:这时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在这里光与影产生了层次,形成了黑白灰的关系,物体有了更明显的立体感。如果要表现的话,只要在暗的旁边加一块灰的面即可,请结合刚才的视频,参考课本上的图片,在你们刚才画的几何体上尝试一下好吗?

3、深入探究——有趣的色彩光影。

(表述。

(粗细、曲直的线条与块面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影效果,还要发现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会形成互补色,了解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是互为补色的关系。

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

(的光影效果。

(2)教师提出创作建议:注意光与影的巧妙结合,注意点线面上下聚散的排列变化,可以表现具象的,也可以表现抽象和意象的,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心灵的体验。

(3)学生进行作业。

5、评量。

(1)能否表现黑白灰的光影效果。

(2)能否表现色彩形式的黑白灰光影效果。

(3)能否感知并欣赏作品的美感。

6、延伸及其他表现手法。

(1)课外可以和同伴或父母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光与影。

(2)可以用相机把生活中所见的光影拍下来。

(3)也可以把你对光影的审美感受写下来。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12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13

《线与造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了解线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和作用,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

2、过程与方法:运用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不同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征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在进入今天的课题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既调皮又可爱,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球的运动轨迹》。

师:这个调皮的新朋友是谁啊?它在做什么呢?(跳来跳去„„)现在老师找两位同学来台上演示一下“接抛球”动作。(学生演示)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师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的表现元素,也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

二、讲解演示阶段

师:同学们,线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与线条有关的场景呢?在看看周围。

生:头发,毛衣、衣服,球拍,鱼网、电线„„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老师也找到了几处漂亮的线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图片:长城、斑马纹、盘山公路、光的运动轨迹、斑马线。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风景之后,老师想来考考大家,必须用一条线把答案画出来。

1、表现一个人的崇高、正直。

2、表现一个人的心情非常平静。

3、表现一个人的歌声婉转悠扬。

4、表现一个人的正翩翩起舞。师:同学们看一下你们画的跟黑板上的一样吗?(总结直线、曲线)那直线和曲线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直线给人坦率、平静、挺拔、刚烈、紧张的感觉!

曲线给人活泼、优雅、含蓄、轻快、柔美的印象。

师:同学们总结的都非常准确,那除了直线和曲线以外,线还有哪些表现形态呢?

小结:线条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直有弯、有的清楚有的模糊、有的规则有的自由,它们各不相同、形态万千,一起构成了奇妙而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而线的组合更能给人不同的美感:下面咱们就来欣赏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线的组合来进行创作的。

课件出示图片,师生共同分析。

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黑板范画)

自由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身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属头发啦。(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那怎样用线条来表现头发呢?那位同学愿意来给老师当模特呢?(教师范画)

总结绘画步骤:

1、描绘大轮廓。

2、画上五官。

3、用线条画头发。

4、细化完成。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欣赏几幅优秀的学生作品,请看大屏幕。

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

尝试用线条的方式来为我们的同伴、家人设计一款发型,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重点表现人物头发)

四、展评作业,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积极踊跃的自己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评价,谈感受。

五、板书设计

线与造型

(右侧范画)

六年级美术课件 篇14

最新版

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水墨画工具。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

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 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 的大胆运用。)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

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2017.3.1 最新版

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6、教后反思:

2017.3.1

板书设计

三、戏曲人物 行当: 生 旦 净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