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观后感5篇

京剧观后感5篇。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京剧观后感5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京剧观后感 篇1

京剧是在2000多年前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的。生、旦、净、丑各种人物的角色使男女老少看起来趣味盎然。

这一次京剧表演使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天女散花》与《沙家浜》。

《天女散花》还没开始,我就开始兴奋起来,几乎每一根神经都活跃起来。天女散花,顾名思义,一定是一个美若天仙的青衣在花中飞舞着。

表演开始了,一个身穿粉红衣裳的大姐姐从幕后款款走来。粉衣裳上缀着几个小花球,粉色与蓝色的小花球相衬相映。这位大姐姐舞动着一根长丝带。丝带飘动着,乍一看,哎呀,丝带不止一种颜色,有白、蓝、粉三种颜色有规律的排列着。丝带默契的配合着正在舞动的大姐姐,三种色彩的丝带绕着她的身体一圈一圈飞动着,好像置身于万花飘零之中。突然一圈圈舞动的丝带换了一种花式,变成了花型,每当丝带甩到她的正面,都会交叉一下再落地,好像是在告诉大家下面有个新的花式要进行,请大家拭目以待。大姐姐轻盈的步伐,伴着优美的音乐,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沙家浜》选段中,我最喜欢沙奶奶,她的优点数不胜数。被她照顾过的士兵们称赞她:“沙奶奶缝洗浆补天天操心,每天三餐有虾有鱼,每天吃的很尽兴……”可沙奶奶认为每天有虾有鱼吃得好养伤,缝洗浆补是为人民、国家服务的,这是理所当然的。沙奶奶让士兵们把沙家浜当做自己的家。由此可见,沙奶奶很无私、用心的在为人民服务。

这次京剧表演展现了美轮美奂的飘带舞,我们还从沙奶奶那里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会到了我们国粹的精彩。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

京剧观后感 篇2

《京剧进校园观后感》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记忆。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京剧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深奥的情感描写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然而,随着传统艺术的发展,现代京剧市场需求不断减少,这也给京剧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京剧并引起年轻人的关注,不少京剧团体开始将京剧带进校园,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也为京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就在前几天,我的学校邀请了一支京剧表演团体到校进行演出。当时我对京剧并没有太多了解,但因为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便参加了这场演出。整个演出过程气氛热烈,座无虚席,既有学生们的期待,也有老师们的支持。京剧团体带来的演员们身穿鲜艳的戏服,面戴精致的脸谱,一副自信而庄重的模样走进舞台中央,随即开始了精彩的表演。

演出一开始,就以一场《牡丹亭》的精选片段拉开了序幕。演员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演唱着,如行云流水,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而神秘的世界。舞台上的动作和唱腔协调有致,透过表演者的精湛技艺,我们仿佛看到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到文人墨客对爱情的感动和诉求。尽管我对京剧曾有些陌生,但是那一刻我被表演者们的才华所征服,完全沉浸在戏剧情节之中。

紧接着是一出经典京剧《赵氏孤儿》,这出剧以其激越的剧情和悲壮的音乐而闻名于世。表演者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情的演绎,将主人公赵盾的奋勇与忧伤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通过不同的腔调演唱出男儿豪情和伤痛,动情地走进了观众的内心深处。我不禁被这种表演艺术所感染和震撼,情不自禁地为主人公勇敢的精神所折服。

演出的最后,是一出《长生殿》,这是一出颇为著名的京剧剧目,剧情深婉动人。表演者们完美地展现了剧中人物的形象,舞台设计辅以精美的道具和服饰,更是增加了戏剧的逼真感。演员们的表演技艺出色,他们用婉转深情的唱腔和流畅舒展的动作,将这个故事讲述得生动而真切。整个剧目给人以梦幻般的视听体验,观众们都沉醉其中,至久不愿离去。

通过这次京剧进校园的演出,我深刻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京剧不仅是一种舞台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技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追求。而将京剧引入校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接触到京剧,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京剧这一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传统文化艺术进驻校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体验的机会。通过观看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同时,这也能够激发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促进其参与和传承,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总之,京剧进校园的演出给我们带来了非常难得的学习和欣赏的机会。通过观看这样精彩纷呈的演出,我们不仅了解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艺术真正融入到校园生活中,让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京剧观后感 篇3

《京剧杜鹃山观后感》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京剧演出,名为《杜鹃山》。这是一出根据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改编的京剧,讲述了宝玉在杜鹃山遇到黛玉的故事。整个演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京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首先,京剧的服装和妆容极为精美,充满了浓厚的中国古典风情。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装,头戴花冠,脸上精心化妆,每个角色的妆容都有着独特的色彩和造型。尤其是女演员的妆容,细腻而精致,通过浓妆艳抹来突出角色的气质和情感。这种独特的服装和妆容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宫廷的世界中,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氛围。

其次,京剧的表演方式独具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享受。京剧强调细致入微的动作,情节的表现更多地依赖于演员的肢体表达和面部表情。无论动作还是表情,都给人一种雍容庄重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演员们的唱腔更是细腻动听,高亢激昂的唱腔和柔美悠扬的咏史,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观看京剧,仿佛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魅力。

最令我难忘的是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和精湛的技巧。他们身姿挺拔、动作灵活,能够通过细微的动作展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演员们在舞台上运用各种技巧和技能,如旋腕、翻腾和快速转身等,使观众过目不忘。尤其是在杜鹃山的场景中,演员们通过华丽的舞蹈和咏史,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美丽的世界。他们对于表演的热情和专注程度让观众们深深地被吸引。

通过观看《京剧杜鹃山》,我对京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对于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更能让我们向往和追寻传统美的独特魅力。京剧的表演技巧和精湛的艺术水平让我深受启发,对于舞台表演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总结而言,观看《京剧杜鹃山》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这场精彩的演出让我对京剧艺术深感钦佩。演员们精湛的表演、细腻的妆容和华丽的服装,为观众们呈现出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通过观看这场京剧,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更深切的认识和热爱。我相信,京剧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会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京剧观后感 篇4

杀董祀,文姬到曹操处哀求救董祀,曹操下令撤回斩杀令,董祀被赦免死罪,曹操提出要写《后汉纪》;虽然只有两场戏,可是剧情令人窒息。这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不能不说是一个精心而巧妙的安排。“这是折腾爱情还是折磨爱情?

”或戏或曹操。

我不知道史学家们会怎样来评价这出戏?至少,我个人觉得,这出《建安轶事》如果是旨在颂扬蔡文姬和董祀的爱情的话,那么,曹操的要修《后汉纪》的心思是不是可以不这样的张扬?

或许,这些都是因为联想到曹操的独特身份和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

说说戏。

与之前的展演剧目比,这一出《建安轶事》文学性强烈,唱词华美又古朴。“旧怨平兮新怨长”、“悲声换作美声扬”、“华年消逝岁月”、“一杯愁绪怎画描”、“不知魂魄之所归”等等,既体现了这是一出颂唱文人的戏的品格,又凸现了才女的蔡文姬的特征;

戏的布景灯光很有暗喻性。除了蔡文姬和董祀祀在第四场拥抱时在背景光中使用了亮黄色外,其余场景基本都是暗的,起到了很好的营造气氛的作用。这也喻示着这出戏的情感定位及主人翁的心理定位(压抑);

主演声情并茂的演唱,把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演绎得如此的催人泪下,实实地给这出戏抹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漂亮的身段和利索的程式动作表演,又将蔡文姬这样一个在匈奴生活了12年的女子刻画得形象生动;如果,这出戏不只是停留在“一等奖”的台阶上,或作昙花一现之演,而是要准备进入精品銮殿的话,主演的唱腔音色还有一些念白似乎还需着力的打磨一下下;相比之下,个人觉得,左贤王的唱腔的味浓一点,表演也可圈可点;董祀的演唱再“老”一些,效果会更好;

其实,新编京剧《建安轶事》获得一等奖,已足以证明专业老师对戏的认可、对演员表演的认可了。我纯粹是“撑了没事做,吹毛求疵呢。”

我们玩个游戏吧。如果有观众评分,你这出戏得多少分?我打80。

京剧观后感 篇5

《三娘教子》难以作为家教的样板,却可以作为家教的一个借鉴,从中可以看出家教的禁忌。

首先,家教应对症下药,忌药不投症。那天,薛乙哥从学校回来是因为心里有事:“薛乙哥在南学我懒把书念,怀儿内抱圣贤转回家园。在学校众同学都揭我短,说我是无亲娘难解难参。此一去我回家和娘争辩,谁的是谁的非细问一番。”而三娘并不知道孩子心里想的什么,只是让孩子背书,孩子背不过书,母亲开始责怪,从而引发更大的冲突。要教育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心理。

其次,家教应循循善诱,忌怒气冲天。当薛乙哥背书不过,三娘打字方出口,孩子说了,要打打你亲生的。这时,三娘控制不住了:“小奴才一言问住我,结舌闭口王春娥。从今不把子来教,春娥免把心来操。若要此事甘休罢,娃娃呀,从今后咱这日子过不成了。讲着讲着恶气翻,那有心情教儿男。任儿成龙飞上天,任儿变虎虎归山。从今后不把奴才管,成龙变虎任儿玩。”在这里,三娘越说越气,竟然说出这样的负气的话来。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很危险的。从剧中也可看出,三娘讲这些话的结果是,孩子说我也成不了龙上不了天,管它呢,我玩儿去了。怒气冲天的时候,最好不要教育孩子。

第三,家教要切合实际,忌把孩子与人相比。剧中有这么的唱词:“谁知你贪玩耍不把功用,有几辈古人讲儿听。黄香檀枕把亲奉,王祥求鱼卧寒冰。商洛儿连把三元中,甘罗十二为宰卿。你奴才将近十岁整,还只顾贪玩不用功。”虽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象这样不切实际的相比是不足取的。生活中,常见一些人教训孩子,喜欢说你看那谁谁谁怎么样怎么样,而这样比的结果往往是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

第四,教育孩子应就事论事,忌陈芝麻烂枣子说个没完没了。比如,我为了你如何如何,为了你如何如何,往往使孩子厌烦。

《三娘教子》这折戏本身也印证了这些。三娘打呢,还没打,打字刚出口,孩子就蹦了;三娘骂呢,孩子不耐烦了;三娘负气呢,孩子自顾自的玩耍他的了。戏里教子成功,还在于以情感人。

成功的塑造三娘这一形象的名家不少,且各具风采。王玉琴、张惠侠、郭明霞久负盛名,都有很高的造诣,是演三娘的当之无愧的大家。而萧若兰的三娘在唱腔处理上,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确有另一种高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