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热门十篇)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热门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1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定位: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3.72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0.48是()个0.01,0.62是()个0.01

3、在小数中,以小数点为界,前面是()部分,后面是()部分。

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新知引入

(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3、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

4、揭题。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三、展开探究

(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

项目:男子跳远

姓名:小红小明小强

成绩:2.84米3.05米2.□8米

名次

2、学生反馈: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

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2.98就比2.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

师:现在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

A、从整数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

B、从计数单位比。2.98里面有298个0.01,2.84里面有284个0.01,298比284大

C、把米转化为厘米。2.98米=298厘米,2.84米=284厘米。298比284大。

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2.98=298/100,2.84=284/100……

6、小强是第二名,□里还可以填8。要比较2.88和2.84的大小,怎样比就能很快地比出来?

7、那小强如果是第三名,你又会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

(二)回顾,验证。

1、想知道它们的大小就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

(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

2、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

□□。□□□□。□□□

3、▲翻开整数部分10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

▲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

▲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

▲根据回答依次翻开10.5810.57□

▲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刚才你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

▲如果更改数字为10.5810.58□结果可能会怎样?方框里是0呢?

▲如果两个数字是10.5810.587不添加新的数字怎样能使第一个数大?(可以该变数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小数点的位置)

4、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板书方法)

5、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四、应用

1、在○里填上“>”、“

3元○2.6元6.35米○6.53米4.723○4.790.458○0.54

2.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09、0.12、0.28、0.3、0.4、0.04

(数轴上的数,越往右越大。)

3、判断

(1)10.8>1.08()

(2)2.31和2.299比大小,因为2.299的位数多,所以2.31

(3)514.5米>5.451千米()

(4)7.15

五、拓展,深化。

用数字卡片2、3、4和小数点(不重复不遗漏使用),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2

小数天地

[复习内容] : 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复习目标] :

1、复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复习重难点] :

1、 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 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准备] : 课件

[复习方法] : 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复习过程] :

一、 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三、五单元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 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 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3、 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1、小数读写。课件呈现:

五点八七四

二百三十点九 12.03

1.023

0.082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230.9

一点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平台一次性出现;

(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102页第2、3题。

教师以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的长是7.8米,宽6.4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3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 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 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动开始

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奥运信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体育赛场上的有关问题,体会数学与体育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奥运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里约举行,同学们知道我国运动员一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其中有些项目还打破了世界记录,尤其是中国女排,顶着巨大的压力,通过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终于获得冠军。那么同学们对奥运会有哪些了解呢?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9页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查表格,从表格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奥运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问题

1.师出示课件教材第79页问题一。

(1)学生观察表格,交流汇报:可以知道三名运动员各自的成绩分别是多少秒。

(2)出示问题: 前三名运动员的成绩分别相差多少?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两幅冲刺情况图,并提问:根据刚才的数据,你能判断哪幅图能描述当时决赛的冲刺情况吗?

学生观察图片,交流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根据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知道,第二名和第三名相差很少,他们之间的距离应该很近,而他们和刘翔的时间相差很多,所以距离应该相对远一些。

因此第二幅图能更好的描述当时的冲刺情况。

(4)当时男子110米栏的奥运会记录是12.95 秒,刘翔用的时间少了多少秒?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2.师出示教材第80页问题二

(1)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阅读后,指名汇报交流:在最后一跳之前,何冲比第二名多32.45分,秦凯比第二名少7.65 分,是第三名……

(2)课件出示问题1。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问题2。

①让学生观察“最后一跳的得分情况表”。

②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何冲最后一跳得分最高,是第一名;最后一跳前,秦凯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而最后一跳,秦凯得分比德斯帕蒂耶斯多98.00-96.90=1.1(分),所以第二名是德斯帕蒂耶斯,第三名是秦凯。

3.师出示教材第80页问题三。

(1)引导学生阅读短文,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2)出示课件射击比赛场景图。

同学们先观察图片,再独立通过想象判断,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小组内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讨论验证。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四、课后练习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5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6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页(例4)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师: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板书:四则运算)

2、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

(课件出示)口算:

40+40÷8=4532×4=128180÷9+7=27

11×5?60÷2=255×6×7=210125÷25×4=20

(课件出示)计算:

72?28+32810÷3×537+42×5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后汇报,师板书计算过程)

问: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发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板书:括号)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96÷12+4×2

(1)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学生汇报: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

师:按照你们的想法,自己算一算。(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生汇报,师板书计算过程)

2、上面的算式用到了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如果将这个题目加上一个小括号,你们想怎样加?(生汇报想法)

(课件出示)96÷(12+4)×2

(1)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生汇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师:动笔算一算。(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生汇报,师板书计算过程)

(3)师生共同小结:如果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生汇报师板书:在一道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小括号外面的算式。)

3、(师板书:【】)问:同学们认识这个括号吗?(认识,是中括号)

如果让你们在上面的算式里再加上一个中括号,你们打算怎样加?(生汇报想法)

(课件出示)96÷[(12+4)×2]

(1)师:这道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你们知道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

(2)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按什么顺序计算?(生汇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师:动笔试一试。(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生汇报,师板书计算过程)

(3)师生共同小结: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板书)

4、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第9页,请同学们翻开书认真读一读例4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画下来。

师:你画了什么内容,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师: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没有)好,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4×16)158-[(27+54)÷9]

2、填一填

(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里面的。

(2)计算(168-144)÷12×8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3)计算32×[(6+24)÷3]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3、辨一辨

(1)30+60÷60-30与(30+60)÷(60-30),的运算顺序和结果都是一样的。()

(2)645-189×2的计算结果是912。()

(3)4000与20的商减去15与24的和正确列式是4000÷20-(15+274)。()

4、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5、你知道吗?

四、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圆周分两半,左右各一边,计算常使用,见它要先算。

2、说运算顺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这些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号内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办?

5、板书课题:中括号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自读,谈收获。

2、说一说360÷【(12+6)×5】运算顺序。

3、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4、集体交流。(重在运算顺序)

5、对比、发现、深化认识。(课件出示)

比较360÷(12+6)×5和360÷【(12+6)×5】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6、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总结,老师整理)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独立计算,交流运算顺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4、作业:课本79页5、6题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9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案模板小学四年级下册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在这鸟语花香、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学习、嬉戏、快乐成长。那么,在你们看来,咱们的校园像什么呢?

有人认为,校园就像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哪位同学对交响乐有所了解,请说一说。再读课题。有疑问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自主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大家示范示范。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乐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味

1.带着你心中的疑问默读第一乐章蜂巢。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

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同学们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说蜂巢是一段表现勤奋学习的乐曲,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的鸟岛、花瓣又是一首怎样乐曲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乐章重点读一读。

(生交流)

3.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实着幸福的乐章。

“飞翔的、流动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美妙的语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咱们来体会体会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这么美的风姿、这么快乐的欢笑,谁能来读一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想)这么富有生机的场面,这么富有节奏美的语言,你喜欢吗?难怪作者说“下课了,校园是一个……一个生机勃勃的……”怎能不让我们喜欢呢?是啊!同学们,在这美丽的鸟岛,和同学们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4.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学习,课前你们提出的关于花瓣这一乐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

同学们,当你念到这几个词语,回想到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你们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教育和关爱,如果是你,会在信中给哪位老师写点什么呢?(抽生回答)同学们,听到你们这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语,此时此刻,我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你想读几遍就读几遍。(生自由读)一片片花瓣就是一封封来信,它牵系着老师和学生的心儿,此时此刻教师又会对学生深情地祝愿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花瓣是一曲怎样的乐章呢?

总结:回顾我们学习的整篇文章,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三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师趁机板书。)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四、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时常都会响起一曲又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下去以后咱们仿照课文写一写吧。

附:两个可参照仿写的句子。

1.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

2.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低飞;欢快的跃动,像鸟儿展翅的舞蹈,恬静的栖息。歌声,笑语,在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

板书设计

校园交响乐

蜂巢——教室

鸟岛——校园

花瓣——信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了解它的特征和作用。

2、积累成语,恰当运用成语,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3、在自主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4、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5、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习作兴趣,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词汇,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2、读一读这两组句子。

3、找出反复使用的词语做上记号。

4、再读这两组句子,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这些反复使用的词语,使句子读起来怎样?

5、小结:用上排比句,我们的文章将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气势。

6、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二、语海拾贝

1、读一读成语,你有什么新发现?

2、再读成语,不懂的成语通过查工具书理解。

3、你还能说几个此类似的成语吗?

三、开心一刻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说说你为什么会笑。

2、读了这则笑话,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汇报。

4、小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固定不变的词组或短句。我们运用成语时,不能随意篡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四、自主阅读园地

1、在前面的课文里,我们一同欣赏了动听的校园交响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再去欣赏校园里同学们特别喜爱的球赛——足球赛。想知道比赛实况吗?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校园足球赛的实况解说》这篇文章吧。这是一场既精彩又惊心动魄的球赛。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阅读文章。

3、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4、积累好词佳句,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背一背。

第三课时

五、口语交际:应聘班级服务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度过了愉快的寒假,又迎来了崭新的学期。我想大家一定忘不了前任班级服务员默默无闻的奉献。今天,我班要招聘新一届班级服务员,把我班建设成朝气蓬勃、温暖和谐的集体。

2.模拟情景,教给方法。

(1)出示招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通知。

(2)教师表演应聘情景。(发言中渗透管理理念、施行纲要,展示才艺。)

(3)请学生评价老师的表现。

(4)小结:说——清楚;听——认真;态度——大方。

3.拟清要求,激发兴趣。

(1)你认为班级服务员要为大家做些什么?有哪些岗位?(作业收发员、卫生委员、文娱委员、班长等。)

(2)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你有什么长处?你想应聘什么岗位?你想怎样为大家服务?你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3)教师:同学们,我听到了你们热情澎湃的心声,看到了你们自信期盼的眼神,我听到了你们在心中大声说:“给我一次机会!我也行!”

4.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拟定发言思路,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自我评价。

(2)在小组内交流,肯定伙伴的优点,善意地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5.集体汇报,交流评价。

(1)请同学上台汇报。

(2)关注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巧妙引导。

(3)你最欣赏哪些同学的表现?为什么?(评价时不仅要关注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胆小但能表现的学生。)

6.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快把理想的种子播进班集体的土壤,用你的信心、爱心、决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带领我们的班集体驶向美好的明天吧!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六、习作百花园

1.揭题。

教师:在我们班级举行的“应聘班级服务员”的活动中,老师被你们多才多艺的风采所折服,被勇气可嘉的班级小主人所感动,为新奇富有创意的建议而喝彩……那一幕幕画面还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一声声诚挚的话语还在我们耳边回荡。这节课,请提起手中的笔,记录下那难忘的一幕吧!

2.重拾记忆,筛选材料。

(1)教师:这次活动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纳:神态上,有的落落大方,有的害羞;表达上,有的流利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提出的建议,有的富有创意,有的犀利务实;表演时,有的才艺令人叫绝……

3.播放录像或展示照片,描写片段。

(1)根据显示汇报的内容展示富有代表性的画面。

(2)自由选择一个材料来写片段。

(3)把自己写得好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4)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习作片段,师生共同评价。(重点落实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的指导上,强调真情实感。)

4.由段及篇,完成习作。

提示:写“应聘班级服务员”的活动,既可以采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还可以像照相机那样,选取你认为最值得写的镜头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像应聘书那样写……总之,形式是多样的。

5.修改完善。

(1)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自我修改完善。

(3)誊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