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12岁春节手抄报内容(分享5篇)

10岁~12岁春节手抄报内容(分享5篇)。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0岁~12岁春节手抄报内容 篇1

元宵

“元宵之宵,不吃就馊”

正月十五是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俗称元宵节,是春节最后一个高潮。黎传绪说,旧时南昌人过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元宵汤圆,预示一年家庭团团圆圆、生活美满。

老南昌章爷爷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家都是自己制作元宵:“自己磨糯米粉,自己动手做。一般不包馅,煮熟时撒上一点糖,或者用蔬菜、肉汤煮着吃,味道非常鲜美。”章爷爷说,他小时候最盼过元宵节,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制作元宵,家长里短,有说有笑。等到热滚滚的元宵端上桌,孩子们一个个馋得流口水,大人便会端起碗喂他们吃,一边喂,一边说:“慢点,慢点,别烫着!”除了自制元宵,人们也会去商店购买成品元宵,以前是散装论斤称的,后来出现了包装精美的速冻元宵。南昌人比较爱吃芝麻和白糖馅的,酒糟汤圆的销售量也非常大。

吃完元宵汤圆后,人们就上街观看彩灯表演。旧时南昌灯市花灯品种繁多,有彩色玻璃、白玉、瓷器、彩纸、绢丝、绸缎制作的各式彩灯,放灯时,还要配以舞龙、舞狮、舞蚌壳等表演。各种表演队伍走上街头,从洗马池、瓦子角到万寿宫一带,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到处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看完灯回到家,一些人家又会煮元宵,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宵夜。南昌有一句俗话:“元宵之宵,不吃就馊”,意思就是元宵是春节最后一个节日,标志着春节的结束,节日里准备的食品都应该吃光,否则就会坏掉。“过了元宵罢了灯”,元宵闹完后,南昌人的年事活动也就基本结束了。

10岁~12岁春节手抄报内容 篇2

春节的对联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

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10岁~12岁春节手抄报内容 篇3

我喜欢读书。不论是阳光明媚的午后,或是夕阳西下的黄昏,还是繁星闪烁的夜晚,一有闲暇,我总会坐在窗前,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读书如水,可以浇灌心灵之田;读书如火,可以点亮理想之灯;读书如花,可以为生活的画卷添上一抹色彩。

读诗,是一种感悟,感悟生命之美。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感悟充盈天地的豪迈。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然感悟凄婉无奈的悲伤。

读散文,是一种意境,或朴素、或华丽,于不经意间营造而成。朱自清先生的《春》将一切景语化作情语,完美诠释了春天生机勃勃、焕然一新的意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景入理,推己及人,让我们领略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宏大意境。

读小说,是一种享受,放飞自我,去体验,去感受。《水浒传》中人物一波三折的命运让我心神激荡。《狼王梦》中紫岚悲壮的结局令我留下眼泪。《波西杰克逊》中奇幻的经历让我心驰神往。

读戏剧,是一种情怀,在暴风骤雨的冲突中,看清人性的善恶。《窦娥冤》感天动地,让人心生同情。《威尼斯商人》中贪得无厌的吝啬鬼--夏洛克,让人心生厌恶。

读书就是读懂我们自己,人生何尝不是一本不停翻动的书呢?我们正当少年,在这成长的时光里,让我们多翻几页,多摘几篇,为青春写下永恒的注脚。

10岁~12岁春节手抄报内容 篇4

闲来无事,便静下心来,坐在窗边,轻轻地翻开一本书,任温暖的阳光洒在书页上,一种书香独有的魅力散发开,吸引着我,让我沉醉在其中。

读书,是我的一种爱好!翻开一本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作品《格列佛游记》,跟随着主角冒险,揭开背后的秘密。或是打开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小王子》体验奇幻经历,学会爱与被爱。又或者拿出一本经典名著,去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可以欣赏一下冰心写的《繁星春水》,感悟老奶奶笔下的自然、母爱、童真,享受优美的文字,诵出优美的声音。

读书,是美的享受。可反观现在,总有许多同学不爱读书,他们觉得读书是枯燥的,倒不如看电视、玩游戏来的实在。这我也能理解,因为我小时候也是如此。在我只有三、四岁时,我的父母就想让我读书,可我还小,一心只知道玩。书本上那一大片黑压压的文字,就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一样,每当妈妈逼迫我读书时,就像唐僧念起紧箍咒,令我头疼。我们就这样一直僵持着,直到八岁。

读书,本身是美的享受,但如何领悟,在于自己有没有发现美的心。只要用心去领悟,就一定会爱上读书,但这把“钥匙”要在自己身上去找。比如我,刚开始接触书籍是一本小说。书里的语句十分优美,如“天空像是被飓风吹了整整一夜,干净的没有一朵云。只剩下彻底的纯粹的蓝色,张狂的渲染在头顶上面。像不经意,随手打翻了蓝色的墨水瓶。晕染开的,千丝万缕的蓝。”这些优美的文字化作一股清风吹拂着,在空中飘散、荡开,似乎比一切都更加优美、从容,吸引着我。

于是,我开始试着去读书,在优美的文字中沉淀自己。我的首选是带有故事情节的,有景物描写的。我第一眼就锁定了曹文轩的.《草房子》,这里的每个人都有感动人心的故事,文字充满了诗意,但是一直以一种平静的语气写下去,而在这平淡下面却又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感情。此后我又读了其他的文学著作、史书,它增长了我的见识。还有诗歌,让我在优美的语句中遨游。这些书充实了我的每一天,我也越来越爱上读书……

阳光正好,青春正盛,少年正是读书时!

10岁~12岁春节手抄报内容 篇5

节日起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节(年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