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的课件(精华九篇)

天平的课件(精华九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天平的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天平的课件【篇1】

教学内容:探索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及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几张天平图画、实物道具、自制天平

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

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玩过撬撬板吗?谁在玩中有所收获?

生1:玩过(兴致很高)上次我和在鹰潭公园里玩过,太重,把我撬得老高。

生2:坐撬撬板两边最好要平衡才好玩。不能一边太重或太轻。

师:平衡?能解释一下吗?

生2:也就是两边重量要差不多或相等。

师板书=(等号)

师:看来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咱们要在类似于撬撬板的天平上做游戏,游戏中可隐藏着不少规律呢!

揭示课题:天平游戏(一)

[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悟数学源于生活]

二、探索新知

(一)1、出示天平(贴天平图画)

师:猜一猜,在天平左右盘里放入物品会出现几种情况。(贴图画)

生:

生:中间的天平左右平衡,说明放入了相等的物品。

师:没错,说明放入了相等质量[可理解为重量]的物品,瞧,老师在天平左右放入20克的橡皮擦,谁能用算式描述?

生:20=20

2、现在天平左右同时放入35克的米尺,你们有何发现?[老师自制简易天平演示]怎样用算式表示。(20+35=20+35)

3、如果天平左边放入x克铅笔和右边的橡皮擦正好相等,则说明(x=20)

4、演示天平左右同时加上一本本子30克。

多数学生能脱口而出x+30=20+30(师板书)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有何发现?(生七嘴八舌)

[师引导学生将具体抽象成数学语言,既天平左右平衡时,可看成等式]

小结: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谁能再推想一下,为使天平左右平衡,还可进行怎样操作?

生:两边再加上相同重量的东西。

生:可以在两边同时拿掉一样重的物品。

一生操作:将上一演示时天平左右两边的本子拿掉。

学生领悟: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反思:由于教学设备有限,无法每个小组提供一台天平,所以教师通过自画图及自制简易天平演示,由于学生都有坐撬撬板的生活经验,再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规律。]

三、解释运用

师:我们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来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是多少。在小组试一试求未知数:x+30=20+30

生1:我想20+30=50所以x应该等于20。

生2:我认为直接将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减去30,等式还成立。

所以x=20

生3:用右边的50减去30得到20。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这种方法吗?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再试一试:x-8=16,x+6=33

师解释方程的解并板书

[反思:大多数学生能学以致用]

四、巩固练习(略)

[我采取了讲练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既重视知识的教学,又重视能力的培养。]

五、全课总结(略)

板书设计: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等式20=2020+35=20+35

等式方程x=20x+30=20+30

解方程:x-8=16x-8=16x-8=16

解:x-8+8=16+8解:x=16+8解:x=24

x=24x=24

教学反思:

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在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数。而现行北师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开始解方程,用到了初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

教学中我尝试先按教材设计的思路走,观察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就采取过去的方法重新来过。在教学过程中,受题型()+30=50的引导,几个学生马上想到求未知数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的方法。但大多数学生喜欢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的方法,而且反应灵敏的学生一步计算完成。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们活动得有滋有味,从活动中悟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加上我适时地点拨和归纳很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天平游戏(二)新授后,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给学生们概述了过去解方程的方法: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通过对比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觉得现在的方法浅显易懂、用起来方便。数学方法可以多样化,但学生自己通过比较、择优的方法会更易于掌握。

天平的课件【篇2】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课题: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型:新授主编人:XXX审核人:初二备课组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②认识目标: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天平,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二)互阅作业

(三)自学与互帮

1.内容一:探究影响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

自学方法:1.称橡皮泥的质量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标尺上的分度值为;

②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是否改变了?

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无关)

生活经验:当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他们的质量是否改变?

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无关)

科学研究还发现:物体的质量不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例如。

综上所述:物体的质量不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3.自学内容二:6.2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

实验序号回形针数量/个总质量/g一个回形针质量/g

①1

②20

③40

方法:当测量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按照下表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内。

4.自学内容三:6.3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

(1)、排出正确的实验步骤:

A、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B、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C、测量烧杯的质量

(2)将测量步骤和测量数据填入表格。

天平的课件【篇3】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读书笔记吧 DSBJ1.cOm)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

(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

(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

(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

(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天平的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培养学生爱护仪器的品质和认真实验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教具

教师用:标尺模型。

学生用:托盘天平、墨水瓶(自备)、几个相同的硬币(自备)、盛有水的烧杯(100l)。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托盘天平的用途是什么?

2.测物体质量之前,应怎样调节托盘天平?

3.如图1是在用托盘天平称固体药品的质量。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并予纠正。(图中有三处错误)

4.为什么托盘天平的左盘要放物体,右盘要放砝码?

引导学生回答: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一般人的习惯是右手操作较方便,而砝码常需加减,所以右手用镊子将砝码轻放在右盘上较方便。第二,课本P7使用方法第3点中指出: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可见,托盘天平的构造决定了物体须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上。

5.用标尺模型做读数练习。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二)实验准备

阅读课本P80第二节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三)教师讲

1.实验时,要爱护仪器。如夹取砝码要用镊子,要轻取轻放等。测量时,态度认真,实事求是。仪器放置、操作过程要规范。

2.测量时,怎样才能既准确又快呢?

从两方面启发学生:第一,对被测物体的质量先要估测,减小夹取砝码的盲目性。第二,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时,或测物体质量使横梁平衡时,是否一定要使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才行;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两侧摆动的格数相同是否可行?请同学在实验中有意识的加以体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迴视察、指导。着重检查以下几点:

1.爱护仪器的情况。包括使用完毕放回原处。

2.是否会调节托盘天平。

3.使用托盘天平是否正确、规范。

4.能否正确读出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能否将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正确的记在课本P80上。

(四)学生实验后的讨论

1.请两个实验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并简要探讨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2.讨论课本P80页《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88,习题第1题。

2.制作小天平。做法见书P87的小实验。

天平的课件【篇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手段已成为各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各学校和公司为满足此需求,现已制作了大量的课件,但有的人在制作课件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在探索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多年的制作经验说一说其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制作技巧,希望能给你一丝启发。

一个课件的制作和一个软件产品的创作相似,为了提高效率,避免不别要的重复劳动,应以软件工程的观念去开发和管理。因此一个课件从无到有应该包含以下过程:1、问题的定义;2、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4、编码和测试;5、维护。下面我就对每一过程所涉及到的思路和技巧作一介绍。

一、问题的定义。

在软件工程中有明确的定义,但相当复杂。把它引到制作课件时其含义可通俗理解为做什么?,即我们制作课件的主题。比如,《天平》就是课件的主题。有些刚搞课件的老师不知做什么,而等别人做出时第一感觉就是好!,我怎么想不到?,实际上,他(她)不是想不到,而是没有去想,或者说没有一个正确思路去指导想。结合本人多年的经验,思路主要有两点:

1、按课本章节逐一思考,寻找主题。这样制作的课件由于是按章节做的,很适用于课堂教学,易于提高课堂效率。目前,象这样的物理课件已经比较齐全,但其它学科还不齐全,其它学科的老师可以就此多做一些文章。另外,新教材不断的推出,也可以让我们老师多抓住一些主题。再者,我们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度、方法上制作别人作过的主题。《天平》就是初中物理第七章第二节内容,在我制作此之前,也看过别人做的,但我换了一个角度(模拟测量过程)又重做它,这不,这次参加省级比赛获得三等奖。

2、综合几章几节内容,寻找一个专题式的主题。这样制作的课件很适用于复习课或学生的自学,便于学生知识面的加深与拓展。我曾经看过这样的课件《大陆板块漂移说》,它就是从历史、地理、生物各角度加以说明,这样的课件显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各学科的联系,适应素质教育大潮。

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把它引到制作课件时其含义可通俗理解为如果做了,有没有意义?能不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我曾遇到这样的一件事情,一位老师制作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仅有几行文字和两幅图片(由以前的挂图扫描得到的),评委看后认为:这个不需要制作课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全可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从本例不难看出,要想参加课件评比,我们选择的主题,制作的课件一定要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计算机的优势主要有显示微小的事物、慢放快速的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增强趣味性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例举,各位可以参看其它书籍。但我认为制作课件本身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素质。刚才那位评委的评价无可厚非,但各位也可设想一下:一批是一直有传统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批是经常接触那些简单的又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的课件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他们以后接触计算机时,前一批的学生可能就会感慨地说计算机是什么东西?我还没有见过呢?。而且,那种简单的课件制作又不会花费你太多的时间,到此,作为一名负责的教师,你将采用哪种手段教书育人呢?我想你的答案和我一样:后一种。

总之,要想参加课件评比,我们选择的主题就要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素质,只要计算机能发挥一点优势,我们就可以选择此主题。当然,我们也要主意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实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这就要求我们选择主题和设计课件内容时考虑这一点。

我选择〈〈天平〉〉为主题,制作模拟测量过程的课件,因为两点好处:1、虽然天平的使用是要做分组实验的,但教师肯定要对天平的构造、使用技巧、使用主意点作一些讲解,而往往实验室又很大,天平相对就很小,用实物说明时,后面的学生是看不清的,如果能够很好的结合本课件,把它和实验有机组合起来,教学效果可以提高很多。2、为了适应未来的网上教学,学生可在网上用虚拟天平模拟测量过程,学会天平的使用。

三、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前面我们决定了做什么,这步就是让我们为达到其目标精心设计。

在总体设计上,我主张用功能模块分析法,即思考本课件要完成哪几个功能,而且每一功能又要完成哪几个功能,这样一层一层的细分下去。例如:

在一个功能模块不太好分成几个独立模块时,我们在总体分析上就可以到此为止,下面就用详细分析方法设计这一模块。

在详细设计上,我主张用流程图的方法。由于课件与其它一些软件不一样,它肯定是要以展示画面为主的,因此我们在画流程图之前,先要仔细想一想展示效果,以及如何配合人机交互。

例如:在模拟测量模块中,我们要尽量模拟真实达到这样的效果:1、一架天平,砝码(如上图所示),2、随时点击左盘的物体能改变物体质量,3、随时点击右边木板上的任一砝码,此砝码要出现在右盘上,原位置砝码消失,4、随时点击右盘上的任一砝码,此砝码要出现在右边木板上,原位置砝码消失,5、随时拖动游码(只能沿横梁),游码被拖到哪里,它就定位在那个坐标位置上。6、做以上任一交互操作,天平随即要根据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大小做出不同的摆动。

由于篇幅原因,只能附上简易流程图。

四、编码和测试。

前面我们已经设计好整个课件,这一步就要把我们的设想转化为现实,即把它制作出来。这一步一般又要分四小步:1、收集和制作素材,2、选择一个多媒体编辑工具,来有机组合文字、图片、动画和交互,3、进行测试,看一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4、装潢,即修饰每幅画面,使它给人一种美感。

现在多媒体编辑工具很多,如果功能复杂,可采用Dephi语言、VisualBasic语言或其它面向对象设计的语言,但目前我们常用Authorware多媒体编辑工具。下面针对此工具谈一谈一些常用的小技巧。

1、如何在动画上显示文字。分两步:①打开动画图标的属性对话框,关掉直接显示到屏幕这一条;②打开含有显示文字的展示图标的属性对话框,在层次一栏中输入一个比动画层次大的数据,一般输入2以上的数据(缺省是0)。

2、如何在调试过程中及时看到变量的值。分两步:①建立一个新的展示图标,打开图标,用文字工具输入一变量名,同时在输入变量名之前和之后分别加左右大括号,如要显示变量Time时,可用文字工具输入{Time}②打开此图标的属性对话框,在层次一栏输入一个较大的数据,免得被后面图标遮挡;另外打开自动更新变量这一条。

3、如何正确读出游码的读数。首先,要使游码能沿一直线拖动,可以用两种方法实现:①采用运动图标,并按刻度轨迹运动方式。②采用图标属性框中按轨迹移动。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非常相似。其次,定义轨迹的初末位置坐标,比如本课件中游码的初坐标为0克,末坐标为5克。这样游码在移动时,其相对坐标值就在0克和5克之间。最后,通过系统变量pathposition读取游码所在位置坐标的数值,该值也就大致对应游码的读数,但要注意,其数值可能和实际读数有误差,因此一定要对每一数值测试,不准的要用IF语句加以纠正。

五、维护。

即课件的修正和升级。在后期的使用中发现制作中的Bug,要加以修正;由于某些原因,如教材的更新,这就要求对课件升级与完善。为了便于以后的维护,图标和变量的名称不能太简单,要能反映它所代表的意义。这一点,人们贪图省事,经常忽略。

以上是我多年的一点体验,提供给大家以作参考,由于水平有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愿和大家共同切磋。

天平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出示天平图: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二、提出假设,验证规律:

同学们推想一下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怎样?你设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讨论与实验。

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我们利用同学们发现的这个数学规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x是多少。同学们试一试,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学生汇报求未知数x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书本91页。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天平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 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②认识目标: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天平,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时间】 ( 1 学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二)互阅作业

(三)自学与互帮

1.内容一:探究影响物体质量大小的因素

自学方法:

1.称橡皮泥的质量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 ,标 尺上的分度值为 ;

②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然后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是否改变了?

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 (有关/无关)

生活经验:当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他们的质量是否改变?

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状态 (有关/无关)

科学研究还发现:物体的`质量不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例如 。

综上所述:物体的质量不随 、 、 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2.自学 内容二: 6.2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

实验序号 回形针数量/个 总质量/g 一个回形针质量/g

① 1

② 20

③ 40

方法:当测量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 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按照下表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内。

3.自学内容三:6.3测量烧杯中水的 质量

(1)、排出正确的实验步骤:

A、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B、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C、测量烧杯的质量

(2)将测量步骤和测量数据填入表格 。

序号 测量步骤 质量/g

(四)练习

1.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取决于 (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所在的位置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形状

2.用天平称 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 对比较简便而又正确的是 ( )

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 平均值

3. 某同学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b.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0点,调节平衡螺母;

c.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用镊子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

d.计算盘中砝码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则为被测物体质量;

e.整理器材.

以上步骤中有一个步骤有遗漏,有一个步骤有错误,请在下列括号中填上该步骤的字母代号,并在横线上补充和改正.

①有遗漏是步骤( ),补充:

②有错误的步骤( ),改正:

(五)知者加速

1. 小明使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个 零件的质量,该天平配置的最小的砝码的数值是1kg.

(1)小明按正确方法测量时,测得零件的质量为39.70g,则小明在天平的 盘放了 砝码,其质量数值由大到小依次是 .

(2)若小明使用这架调好的天平测量一个物体质量时,误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按正常方法读出物体的质量为32.40g,则这个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六)因人作业(适度作业量,知者加速)

天平的课件【篇8】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

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

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

 

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天平的课件【篇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之《天平游戏(一)》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有所不同的是,原来的教材主要是通过运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本教材主要是用等式性质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二者皆有。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从而让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通过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活动,理解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揭示(出示实物天平)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吗?(方程)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利用天平来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共同进入“天平游戏(一)”探索游戏中的奥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探索)

1、认真观察,用心想一想

(1)在天平左侧和右侧分别放2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间,说明什么?

(2)分别在天平两边放上10克的砝码,又发现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3)天平右侧是100克的砝码,左侧砝码的质量用x克表示时,此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间,说明什么?接着在天平两侧分别放入50克的砝码,还能发现什么?算式怎么表示?

2、互相练一练,合作说一说

(1)通过上面的游戏,让学生同桌讨论总结自己的发现。

(2)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语言准确的表达。

3、仔细猜一猜,动脑议一议

(1)那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还平衡吗?学生继续利用天平来研究。

(2)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发现了什么?

(3)归纳发现的规律。 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让学生通过上面两组游戏,归纳总结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说方法 出示:求出y+8=10中的未知数y。

(1)同桌间进行交流。

(2)让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

2、解方程 (1)利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在第二行写一个“解”字,根据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所以y+8-8=10-8,等号要对齐。为了等号对齐,一般把解写到前面一点,最后y=2。

(2)怎样检验解是否正确? 要想检验是否正确,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试一试”求未知数x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

(1)0.5a=0不是方程。 ( )

(2)x=3.6是x-1.2=2.4的解。( )

(3)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3、再试一题:8-x=2.5,用新学的规律解答。

五、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里相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