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精选(11篇)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精选(11篇)。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精选(11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1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舞台剧,是很多人都回去看的,其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是感人的,下面的《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一起欣赏!

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

世界上的爱情,不过三九块黑瓦和黄连都是新鲜的,糖心又低又苦。

故事开头,白月光,静谧夜,两个人。

云之凡要走,要回云南老家。

江滨柳说,他会给云之凡写很多信,告诉她他想念她。

云之凡说,河畔的柳树应该被遗忘,忘记很多不快,世界上哪个人不是满眼都是洞?

“我回昆明后,你会做什么?

等你回来。

然后呢?

等你回来。”

他说他会等,也只会等,等到地老天荒。然而年轻时,曾以为短短数月的小别,竟成了漫漫几十年的分隔。

无数个梦里,无数次梦到云之凡的脸,还是当年那番的年轻漂亮。他拿出他写好的来不及寄出的厚厚的一沓信,他想要交给她,他想要亲自念给她听,想要告诉这漫长的数十年里,他对她无穷无尽的思念。

可是,起风了,她转头了,月光下终只剩他一人,以及碎了一地的哀愁。

梦醒,老泪纵横。

然而,他仍然不愿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想再次遇见他的白月光。

终于,隔了几十年的人生,他们再见面了。

那么多年的事情,那么多曾在梦里脱口而出的思念,一瞬间竟卡在了喉咙,一时语塞。

她依然那么美丽,岁月褪去了她少女的活泼,增添了沉稳的魅力。

他还挂着她织的围巾,傻傻地等着她。

几句问候。每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她要走了。

他们都知道,往事不可再提。

“之凡,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毕竟,他问过这句话。他想怎样告诉她,他再无数梦中的身影;他想怎样告诉她,因为她,他从来没有爱上过别人。

可是即便再深的缘分,也抵不过命运的交错。

“我先生他人很好,他真的很好。我想我该走了,我真的该走了。“

江边的柳多想和云之凡静静地坐一会儿,然后再看月亮。但是他们之间有这么长的时间,她真的必须走了。不仅是告别,更是从他的心上离开,放下。

年少时遇见太惊艳的人,以后遇到的其他人都成了灰蒙的背景。她占据了他的所有时光,所有情绪。即使他结了婚,有了家室,但是那抹白月光,还是他心头的白月光,是他的心上人。

但是,他认为他们相隔甚远,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所以他和平地等了这么多年。

没想到,他们都在台北。

曾经月下,他们说,无论天地多大,他们都是终将遇见的人。然而一个小小的台北,竟把他们困住了。

世间种种,阴错阳差,又有谁能道得明呢?

剧终,一片泪眼婆娑。为云之凡哭,为江滨柳哭,为这段无疾而终被命运蹉跎的爱情而哭。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仿佛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如此这般阴差阳错,那些曾以为的永远消失在刹那,一瞬即一生。然后在无尽的岁月里,在梦中千变万化,一直在寻找,最终无法得到。

可是,放下执念又何曾不是一种解脱。那些逝去的,就让它逝去吧。如果注定相遇,那便是什么也挡不住的;而那些逝去的,怕是无论如何争取都要失去的,又何必苦苦追寻。

白月光,永远是白月光。可惜,昼长夜短。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2

上周末有幸**了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剧情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只想说说自我看后的感觉。

我一向是对杯具不感冒的,也许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我确确实实不喜欢看杯具,所以《暗恋》看得我是挺无趣的,毕竟这样类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琼瑶式的的台词,尤其是刚开场那会儿,琼瑶的一塌糊涂,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剧,所以我对它的兴趣高一些,更何况有何炅谢娜这两个活宝,想不笑都难啊!但是意外的惊喜来自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传》里面的“关中大侠”——吕秀才,初入桃花源时的一句:“哇塞,芳草鲜美;我靠,落英缤纷!

”实在是太经典了!看《武林外传》的时候就觉得他和佟掌柜俩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这次看了他在话剧中的表现,发现依然是最出彩的一个,不愧是上戏硕士啊,功力的确深厚!

其实我觉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热热闹闹的喜剧,本质上实际是一出套在喜剧套子里的杯具,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杯具,笑声中会有苦涩的感觉。特别是最后,老陶已经在桃花源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还是忘不了春花。他想把春花甚至袁老板带到武陵来。但武陵的一切都变了。老陶本应是丈夫的主角,现在却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想和他的老朋友分享完美的世界。

活泼的开场和寂寞的结尾,老陶的悲伤以搞笑和喧闹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恰恰相反,让人增添了几分沉闷的心痛。

另外还想提一句,那个不时出现的白衣女子,口口声声要找的刘子骥,和《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提到的那个人名字一模一样啊!这也是我几天之后才想起来的,但是还是不懂她的串场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哪位能给解释一下?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3

据说这是一部先锋话剧,据说它很难懂,据说它乃城中大热,如火如荼。恩,最终一个不是据说,我在1月的上海想看看这出戏,发现票就好像雪灾中时候一样难买,3月份的也已告罄,所以我忍了,我只能看看它的DV版,聊胜于无,幸好这部经典话剧即使隔了两个框,也鲜活得夺框欲出。

话剧最要紧就是好看,牢牢抓住人眼睛不放,否则干嘛花几百银子进去坐着,一开始的《暗恋》戏份差点就让我没再看下去,这种老套的剧情只要你看到一个开头,就猜到它的结尾,相恋的男女,被时空交错,垂手不可得,男的娶了个庸妻,碌碌一生,对此女始终不能忘怀,到老还念念不忘,登报寻找,可怜他的结发妻,还在一边兴高采烈回忆个不停,他早就钻到梦里跟老情人荡秋千去了。《暗恋》根本就是个虚名,坦白点说,可是是场延续了整个婚姻生活的精神出轨。

《桃花源》则好玩得多,一出活脱脱的喜剧,描绘了一个老婆偷汉的可怜男人,愤然出走,误闯桃花源的故事。这出喜剧因为脱离了风雅阶级,直落底层,开起低俗玩笑来坦荡得很,第一幕主要围绕男人下身的脆弱,不管是不举还是状若微物,都让一个男的由内而外迅速垮台,喝酒喝不成,吃饼咬不动,打鱼捞不到大的,老婆还出墙了。男人倘若被戴绿帽,他就活该成为世人笑柄,如果是因不举被戴绿帽,奋而寻死也情有可原,所以老陶划着小船去找死了。本来能够算个杯具,因为误入桃花源,又成了出喜剧,桃花源里他又遇到那对狗男女,居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你扑我来我扑你,小日子何其乐陶陶。然而所谓桃花源,可是是出幻梦。回到现实中,泼妇出轨的下场,只是得到另一个无能的丈夫,过另一种凄惨贫困的生活,还不如老陶呢,老陶起码不会让她生出个倒霉孩子受苦。

两出戏最终拼接在一块,居然发现台词都能合上,因为主题其实差不多,都是在寻找张爱玲那朵红玫瑰,那个传说中永世不朽的感情,但结局都是一样的,一经找到就变成一抹蚊子血,比如春花跟袁老板,找不到就如江滨柳,始终心心念念那朵心中的白茶花。有意思的是,江滨柳的精神出轨能被世人所理解,认为这是一个男人对感情从不放弃的渴望,据说最终有人为此抛了两滴热泪,让我很不解,如果真是爱,何必拿他老婆当垫背。而春花的寻找感情之路,因为掺杂上了肉欲,沦为一场闹剧,一出喜剧,大家都在同情老陶,明明春花也在寻找感情,并且勇敢落到实处,可是最终看到她跟袁老板鸡飞狗跳的生活,还觉得挺为老陶解气,狗男女总算没有好下场嘛。

至于一向在寻找刘子稽那姑娘,仅有她从头到尾都是状况外,一刻不停地寻找,从来没放弃,她不属于谁,也不拥有谁,可是显然她是点神经病,怎样可能一辈子找着那个人,那段爱,不停下来生活呢你看江滨柳,能够结了婚再找,春花,也能够抛弃丈夫再找,虽然一找到就梦碎,好歹他们鲜活地活了一把。那么到底是出轨的人龌龊,还是寻找的姑娘太傻

暗恋一出桃花源,它是我永远找不到的幻梦,它是我永远入不了的天堂……

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在我看来,赖声川在剧本的选择和编排上十分出色。《暗恋》和《桃花源》这一对本子的出现并非偶然,《暗恋》是战乱冲散情侣,桃源里的人本身是为避秦末战乱而迁移到此。《暗恋》里一向在找寻,找寻过去的时光,找寻旧情人。而《桃花源》里现实太可怕,所以去寻找解脱和梦想。最终,两出戏都再次回归现实。能把那么复杂的戏剧理念表达出来,并且观众居然能够很简便的理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甚至思想上的撞击,真是十分不得了的事情。更难得的是,整个剧很简便,很好玩,笑声不短,好像是在玩。结尾处,灯光熄灭,仅有台上台下的啜泣声相互呼应,那一片黑暗和寂静感人至深。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4

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

两部话剧:一个古装的喜剧,一个现代的杯具;一个胡编乱造猥亵经典,一个追忆历史述说往事;一个追求搞笑虚情假意,一个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员台上表现拙劣,台下语出惊人,两台毫不相关的话剧摆在同一舞台上竟然能串上台词到达令人叫绝的喜剧效果,透过比较其分别对爱的表述,竟让人产生哲理的思考。在此不由让人折服于作者的天才创作。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给我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

单从两个话剧来说,毫无新意。《暗恋》演的俗套,就是因为导演的绝大多数的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可他的演员却怎样也演不出那种像一朵美丽山茶花的效果、牵着小手的那种感觉,对历史沧桑的感觉和对感情的真挚,是这代像小护士一样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出来、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残存在导演的心中。导演那份以前的感情只能在台下引来我们这些观众的同情。《桃花源》简直是颠覆传统的表现,显然是受了西方某种思想的影响,它以其夸张的语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讲述现代生活,穿越古今,杂糅并取,一味造些笑料,剧中语言竟不如台下的对白,更何谈其思想。可就是这样的两部很粗糙的话剧,作者巧夺天工,把它们放在了一齐,再加上些许台下捣乱的人,用一个争戏台的冲突,完美地结合在一齐,起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且他也颠覆了一种人的思维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在此略微说明一下。

这部剧很明显是一个剧中剧,在此稍加以说明以便表述。两个话剧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剧,整部话剧就能够把它看作是二剧。在一剧里,演员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从二剧的立场来看,它又是那么地有意思。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为他们在一剧中的水平差才展现出了二剧中的喜剧效果。就这样一剧里的两部部水准不高的话剧演员透过争舞台这个矛盾,再加上舞台上捣乱的女子、关门的看管员、突然冲上台指导的导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就这些人在舞台上乱七八糟的表现,共同构成二剧。这两个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新鲜活泼的艺术效果。

还有一笔值得一提,就是这种剧中剧所产生的特殊效果。那种一会儿在《暗恋》中、一会儿又在《桃花源》中,一会儿又把人拉在剧中,让观众做剧中的观众。产生这种效果,的确是个意外的收获。

再看看一剧和二剧中的感情。虽说两个话剧不相干,但是它们分别表现了感情,简单地透过比较竟到达了哲学的高度。一个是热恋的爱人分手数十载,其爱越久迷香;一个是为爱媾和却又为生活所累,引发了人对感情与生活这个永久话题的再次思考。

整个剧以其平平淡淡的对话结束,这种手法确实是真爱的流露,展现一剧中导演的真情流露、同样也体现了二剧导演的高超指导水平。积淀了几十年的感情,积攒了几十年的话,情怎能续?话如何说?最后只能是用几句简单的问候草草结束。这种留白真的是给人留以无尽的遐想,大爱无言的感情、大巧若拙的手法着实高明,值得我们学习。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5

早就知道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这部戏了,这两年由黄磊、孙莉夫妻档主演的话剧版,一直在大陆各大城市巡演,媒体也有许多报道,但舞台剧的受众毕竟有限,观众被媒体宣传吊足胃口后,却没有机会可以观看,就算是剧团来本市演出,也有可能买不到票或买不起票而错过,我就是这些观众中的一人,后来才知道,这出戏其实老早就已经有了电影版,而且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林青霞、李立群主演的,这次观看了这部电影视频后,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暗恋桃花源。

我明明看的是电影版的暗恋桃花源,还要说是原汁原味的呢?一方面是,这部电影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的舞台演出,表现形式更多的是采用戏剧语言,基本上是放弃使用电影语言,我不赞同这部电影是戏剧语言和电影语言共同表述的,我认为在这部电影里,电影拍摄过程也就是一个录相过程,比方说,我们就很少、甚至根本就看不到镜头的移动,摄影机基本上是属于固定拍摄的,就像是一个观众在戏院里座位上观看该剧的视角。另一方面,电影中的演员并不是临时搭建的剧组,他们都是演了一年多该剧舞台剧后在来演这部电影的,在这部电影中,有着浓厚的话剧剧场效果,当然这也是电影内容所决定的,电影的内容就是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排练时发生的故事,这些经过长时间话剧演出的演员,就可以在电影中很好地保留舞台剧的韵味。

暗恋桃花源这部戏的题材到底应该归为喜剧、还是悲剧或正剧呢?虽然主要内容的两本戏暗恋、桃花源,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但就整个故事框架来说,这只是暗恋桃花源这部戏的两个故事的载体或事道具而已,就像是相声或汹中的两个包袱,整部戏述说的是两个剧组,因剧院安排失误,不得不在同一舞台上排练,所造成的一系列误会和笑料,而其中的两个剧团排演什么节目并不是原故事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应该说整部戏归为喜剧也许更合适些,当然最恰当有可能称之为实验话剧或先锋话剧为好,整部戏从头到尾,两个剧团在舞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哭,哭得人肠断;笑,笑得乐开怀,这种悲伤和喜庆不断地来回切换,只能用两个疯了来诠释,所以说这部戏是闹剧也不为过,当然丝毫没有贬低的成分。

也许是个人爱好原因,我比较关注喜剧桃花源,虽然暗恋中有我的年轻时的偶像林青霞,但毕竟时过境迁,林的号召力已经今非昔比了。我对赖大编剧将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折腾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喜剧,真的感到不适应,它将我从中学语文课本上学这一课时,就留下的浪漫、温馨的世外桃源美好印象,敲打成一块块斑驳的碎片,从此美好的桃花源不见了,只留下世俗的春花、袁老板在那里叫唤。文学的桃花源,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赖大编剧选择什么故事不好,非常糟蹋这千古流传的神话,哎,我看过之后,真有一些欲哭无泪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就算是要改编也麻烦改编的唯美一点。

暗恋桃花源毕竟是一部舞台剧,其最精彩的部分也许更应该是其台词,其实里面还是有许多经典的台词的,特别是桃花源中李立群饰演的老陶,有许多台词非常绝妙,但观众事前如果没有看过相关介绍的话,一时半会是不容易理解的。至于许多文章所介绍的,该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演,就引起不同凡响,原因是影射了台湾社会乱中有序的奇怪现象,我等大陆观众肯定无法体会,对于大陆的观众不定来说,更多的也许是因为其有名而想到要观看的吧!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6

看完这个电影版话剧,我们跟随着镜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暗恋桃花源》。矛盾的冲突和协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从矛盾的冲突和协调方面来说。不论是作品本身的音乐与布景还是人物的性格。首先,从作品本身来看,暗恋与桃花源两个不一样的剧组,一个“杯具”,一个“喜剧”,两种截然不一样的舞台效果,但是作品本身将其音乐处理的很好,在两个剧组换场的衔接处,音乐的轻重缓急处理的十分好,既不会让人感觉突兀也不会太平淡而显得乏味。而且在开始的时候暗恋剧组的音乐节奏缓慢,桃花源剧组节奏则明显欢快,转而到后半场则恰恰相反,变成暗恋剧组节奏激进,而桃花源节奏趋缓。这也在剧情上给人一种带动。之后,在人物性格上,也有体现出矛盾的冲突与协调。作品的前半段,老陶是一个处于焦躁中的人物形象,而春花和袁老板则是爱意浓浓,人物表现力比较平缓。然而,老陶在经历了桃花源之后,像是受到了某种熏陶,或是被桃花源的气氛所感染,人物性格便变得舒缓,给人心平气和的感觉。而相比较下,春花和袁老板生活在一齐,经历了相处的磨合,不仅仅没有过上想象中的生活,反而是变得落魄潦倒,从而人物的性格爆发,十分具有表现力。这也是体现了矛盾的冲突与协调。

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方面来看《暗恋桃花源》。暗恋剧组,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感情。桃花源剧组,春花和袁老板的最初梦想,甚至是那个一向在寻找刘子骥的疯女人。

首先,从暗恋剧组来说,开头,江滨柳将一切都计划好了,那些信,那些爱意。在他的理想中,他和云之凡在一齐只是时光的问题。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云之凡没有回来,而他也没有联系上云之凡,过往的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在他重病之时,最后,他见到了云之凡,但是,不仅仅是他,我们也都同样意识到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他有了妻子,而云之凡也嫁人了,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孩子甚至子孙。我们都不是当事人,不明白江滨柳的心理,但是,设想一下自我在当时的情境中,那些感情或许我们也能体会一二。云之凡在江滨柳的心目中,可能不单纯只是年少时的爱恋那般简单,那是他的青春,是他的冲动,是他年少时的梦想与憧憬,那是一些比简单的感情更重要的东西。另外,我觉得江滨柳对于他此刻的妻子也不见得是没有感情的,或许那是比感情更让那个人割舍不断的,比如亲情,比如职责。之后,再看桃花源剧组,春花和袁老板之前对未来有着多么完美的向往,有孩子,有欢笑,只是现实让他们变得穷困,堕落,所有的所有都不是当初设想的那个样貌。而老陶去了桃花源,他才是最后真正的胜者,他经历了比现实完美的桃花源,被现实逼迫的看清了现实,这才是我们的社会想要让我们学会的。而疯女人,她一向在寻找刘子骥

,但是刘子骥却从没有出现过,刘子骥好像就是那理想一般,让人不断的寻找,而往往就是以找不到这个结局收场。导演在此处想要告诉我们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心境吧。

最后,我想要说,作品和现实还是不一样的,现实往往比作品表达的更复杂,更残酷,但是我们不得不应对。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7

寻找两个荒诞的故事

画面不停地在现代和古代之间转换

人人都在寻找爱

他们都在用力地爱,却不懂得爱

《暗恋桃花源》堪称剧中经典

曾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品味经典,光亮人生

今日分享琪萍同学对此剧的观后感

在一个舞台上,有两个不同时代的戏剧。观众就像上帝,坐着看世界。

其中分三个片场:

[暗恋]一对恋人因为时代的变迁,去了别的地方,最后失去了彼此。多年后相见除了回忆什么都留下。

[桃花源]因为妻子的背叛,他把旧陶器留在武陵,遇到了真正的理想世界。当他回家时,他发现彼此的梦想都破灭了

【陌生女子】这个女子,是所有人的姿态。 刘子骥,是所有人的寻觅。从舞台到谢幕,他固执地寻找不存在的刘子骥。

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中间有一些嘎嘎和滑稽的乌龙。整部戏充满了喜剧色彩,但结局就像绘画风格的突然转变:

痴心汉老陶放弃世外桃源,回寻春花。最终一无所得:春花与袁老板鸡鸣狗跳地过活,桃花源的入口也无踪无影。

老陶站在那里,白得像天使的衣服,像站在外面的整个世界。他只是看着它。我们都知道老陶回不去了。他或许将永远生存在夹缝之中,在现实中梦想着他的桃花源。

在台北的病房,江滨柳终于见到了云之凡。已然是四十年后了。江滨柳行将就木,云之凡青丝白霜。

云之凡依然要匆匆离开,江滨柳依然拉着云之凡的手。但是他们都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陌生女人也醒了,放弃了找寻刘子骥。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该怎样还是怎样。没有你,我的世界不会崩溃,更不用说一根头发了。自我折磨个什么劲呢,找不痛快有意义么?

40年来,江滨柳处处思念着云,40年来,母亲从未真正得到过江滨柳的芳心。

四十年来,江滨柳为了和云之凡的爱情所做的事情就是向云之凡昆明的地址寄去一封又一封信。

四十年来,云之凡也在不停的写信给江滨柳的东北老家。

他们都知道一件事,但他们不想承认——没有答复!

他们在懊悔与思念中与别人结婚生子。

江滨柳爱云之凡么?爱!

云之凡爱江滨柳么?爱!

却爱得那么无助,那么懦弱。他们会说,如果我们知道40年前在上海的告别会导致终身分居,我们就不会分居。

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既然相爱,为什么要分开?

再不愿,也得回到现实中,也得接受定局。既然什么也改变不了,不如接受所有。柏拉图式的爱情固然美丽,玛丽苏固然耀眼夺目,可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一触即灭。

世上从不缺幻想家,缺的只有实践家。

是的,现实和理想是完全不同的。现实实残酷、冷血、无聊的,理想是晶莹剔透的。一个是地狱,另一个是天堂。但是,蘑菇凉帅锅,中间的空隙是自己补的,走路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身高。

是啊,现实有黑暗,有不平等,富二代的一切来得那么容易,网红天生丽质难自弃,土豪炫富亮瞎眼,科技大佬侃侃而谈。唯独你,啃着泡面,天天跑断腿拉业务,一个月下来刨去水费电费房租所剩无几,而未来遥遥无期。又或许,你对着书本作业抓狂,每天挑灯夜读,不舍昼夜,依然换来惨不忍睹的挂科。

这样的灰尘,太多了,散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迷茫的时候,想一想,在同一片天空下,还有多少苦行僧踽踽独行,还有多少人颠沛流离。红尘相伴,潇潇洒洒出发行动。

你我都是普通人,不比生活中的偶像剧,也不碎玻璃心。既沾阳春水,便识烟火味。没什么好扭捏矫情的,诗情画意美不过摸爬滚打。

暗恋,从青葱到白头,不死不休。

可是,我依然是鄙视江滨柳的。

“暗恋”只是个假名。坦率地说,这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出轨,延续了整个婚姻生活。享受着妻子的照料呵护,心里装着美丽纯洁的初恋,给不了云之凡一生,却许下谎言空留挂念。真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正牌的负心汉,负了江妈妈的爱,负了云之凡的情,真的很过分,想给他一顿暴揍,把这个傻冒踹出宇宙。

老陶喜欢春天的花。即使在无数人向往的桃花源里,他仍然想念背叛他的女人。他的爱是痴的。老陶左右为难。他不知道是否应该放弃春花。他的想法是短视的和一厢情愿的。

这样的人,这样的爱情,注定悲剧。

我们寻觅和守望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我们毁掉那些能够触摸到的东西。傻么?傻。

在我脑海里回荡的,只是江滨柳的一句话: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爱的卑微又执着,可倘若是真爱,为何不愿早早出手, 是绝症让江滨柳获得了勇气去寻找云之凡。这也是我嘲笑他们的原因。 她要的,不是徒有虚名的想念或苦相思,而是实实在在的陪伴,是触手可得的温暖。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给不了。

是的,我们渴望一段完美的爱情,但别忘了你永远是主角,美丑,贫富,所以你是命运的最终审判者和终结者。

一出《暗恋桃花源》,它是永远找不到的幻梦,它是永远入不了的天堂……索性,喂马劈柴,要么踏踏实实生活,心无旁骛,要么卷起袖子争取一把,不求十全十美,但求生而无悔。现实些,给自己一条生路,放他人一条活路。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8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一):

《暗恋桃花源》:戏·梦·人生

一个舞台,上演着两处不一样的戏:一古一今,一悲一喜;看似冲突重重,其实暗含玄机。

电影处理非常娴熟,可以说是一种经典的安排。戏中戏的结构,可能已经被很多人用过,但是这个电影用一种撞击中的人生交错感来影射现实的方式,还是很有独特的视角的。戏:

逃离现实的冲动,《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它们是在一个剧院排练的。双方在场地上存在冲突,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造成更大的裂痕。巧的是,两者在某些方面竟然还有契合的部分。

暗恋是相对被动和痛苦的事情。虽然把那份爱记在心里是完美的,但这其实是对生命的遗憾。于是,年老的江滨柳仍然想要寻找云之凡,那个让人心动的女子。而在桃花源中,那个落寞的老陶,被带了绿帽子而误入仙境。

虽然这两个故事的处理方式不同,一个是喜剧,另一个是餐具。其实表达的都是一种遗憾与对现实的逃离。江滨柳想逃离现实的东荡,寻求完美的东西。

而老陶也希望逃离悲剧的境遇,来到人间仙境,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安宁与解放。两个戏共同在舞台上谱写出一个悲喜交错的人生大戏,可为之一叹。梦:

完美的象征那个美丽的桃花源,就是每一个悲哀失落之人的梦中仙境。这个梦幻般的地方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绚丽的色彩和宁静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向往它。其实这个梦境也就是戏剧本身能够带给我们

每一个观众的一种东西。虽然受到舞台的限制,但梦想依然可以清晰呈现。那梦回到过去的河边柳树,在一种时空交错和云端相遇的地方,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梦。

那件悲伤的旧陶器,在充满梦幻色彩和花瓣的美丽风景中,看到了一位白衣女子,她看起来像春天的花朵。这是一种完美的希望,也是一种只能在梦中实现的景象。所以,两个在同一舞台展现的故事,当花瓣飘落,微风吹起的时候,造梦的时刻就到来了,此时,不管是那一部戏,其实都能够在这一刻到达一种情绪上的交融。另外,不断出现的疯女人在寻找一个不知道是否有男人的男人。也许这也是寻找梦中人的象征。

我们或许会猜测她是由于暗恋这某一男子,或许只是做了一场梦,见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电影并没有给我们交代,但是,个中含义还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自我去体味。人生:

也许这部电影是为了给我们展示一种生活方式。舞台也是生活的平台。有欢笑中含泪的喜剧,也有欢乐和痛苦的杯子。悲和喜其实并没有个性的定义,所谓的杯具和喜剧,只是相对于某些人来说的,但是其实每个人心中的评判标准和立场不一样,对于这种结果的认识也就不一样。

就像老陶,我们觉得他很可怜,其实也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我的安稳。江滨柳虽然和可悲,但是他其实也

是有着安定的家庭。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各种不同风格的戏都在上演,有苦有甜,有笑有泪,也许才是人生的真谛。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二):

《暗恋桃花源》:感情的喜剧与杯具

杯具《暗恋》——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杯具不悲!两个原本独立的叙事文本,阴差阳错的集中于同一戏剧舞台上。严肃与荒诞、内敛与夸张、秩序与混乱、悲伤与幸福、梦想与现实、纵横交错的道路、完美独特的电影结构,都指向:

期望……寻找……等待……逃避……,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试论感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相思;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相聚;悲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魂照影来,是为回忆。这样三段式的故事,上演了多少代,不知还要继续到何夕?

哪管才智超群的男儿,或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个个甘情绪愿的闯入情关,枉死离恨。只是可叹,谁又会是谁的桃花源?生活与时代,莫非原就是一般混乱!

嘻笑玩乐,至悲至喜,荒诞之中不断撞击的矛盾,便是生命永恒的秩序,也未可知!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爱恋,他们在战乱失散后都曾寻找过对方,但直至浊世半生方见到孤光残影的对方……。老陶误入桃花源,却终似莎士比亚说的“温暖的茅屋,胜似无情的宫殿”忘不了他的春花,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在桃花源,袁老板和春花是幸福的,但在现实中,他们却为彼此具体琐碎的生活而流泪抱怨。其实,他们亦曾象江与云“执子之手”那般期盼过“与子偕老”,而真到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竟是镜花水月。原先,纵使有海誓山盟,终归敌但是时光的磨蚀!

那么,江滨柳与云之凡即便真的就一向在一齐,必须就会幸福长久吗?

大仲马在《**山伯爵》结尾曾写道: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主人公没有放下自己在冤狱中的期待,最终在等待中赢得了复仇和重生。

李碧华则写到:世上之所以有矢志不渝的感情,忠肝义胆的气概,皆因为时光相当短暂,方支撑得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事物之完美在于“没时光变坏”。显然,赖声川的“桃花源”更象是能指进而所指着后者。

正好似含苞待放的花蕾,默默等待着盛开怒放时的惊艳,然而就在前夜遭遇一场暴风雨的突袭,所有的期望与等待统统化作了乌有!还没来得及散发的馨香就这样被无情的驱散,不知谁会来掩埋堕入泥淖的残躯。

戏剧《暗恋》的导演试图借舞台来重现心中的她——“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但每每失望于演员的表演。江滨柳想来就是导演自我的化身,熬到白发云鬓也无缘再见到“她”,无非透过幻象聊以慰藉。只有身边的女助理义无反顾的陪着他疯,陪着他痴!

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一向在剧场执着地寻找着情人刘子骥——这正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主人公的名字,但到终场也没结果。剧场的管理员絮叨着“十分钟!我这辈子不明白等了多少个十分钟了!

”片中每个人都困扰于自我内心的纠结,都在期望着什么,寻找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最终却又逃避着什么。

值得推敲的还有女**的主角。当江滨柳追忆多年前的难忘旧情时,女对于他的长情大感费解。她拉出自我的男朋友小陈——“两个礼拜以前分手了。

这两天我都努力在想啊,他长什么样貌啊?可怎样想都想不起来哎!”他们之间似乎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旧时人们穷尽一生寻觅的神圣感情,今人是轻而易举的得到了么?

这天的感情较之过去是不够纯粹了么,还是因为得到容易而不被珍惜了呢?有说: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可推,理想的生活就无生活的理想,因为已经理想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这听起来就象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尴尬。

生命与感情,试问,谁的价更高?平平实实的生活维系着生命的历程,感情是否只是生命中一些重要的过客或是理想的奢侈品,给平实点缀些色彩与激情。过后,没有它,依旧需要生命的常态。

中国人迷恋也极善于把玩文字的谐音之妙。“桃”与“逃”,“柳”与“留”都是经典的汉字谐音字义转移。戏剧《桃花源》的导演在发现布景上的一棵桃树只剩下一片空白,而舞台上又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棵桃树时,大动肝火。

美工解释说,这叫“留白”。“留白?”导演深表困惑。

美工继续补充:“这种留白很有意境啊!”“意境?

”导演拒斥同时甚至带点恐惧的语气。“留白”与“意境”本是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的最高境界,透过导演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式“重读”,其好处已经兼容到了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个性是最后他极为郁闷且一脸无辜地大声追问:

“这棵桃树为什么要逃出来么?”这分明是对老陶是“逃”还是“留”艰难选取的迎面质疑?观众也在不经意的乱象涌动间再次参与了剧情发展。

两个剧组在一个舞台上划界同台飚戏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按说必须局面失控,事实却是某种“美丽的混乱”。两个剧组的台词竟然能够相互自然的无缝对接,并且神奇的“潜台词”深意补充。

例如一段中,**说:“你还在等她,我看不必了耶!”老陶插:

“我怕她在等我。”另一段中,袁老板说:“不要回去,你回去只会干扰他们的生活。

”**插:“我是说云小姐如果真的的来的话,事情可能会更麻烦。”老陶插:

“这话怎样说?”**插:“因为你可能会更难过。

”由于两剧在感情母题上的冥冥暗合,电影的“缺席的在场”与戏剧的“现场感”、“间离性”不露痕迹的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影片尾声,江滨柳与云之凡最后见面了,其实两人早年阔别后很快就一向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了,最近的时候可能只隔一条街道,却咫尺天涯,重逢无门,真真造物弄人!红颜云鬓换化作白发苍苍,当初的青春梦想被生活消解成了无言的唏嘘!偌大的上海二人能够相遇,小小的台北难倒了他们!

亦或他们就应感谢命运,他们把对方最好的时光定格在了各自的记忆里,并在生命的尽头做出一个了断……。“这些年来,你有没有想过我?”尘封已久的往事被慢慢打开,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深深触痛。

人啊,最在乎的竟是被人在乎!

漫漫人生,上下求索,感情啊,到底是出喜剧还是杯具?从戏剧中看人生,那是苍凉;把人生当作戏剧,那是荒唐。到底还是戏剧归戏剧,人生归人生。

只是身在其中的人却恍惚于二者间,走到底都不会明白自我所坚持的是对?是错?然而,最初却决绝得容不得自我回头张望……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三):

江滨柳与云之凡,抗战胜利后相识在上海的一对恋人,随着内战的爆发天各一方却彼此不曾忘记。直到江滨柳在台北病卧床榻时登报寻找云之凡,二人再得以重见,而此时江滨柳已是行将就木。这个故事叫《暗恋》。

老陶因老婆春花跟袁老板关系暧昧,愤而出走却误入仙境桃花源。在桃花源里与两个与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过着纯真完美的生活。老陶难忘旧情,想重返武陵带春

花去桃花源。却发现袁老板与春花已经成了一对怨偶,恰如自我当年与春花的关系。老陶想再返桃花源,却不已找不到仙境入口。这个故事叫《桃花源》。

《暗恋》听起来像一个俗套**的主线。《桃花源》明显就是由陶渊明的作品改编而来。这两个故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看点,而二者之间,更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赖声川就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不但把两个故事讲得有滋有味,而且愣是用神裁妙剪把两个故事拼到一齐而不觉穿凿。

《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剧组预定了同一时光的同一个舞台分别排演《暗恋》与《桃花源》,在争执不下的状况下共用舞台,各自排演。除了这两个话剧外,里面还隐含着不少其它故事:一个女人在不停寻找一个叫刘子冀的男人;《暗恋》的导演其实是在导自我的故事;《桃花源》剧组的老板与员工顺子之间啼笑皆非的交流。

不到两个小时里包含着如此丰富的资料:混乱与秩序,现实与荒诞,欢乐与悲伤,严肃与颓废,而所有的一切,又指向同一个主题:期望、等待与寻找。

记得《**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

这样的主题当然比较贴合当今的主流文化与宣传,也激励了不少个人在艰辛时给自我打气鼓劲,以期有朝一日鲤鱼能修成正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期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

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相依相恋,时局使他们分离后,他们寻找过对方却功败垂成,直到余生残影之际看到垂垂老矣的对方。

老陶走进了桃花源,却还是忘记不了春花,所以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的袁老板与春花却彼此埋怨伤害。他们以前也象江滨柳与云之凡那样期盼着相偎相依,而真正在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只是海市蜃楼。那么如果江滨柳与云之凡真的就一向在一齐,难道就会真的幸福吗?

《暗恋》的导演试图用戏剧来演译心中的她,似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对表演屡屡失望。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9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一)

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

两部话剧:一个古装的喜剧,一个现代的悲剧;一个胡编乱造**经典,一个追忆历史述说往事;一个追求搞笑虚情假意,一个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员台上表现拙劣,台下语出惊人,两台毫不相关的话剧摆在同一舞台上竟然能串上台词达到令人叫绝的喜剧效果,通过对比其分别对爱的表述,竟让人产生哲理的思考。

在此不由让人折服于作者的天才创作。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给我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

单从两个话剧来说,毫无新意。《暗恋》演的俗套,就是因为导演的绝大多数的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可他的演员却怎么也演不出那种像一朵美丽山茶花的效果、牵着小手的那种感觉,对历史沧桑的感觉和对爱情的真挚,是这代像小**一样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出来、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残存在导演的心中。导演那份曾经的感情只能在台下引来我们这些观众的同情。

《桃花源》简直是颠覆传统的表现,显然是受了西方某种思想的影响,它以其夸张的语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讲述现代生活,穿越古今,杂糅并取,一味造些笑料,剧中语言竟不如台下的对白,更何谈其思想。可就是这样的两部很粗糙的话剧,作者巧夺天工,把它们放在了一起,再加上些许台下捣乱的人,用一个争戏台的冲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这并不是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也颠覆了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演技不好也能出好作品。

为什么这么说,在此略微说明一下。

这部剧很明显是一个剧中剧,在此稍加以说明以便表述。两个话剧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剧,整部话剧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二剧。在一剧里,演员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从二剧的立场来看,它又是那么地有意思。

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为他们在一剧中的水平差才展现出了二剧中的喜剧效果。就这样一剧里的两部部水准不高的话剧演员通过争舞台这个矛盾,再加上舞台上捣乱的女子、关门的看管员、突然冲上台指导的导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就这些人在舞台上乱七八糟的表现,共同构成二剧。二者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戏剧所产生的特殊效果。那种一会儿在《暗恋》中、一会儿又在《桃花源》中,一会儿又把人拉在剧中,让观众做剧中的观众。产生这种效果,的确是个意外的收获。

再看看一剧和二剧中的爱情。虽然这两部剧毫不相干,但它们分别表现了爱情,并通过简单的比较达到了哲学的高度。一个是热恋的爱人分手数十载,其爱越久迷香;一个是为爱媾和却又为生活所累,引发了人对爱情与生活这个永久话题的再次思考。

整个剧以其平平淡淡的对话结束,这种手法确实是真爱的流露,展现一剧中导演的真情流露、同样也体现了二剧导演的高超指导水平。积攒了几十年的爱情,积攒了几十年的文字,爱情怎能延续?话如何说?

最后只能是用几句简单的问候草草结束。这种留白真的是给人留以无尽的遐想,大爱无言的感情、大巧若拙的手法着实高明,值得我们学习。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二)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相识的一对情侣,随着内战的爆发,彼此从未忘记。直到江滨柳在台北病床上的报纸上找到云时,两人又能见面了,而此时江滨柳已经死了。这个故事叫《暗恋》。

老陶因老婆春花跟袁老板关系暧昧,愤而出走却误入仙境桃花源。在桃花源里与两个与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过着纯真美好的生活。老陶难忘旧情,想重返武陵带春

花去桃花源。但发现袁老板和春花成了一对恩怨,就像他们和春花的关系一样。老陶想回桃花源,却找不到仙境的入口。这个故事叫《桃花源》。

《暗恋》听起来像一个俗套**的主线。《桃花源》明显就是由陶渊明的作品改编而来。这两个故事真的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而且在它们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配。

然而赖声川就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不但把两个故事讲得有滋有味,而且愣是用神裁妙剪把两个故事拼到一起而不觉穿凿。

《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剧组预定了同一时间的同一个舞台分别排演《暗恋》与《桃花源》,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共用舞台,各自排演。除了这两个话剧外,里面还隐含着不少其它故事:一个女人在不停寻找一个叫刘子冀的男人;《暗恋》的导演其实是在导自己的故事;《桃花源》剧组的老板与员工顺子之间啼笑皆非的交流。

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它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混乱与秩序、现实与荒诞、欢乐与悲伤、严肃与颓废,所有这些都指向同一个主题:希望、等待与寻找。

记得《**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希望与等待。

这样的主题当然更符合当今主流的文化和宣传,也鼓励很多人在辛苦的时候振作起来,以便有一天鲤鱼能成为真正的水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希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

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相依相恋,时局使他们分离后,他们寻找过对方却功败垂成,直到余生残影之际看到垂垂老矣的对方。

老陶走进了桃花源,但还是忘不了春天的花儿,所以出来后就失去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的袁老板与春花却彼此埋怨伤害。他们曾经期待着相河畔的柳树和云朵一样依偎在一起。当他们在一起时,他们发现所谓的美丽只是海市蜃楼。那么如果江滨柳与云之凡真的就一直在一起,难道就会真的幸福吗?

《暗恋》的导演试图用戏剧来演译心中的她,似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对表演屡屡失望。

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不停地寻找着情人刘子冀,然而直到终场也没有找到。而《桃花源记》里的主人公正是名叫刘子冀。

所有的人都被内心的纠结所困扰,寻找和等待着什么。

古人以结记事,解一事解以结。今天我们不需要结,但还有更多的结。当然,有时候人们给心结起了许多别名,比如理想、梦、目标、希望、迷惑、期待

张闻天有句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推理下去,在理想的生活里,就没有了生活的理想了,因为已经理想已经实现了。

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听起来象个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的尴尬。

走不出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是人们的心结;

走不进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只在人们的心结。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三)

上周末有幸**了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剧情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只想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我一向是对悲剧不感冒的,也许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我确确实实不喜欢看悲剧,所以《暗恋》看得我是挺无趣的,毕竟这样类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琼瑶式的的台词,尤其是刚开场那会儿,琼瑶的一塌糊涂,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剧,所以我对它的兴趣高一些,更何况有何炅谢娜这两个活宝,想不笑都难啊!但是意外的惊喜来自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传》里面的关中大侠吕秀才,初入桃花源时的一句:哇塞,芳草鲜美;我靠,落英缤纷!

实在是太经典了!看《武林外传》的时候就觉得他和佟掌柜俩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这次看了他在话剧中的表现,发现依然是最出彩的一个,不愧是上戏硕士啊,功力的确深厚!

其实我觉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热热闹闹的喜剧,本质上实际是一出套在喜剧套子里的悲剧,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笑声中会有苦涩的感觉。尤其是最后,老陶本来已经在桃花源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因为仍然无法忘记春花,回到武陵,想把春花甚至袁老板都带到那个人间仙境去。但是武陵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老陶原本应该是丈夫的角色,现在却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一心想的还是要和故人去分享那个完美世界。

热闹的开场,寂寥的结局,老陶的悲哀用嬉笑吵闹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反而更让人平添了几分隐隐的心痛。

另外还想提一句,那个不时出现的白衣女子,口口声声要找的刘子骥,和《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提到的那个人名字一模一样啊!这也是我几天之后才想起来的,但是还是不懂她的串场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哪位能给解释一下?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10

一月十六号,我和我的两个小伙伴一起去看了场话剧,话剧的名字叫《暗恋桃花源》。这部话剧我在两年前就已经听说过了,一直很想看,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心情很愉快。

十六号这一天,我早早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的一个小伙伴到傍晚六点多才做好了作业。后来,我们一起坐上了开往科技文化中心的专车,吃了肯德基,在最后两分钟内跑向了大剧场,坐到了座位上。哦,对,我在座位上还看到了另外一个同学,他身边有美女在,都没注意到我。我的位置是与舞台一个平面的,离舞台只有大概五米的距离,后来我回来说,当时我都看得见黄磊叔叔的皱纹呢。

说到黄磊叔叔,我很喜欢他,从很早以前,记不清楚那是什么时候,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似水年华》,是他和刘若英阿姨一起演的,故事发生在美丽的乌镇,讲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在后来我还特意去过那个小镇。《似水年华》我看了好几遍,每次都感动得哭了。这次看《暗恋桃花源》,我觉得《暗恋》的那部分,与《似水年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准备好了眼泪来看《暗恋桃花源》的,可我后来一直都没有哭。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我看的不够专心,身边坐了好多爷爷奶奶辈的老人,总是在那里乱动,害我都没办法投入到话剧里,我很生气。不过《桃花源》还是很好玩的,我在那里笑得前俯后仰呢。

我觉得这场我等了很久的话剧并没有让我失望,座无虚席的话剧院和谢幕时长久不息的掌声应该就是最好的证明吧。回来的第二天,我又看了一遍电影版本林青霞阿姨演的《暗恋桃花源》,我觉得没有大陆版本的好看。

我很开心。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读后感 篇11

[校本课程学***赏《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3)]观《暗恋桃花源》有感文/吴迪

这部话剧讲的是一个叫暗恋的剧组和一个叫桃花源的剧组,因为剧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失误而在同一个舞台上排练所引发的一串搞笑的事情,校本课程学***赏《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3)。同时2个剧组的故事穿插在其中给我们展现。

首先讲讲暗恋这个剧组。这是一对恋人,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坠入爱河,但离台北很近。知道江滨柳年老病重的时候通过登报寻人的方式才最终见到了云之凡,单词是一对恋人彼此对有了自己的家庭。

爱情最终不能在一起。《暗恋》讲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而女主角云之凡最后说的一句话“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老了”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有时候,人心里往往都会有一个最初而又真实的梦想,我们一直都在为那个梦想不断努力,但是几十年后,回过头去想一想,却已经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观后感《校本课程学***赏《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3)》。

◆分享好文◆时间终究会抹去这些印记的,而人也是敌不过时间的,要好好把握的是现在。就像剧中的2人一样,正西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关于桃花源,那是一个人人都想去的地方,没有纷争杂质,一个淳朴美好干净的世外之地。在剧中,老陶因为妻子春花的出轨冲动来到上游打渔而误入桃花源,也因那儿的美好而爱上了桃花源,就这样时间飞快的过去了,但他还惦记着他的妻子,甚至还回到了故土想把春花也带到桃花源去,而此时,袁老板与春花因俗世中的各种事情吵吵闹闹,更是把老陶当做了神经病。尽管别无选择,老陶还是忍不住回去寻找那片净土。

可见,在世人眼中,桃园里的人是不正常的。但到底是他们不正常还是老陶不正常呢?答案显而易见。像春花和袁老板这样的世俗人士。

他们被世俗蒙蔽了双眼,纯正的桃花源人也不正常。但我们为什么不让升华变得简单和纯粹呢?少一点猜疑,少一点争执,少一点关心,那么人们就会变得更干净,世界就会变得更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