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三维目标关键词愿意属于(集锦5篇)

幼儿园教案三维目标关键词愿意属于(集锦5篇)。

幼儿园教案三维目标关键词愿意属于 篇1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旋律,学会用各种不同动作表现歌词。

2、体验与教师、同伴活动的乐趣,增强同伴间、教师与幼儿的交流。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迁移原有经验,表现机器人的动作。

小朋友们,你们有见过机器人吗?你们看过的机器人都有哪些动作呀!你们可以来模仿机器人也来做一做那些动作。

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用肢体、姿态来变化动作造型。

二、幼儿一边欣赏歌曲,熟悉旋律,一边做“机器人”的造型,并学习唱《我会变》

1、教师演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会歌曲,并对身体变出的各种形态的机器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2、幼儿学唱歌曲,知道在歌曲的“…”时,变化机器人的造型,并不许动。

三、幼儿边走边唱边表演。

1、集体表演

师:你们知道机器人是怎么走路的吗?现在请你们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走走看,或者你们也可以想想机器人还会怎么走,自己走一走。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当当机器人,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一会儿请你们跟着音乐模仿机器人走路,要注意的是你们要仔细地听音乐哦,当听到“哧哧哧”时,请你们转个圈,摆好机器人的造型,不许动。记住是哪里的时候摆造型不许动了。

2、个别表演

请两个小朋友来表演动作,其余的小朋友来唱歌曲部分…

师:刚才,我们是在哪个地方摆造型,变动作的呢?

四、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表演动作,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三维目标关键词愿意属于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和

2、引导幼儿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故事挂图《谁多谁少》,动物卡片,花朵卡片,数字卡片,符号卡片,胡萝卜卡片,兔子卡片。

学具准备:水果卡片,符号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教师引导幼儿做“蝴蝶蜜蜂飞”的游戏。游戏玩法:

当教师说三只蝴蝶飞呀飞的时候三位幼儿就学着蝴蝶的样子飞来飞去,当教师说,4四只蜜蜂飞呀飞的时候,四位幼儿就学着蜜蜂的样子飞来飞去。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区分蜜蜂和蝴蝶抖动翅膀方法的不同。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谁多谁少》,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种植园里都有什么?

老师让小朋友们做了什么事情?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

( 1)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说出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蜜蜂,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

( 2)教师引导幼儿比较蜜蜂和蝴蝶的数量及数字7和数字5的大小。

教师:蜜蜂和蝴蝶比,哪个多?哪个少?

那么数字7和数字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能理解>的含义。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符号,可以表示数字7比数字5大呢?

教师:我们可以在数字7和数字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那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这里可以放=吗?

“= ”是什么意思?

3、教师出示>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 ”的名称。教师:大于号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

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4 、教师将卡片放在数字机7和数字5之间,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并说出7大于5 。

5、教师引导幼儿认识

( 1)教师出示花朵卡片,引导幼儿说出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 2)教师引导幼儿比较花朵的数量及数字4和数字6的大小。教师:红花和黄花比,哪个多?哪个少?

那么数字4和数字6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

6、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符号,可以表示数字4比数字6小。教师:“我们可以在数字4和数字6之间放一个符号,应该放什么符号呢?

7、教师出示“

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8、教师将“

9、教师通过三阶段教学法加深幼儿对“> ”和“

( 1 )命名:教师出示“ >”和“”告诉幼儿:“这是大于号”;指着“

( 2)辨别;教师:“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大于号在哪里?小于号在哪里?

( 3)发音;教师指着其中一个符号问幼儿这是什么符号? 10 、教师帮助幼儿巩固对“ >”和“

( 1)教师启发幼儿找出“> ”和“

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张着一个大嘴巴,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他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 2)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大于号小于号儿歌。

11 、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尝试变不等式为等式。

教师:老师带着小朋友在种植园找了很多胡萝卜,准备去喂小兔子咱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呢?

( 1)教师出示胡萝卜卡片引导幼儿点数。

( 2)教师出示兔子卡片请幼儿点数。

( 3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并让幼儿选择相应的符号。

( 4)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添上上或去掉的方法让不等式变为等式。教师:如果能使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变得一样多呢?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水果卡片进行比较,并用符号卡片连接起来。

四、延伸活动

1 、园内延伸

( 1)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抓豆游戏。

游戏玩法:两位幼儿一组,每位幼儿抓一把豆子,看看谁抓的多谁抓的少?并在两组豆子之间放上相应的符号。

( 2)教师引导幼儿玩扑克游戏。

游戏玩法:两位幼儿一组,每位幼儿抽一张牌比较大小,并选择相应的符号。

( 3)教师带领幼儿玩表演游戏学做“ >”“

教师请两位幼儿做数字娃娃带上数字头饰,一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两只胳膊表演“ >”“

( 4)园内完成操作册第3,4页。(个人总结网 M.676U.cOM)

2.家庭延伸

( 1)动手制作: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用台历制作一本,比较大小卡。把每一张台历剪成三部分,第一,第三部分是数字中间的部分是“> ”“

( 2)家庭完成亲子册第3,4页。

幼儿园教案三维目标关键词愿意属于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猜测中,学习推理、提问的方法。

活动准备

立体图形的盒子(正方体、长方体[有两个正方形]、长方体[全部是长方形]三棱柱),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礼物若干,垫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几何图形找朋友》

1、复习几何图形名称

2、游戏《几何图形找朋友》

玩法:一个立体图形找一个平面图形做朋友,它们之间要有关系。找到朋友放在垫子上回到座位上。

●第一次游戏

----提问: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有什么关系?

●第二次游戏

---提问:一个立体图形只能有一个平面图形做朋友吗?

:这些几何图形中,有的立体图形可以找到一个平面图形做朋友,有的立体图形可以找到两个平面图形做朋友。

二、游戏《猜礼物》

玩法:礼物藏在几个盒子中的某一个里,不能走上来看,不能用手触摸。但是你可以问我问题,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猜对了礼物就归你。

规则:

1、不能上来看,也不能摸盒子,只能问问题。

2、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

●第一、二次游戏:教师藏礼物

----提问:可以怎么问呢?(引导幼儿问:礼物是藏在XXX的盒子里吗?)

●第三、四次游戏

师:这次请一个小朋友来藏,谁愿意来猜?

-----提问:哪一个肯定不是的?

:立体图形的罐子上面有平面图形,只要问问上面有什么平面图形,就能够猜到礼物藏在那个罐子里。

●延伸:今天我们试着在三(四)个罐子中间猜糖果藏在哪?我还有一些礼物,如果藏在更多的罐子里,你能够用今天的方法猜出它藏在哪里吗?

教师通过“猜礼物”这样一个游戏设计,主要将目标定位在图形的认知上。我们知道大班幼儿对于大多数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基本上都是能够认知和说出图形名称的,是不是儿童能够叫得出这个几何图形的名称就表明儿童对这个图形的特征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呢?老师们,让我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一起来探讨吧!

抛问:

1、你认为教师要帮助儿童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关系,加强认知重点应关注什么?

2、如果第二环节,不用“猜礼物”的提问方式表征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采用怎样的活动形式进一步体验图形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教案三维目标关键词愿意属于 篇4

【经验】

能尽快适应黑暗的环境,敢于蒙眼走路,会听声辦别方向。

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材料】

平衡木、眼罩、桌子和厚布搭成的“山洞”、地垫、音乐。

【玩法与规则】

请幼儿戴上眼罩玩“黑夜”游戏

(1)幼儿结伴自由玩,适应戴上眼罩的.感觉。

(2)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体验蒙眼游戏的乐趣

(3)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戴眼罩一人不戴,相隔一定距离迎面站立。不戴眼罩的幼儿说:“我是x××,我在这里。”另一幼儿寻声音向他(她)走去。

摸到对方就算赢,若没有摸到,又走出对方的视线,就算输。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2.摘下眼罩,玩“钻山洞”游戏。

幼儿一个跟着一个,钻爬过桌子和厚布搭成的黑漆的“山洞

提示玩“黑夜”游戏时提醒幼儿不要跑,以免发生碰撞。教师可给予提示或帮助,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钻山洞”游戏每次只能钻一个幼儿

主题源拓展

儿歌顾倒歌

颠倒歌,说颜倒,石榴树上结红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木头沉到底

石头水上漂,小鸡叼了秃老鹰,

幼儿园教案三维目标关键词愿意属于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 (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 “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课后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确有许多的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儿无法凭借现有的条件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直接给予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当出现一些新型复合材料的时候,需要给幼儿演示其基本的用法,当幼儿出现无法克服的客观困难的时候,及时的予以解除。图形变变是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中间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变,孩子们的探索有了别样的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