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钟鼓楼读后感(必备九篇)

2024钟鼓楼读后感(必备九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钟鼓楼》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钟鼓楼读后感 篇1

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意,有亲情、友情、爱情。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金秀的爱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云登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

《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语是: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弟弟,亲爱的朋友,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的展现。

这部小说给我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的现在和未来。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现状,在于对历史的'延续,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

看完此书,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

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没什么历史地位。它不如四大那般名声大震,但它却能让看过此书的人灵魂得以净化。“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作品中的主人翁孙少平,他受过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他能吃苦耐劳、懂事、善良、不好高骛远等等。在作者的笔下世界中出现的都是些平凡的人物,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由此可见,在作者的笔下人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平凡。这点在作品主人公的身上便得以体现。相信看过此书的人都有一个感悟——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一种人生的追求与信仰,那是亘古不变的。

钟鼓楼读后感 篇2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的,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主要以中国70年代到80年代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当时社会各阶层许多平凡的普通人的形象。劳动和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本小说被选为新中国70年代70部长篇小说典藏。获得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时间的流逝,总是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自然的人们的思想重心和审美情趣。也必然会发生迁移,但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是不会改变的。

《平凡的世界》中年轻人成长的.磨练,以及他们纯真动人的情感体悟让人深深地被感动了,他的语言有清新,细腻,亲切。让人们总能有更深入的感触,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我感觉到真正温暖。虽然我从未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我却被书中那个年代中的人所吸引了,这本书是一部让我深深感动的小说,只要把书捧在手中,就会感觉到阵阵温暖。

《平凡的世界》一共分为三部,自从出版就深受读者们的欢迎,被人们称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可以给予读者指引与鼓励,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好书。

钟鼓楼读后感 篇3

这本书的惊喜在我看来是整体结构,采用时辰来分章节,许是刻意为了与《钟鼓楼》的"钟"相呼应,这是我第一看到书籍有这样的分法,也是我的无知愚昧、见识短浅。整篇小说的故事,到底只写了北京胡同里的一个四合院里的所有人在这一天的生活状况。每一个时辰也就是说每一个章节两小时中是一段故事,每一段故事描述某一个人。其次是时间跨度,这本小说故事所在的时间跨度并不像我们常见的那么大,许是我的阅历不足与知识浅薄所认为的。在我所知的大部分小说的时间跨度较大,有上百年的,也有几十年,再短也有两三年的,而这本《钟鼓楼》却只有短短的一天中的一半一一十二个小时、六个时辰。与其他作品相比,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已是可以说非常短了。虽然这本书里也有穿插描述以前的事情,但仍是在以人物回忆过去的形式出现,主题仍为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为主导,从而写故事的情节。然后是这部作品的写作手法:写实主义。从大多数平民的角度来写北京市民社会的生活,让大多数人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北京市民的生活,这就是符合中国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我们知道大多数小说写的人物总是具有某些传奇色彩或者英雄感的正义满满的"大人物",久而久之也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而《钟鼓楼》并没有这么写,反其道而行之写了许许多多的北京那个四合院里小市民的具体的生活细节。敢于写一些平庸的人,并只写些平庸的人,并且绝不神化任何一个角色,这是这本书的亮点所在。当然一本作品里不可能说所有人物都是小市民阶层,里面也有写政治人物,如:江青,但并没有写丰功伟绩,仍是一些平凡的事迹。所以说《钟鼓楼》是一本写平凡人物的平凡故事的作品。说到"平凡",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的《平凡的世界》,其表面上写平凡,实际上里面的人物却并不平凡,例如:少平少安的生活事迹,在那个年代里,这并不平凡,是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的。《钟鼓楼》是写北京胡同里的一个四合院所发生的故事,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老舍先生。老舍先生善于写北京四合院里发生的故事。老舍先生的《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作品早已构成了一个北京市民社会的文学世界,许多作家也加入到了描绘北京市民社会生活的行列之中,如:邓友梅把破落的八旗子弟不同的人生展示了出来,发掘出了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情致。又如:苏叔阳、陈建功等在对北京市民当代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对北京市民的精神气质、性格心理的准确把握。而刘心武的《钟鼓楼》的特别在于他既不像老舍先生那样是一个旧北京市民灰色人生的批判者,也不仅仅是一个当代北京市民社会生活的描绘者,而是在对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描写中,沉淀着丰厚沉重的历史内容,剖析了市民社会生态群落,展示了传统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矛盾冲突。最后,这本书的开头让我觉得好奇,它的结尾也让我惊喜起来。小说的结尾作者的处理的非常有意思,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通过作者的几个问题来结尾。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对小说的解读来对作者的提问进行自己的回答,来给小说续写读者自己的'结局。也许你现在已经有了答案,也许你现在还没有答案,甚至可能一直不会有,但都不会影响你在合上书本的时候进行短暂的思考,也许这就是作者的目的所在——在整本书的阅读之后,把作者拉入作品中。这个开放性的结尾与中国人喜大团圆的结局不同,可就是这样独出心栽的设计,让这个作品更有其魅力。

最后讲讲这本书中的一些人物。人物的塑造是通过小小的细节与人物的回忆等表现出来。书中描绘的薛大娘家从早晨到下午办喜事的一系列琐事以及由此牵扯出的各色各样数十个人物,细致描述各个人物的处事性格及生活悲喜,有一些地位稍高的人物,但多半是小人物。无论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悲喜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每个人对待悲喜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因而人生的道路也各有各的走法,其最终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这也给了读者一个启示:人生的路要如何走在于你自己,该怎么走也在于你自己,该如何对待路上的荆棘与鲜花仍在于你。书中有爱情,有价值观。慕樱在两次离婚后依然对爱情的渴望,以及杏子,张秀澡,荀磊等年轻人对事业对爱情对世界的看法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生活氛围对他们的影响。书中的人物在十年动荡之后的都有自己的烦恼,也都有自己对生活的一切期许。但人的本性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如既定的秩序,封闭的安静美,以及对变化的观望思想却变得相对的更为缓慢。正如书中所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可以比较轻易地涤荡繁缛的迷信习俗,却很难消除存在于人们内心中的原始迷信心理。看似简单的人物塑造,传达出这么多深刻、难以言喻出的内容。把那个时代的背景交代了出来,也把作者的态度隐喻的表达了出来。小说中并没有对这些人物做出任何的褒扬或批判,以善解人意、宽宏的精神,在客观上描绘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百态。在历史厚重与时间的流逝中,对历史进行了反思,着重揭示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冲突与交融,突出当时市民的生活与心理境况。小说在各种人物的心理演化过程中揭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钟鼓楼读后感 篇4

也许我们生来平凡,但这并不代表一辈子都只能做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可以去选择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题记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我如痴如醉地读完了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心中感慨万分。小说中的画面、故事情节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它使我对人生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巨著,以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为背景。主要以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展示了普通人的曲折艰难的人生历程,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成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路遥用朴实而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个性鲜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孙少平这个主人公,他是“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他虽出身贫寒,但从小心怀梦想。不甘愿在小村庄里平平凡凡度过一生,于是,他勇敢地走出山村。在没有金钱、没有背景的情况下想生存都困难,但孙少平毫不畏惧,他坚强、自信、乐观,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勇往直前。他对苦难有着主动选择和迎接挑战的勇气,甚至“热爱自己的.苦难”,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在巨大的苦难面前表现出伟大的人格尊严,伟大的人性之美,最终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

读了这本书,使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地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屈服于命运,在恶劣的环境中能百折不挠、不懈追求的斗志。那个平凡的世界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着实令人感动。这使我想到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路遥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就应有的信仰与追求,亘古不变。当今社会,很多人心浮气躁,心高气傲。不想把自己定位平凡人,都想出人头地,梦想干一番事业。总想投机取巧,总想意外收获,不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干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好,最终一事无成。还有很大一批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苦难、遇到挫折就退缩不前,一蹶不振,他们意志消沉,丧失勇气、缺乏斗志。他们斥责上天的不公,埋怨人生的不顺,从未想到要战胜困难、勇往直前,所以他们最终一事无成,甚至以失败告终。他们永远也无法取得成功!

因此,每一个心怀梦想在人生道路上奋斗的人,都应该多看几遍《平凡的世界》,以主人公孙少平为榜样,做一个“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不屈不挠、自强自立、奋斗进取,在平凡的人生中取得不平凡的成就。正如路遥先生的一句话:“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认定了目标,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度光阴,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永远年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平凡的世界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钟鼓楼读后感 篇5

《钟鼓楼》是对北京社会方方面面的群像描写。群像面描写又不是家族小说,具我所知北京的老舍先生和张恨水先生是两位大师。读了刘心武的《钟鼓楼》发现他也是这方面的高手。八十年代,语言上似乎不如前两位大作家那么“活泛”。(很多北京俚语直接的写出来,还做了注解,很有意思。比如我们都知道北京人说人死了叫“嗝屁潮凉”。人死的时候要打一个嗝放一个屁,然后尿流出来就潮了,最后全身凉透,故称“嗝屁潮凉”。)但我却觉得对于这部作品来说,语言的'魅力显得不那么重要。

甚至故事、情节对我的阅读都突然变的不重要了。我觉得我最近对于文学作品或许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了。重要的是绵绵不绝的“言与味”。许多作品荡气回肠之后什么都没了,实际上很贫乏,《钟鼓楼》这种作品却极其丰富、扎实,简直就是北京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的综合调查报告的小说版。读的不是故事,是各种各样的人,读的是生活本身。然后读着觉得特别亲切,特别真实。

我早有这种群像描写的愿望,只是觉得下手就难,心理觉得积攒了很多各色人等的生活片段,但真要写的时候立刻就成了杯水车薪。我的动机似乎和刘心武在扉页上的话有共同的感触--“谨将此作呈现给在流逝的时间中,已经和即将产生历史感的人们”。基于历史表现当下,然后又共同汇聚成新的历史。

钟鼓楼读后感 篇6

《钟鼓楼》这本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北京钟鼓楼旁一座小四合院里发生的故事,给人们展现了几代人的命运与市井里发生的悲欢。

作者刘心武从一天的卯时开始,以一场婚礼为故事的主线,到申酉之交结束,描绘了老北京的生活与文化。文中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一件件奇妙的事件,一个个不同的场景…都被刻画得十分鲜活。朴实市井又爱面子的薛大娘;热心肠又满嘴跑火车的詹丽颖;艰苦贫穷的郝玉兰一家;卢宝桑,一个被大家看不起的丐帮后代;潘秀娅,婚礼上的新娘,一位总想攀龙附凤的势利女;荀磊,一个通过努力学习改变了命运的优秀学者以及老实本分,被奉为“伯乐”的韩编辑一家;和被丈夫变态的爱所折磨的京剧演员澹台智珠。

这本书记录着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论是艰辛、困苦,还是幸福满足,这些平凡人与平凡事都构成了一道风景与一段历史。书中设定的年代是个新旧混杂的时代,如刚刚经过改革开放,骨子里依然有着旧时代传统的薛大娘与七姑娘;也有留学归来,追求新事物、新思想的荀磊与冯婉姝。

这些是生活,同时也是历史。不管是混乱不堪还是快乐光明都是值得人回忆珍视。无论是事是人还是情,都是平凡且真挚的,他们都是时间的见证者。

钟鼓楼读后感 篇7

在北京北城,有一座钟鼓楼。鼓楼胖,钟楼瘦。钟鼓楼西南是有名的什刹海。喝上那么一碗豆汁。岁月悠悠,而钟鼓楼依然雄踞。 ——题记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对钟鼓楼的附近一条胡同的居民来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对薛永全夫妇而言,是儿子新婚的大喜日子。对荀兴旺夫妇而言,是招待乡下女孩杏儿的日子。对澹台智珠来说,是能否突破演艺事业的瓶颈……胡同里的居民,在这一天里似乎都无法停下自己忙碌的脚步,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各自有各自的心事。

初尝此书,便觉得这是一本极有魔力的小说。它描绘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钟鼓楼附近一条胡同里的居民的一天。具有极强感染性的北京口语化语言,使人欲罢不能。人情世故,世间冷暖的烟火气息就这样呈现在我的'面前。

看似是一天,但实际又打破了时间的界限。时空中人物的交替错位变化,迷茫、疑惑、喜悦、挫折,似是而非的情感变化最终交织在一起,从而促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你对人生的追求是什么?

是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是一块洋货小金表,是一台体面的四喇叭收音机,还是一个思想高度一致的人生伴侣。无论你在想着什么,做着什么,时间都在我们的指缝中悄然溜走。这一刻,或那一刻,我们的心境都在变化,也许刚才还在街头徘徊,下一刻依然出现在了街角的十字路口。抬起头,发现沉淀了历史的钟鼓楼,还庄严地立在原地,见证着这一切。(m.DSbj1.COM 读书笔记吧)

《阿甘正传》里曾说到:"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是啊,谁又能料事如神?只要我们仍在这一刻,那么下一刻都将会是未知数。生活是五彩斑斓的,是错综复杂的,但也颇有一番趣味,叫你无法抗拒,即使偶有失意,却不会失去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一九零五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又在一九一六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那一年,清王朝虽已覆灭,但人们的传统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当时的中国,知道并了解的人几乎是没有。钟鼓楼依然日复一日地为人们粗糙地报着时辰。一百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抛弃了过去狭隘的封建思想,不再依赖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技术,中国自主研发也站起来了。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自主研发的人造卫星、中国超算技术、量子通信还有今天的5G技术。在新时代,中国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时间,你默默地流逝着,人类社会在你的流逝中书写着历史。钟鼓楼,你静静地注视着,中国时代的高速变迁尽收你的眼底……

这世间的一切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确定性。作者在结尾却写到“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除非发生某种难以预料的灾变,北京的钟鼓楼将成为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见证而永存。”

鼓楼在前,红墙黄瓦。

钟楼在后,灰墙绿瓦。

钟鼓楼读后感 篇8

世间万物皆平凡,而在这平凡世界里又有着许多平凡亦或不平凡的人或事构成。他们犹如这宇宙中最渺小的尘埃,脆弱而又微不足道。在寒假中我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它向我们阐释了这平凡世界中平凡而又顽强的人的存在。

此书以孙少平、孙少安两人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写了六十年代的生活景象。孙少平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农村人,是一个刻苦用功的莘莘学子,是一个内心有些自卑却又用知识打破常规奋发向上的`,有着新思想的新一代青年。

仔细想想,孙少安身上似乎也有一些少平的影子,他十三岁撑起遥遥欲坠的家,用他并不强壮的臂膀撑起家里的一片天。他没有旧社会的顽固思想,虽然没有多大的知识,却用的他勤劳智慧,踏实能干,不屈于所谓的革命而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再想想看,全文是否又穿插了一种苦难中的磨砾?上天像一个精明的商人,给你一分勤劳与智慧,就搭配给你几倍的苦难。

孙少平从在县立高中的自卑与不安的少年,到后来的煤矿工人,他的那份钢铁般的意志力。来源于他对世界的认知和他的苦难经历。他若不是儿时苦难,又怎会刻苦努力奋发读书。他若不是家中几经变故,又怎会波折不断,奋力拼搏。苦难呐,你就是人生的一本进取书!

一首歌中这样唱道:“我曾经跨过山和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道出了平凡世界里亦或不平凡的真谛。

钟鼓楼读后感 篇9

最近,把刘心武先生写的《钟鼓楼》又翻了出来,于是就又复习了一遍。从前看这本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现在已记不得了。如今以人到中年的心态再来欣赏,仍是颇有感触。一本好书,就是这样可以让不同年龄的人都乐于欣赏,且各有不同感触。

这本书的写法是与众不同的:以北京城钟鼓楼脚下的薛大娘一家为其小儿子薛纪跃办喜事为线,按照从卯时到下午申时的顺序叙述了北京城里各种普通人在80年代初的生活。其折射出的时代和地域气息是显而易见的,一幅幅画面就那么清晰的呈现在大脑里,仿佛在看一部电视剧,让人对于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有如身临其境。可以说看完这本书,你也就是个北京通了。但我却从中体会到另一番滋味。

书中描述薛大娘家从早晨到下午办喜事的一系列琐事以及由此牵扯出的各色各样的人物,细致描述各个人物的处事性格及生活悲喜,有一些地位稍高的人物,但多半是小人物。无论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悲喜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每个人对待这些悲喜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因而人生的道路也各有各的走法,其最终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现实中,很多人在感叹生活不如意,尤其是跟谁谁比起来就特别的不如意。于是这种不如意藏在心里怎么也挥之不去,成了一种心病。这心病到了一定程度时就会来个大爆发,会产生出让人意想不到、瞠目结舌的事情来。童年时的同学日子比自己过的好,且有趋势越来越好,相比起来自己就寒碜多了,往往偶遇时不免觉得难堪和自卑,便觉得自己太不幸福,没有好父亲,没有好丈人,没有好丈夫,没有好儿女之类的,简直一无是处。这种心态平时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当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一下触动了心里的这种痛时,往往让人崩溃而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很多人因此走上犯罪道路,也有很多人产生出不如了此残生的想法。

幸福是什么,幸福从何处来。这样的问题人人在心里都自觉不自觉的问过自己,也有许多哲学家试图研究出一个结果来。但哲学家们的答案未免太过公式化和单一性,并不适用每个人的身上。各人的幸福还是自己才能体会和解释的。总是看到别人的风光和自己的寒碜,又如何找到幸福!要知道,即便是那些我们看来十分风光的大人物们,其内心的痛苦又怎么是我们能理解和体会并接受的呢。而自己所拥有的`一些东西,也未必不是那些风光的人所短缺并十分羡慕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某某富商常年做生意,拥有家财万贯,我们就可能羡慕他的生活富足,无忧无虑。可是他的妻子也许并不这么想,没有丈夫常常陪伴的她觉得自己很不幸福;他的子女也许也不这么想,从小到大很少看到父亲的孩子也许常常看着大街上悬挂的计划生育的宣传画怔怔发呆。

我理解的幸福,正如一则公益广告所说:父亲很忙碌,母亲很辛苦,我很努力,我们一家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