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调查报告

最新企业调查报告。

企业调查报告(篇1)

根据市总《关于对餐饮企业工会组建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要求,同时为进一步了解新建工会发挥作用情况,找出新建工会在工作运行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县总工会近日对6家已建工会组织的餐饮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填写调查表等形式,我们了解并掌握了他们建会后的一些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摸清了工作现状,为我县加强新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餐饮企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餐饮企业14家,职工2168人,其中建立工会的企业6家,入会职工482人,25—200人规模企业6家,25人以下企业8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家,股份制企业3家,个体企业8家。

二、新建餐饮企业工会的基本情况

(1)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截止20xx年12月,建立工会的6家餐饮企业共有职工520人,会员482人。6家餐饮企业工会组织基本健全,能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

(2)工会领导班子建设情况:6家餐饮企业共有工会干部18人,而且全部为兼职工会干部。

(3)新建工会发挥作用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6家餐饮企业工会基本上做到了权为职工所用,利为职工所谋,工会干部们都能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认真宣传贯彻《工会法》、《劳动法》、一系列法律法规,让职工了解法,掌握法,并能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其合法权益。二是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三是不断开展职工安全教育,确保了职工生命安全。总之,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这些新建企业工会取得了一些成绩。

三、餐饮企业工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有组织但工会干部地位低,说话不算数。这几家企业虽然建立了工会组织,但工会主席在企业中并未取得实质性的地位,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其原因就在于6家餐饮企业的工会干部虽然是为工人维权的干部,但更是端着老板给的饭碗的雇员,因此在工作和维权中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由于工会职务兼职化,工会工作业余化,劳动关系复杂化,使这些工会干部难以站在与企业主平等的位置上,旗帜鲜明地替职工说话办事。

(2)有活动但无载体、无阵地,民主参与难。一些新建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后,确实开展了一些困难救助和文体活动,但工作缺少有效的载体,没有真正发挥出工会的各项职能作用。还有的虽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对职代会的工作职权、程序、组织制度等基本知识缺乏足够了解,作用发挥的也不大,各项职权并未认真履行落实,致使一些职代会成为“摆设”。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各项决策还是由经营者一个人说了算,工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也还是受制甚至听命于企业主,因此企业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往往无视工会组织的存在,职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工会在以民主议事会、协商对话会等形式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时受到障碍,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劳资双赢的目的。

(3)有维权的要求,但发挥作用难。新建工会在维权方面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其原因是由于这些工会干部都是“打工一族”,要想真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替职工说话,就要冒着被解聘的危险,而且还会得罪老板;不替职工说话,不维护职工的权益,自己就会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在私下里也常常被员工们所批评与议论。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决大多数工会主席都不敢与老板轻易闹翻。当老板与员工之间真正产生利益矛盾或劳动纠纷时,许多工会干部都是巧妙圆滑地、胆战心惊地周旋于两者之间进行维持。他们既不敢得罪老板,也不情愿得罪职工群众。因此许多职工都反映,现在的非公企业工会的职责不是维护,而是维持。所以在维权方面,许多工会干部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况,无法真正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

(4)工会干部素质低,与现有的工会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据调查,餐饮业工会干部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最高学历是高中,初中学历者比比皆是,这就造成了工会干部法律、经济以及管理知识的缺乏。同时由于都是新上任,对工会工作不甚了解,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不善干、不敢干也不会干。在参与协调老板与员工的工作关系中也显得无能为力或束手无策,有的在具体利益维护中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大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会基本职能的发挥和工作的开展。

四、对策与建议

1、做好“引导”工作。就是要用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主要依法维护员工权益的目的。工会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能否顺利进行,各项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的理解与支持,反之就会阻碍工会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组建工会工作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纠正推行建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环境,增加劳资矛盾等不正确的认识。要积极引导企业主和经营者进行民主管理理念、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的宣传,让他们认识民主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把发展企业的理念确立在以人为中心,双赢互利上来。

2、做好“协调”工作。就是协调好餐饮企业的劳动关系。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协调劳动关系是工会工作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对非公企业工会尤其重要。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前提条件。目前我县大多数非公企业一般经营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职工综合素质不强,工会工作力量比较薄弱,使得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导致一些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紧张。工会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在非公企业中要积极推动企业依法建立职代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民主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实现劳资双方由对抗转为对话,由对立转为合作,建立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3、做好“自强”工作。要加强我们工会干部的自身素质。实现工会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跨越,关键在于工会自身,关键于在干部作风。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将上岗培训与经常性的轮训结合起来;要将工会知识与现代管理知识培训结合起来,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工会业务、劳动法律、工资和社会保障等知识的学习;要提高工会干部思想素养和法制水平,着力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提高素质的培训中,使工会干部树立参与维护意识,提高参与维护能力,增强参与和维护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下大力气才能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

企业调查报告(篇2)

通过这两天与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及各班组长的初步交流及现场调查,xx公司的管理状况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该公司是一劳动密集型公司,生产人员较多,有180来人,大都为初高中水平的技工,年龄也大都在20岁左右。素质不高,社会经验缺乏,甚至独立生活能力也不强。生产经理管理他们就象父母管理孩子一样,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都需要细心照顾。但在编制上这却只是一个部门,这些工作全部需要由生产经理来管理。导致生产经理管理压力很大,也很辛苦,管理效率却不高。总的结果就是产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公司希望其平均人力成本在700元/人/月左右,而实际情况可能翻了一番。而生产能力却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公司希望通过改进生产流程、加强内部管理、调整考勤机制等措施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二、主要问题及初步建议

仅从公司生产流程的技术控制来看,流程是封闭和可控的,并没有很明显的大漏洞。但从整个体系来看,影响生产成本和管理效益的因素还是不少。从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人员整体素质和年龄限制,和主动性不足,特别是班组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员工管理困难,整体员工生产能力发挥不足。

解决方案建议:

a)加强,提高员工,树立正确质量观:"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b)建立建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宿舍管理制度等),通过和管理人的行为。

c)适当调整,降低一线工人工资水平(需要重新确定单位工资定价),相对提高班组长的工资水平,并与一线工人的产量、质量、管理绩效挂钩。达到整体工资水平下降,而关键岗位人员积极性提高的效果。有效发挥班组长的作用。

d)建立合理的机制,并严格执行。

e)保持适当的员工(当然不是员工辞职,而是公司淘汰辞退),形成竞争压力,优化员工队伍。

f)与有关技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为他们提供实习场地和培训,招收适量实习生(不用付工资),建立良好的劳动力补充机制。

2、设备陈旧,故障频繁,导致生产效率受损

生产线上的设备有不少是服役了2—4年,配置低档,零件老化严重,故障频繁。几乎是每天

有设备需要维护,每周有设备需要更换零件,每月有设备需要报废。另外,当需要采购设备或材料时,采购周期长,采购物资质量不稳定,也造成部分误工甚至数据报废的。方案建议:适当更换和升级关键设备,改进流程,保证生产需要。

3、流程不畅,造成流程堵塞和生产能力不得已闲置。

虽然生产流程本身设计是封闭和可控的,但大流程仍然不顺。比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数据备份不及时,就会因数据堵塞而影响后面工序的停工。又如质量检验进度跟不上,不能及时验收时,也会产生数据堵塞。

另外,资源采集不能保证时,也会引起生产能力的闲置。

4、材料流转管理混乱。

材料仓库管理混乱,存在分区随意、堆放混乱、标示不明,甚至很多材料根本没有标示等问题。

在生产线上,材料的流转应该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安排制作,但因为流程执行不严,可能出现难做的材料分配不下去,导致同一批材料不能及时收回。

另一方面,其中一道工序必须将材料分拆开才能进行制作,一直到最后的工序。经过多个工序后,这些材料本身容易损坏,造成最后重新组装困难,从而影响归还。

改进方案建议:改进流程,并加大执行力度。

5、质量标准不成熟、不明确,引起生产和质量的磨擦和矛盾。

一方面,由于员工质量意识不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不严,产品质量依赖检验来保证,造成质检工作量增加。

另一方面,因为质量控制标准本身的不成熟、不明确,执行依赖经验化,造成由人为控制和把握的因素很大。但由于质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不同,对标准的灵活性、控制尺度的把握无法保持一致,造成质量控制与生产经常出现磨擦和矛盾。生产人员无所适从。

企业调查报告(篇3)

××市区仍有109 家国有企业未改制,完成企业改制需要46亿元总成本,约有4.5万名职工需就业和社保安置。这是全市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要直接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有着显著地域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的××市区,为何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如此缓慢,以致目前改制成本高筑,推动企业改制如此艰难;目前影响企业改制的冻结问题在哪里;要采取哪些措施整体推进改制,是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需要,是市直各部门,各企业班子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滞后的成因分析

1997年全市学南通,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全市上下刮起了改革风。但未能从企业机制和职工身份转变上实行彻底改革。遇上1998年全市抗洪救灾与灾后重建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市属企业改革拖后了三年。20xx年起全省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热潮,××各县区都集中时间、精力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较小,进展缓慢。20xx年起,市属企业市直各行业纷纷向政府呈送改制方案,但政府要抓的大事太多,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似乎提不上主要议题。20xx年各部门以企业为单位向政府呈报改制方案,但市政府未成立改制办。一个企业改制从改制立项、职工分流方案初审、资产评估、职代会成立、企业改制方案通过到最后的领导小组批复,全程要经过六个部门、八个程序,最快要八个月至一年,有的甚至是一年半或两年。因此,一段时期政府叫得响、企业干着急、部门慢慢来.的改革态势,桎梏着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20xx年市政府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改制,成立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改制办,促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但20xx年4月调整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标准,和改制企业“四零五零”人员养老、医疗保金续缴年龄,增加了企业改制成本,在有些部门与行业引发了新的矛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推进企业改制的工作力度、部门服务企业改制的态度、改制政策标准制定和前后一致的尺度、企业班子实施企业改制的同心度,是近几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与长江沿岸市区相比落后五至六年,与全省其他设区市相比滞后二至三年。表面上是109户国有企业的存在与急待改制,实质上,一是错失改革良机,增加企业成本;二是国有资产的休眠与浪费;三是挫伤了企业骨干和企业职工创业激情与工作热情;从根本上影响着××的经济发展速度。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着重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儿去,妥善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根本性问题。

(一)企业改制成本不足和成本动态增长问题。企业改制成本由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企业应缴职工养老保险金、医保金、失业保险金,企业各类债务等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改制成本年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以市粮食直属分局六户企业为例,20xx年底测算改制成本为2800万元,20xx年底基本完成企业改制成本为4300万元,如果拖到明年完成改制,成本要达到7000万元。市直109户未改制企业今年底完成改制成本是46亿元,明年底完成接近50亿元,20xx年底完成改制,成本将达到55亿元。市直早完成一年企业改制相当于增加三十个1000万元利税大户。就市属各行业,各部门来说,今明两年推进市属国营企业改制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大于任何产业和工作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二)企业老职工安置和企业员工再就业问题。据统计市属109户企业共有职工4.5万人,剔除己达到退休年龄和五年内提前退休老职工2.5 万人,约有2万人需再就业寻求出路和生活保障。如何以人为本,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来实施企业改制,是改制工作的核心问题。改制企业,主导改制的行业主管部门,制订企业改制方案,选择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老职工的安置问题。要以妥善积极的办法,落实老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安置,帮助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实现转岗创业和再就业,切忌只顾少数人利益把职工安置问题简单推给政府,推向社会。

(三)企业债务清理和银行债务偿还问题。市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债务重,银行欠款多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的地产、房产都抵押在各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不启动改制,债权债务得不到有效清理,抵押资产一定程度也在流失和贬值。国家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各商业银行也要站在支持××经济发展的高度,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支持国有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支持新企业的整合重组,从而有利于银行债务的有效清理与落实。

整体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与措施

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精心组织与服务,需要各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同心参与和配合,全市 上下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关系,整体推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以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主导企业改制。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特色。××前几年制订了“十一五” 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机械、电子、汽车、化工、棉纺、水产、旅游、食品等特色产业。市属众多家国有企业曾经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定位,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首先要分析确认现有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定位。主导改制的政府行业组成和工作部门,要充分研究行业发展、行业企业整合、行业内企业财税增长培植问题,在本行业内做出企业改制和企业发展方案,以发展主导改制,以改制促发展。

(二)以产权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企业改制。许多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国有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的障碍不是产品不适应市场,也不仅仅是设备、技术、资金问题,而是计划经济遗存下来的公有制形式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分配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要动产权、动机制,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鼓励全民创业,彻底改变企业现有的经营体制与管理机制,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施企业改制。

(三)以招商引资和资产盘活促进企业改制。近几年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是招商引资。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加大企业招商,产业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技术、机制、人才,对现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改组、改造。只要企业在××落户、安排××人就业,向××财税部门纳税,要舍得让利,与其企业关停,留守人员坐食国有资产,不如引进盘活,让资产生财,让政府得税,让员工得利,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四)以土地收储和资产抵交扶助企业改制。近两年市属企业改制,普遍遇到一个有地无钱,有业无现的问题。很多企业通过了改制方案,确无资金起动。如何解决影响市属企业改制的资金瓶颈问题,按市场价格集中收储市区各改制企业的国有土地,和企业应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经评估后以资产抵押,畅通改制企业与社保、医保,为参与改制职工进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通道,在政府集中土地资源和有效资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尽快完成改制。

(五)以整体推进和分步实施督促企业改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规范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宜分系统分部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一要分系统制订企业改制总体方案,各企业实施方案;二要以系统为单位筹措改制成本,平衡调度改制资金;三要分系统做好老职工社、医保托管,新企业员工培训、转岗、分流、再就业服务;四要以系统为单位清理企业债权债务,盘活存量资产;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改制工作纪律,确保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企业调查报告(篇4)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 中国 经济 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 企业 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份额不断增加。近5年来,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 工业 增加值年度增长率分别达到22.8%和16.5%,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2%的水平。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规模扩大的速度迅猛,20xx年民营企业500强的最低门槛为营业收入2.97亿元,20xx年提升至4亿元,20xx年更增至6.08亿元,年均增长52%。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xx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民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

民营经济的快速 发展 对近两年我国经济连续保持9.5%的高速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以及经济增长对投资、出口的过分依赖,经济运行中资源、环境的制约日渐突出,中外贸易磨擦不断加剧。为此,今年以来中央在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和政策影响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民营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心如何,对国家宏观政策和改革发展战略有何意见和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上述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 参考 依据,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xx年8月至10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组织实施了“20xx·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8月10日发放问卷5000份,截止到9月20日共回收问卷1256份,其中有效问卷1207份,有效回收率为24.1%。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 交通 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0.5%、3.2%、1.7%、12.9%、3.1%、1.1%、2.2%。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5.6%,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0.2%和14.1%。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8%、47.2%和46%。

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96.3%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45-54岁比重占四成,44岁及以下占1/3,55岁及以上占1/4;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超过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3;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接近一半,为经济类的接近1/3;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5%,其他职务的占5.5%。

一、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1、总体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未来走势谨慎乐观。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4.7%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3%认为“一般”,12.3%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2.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xx年的水平高3个百分点,表明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趋好。

与去年类似,不同类型的企业景气状况呈现明显的差异,且今年的差异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

从不同地区看,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7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22和26个百分点左右,前者比后者多11~15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企业在发展上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大,经营状况越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多3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多25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今年企业经营状况的差异明显,与20xx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近年来的能源紧张造成的油、煤涨价使采掘业一直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住宿、餐饮、租赁、商务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出口的增长给服装、 电子 等行业的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采掘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服装、化工、有色、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经营状况良好,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相反,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差于20xx年,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只多8.1个百分点,比20xx年的结果少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也由20xx年的44个百分点降为目前的28个百分点。

2、产销形势较好,但产品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略受影响。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同,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超过四成的经营者认为价格下跌,比价格上升的比重高20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去年5个百分点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市场的需求并不太乐观。

分行业看,反映今年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主要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而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制造业销售价格则普遍下滑。

与此同时,由于受能源涨价等因素影响,超过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成本上升,比认为成本下降的多71个百分点。

在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挤压下,民营企业今年的盈利情况受到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2.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情况“好”(包括“非常好”、“比较好”、“有些好”),比认为“差”(包括“非常差”、“比较差”、“有些差”)的多4.4个百分点,比去年减少3.4个百分点;其中认为“非常好”、“比较好”的比去年减少7.8个百分点。

3、预期比较乐观,未来投资信心依然较强。

尽管面临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营企业经营者仍对未来表现出乐观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35.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57.0%认为“不变”,7.6%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7.8个百分点,与去年大体相当,比国有企业高13个百分点。

从从业人数的安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41.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计划在近期“增加”企业的从业人员,46.3%计划“不变”,19.6%计划“减少”,计划“增加”的比计划“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而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情况看,计划“增加”的与计划“减少”的均为22%左右,也就是说不能净吸纳社会就业人员。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61%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13%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4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1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显得比东部地区高,表示未来投资额会“增长”的比表示会“减少”的分别多54、50和45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为首选的地区,选择比重为38.8%;其次为西部地区,选择比重为29.1%;其他地区按投资意向的选择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中部地区(19.8%)、“环渤海”地区(17.2%)、“珠三角”地区(16.3%)和东北老工业基地(13.2%)。其中,近半数(47.2%)的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长三角”为首选的投资地区,选择其他地区的比重差异不大;中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主要选择中部地区(32.8%)、西部地区(27%)和“长三角”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则非常集中地选择西部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选择比重接近七成,选择其他地区比重较大的是“长三角”地区(21.2%)。

二、产品出口情况

1、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上升。

自20xx年中国正式加入W 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两年(20xx、20xx)进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分别高达37.1%和35.7%,今年1~8月为23.5%,其中出口仍达到32.2%的高增长。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47%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有产品出口的企业中出口额占销售收入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超过三成;与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营企业产品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1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出口状况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55%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有产品出口的民营企业比重分别为30%和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民营企业中的42%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2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占27%,与出口“减少”的比重相同,中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24%,反而比出口“减少”的少4个百分点。

2、中外贸易摩擦对部分行业的民营企业有较大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总量的迅速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中外贸易摩擦对民营企业的出口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以来欧美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企业产品出口有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的分别为3.5%和11.9%,认为“略有影响”的为35.4%。

分行业看,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企业的比重较高的主要包括化纤(50%)、纺织(42.5%)、服装(26.7%)、橡胶(25%)、钢铁(20%)等行业。贸易摩擦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电子及通讯产品的出口厂家影响不太明显,7成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

三、 发展 中的问题与障碍

中国 经济 的快速增长和转型从两方面促进了民营 企业 的迅速发展。同时,由于目前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期,传统体制的束缚尚未得到彻底清除,民营企业发展基础的薄弱也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困难、问题和障碍。此次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是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障碍。

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调查结果显示,3/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融资困难”,是所有选项中选择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区选择“融资困难”的比重更是高达八成。

除了融资难外,民营企业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发展水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66.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人才短缺”,55.6%选择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52.2%选择了“管理水平落后”,47.5%选择了“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见表10)。

2、民营企业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期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尤其在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需加强改善的力度。

关于外部信用环境,调查结果显示,29.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3.4%认为“未变”,17.4%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11.7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8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7.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0.6%认为“未变”,22.2%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仅多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目前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如何保护好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民营企业对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真正实现公平国民待遇的期望越来越高。关于公平国民待遇,调查结果显示,2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63.7%认为“未变”,14.6%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7.1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5个百分点。

关于市场准入限制,调查结果显示,3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7.5%认为“未变”,8%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6.5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0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现公平国民待遇方面,民营企业经营者还抱有更大的期望。

3、资源瓶颈制约尤其是能源紧张状况依然比较严重,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向集约型转变。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瓶颈约束也越来越显著。始于20xx年的宏观调控旨在控制经济呈现的过热的趋势,并力图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缓解资源压力。从一年多以前钢材市场及“煤、电、油、运”普遍紧张的情况看,目前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49.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钢材市场的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6%认为“变化不大”,仅5.6%认为“更加严重”;29.1%认为目前电力紧张状况“趋于缓和”,44.1%认为“变化不大”,25.4%认为“更加严重”;12.2%认为目前煤炭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5.6%认为“变化不大”,39.5%认为“更加严重”;4.1%认为目前成品油紧张状况“趋于缓和”,22.4%认为“变化不大”,69%认为“更加严重”;12.5%认为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趋于缓和”,53.5%认为“变化不大”,17.4%认为“更加严重”。

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过宏观调控,钢材市场紧张状况明显趋于缓和,电力有趋于缓和的迹象,铁路运输与去年情况相比变化不大,而能源紧张尤其是成品油紧张状况有增无减

民营企业在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资源的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与20xx年相比,34.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能源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10个百分点;36.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原材料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20个百分点;19.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用水投入“增加”,与认为“减少”的大体相等。以上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对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的意见建议

1、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或略显偏紧。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明显得到缓解,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形势。与此同时,由于消费品价格涨幅的持续下滑,企业利润增长速度的连续放慢,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做适当调整以防出现可能的通货紧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调查从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的角度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显示,36.9%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偏紧”,39%认为“合适”,24.1%认为“偏松”,认为“偏紧”的比认为“偏松”的多12.8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紧,希望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放松政策操作的力度。

2、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预期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区不断飙升的房地产价格引发的房地产热。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房地产调控的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效最明显的措施包括“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45.6%认为“非常有效”,43.5%认为“比较有效”)和“限制新房转手交易”(42.9%认为“非常有效”,41.9%认为“比较有效”);其次是箍征房地产税(24.1%、55.4%)和“增加信息透明度”(24.1%、53.1%);再次是“提高房贷利率”(12.3%、57.6%)和“增加土地供应”(21.9%、44.7%)。

尽管房地产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民营企业经营者仍预期房地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49.2%预期20xx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37.5%预期“持平”,13.4%预期“下降”,预期“上升”的比预期“下降”的多3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经营者预期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的比重分别为57.4%和54.2%,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45.7%。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本次调查还了解了民营企业经营者“所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住房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八成民营企业经营者反映其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购房屋目前用于“自住”,13.5%用于“出租”,9.6%处于“闲置”状态。调查表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比较旺盛的现实需求,买房投资或投机的比重并不高。房地产业仍将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

3、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对政府转变职能期望较高,希望 金融 、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围绕着市场化、法治化的各项改革逐步进入关键时期。本次调查请民营企业经营者对目前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这些改革取得成效的比重大多明显高于认为“尚未见效”的,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改革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对于各项改革,按民营企业经营者评价高低(“效果很好”+“效果较好”的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产权制度改革(34.6%)、促进民营企业发展(34.1%)、政府职能转变(31.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1%)、土地制度改革(23.3%)、投资体制改革(21.3%)、财税体制改革(16.9%)、金融体制改革(15.9%)和垄断性行业改革(10.1%)。

当问及当前最紧迫的改革是什么时,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职能转变,选择比重为65.3%,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寄予很大期望。另外,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他几项紧迫的改革依次是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垄断性行业改革,以上选择比重均超过三成,分别为39.9%、37.6%、34.1%、33.3%和31.5%。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垄断性行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明显上升,应引起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企业调查报告(篇5)

小微型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户的统称,小微型工业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以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小微型工业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0x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03.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1.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掌握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市统计局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全部小微型企业和部分规模以下企业及个体户进行了调查,结合常规统计数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微型企业整体运行现状

(一)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大

(二)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速低位运行

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增速更低,全年增速3.9%,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6个百分点。

从近五年增速情况看,,20xxx年5.9%。五年间增速回落明显,20xxx年虽有所反弹,但仍在较低区间运行。20xxx-20xxx年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增速也明显偏低,20xxx年增速2.2%,20xx年3.6%,20xxx年3%,20xx年5.1%,20xxx年3.9%。

(三)小微型企业效益指标运行平稳

1.1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主要效益指标运行平稳。

从近五年效益指标运行情况看,较快发展的态势。

(四)小微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研发(R&D)活动的企业共活动的企业同比增长xxx.9%,其中小微型企业同比增长30.1%,增速高于全市15.2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R&D)内部支出内部支出3.69亿元,同比增长67.4%,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59.7个百分点。

(五)超六成小微型企业资金情况基本正常

从企业资金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8.1%的企业认为20xxx年企业资金较为充裕,58.5%的企业认为资金处于正常水平,资金充裕和正常的企业占比高达66.6%;另外,还有33.3%的企业认为20xxx年资金较为紧张。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2.9%的企业认为20xxx年企业资金较为充裕,62.6%的企业认为资金处于正常水平,资金充裕和正常的企业占比高达65.5%;另外,还有34.5%的企业认为20xxx年资金较为紧张。

(六)小微型企业全年经营情况预测有所分化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对20xx年全年生产经营情况的预计较为乐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预计相对较为悲观。

从产值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21.9%的企业预计持平,仅有13%的企业预计下降。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22.9%的企业预计20xx年产值较20xxx年增长,22.7%的企业预计持平,37.1%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17.3%的企业说不清楚。

从盈利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36.3%的企业预计20xx年盈利较20xxx年增加,41.2%的企业预计持平,20.7%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1.8%的企业说不清楚。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20.5%的企业预计20xx年盈利较20xxx年增加,26.6%的企业预计持平,39.6%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13.3%的企业说不清楚。

从税金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50.7%的企业预计20xx年税金总额较20xxx年增长,31.7%的企业预计持平,17.4%的企业预计下降,0.2%的企业说不清楚。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17.1%的企业预计20xx年税金总额较20xxx年增长,28.2%的企业预计持平,17.1%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37%的企业说不清楚。

二、小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小微型企业经营粗放,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和低成本、低利润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缺少话语权。近几年受到市场大环境影响,各地小微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要素瓶颈、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重重难题,在一定范围内压力剧增。

(一)融资难,投资意向减弱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影响,小微型企业经营缺乏资金的情况仍未得到改变。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小微型企业财政信贷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制度尚未完善合理,优惠政策宣传还不到位,加之小微型企业信用度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能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小微型企业比例仍然很低。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认为导致资金紧张的原因中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占融资难占15.8%。

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通常企业借入资金越大,越是显得企业活力充沛。因此,经营者希望资产负债率稍高些,通过举债经营,获得充足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兴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从近五年企业资产负债率看,20xxx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4%,20xx年为55.3%,20xxx年为51.3%,20xx年为49.7%,20xxx年为48.8%,资产负债率呈现出下滑态势,反应了企业家信心不足,再投资意向减弱。

(二)招工难,守成思想加深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越来越大,与他们的父辈相比,除了薪酬待遇外,他们对于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企业文化也有较多要求,而企业则希望招收吃苦耐劳的熟练工。供需诉求上的矛盾加剧了用工紧张、用工不稳定,多数企业招工,已经成为一年中不间断的工作。招人难,培养员工也难,小微型企业没钱、没有培训团队,更不能让员工走出去与外界进行交流。再加上小微型企业没“钱”途,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也不具吸引力,这就造成员工流动快,难留人。由于员工“跳槽”频繁,小微型企业主也懒得花太多钱培养人员,更倾向于招有经验者。实力弱,不想花钱培养人,然后就留不住人,更不想培养人,结果又难以发展……许多小微型企业陷入了这个怪圈,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也不利于xxx市劳动者就业、定居。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用工需求比20xxx年上升的仅占24.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用工需求比20xxx年上升的仅占xxx.4%,也从侧方面反映了企业对劳动市场中劳动者综合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和企业面对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的`守成思想。

(三)成本提高,生产经营困难

受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国内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工人工资水平提高,小微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48.1%的企业预计成本上升;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39.6%的企业预计成本上升;20xxx-20xxx年全市小微型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企业销售费用年均增长8.5%,管理费用年均增长9.9%,加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规模无法得到质的改变,无法发挥小微型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作为市场风向标和排头兵,无法不断革新,不能引领发展潮流,就不能体现出小微型企业的优势,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大环境下,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便会土崩瓦解。

(四)眼界狭窄,管理决策失准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相对来说规模较小,市场辐射面较窄,仅仅以一时的需求供给判断资金分配和未来发展难免会出现决策失准的情况。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导致资金紧张原因: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占货款回笼慢、扩大再生产、基建投资和投资金融性资产等占融资难占货款回笼慢、扩大再生产、基建投资和投资金融性资产等占融资难外,企业家因对市场判断失准或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资金紧张的情况尤为突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因不合理投资或管理导致资金占用的情况尤为严重。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一)把控源头,指导引领

受到环保或其他政策性因素影响,有一部分企业在资金人员都充足的情况下,依旧不能开工生产或限制生产,严重打击了企业积极性,也不利于推进和谐xxx的建设,因此需要在企业创建投产初期就对企业进行严谨审查,对于企业生产是否和政策有冲突,对环境是否有大的危害,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有好的市场前景等等情况进行评价说明,指导企业把资本投入到更有益处、更有回报的资本市场,把问题解决在摇篮状态,对于已经存在且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积极协调沟通,不能一纸禁令打天下,要管帮相结合,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困境。

(二)校企联合,专职培训

利用好xxx高校多、涉及面广的优势,鼓励和支持校企联合,定期举办小微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合作交流会,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创建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对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定点培训,使待业人员都能有一技之长,形成xxx人才库统筹调配,协调解决人员配置不合理,找人不对口等问题,保证人才在企业竞争中流动,在xxx稳定中成长。

(三)普及政策,做好服务

对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并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报纸、电台(电视台)、政府站等形式集中对外宣传。集中办理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部门,编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小册子,提前告知办事程序、明确许可条件、承诺办理时限,告知办理进度。

(四)搭建平台,引导帮扶

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鼓励小微型企业向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集中,园内消化,互补互帮,整合物流,营销资源,降低单个企业生产成本。搭建小微型企业创新平台,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自治、市场化运行”的原则,为小微型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中介服务,鼓励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搭建小微型企业电商平台,加大宣传,鼓励交流,提高产品市场辐射面。对于重污染企业鼓励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先进的企业以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的合作转型、产业提档升级。

(五)以大带小,提质升级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企业因为企业管理或不合理投资导致资金紧张的情况占半数以上,其实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问题,企业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小微型企业或小个体因为管理层接触的社会面相对较窄、对政策理解不及时、管理水平不高,在本就艰难的市场大环境和运营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还因决策失误,困顿频发,可谓是雪上加霜,急需政府联合本地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企业和有关部门对企业家进行不定期会谈,引领发展方向,以大带小,提质升级

企业调查报告(篇6)

新时期如何引导企业青年员工,投身现代企业建设,开展好团组织的活动,是企业团组织面对的重要问题,下面就现代企业(公司)开展团的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要摆正团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现代企业团的组织,首先应摆正位置,将自身定位在一定的高度,加以熟悉,组织和引导团员青年参与企业建设,发挥青年员工的突击队作用。青年团员是现代企业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是各项工作指标、经济指标,任务完成的主要力量。青年人的思想比较活跃,创新意识强,文化水平较高,有强烈的求知欲。青年员工在企业所占的比重和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对团组织的重视程度。作为现代企业团的组织一定要看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责任,只有坚定不移地带领企业青年完成各项工作指标,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才能发挥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二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企业的生产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团组织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工作的出发点,积极组织青年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创新创效活动,要成立青年科技小组,鼓励和帮助团员青年进行创新研究,定期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从而建立一套青年创新创效项目治理和奖励机制。二是建立一支较为固定的志愿服务队伍,要按照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坚持志愿性、经常性和规范化的原则,结合企业宣传、市场调查、产品营销、安全生产、销后服务等工作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三是“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要在传统治理的基础上,细化创建内容,统一考评标准,抓好服务承诺和监督公示,促进文明号集体的创建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青年文化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团组织要始终引导先进文化生活,帮助团员青年自觉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尤其是唯心主义观念、享乐主义的侵蚀,营造健康活泼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企业形象。

三要切实代表青年利益,做青年员工的知心人,为青年办实事。企业团组织是青年人的组织,代表青年人的非凡利益,要为青年人的健康成长负责。企业团干部要真正做青年的知心人,要切实为青年人办实事,引导青年服从社会、企业整休利益。青年人是一个非凡的群体,国家的未来,企业的未来,企业团组织工作要抓住年轻人的特性,为青年办实事,排难解忧,做青年的知心人,把组织办成青年人的“娘家”。并积极引导、教育青年人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促进青年人健康成长。

四要加强团的自身建设。要抓好基层团支部的工作,把发挥团支部的作用延伸到团小组,因为团小组是团的最基层的组织,是团组织的细胞,只有把细胞激活了,团组织这个肌体才能活、才有生气。还要做好团的基础工作,完善团的制度,健全团的领导班子,将那些热爱团的工作、关心集体、乐于奉献、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团员选拔到团干队伍中来。同时积极地发现团员青年在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专长。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成立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协会组织(如象棋、围棋、摄影、乐器、乒乓球、电脑应用等)有计划地开展一些青年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五要做好党的助手,关心青年成长成才,为企业输送合格生力军。一是以“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为载体,在青工中深入开展“五小”练兵活动,通过理论、实践考试来评定岗位能手,造就一支能打硬仗的青工队伍。二是做好推优工作,认真、慎重地在青年中发现人才,并向企业党组织推荐人才,在社会上宣传青年典型。三是注重日常培训,提倡青工“精一、懂二、会三”,增强团员青年适应知识经济的能力。

总之,想搞好现代企业团的工作,应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科学组织,以企业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为中心,充分显示团组织优势,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企业和青年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企业调查报告(篇7)

为了探讨研究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选择,以期对其顺利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对乐天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进行配送业务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连锁超市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零售业态,近几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连锁超市之所以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商业业态,是因为它实现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和分散销售,因而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具有价格、质量、管理、品牌效应等方面的优势。而统购分销这一系列活动正是通过配送中心这一环节来实现的,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运行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连锁超市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一、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作用

配送中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高度集中的采购与配送,使连锁超市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购分销,形成经济规模,降低流通费用

连锁超市实行统一进货,由配送中心将厂家或自己加工的产品配送给各个分店,保证了各分店商品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减少了交易次数,可以降低外部交易的信息管理费用;统一送货,协调分配运输设施,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降低商品的损耗;统一检验,对商品编号入库,减少了分店的采购、检验、库存等费用,从而减少物流成本。随着进货量的增加,物流的规模效益将更加突出。

(2)减少分店的库存,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在传统的购货方式中,零售商不可能从一个供应商那里得到所有的商品,而供应商的商品也不可能都是零售商所需要的,这样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影响了商品流通速度,而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可以及时地为分店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因此可以使分店库存量很小,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

(3)密切了连锁超市与供应商的关系

连锁超市庞大的销售网络对供应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其大批量进货可以得到优惠的价格折扣,两者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连锁超市通过其商品销售信息对供应商的反馈,取得对产品生产的影响力。

(4)可以促进连锁超市业务的发展和扩散

配送中心承担了一切采购和输送任务,使得各分店不用分散精力与供应商打交道,从而可以专心于分店销售业务的发展和利润的成

长,不断开发外部市场,拓展业务。

二、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配送中心强大的作用背后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多方支持的系统,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不免会有很多的问题。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配送效率低下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有很多都是由原来的仓库改建而成,或者只是换了个名字,缺乏与物流运作配套的技术与管理。从目前看,没有一家超市的配送中心能够对分店经营的商品达到100%的配送,平均配送效率只有60%-70%,这一配送效率仅局限于中心城市或某一个地区,如果市场范围扩大,其配送效率会明显降低,即零售业配送能力有限。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技巧如即时制等,许多超市还没有系统的经营理念,这样就使得分店的进货要求不能得到及时、迅速的供应,给分店经营带来不利,连锁超市经营的优势也就难以发挥了。

(2)没有价格优势

由于现有的一些配送中心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原有的进货渠道,即通过一些国有大批发企业进货,然后再分配给二级或基层的分店,配送中心实际上形成了批发与零售之间的又一个批发环节,自己特有的厂家——连锁超市并没有形成。对于分店来说,进货环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导致成本上升。

(3)功能不齐全,现代化程度低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由于很多是在原有仓库的基础上改造的,所以功能很不齐全,仅限于原有的存储、保管等功能,有的连基本本的分拣设备都没有,管理和配送效率极低。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外的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储存空间。而且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也分别应用于配送中心的各个方面。

(4)资金缺乏,形成恶性循环

连锁超市普遍资金缺乏,因而网点一般较少,难以实现集中和大批量进货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价格优势,必然会影响配送中心职能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建设现代化的配送中心需要大量的投资,而目前的连锁超市资金短缺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于是造成了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实际是名不副实。因此,制约了连锁超市获得规模效应。结果就形成了连锁超市没有规模效益,无力投资建设配送中心的恶性循环。

(5)专业人员缺乏,员工素质低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是与现代化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我们配送中心的起步比较晚,参与研究的专业人员不多,在制定物流方案、实施管理、开拓物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欠缺专业人才,而且,从行业的整体情况看,就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物流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运输、仓储的概念上,还没有上升到物流服务的理念,这是我国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的模式

通过对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考虑到连锁超市的单店规模普遍较小、连锁店数不多、管理能力有限、经营的商品品种较少和范围较窄、融资难度较大等发展环境与现状,再考虑到零售业未来发展必然发生企业重组,因此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比较适合走共同配送的道路。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闹市区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从而改善整体的社会生活品质。

连锁超市,根据自身的规模,可以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共同配送中心模式。

一些小型的地方超市,资金比较匮乏,每个连锁超市很难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并且小规模的连锁超市建立配送系统后很难产生相应的经济规模,有可能延迟盈亏平衡点的到来。这时相对势单力薄的中小超市若能联合起来,与多个厂商共同出资建立配送中心负责各连锁超市的配送业务是比较适合的。

四、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连锁超市进入成熟发展时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市场的自主选择,市场上连锁超市的数目将减少但同时他们的自身实力都已经增强,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连锁超市必须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有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辅助,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国的连锁超市真正的具有配送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调查报告(篇8)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是我国医药零售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它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完善的产物,在药品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日益被社会所认同。跨地域连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展现出了无限生机。但是,在企业管理体系实际运行中,也逐渐显现出不少缺陷及问题。

如跨地域连锁网点延伸面广,再加上机构、人员配置有限,在对所辖网点的指导和督导上实施不到位;对制度执行情况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出现了管理上的失控;另外受地域交通的限制,药品统一配送也无法到位等。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跨地域连锁仍存在着某些缺陷。为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资源,作为一种探索,重庆市区于开始发展了一批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经过发展现已形成基本格局:一是以药品批发企业为依托组建的药品连锁,有基础,有实力,管理较规范;二是零售药品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经重组整合而组建的药品连锁,虽然基础较差,规模小,但有发展潜力。

这种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跨地域连锁的局限性。作为一种连锁形式,区内药品连锁企业在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有效防止假劣药品进入流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督管理的`集中度和有效性;

二是解决了跨地域连锁企业在管理上的脱节和统一配送不到位的问题;三是规范了药品市场流通体制的散、乱、差问题,通过优化组合,促进了药品零售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四是为打造连锁品牌企业、跨地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连锁企业网点的延伸,解决了农村边远地区农民吃药难的问题。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因为起步较晚,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药品连锁企业一味追求上规模,大量收编加盟药店,导致管理上的失控;有的药品企业管理机构人员素质低下,经营管理上呈无序状态;有的药品企业名为药品连锁,实则各干各的,根本未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送;更有甚者,借“连锁”之名,行“批发”之为。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亟待进一步规范:(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的同时,把推进药品零售连锁与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结合起来,严把准入关,防止低水平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二)大力鼓励和支持区内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网点的建设,实行政策上的优先扶持,在其经营硬件的准入标准上适当放宽。

(三)加强对区内药品零售药品连锁企业的动态管理和正确引导,对未实行“五统一”管理,药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不认真实施gsp,质量管理水平滞后,规范发展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撤销其资格,予以取缔。为此,笔者认为,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布局,建立区内药品零售药品连锁企业,是适应医药经营体制改革要求的药品流通新格局的一种大胆探索,应得到大力支持和鼓励。

企业调查报告(篇9)

经过改革开放至今二十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庞大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外资企业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营造了市场经济运作的氛围,更在促进投资、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生产率增长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外资企业概况

今年以来,根据泉州市局关于贯彻落实省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十项制度》的精神(泉工商[XX]92号),对外资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作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一定要先做到心中数。通过这一两个月的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外资企业的基本状况,现辖区内共有外资企业44家,总投资额约6.75亿元 ,这些外资企业其中有34家是在九十年代申请设立的,而最近五年,新申请设立的外资企业只有10家,投资总额只有1.22亿元。而据相关资料表明,近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相对于全国经济增长来讲,近几年磁灶镇的外资企业发展是比较落后的。陶瓷行业作为磁灶镇的经济支柱,经济总量80%以上,唯一的一枚中国驰名商标 “九牧王”却是服装类的,而整个磁灶镇没有一枚陶瓷类的驰名商标。另外还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企业老板是土生土长的磁灶人,但是他的公司却是外资企业。还有部分企业虽然每年按期参加年检,但实际上已停止生产,有个别企业已不知去向,但是经济户口中仍然存在,没有办理注销登记。

二、存在问题分析

提高工作效率,工商部门与外经贸委等部门进行联合年检,取消了年检回访这一环节,年检工作只是进行形式审查,有的企业的申请登记全部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甚至包括资金流入,都是由中介组织代劳。另一方面,为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外资企业进行特殊照顾,除了专项检查以外,必须先报市局领导批准后才能对外资企业进行检查。基层工商所对外资企业另眼相看,普遍存在一种“管不了”或“不属于我们管”的态度,对外资企业的市场主体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动态没有进行及时跟踪监管服务,因此外资企业也就逐渐成为属地基层工商所的监管“真空区”。而现在,虽然实行属地管辖,但是外资企业直接向泉州市局申请设立登记,之后由属地工商所负责日常监管工作,由于基层工商所与泉州市局日常业务联系较少,存在沟通反馈没有明确责任人的现象。

厂址、仿冒商标的生意。 企业发展走什么样的路,最终是要靠企业的掌舵者来指明方向,也就是这些企业老板,一定要认识发展局势,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

引进机器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因此这些内资企业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傍外资”,与外商挂靠申请设立外资企业。如,某企业老板吴先生,先在国外注册一家公司,再与原先的内资公司合资,这样原来公司就成了外资企业,那么企业在税收、用地、贷款、机器设备以及工商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由于内外资企业待遇存在较大差别,或出于其他目的,国内资本到境外“留学”一圈后再回来投资的现象,在我国招商引资中越来越多。按照目前学者研究中比较一致的估算,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中,约1/3是国内资本‘留学’后回流形成的‘假外资’。

增资、年检等手续均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而企业的设立登记、年检等方面都只是采取书面审查,中介组织就是钻了这一空子,只要企业有需要,只要能盈利,就能采取各种形式为企业注入资金,等领取营业执照后,就立即抽走资金,造成有些企业注册资本与实际投资额相差甚远。

注而不销 经过调查摸底阶段的逐户情况统计,发现有些已经停止生产经营的企业退而不注、吊而不销,而有些企业没有参加年检,但却继续从事生产经营的现象。这些企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成因:

(法律意识淡薄。有的退市企业抱着反正不搞了,办不办法律手续无关紧要,无所谓,更多的是对退市规定也不知晓,缺乏退市后应按法规缴回证照、印章和办理注销登记的概念。

(嫌麻烦。少数外资公司停办后,对规范办理注销认为太麻烦,要组织清算,要出费用,要填许多制式表格,耗时费神。所以,普遍对规范退市缺乏热情。

(逃废债务。企业开办者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债台高筑,为废掉债权人的利益而采取人去楼空、一走了之,包括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偿还也是如此对策,以逃债避责。

(有意规避拒不办理。这些企业,辖区内共有 家。其主要是担心未及时按规定办注销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因为证照管理、注销手续及费用等而不愿办理注销。

企业调查报告(篇10)

一、授信客户管理情况

(一)基本信息

以列表形式描述申请人基本信息。

其中对实收资本要进行调查和核实,货币资金出资的调查是否存在撤资情况,实物出资的调查出资是否合规,实物是否仍在申请人名下、状态是否正常。

(二)管理层情况

描述申请人实际控制人(如无,请注明)、法定代表人、经营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的姓名、年龄、职务、教育背景、从业经验、主要业绩、工作简历等。说明是否已发现申请人及以上人员存在个人信用不良记录、重大违法、违规事项以及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行为,对上市公司是否已发现被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处罚的情况。对自然人实际控制的企业,对控制人提供人民银行个人证信系统查询结果。

二、授信客户经营情况

(一)行业及生产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描述申请人主营业务的行业情况(所处行业、资质等级、行业地位)、生产流程、工艺设备(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设计生产能力、生产设备利用率)、主要产品以及当前设备运转、生产运行、产品生产情况等。若申请人采取多板块经营方式,要分板块进行描述。

(二)供销及结算情况

描述申请人供应渠道的稳定性、集中度,详细说明主要供应商的名称、供货种类及占比、质量及价格条件、付款条件及结算方式,以及是否是申请人的关联企业等。对于钢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煤炭石油开采等资源加工类企业,要调查并说明申请人拥有的资源储量、原材料自给率。

描述申请人销售网络的健全性、有效性,详细说明主要销售对象的名称、销售种类及占比、议价能力、结算方式及销售款回笼记录,以及是否是申请人的关联企业等。

三、授信客户财务及帐务情况

(一)财务报表情况

描述申请人财务报表审计情况。若经过审计,则调查并说明审计事务所的是否为我行认可、资质等级等;审计事务所若连续两年及以上发生变更的,则调查并说明变更原因以及对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若申请人无法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或对财务报表数据真实性有疑虑的,要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详细描述核实内容、过程及结果。编制财务数据简表如下:

近三年及近期财务数据简表(万元)

(二)资产负债重点项目分析

对申请人上年度和最近一期的重点资产、负债项目及重大损益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重点项目原则上为申请人资产或负债中占比超过与上期相比变化超过以及其他对申请人经营、资金等产生重要影响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调查并说明银行存款中是否有质押、冻结情况,如有,质押或冻结的金额、占比及产生原因。

调查并说明持有的短期投资的种类、明细、金额、是否已质押。

调查并说明应收帐款的帐龄分布,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的欠款人名称、贸易背景、欠款时间、收回可能性、是否为关联企业欠款、坏账准备是否计提充足,应收账款是否已作质押,产生变化的原因等。

调查并说明其它应收款的帐龄分布,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其它应收款的欠款人名称、产生原因、欠款时间、收回可能性、是否为关联企业欠款、坏账准备是否计提充足,产生变化的原因等。

调查并说明主要存货种类及明细情况,保管状况是否良好,市场价值是否有重大变化,是否已质押,是否已办理保险,是否存在长期积压的现象及原因等。

调查并说明持有债权投资的种类、金额、是否已质押;持有多少其他公司的股权,占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比例、投资收益情况、是否已质押等。

调查并说明主要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成新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已抵押,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灭失、损毁、长期闲置的现象,如有对申请人资产价值、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查并说明在建工程的项目名称、已完成投资情况、后续资金安排、工程进度和完工时间,是否存在资金缺口、是否已抵押等。

调查并说明申请人拥有的无形及递延资产的种类、金额、取得或发生背景、目前价值或作用。其中对土地使用权,调查土地位置、使用状态、是否抵押、变现能力等。

调查并说明预收帐款的预收对象、产生原因、对应产品生产和劳务支出的进展情况,是否存在无法按期交付的可能性等。

调查并说明应付帐款的帐龄分布,详细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应付帐款的应付对象、产生原因、欠款时间、归还安排、资金来源、是否为应付关联企业款等。

调查并说明其它应付款的帐龄分布,详细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其他应付款的应付对象、产生原因、欠款时间、归还安排、资金来源、是否为应付关联企业款等。

(三)损益及现金流情况分析

通过现场核对申请人账务账簿和重要原始凭证,重点核实并说明以下情况:增值税、所得税等缴纳情况是否与财务报表、纳税凭证反映的一致,销售收入是否真实,各项费用支出是否真实,现金流量是否真实。

分析申请人最近三年及近期收入和利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申请人三项活动现金流变化趋势,并重点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及净流量情况。

(四)财务指标分析

列示申请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偿还能力、增长能力等主要财务指标及行业均值(如有),并对申请人的财务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对申请人同时提供合并和本部财务报表的,要同时列示合并及本部的财务指标,但对采取资金集中管理体制、本部只从事投资管理职责的企业,可只列示合并的财务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二)营运能力指标

(三)盈利能力指标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四)现金偿债能力指标

(五)增长能力指标

四、授信客户信用状况

(一)同业合作情况

以列表形式说明申请人在他行的授信、用信、信用记录情况,对于存在不良贷款和违约记录的,则要详细调查并说明产生原因、当前状况以及对申请人偿债能力的影响。

(注:担保方式应进行详细说明,保证担保的列明保证人名称及是否与申请人存在关联关系,抵质押担保的列明抵质押人和抵质押物的名称。)

对与信贷登记系统查询结果不一致的,应调查并说明原因;对我行信贷系统上列示为银监会大额授信预警客户的,应查明预警原因并进行调查和核实,若预警原因确实存在,对申请人偿债能力的影响做出说明。

(二)或有负债情况

以列表形式说明申请人为其他企业提供的对外担保情况。

对与信贷登记系统查询结果不一致的,应调查并说明原因。同时调查并说明申请人的未决诉讼、有追索权的票据贴现、对外承诺等其它或有负债情况、对申请人未来资金、经营等的影响程度等。

五、担保情况

(一)保证担保情况

对保证人可参考授信客户描述其管理、经营、财务、信用等情况,可适当简化,要重点调查并说明保证人与申请人的关联关系、提供保证的原因、其对外担保情况、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

如属于互保,则从我行互保圈(链)企业数、互保金额、互保企业在业务上和资金上紧密程度、互保企业的抗风险性和代偿能力等方面进行风险初步评判。

(二)抵(质)押担保

描述抵(质)押物的基本情况,名称、所有人、位置、取得时间、原始成本等;调查并描述抵(质)押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标的是否明确、权属是否清晰、状态是否良好、抵(质)押人是否具有合法的所有权或处置权、是否有第三人的优先权利、出租情况、各项特性与客户提供的书面描述是否一致、登记部门是否明确、是否投保等。抵质押人为第三方的要分析其与申请人的关系及真实出质意愿。

测算抵质押率,对于经评估的抵(质)押物,要说明评估机构是否为我行指定评估机构,评估机构的资质等级、行业经验、信誉状况等。

说明抵(质)押物、抵质押率是否我行担保管理相关办法的要求,如有不符须详细说明理由及可行性。

企业调查报告(篇11)

1.公司增加培训费用以缩小技能差距

再经历了20xx年和20xx年两位数的消减预算之后,学习和发展部门终于在20xx年迎来了转机。20xx年,学习和发展部门继续弥补之前他们遭受的损失,将预算增长了9.5%,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学习者大概有800美元的预算。另外,他们还在继续增加着在经济衰退中失去的员工数量,到20xx年共增长了百分之七的人手。考虑到这个增长数量,我们估计,美国的企业培训团队在20xx年总共花费了670亿美元。

这些投资表明,企业兑现了对员工发展的承诺。大多数公司的员工都有着相当大的技术差距;随着专业性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稀缺,公司意识到他们不能只靠外部解决他们的技能短缺问题。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致力于内部发展,培养专业技能。

2.训练小组提高效率

即使投入了大笔资金,学习和发展部门的领导还是在经济方面承受了很大压力,特别是在面对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正因为如此,学习和发展部门保持着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并严格审议他们的培训计划以减少没有价值的投入。举一个例子,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之一,BJC保健中心,创建了一个名为“测试”的课程,它帮助公司节省了高达30万美元的培训费用,降低了生产力损失。而且,该组织还把节省下的资源用于改善其临床培训课程和其他相关举措。

学习和发展部门的`领导不断寻找着使他们的更有效率的举措,许多人正在进一步推广以虚拟讲师为主导的培训(VILT),电子化学习(e-Learning)和社会化学习(Social Learning)。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培训机构继续得以削减掉需要的成本。在20xx年,每小时的培训费用为52美金,这是过去6年来最低的。

3.扩大培训机构的范围

虽然训练团队在今年增加了,但是额外增加的总人数已超过学习者的增长速度。因此,在大多数企业,培训人员相对雇员的整体比例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让我们看一下数据:今天的组织机构中大约每1000名学员中有5.2个研发人员,而20xx年时的比例是6.7,比5年前下降了。部分原因是由于有了技术支持基础的培训,以及非正式和协作学习的出现。

员工数量的减少增加了培训团体的压力,因此应该拓展更有创造性的方式。例如,我们采访了一个制造公司如何培训其销售人员,他们采用店内培训的方式。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的黛安芬集团,总部设在美国的航空航天公司,创造了一个“附属员工”的计划,以证明中小企业也可以提供跨公司的培训。这些努力的结果都是为了确保学习者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培训,而不只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培训。

4.在学习和发展部门改变角色

不景气的环境在经济衰退时更加深了学习组织机构的压力,因此要让投入变得更有效率,更有技术含量和更符合企业的需要。这些压力迫使所需的学习和发展部门人员能力结构产生了变化。举例来说,对于现在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发现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课堂以外。提供在线培训,并与学员一对一进行培训。但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可以这样调整时间。

此外,更多的学习和发展部门组织增加了咨询技能,以便更加有效的提供建议和解决给他们的生意合作伙伴。学习和发展部门团队扩大了自己的战略角色,以及他们正式和非正式的产品范围,咨询顾问的角色也变得更加重要。

最后,随着对测量和分析的日益重视,导致训练小组必须提高他们的报告和分析能力。追踪和分析数据,可以凸现成本结构和利用率的问题,以及评估的价值和对于培训的影响。这种分析是做出合理化投资决策的关键。

5.持续学习

员工在20xx年获得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培训的平均时间从20xx年的12.75小时增加到20xx年的15.3小时。然而,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非正式学习活动之外。学习和发展小组已经意识到,培训必须能带来持久的效益。知识和技能如果不能应用在工作上,那投入的金额只是一种浪费。

因此,学习和发展小组正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确保员工通过不断加强学习环境,施展应用到他们所学到的技能上。这些努力包括经理辅导,协作工具和体验式练习。比如,黛安芬集团的“原动力”学习计划和雅培制药与学习者“保持通话”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使公司意识到,只有不断持续的学习才能真正对员工的工作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6.把社会化学习变为主流

“社会化”这个词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实践和培训方式。学习和发展小组领导人正在重新考虑他们所采取的方法,通过社会需求和其他非正式学习方法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20xx年,25%的美国公司投资了非正式学习的工具或者服务。很多大公司都支出了巨大的花费,平均花费达到了$ 40,000,这是他们在20xx年花费的两倍之多。

许多公司都在尝试使用社会化的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允许用户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彼此的知识。这种方式不仅使企业机构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也有利于积极推动创造力和解决问题。

7.成功的外包

学习型组织如果不投入时间和资源很难取得成功。我们的研究发现,具有高影响力的学习型组织平均每年对每位员工投入

最新企业调查报告。

企业调查报告(篇1)

根据市总《关于对餐饮企业工会组建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要求,同时为进一步了解新建工会发挥作用情况,找出新建工会在工作运行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县总工会近日对6家已建工会组织的餐饮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填写调查表等形式,我们了解并掌握了他们建会后的一些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摸清了工作现状,为我县加强新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餐饮企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餐饮企业14家,职工2168人,其中建立工会的企业6家,入会职工482人,25—200人规模企业6家,25人以下企业8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家,股份制企业3家,个体企业8家。

二、新建餐饮企业工会的基本情况

(1)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截止20xx年12月,建立工会的6家餐饮企业共有职工520人,会员482人。6家餐饮企业工会组织基本健全,能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

(2)工会领导班子建设情况:6家餐饮企业共有工会干部18人,而且全部为兼职工会干部。

(3)新建工会发挥作用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6家餐饮企业工会基本上做到了权为职工所用,利为职工所谋,工会干部们都能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认真宣传贯彻《工会法》、《劳动法》、一系列法律法规,让职工了解法,掌握法,并能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其合法权益。二是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三是不断开展职工安全教育,确保了职工生命安全。总之,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这些新建企业工会取得了一些成绩。

三、餐饮企业工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有组织但工会干部地位低,说话不算数。这几家企业虽然建立了工会组织,但工会主席在企业中并未取得实质性的地位,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其原因就在于6家餐饮企业的工会干部虽然是为工人维权的干部,但更是端着老板给的饭碗的雇员,因此在工作和维权中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由于工会职务兼职化,工会工作业余化,劳动关系复杂化,使这些工会干部难以站在与企业主平等的位置上,旗帜鲜明地替职工说话办事。

(2)有活动但无载体、无阵地,民主参与难。一些新建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后,确实开展了一些困难救助和文体活动,但工作缺少有效的载体,没有真正发挥出工会的各项职能作用。还有的虽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对职代会的工作职权、程序、组织制度等基本知识缺乏足够了解,作用发挥的也不大,各项职权并未认真履行落实,致使一些职代会成为“摆设”。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各项决策还是由经营者一个人说了算,工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也还是受制甚至听命于企业主,因此企业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往往无视工会组织的存在,职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工会在以民主议事会、协商对话会等形式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时受到障碍,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劳资双赢的目的。

(3)有维权的要求,但发挥作用难。新建工会在维权方面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其原因是由于这些工会干部都是“打工一族”,要想真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替职工说话,就要冒着被解聘的危险,而且还会得罪老板;不替职工说话,不维护职工的权益,自己就会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在私下里也常常被员工们所批评与议论。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决大多数工会主席都不敢与老板轻易闹翻。当老板与员工之间真正产生利益矛盾或劳动纠纷时,许多工会干部都是巧妙圆滑地、胆战心惊地周旋于两者之间进行维持。他们既不敢得罪老板,也不情愿得罪职工群众。因此许多职工都反映,现在的非公企业工会的职责不是维护,而是维持。所以在维权方面,许多工会干部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况,无法真正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

(4)工会干部素质低,与现有的工会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据调查,餐饮业工会干部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最高学历是高中,初中学历者比比皆是,这就造成了工会干部法律、经济以及管理知识的缺乏。同时由于都是新上任,对工会工作不甚了解,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不善干、不敢干也不会干。在参与协调老板与员工的工作关系中也显得无能为力或束手无策,有的在具体利益维护中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大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会基本职能的发挥和工作的开展。

四、对策与建议

1、做好“引导”工作。就是要用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主要依法维护员工权益的目的。工会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能否顺利进行,各项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的理解与支持,反之就会阻碍工会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组建工会工作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纠正推行建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环境,增加劳资矛盾等不正确的认识。要积极引导企业主和经营者进行民主管理理念、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的宣传,让他们认识民主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把发展企业的理念确立在以人为中心,双赢互利上来。

2、做好“协调”工作。就是协调好餐饮企业的劳动关系。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协调劳动关系是工会工作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对非公企业工会尤其重要。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前提条件。目前我县大多数非公企业一般经营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职工综合素质不强,工会工作力量比较薄弱,使得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而导致一些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紧张。工会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在非公企业中要积极推动企业依法建立职代会、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民主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实现劳资双方由对抗转为对话,由对立转为合作,建立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3、做好“自强”工作。要加强我们工会干部的自身素质。实现工会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跨越,关键在于工会自身,关键于在干部作风。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将上岗培训与经常性的轮训结合起来;要将工会知识与现代管理知识培训结合起来,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工会业务、劳动法律、工资和社会保障等知识的学习;要提高工会干部思想素养和法制水平,着力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提高素质的培训中,使工会干部树立参与维护意识,提高参与维护能力,增强参与和维护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下大力气才能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

企业调查报告(篇2)

通过这两天与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及各班组长的初步交流及现场调查,xx公司的管理状况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该公司是一劳动密集型公司,生产人员较多,有180来人,大都为初高中水平的技工,年龄也大都在20岁左右。素质不高,社会经验缺乏,甚至独立生活能力也不强。生产经理管理他们就象父母管理孩子一样,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都需要细心照顾。但在编制上这却只是一个部门,这些工作全部需要由生产经理来管理。导致生产经理管理压力很大,也很辛苦,管理效率却不高。总的结果就是产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公司希望其平均人力成本在700元/人/月左右,而实际情况可能翻了一番。而生产能力却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公司希望通过改进生产流程、加强内部管理、调整考勤机制等措施来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二、主要问题及初步建议

仅从公司生产流程的技术控制来看,流程是封闭和可控的,并没有很明显的大漏洞。但从整个体系来看,影响生产成本和管理效益的因素还是不少。从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人员整体素质和年龄限制,和主动性不足,特别是班组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员工管理困难,整体员工生产能力发挥不足。

解决方案建议:

a)加强,提高员工,树立正确质量观:"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b)建立建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宿舍管理制度等),通过和管理人的行为。

c)适当调整,降低一线工人工资水平(需要重新确定单位工资定价),相对提高班组长的工资水平,并与一线工人的产量、质量、管理绩效挂钩。达到整体工资水平下降,而关键岗位人员积极性提高的效果。有效发挥班组长的作用。

d)建立合理的机制,并严格执行。

e)保持适当的员工(当然不是员工辞职,而是公司淘汰辞退),形成竞争压力,优化员工队伍。

f)与有关技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为他们提供实习场地和培训,招收适量实习生(不用付工资),建立良好的劳动力补充机制。

2、设备陈旧,故障频繁,导致生产效率受损

生产线上的设备有不少是服役了2—4年,配置低档,零件老化严重,故障频繁。几乎是每天

有设备需要维护,每周有设备需要更换零件,每月有设备需要报废。另外,当需要采购设备或材料时,采购周期长,采购物资质量不稳定,也造成部分误工甚至数据报废的。方案建议:适当更换和升级关键设备,改进流程,保证生产需要。

3、流程不畅,造成流程堵塞和生产能力不得已闲置。

虽然生产流程本身设计是封闭和可控的,但大流程仍然不顺。比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数据备份不及时,就会因数据堵塞而影响后面工序的停工。又如质量检验进度跟不上,不能及时验收时,也会产生数据堵塞。

另外,资源采集不能保证时,也会引起生产能力的闲置。

4、材料流转管理混乱。

材料仓库管理混乱,存在分区随意、堆放混乱、标示不明,甚至很多材料根本没有标示等问题。

在生产线上,材料的流转应该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安排制作,但因为流程执行不严,可能出现难做的材料分配不下去,导致同一批材料不能及时收回。

另一方面,其中一道工序必须将材料分拆开才能进行制作,一直到最后的工序。经过多个工序后,这些材料本身容易损坏,造成最后重新组装困难,从而影响归还。

改进方案建议:改进流程,并加大执行力度。

5、质量标准不成熟、不明确,引起生产和质量的磨擦和矛盾。

一方面,由于员工质量意识不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不严,产品质量依赖检验来保证,造成质检工作量增加。

另一方面,因为质量控制标准本身的不成熟、不明确,执行依赖经验化,造成由人为控制和把握的因素很大。但由于质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不同,对标准的灵活性、控制尺度的把握无法保持一致,造成质量控制与生产经常出现磨擦和矛盾。生产人员无所适从。

企业调查报告(篇3)

××市区仍有109 家国有企业未改制,完成企业改制需要46亿元总成本,约有4.5万名职工需就业和社保安置。这是全市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要直接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有着显著地域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的××市区,为何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如此缓慢,以致目前改制成本高筑,推动企业改制如此艰难;目前影响企业改制的冻结问题在哪里;要采取哪些措施整体推进改制,是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需要,是市直各部门,各企业班子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滞后的成因分析

1997年全市学南通,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全市上下刮起了改革风。但未能从企业机制和职工身份转变上实行彻底改革。遇上1998年全市抗洪救灾与灾后重建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市属企业改革拖后了三年。20xx年起全省掀起国有企业改革热潮,××各县区都集中时间、精力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较小,进展缓慢。20xx年起,市属企业市直各行业纷纷向政府呈送改制方案,但政府要抓的大事太多,国有企业改制问题似乎提不上主要议题。20xx年各部门以企业为单位向政府呈报改制方案,但市政府未成立改制办。一个企业改制从改制立项、职工分流方案初审、资产评估、职代会成立、企业改制方案通过到最后的领导小组批复,全程要经过六个部门、八个程序,最快要八个月至一年,有的甚至是一年半或两年。因此,一段时期政府叫得响、企业干着急、部门慢慢来.的改革态势,桎梏着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20xx年市政府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改制,成立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改制办,促进了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但20xx年4月调整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标准,和改制企业“四零五零”人员养老、医疗保金续缴年龄,增加了企业改制成本,在有些部门与行业引发了新的矛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推进企业改制的工作力度、部门服务企业改制的态度、改制政策标准制定和前后一致的尺度、企业班子实施企业改制的同心度,是近几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

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与长江沿岸市区相比落后五至六年,与全省其他设区市相比滞后二至三年。表面上是109户国有企业的存在与急待改制,实质上,一是错失改革良机,增加企业成本;二是国有资产的休眠与浪费;三是挫伤了企业骨干和企业职工创业激情与工作热情;从根本上影响着××的经济发展速度。当前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着重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儿去,妥善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根本性问题。

(一)企业改制成本不足和成本动态增长问题。企业改制成本由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企业应缴职工养老保险金、医保金、失业保险金,企业各类债务等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改制成本年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以市粮食直属分局六户企业为例,20xx年底测算改制成本为2800万元,20xx年底基本完成企业改制成本为4300万元,如果拖到明年完成改制,成本要达到7000万元。市直109户未改制企业今年底完成改制成本是46亿元,明年底完成接近50亿元,20xx年底完成改制,成本将达到55亿元。市直早完成一年企业改制相当于增加三十个1000万元利税大户。就市属各行业,各部门来说,今明两年推进市属国营企业改制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大于任何产业和工作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二)企业老职工安置和企业员工再就业问题。据统计市属109户企业共有职工4.5万人,剔除己达到退休年龄和五年内提前退休老职工2.5 万人,约有2万人需再就业寻求出路和生活保障。如何以人为本,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来实施企业改制,是改制工作的核心问题。改制企业,主导改制的行业主管部门,制订企业改制方案,选择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老职工的安置问题。要以妥善积极的办法,落实老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安置,帮助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实现转岗创业和再就业,切忌只顾少数人利益把职工安置问题简单推给政府,推向社会。

(三)企业债务清理和银行债务偿还问题。市属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债务重,银行欠款多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的地产、房产都抵押在各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不启动改制,债权债务得不到有效清理,抵押资产一定程度也在流失和贬值。国家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各商业银行也要站在支持××经济发展的高度,支持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支持国有老企业的关、停、并、转,支持新企业的整合重组,从而有利于银行债务的有效清理与落实。

整体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与措施

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精心组织与服务,需要各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同心参与和配合,全市 上下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关系,整体推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以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主导企业改制。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特色。××前几年制订了“十一五” 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机械、电子、汽车、化工、棉纺、水产、旅游、食品等特色产业。市属众多家国有企业曾经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定位,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首先要分析确认现有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定位。主导改制的政府行业组成和工作部门,要充分研究行业发展、行业企业整合、行业内企业财税增长培植问题,在本行业内做出企业改制和企业发展方案,以发展主导改制,以改制促发展。

(二)以产权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企业改制。许多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国有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的障碍不是产品不适应市场,也不仅仅是设备、技术、资金问题,而是计划经济遗存下来的公有制形式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分配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要动产权、动机制,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鼓励全民创业,彻底改变企业现有的经营体制与管理机制,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施企业改制。

(三)以招商引资和资产盘活促进企业改制。近几年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是招商引资。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要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加大企业招商,产业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技术、机制、人才,对现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改组、改造。只要企业在××落户、安排××人就业,向××财税部门纳税,要舍得让利,与其企业关停,留守人员坐食国有资产,不如引进盘活,让资产生财,让政府得税,让员工得利,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四)以土地收储和资产抵交扶助企业改制。近两年市属企业改制,普遍遇到一个有地无钱,有业无现的问题。很多企业通过了改制方案,确无资金起动。如何解决影响市属企业改制的资金瓶颈问题,按市场价格集中收储市区各改制企业的国有土地,和企业应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经评估后以资产抵押,畅通改制企业与社保、医保,为参与改制职工进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通道,在政府集中土地资源和有效资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尽快完成改制。

(五)以整体推进和分步实施督促企业改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规范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宜分系统分部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一要分系统制订企业改制总体方案,各企业实施方案;二要以系统为单位筹措改制成本,平衡调度改制资金;三要分系统做好老职工社、医保托管,新企业员工培训、转岗、分流、再就业服务;四要以系统为单位清理企业债权债务,盘活存量资产;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改制工作纪律,确保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企业调查报告(篇4)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 中国 经济 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 企业 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份额不断增加。近5年来,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 工业 增加值年度增长率分别达到22.8%和16.5%,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2%的水平。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规模扩大的速度迅猛,20xx年民营企业500强的最低门槛为营业收入2.97亿元,20xx年提升至4亿元,20xx年更增至6.08亿元,年均增长52%。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xx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民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

民营经济的快速 发展 对近两年我国经济连续保持9.5%的高速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以及经济增长对投资、出口的过分依赖,经济运行中资源、环境的制约日渐突出,中外贸易磨擦不断加剧。为此,今年以来中央在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和政策影响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民营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心如何,对国家宏观政策和改革发展战略有何意见和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上述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 参考 依据,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xx年8月至10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组织实施了“20xx·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8月10日发放问卷5000份,截止到9月20日共回收问卷1256份,其中有效问卷1207份,有效回收率为24.1%。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 交通 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0.5%、3.2%、1.7%、12.9%、3.1%、1.1%、2.2%。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5.6%,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0.2%和14.1%。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8%、47.2%和46%。

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96.3%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45-54岁比重占四成,44岁及以下占1/3,55岁及以上占1/4;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超过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3;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接近一半,为经济类的接近1/3;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5%,其他职务的占5.5%。

一、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1、总体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未来走势谨慎乐观。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4.7%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3%认为“一般”,12.3%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2.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xx年的水平高3个百分点,表明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趋好。

与去年类似,不同类型的企业景气状况呈现明显的差异,且今年的差异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

从不同地区看,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7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22和26个百分点左右,前者比后者多11~15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企业在发展上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大,经营状况越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多3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多25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今年企业经营状况的差异明显,与20xx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近年来的能源紧张造成的油、煤涨价使采掘业一直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住宿、餐饮、租赁、商务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出口的增长给服装、 电子 等行业的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采掘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服装、化工、有色、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经营状况良好,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相反,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差于20xx年,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只多8.1个百分点,比20xx年的结果少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也由20xx年的44个百分点降为目前的28个百分点。

2、产销形势较好,但产品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略受影响。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同,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超过四成的经营者认为价格下跌,比价格上升的比重高20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去年5个百分点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市场的需求并不太乐观。

分行业看,反映今年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主要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而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制造业销售价格则普遍下滑。

与此同时,由于受能源涨价等因素影响,超过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成本上升,比认为成本下降的多71个百分点。

在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挤压下,民营企业今年的盈利情况受到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2.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情况“好”(包括“非常好”、“比较好”、“有些好”),比认为“差”(包括“非常差”、“比较差”、“有些差”)的多4.4个百分点,比去年减少3.4个百分点;其中认为“非常好”、“比较好”的比去年减少7.8个百分点。

3、预期比较乐观,未来投资信心依然较强。

尽管面临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营企业经营者仍对未来表现出乐观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35.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57.0%认为“不变”,7.6%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7.8个百分点,与去年大体相当,比国有企业高13个百分点。

从从业人数的安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41.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计划在近期“增加”企业的从业人员,46.3%计划“不变”,19.6%计划“减少”,计划“增加”的比计划“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而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情况看,计划“增加”的与计划“减少”的均为22%左右,也就是说不能净吸纳社会就业人员。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61%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13%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4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1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显得比东部地区高,表示未来投资额会“增长”的比表示会“减少”的分别多54、50和45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为首选的地区,选择比重为38.8%;其次为西部地区,选择比重为29.1%;其他地区按投资意向的选择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中部地区(19.8%)、“环渤海”地区(17.2%)、“珠三角”地区(16.3%)和东北老工业基地(13.2%)。其中,近半数(47.2%)的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长三角”为首选的投资地区,选择其他地区的比重差异不大;中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主要选择中部地区(32.8%)、西部地区(27%)和“长三角”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则非常集中地选择西部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选择比重接近七成,选择其他地区比重较大的是“长三角”地区(21.2%)。

二、产品出口情况

1、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上升。

自20xx年中国正式加入W 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两年(20xx、20xx)进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分别高达37.1%和35.7%,今年1~8月为23.5%,其中出口仍达到32.2%的高增长。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47%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有产品出口的企业中出口额占销售收入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超过三成;与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营企业产品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1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出口状况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55%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有产品出口的民营企业比重分别为30%和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民营企业中的42%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2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占27%,与出口“减少”的比重相同,中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24%,反而比出口“减少”的少4个百分点。

2、中外贸易摩擦对部分行业的民营企业有较大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总量的迅速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中外贸易摩擦对民营企业的出口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以来欧美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企业产品出口有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的分别为3.5%和11.9%,认为“略有影响”的为35.4%。

分行业看,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企业的比重较高的主要包括化纤(50%)、纺织(42.5%)、服装(26.7%)、橡胶(25%)、钢铁(20%)等行业。贸易摩擦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电子及通讯产品的出口厂家影响不太明显,7成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

三、 发展 中的问题与障碍

中国 经济 的快速增长和转型从两方面促进了民营 企业 的迅速发展。同时,由于目前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期,传统体制的束缚尚未得到彻底清除,民营企业发展基础的薄弱也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困难、问题和障碍。此次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是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障碍。

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调查结果显示,3/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融资困难”,是所有选项中选择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区选择“融资困难”的比重更是高达八成。

除了融资难外,民营企业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发展水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66.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人才短缺”,55.6%选择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52.2%选择了“管理水平落后”,47.5%选择了“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见表10)。

2、民营企业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期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尤其在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需加强改善的力度。

关于外部信用环境,调查结果显示,29.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3.4%认为“未变”,17.4%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11.7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8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7.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0.6%认为“未变”,22.2%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仅多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目前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如何保护好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民营企业对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真正实现公平国民待遇的期望越来越高。关于公平国民待遇,调查结果显示,2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63.7%认为“未变”,14.6%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7.1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5个百分点。

关于市场准入限制,调查结果显示,3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7.5%认为“未变”,8%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6.5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0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现公平国民待遇方面,民营企业经营者还抱有更大的期望。

3、资源瓶颈制约尤其是能源紧张状况依然比较严重,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向集约型转变。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瓶颈约束也越来越显著。始于20xx年的宏观调控旨在控制经济呈现的过热的趋势,并力图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缓解资源压力。从一年多以前钢材市场及“煤、电、油、运”普遍紧张的情况看,目前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49.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钢材市场的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6%认为“变化不大”,仅5.6%认为“更加严重”;29.1%认为目前电力紧张状况“趋于缓和”,44.1%认为“变化不大”,25.4%认为“更加严重”;12.2%认为目前煤炭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5.6%认为“变化不大”,39.5%认为“更加严重”;4.1%认为目前成品油紧张状况“趋于缓和”,22.4%认为“变化不大”,69%认为“更加严重”;12.5%认为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趋于缓和”,53.5%认为“变化不大”,17.4%认为“更加严重”。

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过宏观调控,钢材市场紧张状况明显趋于缓和,电力有趋于缓和的迹象,铁路运输与去年情况相比变化不大,而能源紧张尤其是成品油紧张状况有增无减

民营企业在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资源的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与20xx年相比,34.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能源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10个百分点;36.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原材料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20个百分点;19.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用水投入“增加”,与认为“减少”的大体相等。以上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对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的意见建议

1、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或略显偏紧。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明显得到缓解,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形势。与此同时,由于消费品价格涨幅的持续下滑,企业利润增长速度的连续放慢,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做适当调整以防出现可能的通货紧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调查从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的角度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显示,36.9%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偏紧”,39%认为“合适”,24.1%认为“偏松”,认为“偏紧”的比认为“偏松”的多12.8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紧,希望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放松政策操作的力度。

2、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预期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区不断飙升的房地产价格引发的房地产热。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房地产调控的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效最明显的措施包括“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45.6%认为“非常有效”,43.5%认为“比较有效”)和“限制新房转手交易”(42.9%认为“非常有效”,41.9%认为“比较有效”);其次是箍征房地产税(24.1%、55.4%)和“增加信息透明度”(24.1%、53.1%);再次是“提高房贷利率”(12.3%、57.6%)和“增加土地供应”(21.9%、44.7%)。

尽管房地产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民营企业经营者仍预期房地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49.2%预期20xx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37.5%预期“持平”,13.4%预期“下降”,预期“上升”的比预期“下降”的多3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经营者预期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的比重分别为57.4%和54.2%,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45.7%。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本次调查还了解了民营企业经营者“所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住房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八成民营企业经营者反映其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购房屋目前用于“自住”,13.5%用于“出租”,9.6%处于“闲置”状态。调查表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比较旺盛的现实需求,买房投资或投机的比重并不高。房地产业仍将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

3、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对政府转变职能期望较高,希望 金融 、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围绕着市场化、法治化的各项改革逐步进入关键时期。本次调查请民营企业经营者对目前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这些改革取得成效的比重大多明显高于认为“尚未见效”的,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改革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对于各项改革,按民营企业经营者评价高低(“效果很好”+“效果较好”的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产权制度改革(34.6%)、促进民营企业发展(34.1%)、政府职能转变(31.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1%)、土地制度改革(23.3%)、投资体制改革(21.3%)、财税体制改革(16.9%)、金融体制改革(15.9%)和垄断性行业改革(10.1%)。

当问及当前最紧迫的改革是什么时,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职能转变,选择比重为65.3%,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寄予很大期望。另外,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他几项紧迫的改革依次是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垄断性行业改革,以上选择比重均超过三成,分别为39.9%、37.6%、34.1%、33.3%和31.5%。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垄断性行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明显上升,应引起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企业调查报告(篇5)

小微型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户的统称,小微型工业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以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小微型工业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0x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03.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1.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掌握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市统计局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全部小微型企业和部分规模以下企业及个体户进行了调查,结合常规统计数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微型企业整体运行现状

(一)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大

(二)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速低位运行

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增速更低,全年增速3.9%,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6个百分点。

从近五年增速情况看,,20xxx年5.9%。五年间增速回落明显,20xxx年虽有所反弹,但仍在较低区间运行。20xxx-20xxx年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增速也明显偏低,20xxx年增速2.2%,20xx年3.6%,20xxx年3%,20xx年5.1%,20xxx年3.9%。

(三)小微型企业效益指标运行平稳

1.1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主要效益指标运行平稳。

从近五年效益指标运行情况看,较快发展的态势。

(四)小微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研发(R&D)活动的企业共活动的企业同比增长xxx.9%,其中小微型企业同比增长30.1%,增速高于全市15.2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R&D)内部支出内部支出3.69亿元,同比增长67.4%,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59.7个百分点。

(五)超六成小微型企业资金情况基本正常

从企业资金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8.1%的企业认为20xxx年企业资金较为充裕,58.5%的企业认为资金处于正常水平,资金充裕和正常的企业占比高达66.6%;另外,还有33.3%的企业认为20xxx年资金较为紧张。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2.9%的企业认为20xxx年企业资金较为充裕,62.6%的企业认为资金处于正常水平,资金充裕和正常的企业占比高达65.5%;另外,还有34.5%的企业认为20xxx年资金较为紧张。

(六)小微型企业全年经营情况预测有所分化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对20xx年全年生产经营情况的预计较为乐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预计相对较为悲观。

从产值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21.9%的企业预计持平,仅有13%的企业预计下降。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22.9%的企业预计20xx年产值较20xxx年增长,22.7%的企业预计持平,37.1%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17.3%的企业说不清楚。

从盈利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36.3%的企业预计20xx年盈利较20xxx年增加,41.2%的企业预计持平,20.7%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1.8%的企业说不清楚。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20.5%的企业预计20xx年盈利较20xxx年增加,26.6%的企业预计持平,39.6%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13.3%的企业说不清楚。

从税金情况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50.7%的企业预计20xx年税金总额较20xxx年增长,31.7%的企业预计持平,17.4%的企业预计下降,0.2%的企业说不清楚。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17.1%的企业预计20xx年税金总额较20xxx年增长,28.2%的企业预计持平,17.1%的企业预计下降,另外还有37%的企业说不清楚。

二、小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小微型企业经营粗放,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和低成本、低利润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缺少话语权。近几年受到市场大环境影响,各地小微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要素瓶颈、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重重难题,在一定范围内压力剧增。

(一)融资难,投资意向减弱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影响,小微型企业经营缺乏资金的情况仍未得到改变。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小微型企业财政信贷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制度尚未完善合理,优惠政策宣传还不到位,加之小微型企业信用度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能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小微型企业比例仍然很低。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认为导致资金紧张的原因中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占融资难占15.8%。

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通常企业借入资金越大,越是显得企业活力充沛。因此,经营者希望资产负债率稍高些,通过举债经营,获得充足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兴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从近五年企业资产负债率看,20xxx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4%,20xx年为55.3%,20xxx年为51.3%,20xx年为49.7%,20xxx年为48.8%,资产负债率呈现出下滑态势,反应了企业家信心不足,再投资意向减弱。

(二)招工难,守成思想加深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越来越大,与他们的父辈相比,除了薪酬待遇外,他们对于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企业文化也有较多要求,而企业则希望招收吃苦耐劳的熟练工。供需诉求上的矛盾加剧了用工紧张、用工不稳定,多数企业招工,已经成为一年中不间断的工作。招人难,培养员工也难,小微型企业没钱、没有培训团队,更不能让员工走出去与外界进行交流。再加上小微型企业没“钱”途,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也不具吸引力,这就造成员工流动快,难留人。由于员工“跳槽”频繁,小微型企业主也懒得花太多钱培养人员,更倾向于招有经验者。实力弱,不想花钱培养人,然后就留不住人,更不想培养人,结果又难以发展……许多小微型企业陷入了这个怪圈,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也不利于xxx市劳动者就业、定居。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用工需求比20xxx年上升的仅占24.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用工需求比20xxx年上升的仅占xxx.4%,也从侧方面反映了企业对劳动市场中劳动者综合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和企业面对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的`守成思想。

(三)成本提高,生产经营困难

受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国内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工人工资水平提高,小微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中,48.1%的企业预计成本上升;在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中,39.6%的企业预计成本上升;20xxx-20xxx年全市小微型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企业销售费用年均增长8.5%,管理费用年均增长9.9%,加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规模无法得到质的改变,无法发挥小微型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作为市场风向标和排头兵,无法不断革新,不能引领发展潮流,就不能体现出小微型企业的优势,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大环境下,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便会土崩瓦解。

(四)眼界狭窄,管理决策失准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相对来说规模较小,市场辐射面较窄,仅仅以一时的需求供给判断资金分配和未来发展难免会出现决策失准的情况。从调查结果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小微型企业导致资金紧张原因: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占货款回笼慢、扩大再生产、基建投资和投资金融性资产等占融资难占货款回笼慢、扩大再生产、基建投资和投资金融性资产等占融资难外,企业家因对市场判断失准或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资金紧张的情况尤为突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因不合理投资或管理导致资金占用的情况尤为严重。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一)把控源头,指导引领

受到环保或其他政策性因素影响,有一部分企业在资金人员都充足的情况下,依旧不能开工生产或限制生产,严重打击了企业积极性,也不利于推进和谐xxx的建设,因此需要在企业创建投产初期就对企业进行严谨审查,对于企业生产是否和政策有冲突,对环境是否有大的危害,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有好的市场前景等等情况进行评价说明,指导企业把资本投入到更有益处、更有回报的资本市场,把问题解决在摇篮状态,对于已经存在且存在问题的企业要积极协调沟通,不能一纸禁令打天下,要管帮相结合,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困境。

(二)校企联合,专职培训

利用好xxx高校多、涉及面广的优势,鼓励和支持校企联合,定期举办小微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合作交流会,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创建小微型企业技术创新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对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定点培训,使待业人员都能有一技之长,形成xxx人才库统筹调配,协调解决人员配置不合理,找人不对口等问题,保证人才在企业竞争中流动,在xxx稳定中成长。

(三)普及政策,做好服务

对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并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报纸、电台(电视台)、政府站等形式集中对外宣传。集中办理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部门,编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小册子,提前告知办事程序、明确许可条件、承诺办理时限,告知办理进度。

(四)搭建平台,引导帮扶

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鼓励小微型企业向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集中,园内消化,互补互帮,整合物流,营销资源,降低单个企业生产成本。搭建小微型企业创新平台,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自治、市场化运行”的原则,为小微型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中介服务,鼓励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搭建小微型企业电商平台,加大宣传,鼓励交流,提高产品市场辐射面。对于重污染企业鼓励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先进的企业以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的合作转型、产业提档升级。

(五)以大带小,提质升级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企业因为企业管理或不合理投资导致资金紧张的情况占半数以上,其实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问题,企业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小微型企业或小个体因为管理层接触的社会面相对较窄、对政策理解不及时、管理水平不高,在本就艰难的市场大环境和运营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还因决策失误,困顿频发,可谓是雪上加霜,急需政府联合本地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企业和有关部门对企业家进行不定期会谈,引领发展方向,以大带小,提质升级

企业调查报告(篇6)

新时期如何引导企业青年员工,投身现代企业建设,开展好团组织的活动,是企业团组织面对的重要问题,下面就现代企业(公司)开展团的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要摆正团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现代企业团的组织,首先应摆正位置,将自身定位在一定的高度,加以熟悉,组织和引导团员青年参与企业建设,发挥青年员工的突击队作用。青年团员是现代企业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是各项工作指标、经济指标,任务完成的主要力量。青年人的思想比较活跃,创新意识强,文化水平较高,有强烈的求知欲。青年员工在企业所占的比重和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对团组织的重视程度。作为现代企业团的组织一定要看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责任,只有坚定不移地带领企业青年完成各项工作指标,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才能发挥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二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企业的生产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团组织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工作的出发点,积极组织青年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创新创效活动,要成立青年科技小组,鼓励和帮助团员青年进行创新研究,定期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从而建立一套青年创新创效项目治理和奖励机制。二是建立一支较为固定的志愿服务队伍,要按照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坚持志愿性、经常性和规范化的原则,结合企业宣传、市场调查、产品营销、安全生产、销后服务等工作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三是“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要在传统治理的基础上,细化创建内容,统一考评标准,抓好服务承诺和监督公示,促进文明号集体的创建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青年文化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团组织要始终引导先进文化生活,帮助团员青年自觉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尤其是唯心主义观念、享乐主义的侵蚀,营造健康活泼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企业形象。

三要切实代表青年利益,做青年员工的知心人,为青年办实事。企业团组织是青年人的组织,代表青年人的非凡利益,要为青年人的健康成长负责。企业团干部要真正做青年的知心人,要切实为青年人办实事,引导青年服从社会、企业整休利益。青年人是一个非凡的群体,国家的未来,企业的未来,企业团组织工作要抓住年轻人的特性,为青年办实事,排难解忧,做青年的知心人,把组织办成青年人的“娘家”。并积极引导、教育青年人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促进青年人健康成长。

四要加强团的自身建设。要抓好基层团支部的工作,把发挥团支部的作用延伸到团小组,因为团小组是团的最基层的组织,是团组织的细胞,只有把细胞激活了,团组织这个肌体才能活、才有生气。还要做好团的基础工作,完善团的制度,健全团的领导班子,将那些热爱团的工作、关心集体、乐于奉献、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团员选拔到团干队伍中来。同时积极地发现团员青年在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专长。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成立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协会组织(如象棋、围棋、摄影、乐器、乒乓球、电脑应用等)有计划地开展一些青年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五要做好党的助手,关心青年成长成才,为企业输送合格生力军。一是以“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为载体,在青工中深入开展“五小”练兵活动,通过理论、实践考试来评定岗位能手,造就一支能打硬仗的青工队伍。二是做好推优工作,认真、慎重地在青年中发现人才,并向企业党组织推荐人才,在社会上宣传青年典型。三是注重日常培训,提倡青工“精一、懂二、会三”,增强团员青年适应知识经济的能力。

总之,想搞好现代企业团的工作,应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科学组织,以企业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为中心,充分显示团组织优势,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企业和青年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企业调查报告(篇7)

为了探讨研究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选择,以期对其顺利发展提供有益思路。对乐天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进行配送业务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连锁超市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零售业态,近几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连锁超市之所以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商业业态,是因为它实现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和分散销售,因而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具有价格、质量、管理、品牌效应等方面的优势。而统购分销这一系列活动正是通过配送中心这一环节来实现的,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运行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连锁超市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一、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作用

配送中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高度集中的采购与配送,使连锁超市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购分销,形成经济规模,降低流通费用

连锁超市实行统一进货,由配送中心将厂家或自己加工的产品配送给各个分店,保证了各分店商品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减少了交易次数,可以降低外部交易的信息管理费用;统一送货,协调分配运输设施,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降低商品的损耗;统一检验,对商品编号入库,减少了分店的采购、检验、库存等费用,从而减少物流成本。随着进货量的增加,物流的规模效益将更加突出。

(2)减少分店的库存,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在传统的购货方式中,零售商不可能从一个供应商那里得到所有的商品,而供应商的商品也不可能都是零售商所需要的,这样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影响了商品流通速度,而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可以及时地为分店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因此可以使分店库存量很小,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

(3)密切了连锁超市与供应商的关系

连锁超市庞大的销售网络对供应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其大批量进货可以得到优惠的价格折扣,两者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连锁超市通过其商品销售信息对供应商的反馈,取得对产品生产的影响力。

(4)可以促进连锁超市业务的发展和扩散

配送中心承担了一切采购和输送任务,使得各分店不用分散精力与供应商打交道,从而可以专心于分店销售业务的发展和利润的成

长,不断开发外部市场,拓展业务。

二、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配送中心强大的作用背后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多方支持的系统,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不免会有很多的问题。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配送效率低下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有很多都是由原来的仓库改建而成,或者只是换了个名字,缺乏与物流运作配套的技术与管理。从目前看,没有一家超市的配送中心能够对分店经营的商品达到100%的配送,平均配送效率只有60%-70%,这一配送效率仅局限于中心城市或某一个地区,如果市场范围扩大,其配送效率会明显降低,即零售业配送能力有限。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技巧如即时制等,许多超市还没有系统的经营理念,这样就使得分店的进货要求不能得到及时、迅速的供应,给分店经营带来不利,连锁超市经营的优势也就难以发挥了。

(2)没有价格优势

由于现有的一些配送中心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原有的进货渠道,即通过一些国有大批发企业进货,然后再分配给二级或基层的分店,配送中心实际上形成了批发与零售之间的又一个批发环节,自己特有的厂家——连锁超市并没有形成。对于分店来说,进货环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导致成本上升。

(3)功能不齐全,现代化程度低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由于很多是在原有仓库的基础上改造的,所以功能很不齐全,仅限于原有的存储、保管等功能,有的连基本本的分拣设备都没有,管理和配送效率极低。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外的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仓库,充分利用储存空间。而且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也分别应用于配送中心的各个方面。

(4)资金缺乏,形成恶性循环

连锁超市普遍资金缺乏,因而网点一般较少,难以实现集中和大批量进货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价格优势,必然会影响配送中心职能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建设现代化的配送中心需要大量的投资,而目前的连锁超市资金短缺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于是造成了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实际是名不副实。因此,制约了连锁超市获得规模效应。结果就形成了连锁超市没有规模效益,无力投资建设配送中心的恶性循环。

(5)专业人员缺乏,员工素质低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是与现代化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我们配送中心的起步比较晚,参与研究的专业人员不多,在制定物流方案、实施管理、开拓物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欠缺专业人才,而且,从行业的整体情况看,就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物流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运输、仓储的概念上,还没有上升到物流服务的理念,这是我国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的模式

通过对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考虑到连锁超市的单店规模普遍较小、连锁店数不多、管理能力有限、经营的商品品种较少和范围较窄、融资难度较大等发展环境与现状,再考虑到零售业未来发展必然发生企业重组,因此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比较适合走共同配送的道路。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闹市区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从而改善整体的社会生活品质。

连锁超市,根据自身的规模,可以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共同配送中心模式。

一些小型的地方超市,资金比较匮乏,每个连锁超市很难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并且小规模的连锁超市建立配送系统后很难产生相应的经济规模,有可能延迟盈亏平衡点的到来。这时相对势单力薄的中小超市若能联合起来,与多个厂商共同出资建立配送中心负责各连锁超市的配送业务是比较适合的。

四、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发展的总体趋势

当连锁超市进入成熟发展时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市场的自主选择,市场上连锁超市的数目将减少但同时他们的自身实力都已经增强,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连锁超市必须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有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辅助,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国的连锁超市真正的具有配送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调查报告(篇8)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是我国医药零售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它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完善的产物,在药品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日益被社会所认同。跨地域连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展现出了无限生机。但是,在企业管理体系实际运行中,也逐渐显现出不少缺陷及问题。

如跨地域连锁网点延伸面广,再加上机构、人员配置有限,在对所辖网点的指导和督导上实施不到位;对制度执行情况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出现了管理上的失控;另外受地域交通的限制,药品统一配送也无法到位等。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跨地域连锁仍存在着某些缺陷。为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资源,作为一种探索,重庆市区于开始发展了一批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经过发展现已形成基本格局:一是以药品批发企业为依托组建的药品连锁,有基础,有实力,管理较规范;二是零售药品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经重组整合而组建的药品连锁,虽然基础较差,规模小,但有发展潜力。

这种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跨地域连锁的局限性。作为一种连锁形式,区内药品连锁企业在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有效防止假劣药品进入流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督管理的`集中度和有效性;

二是解决了跨地域连锁企业在管理上的脱节和统一配送不到位的问题;三是规范了药品市场流通体制的散、乱、差问题,通过优化组合,促进了药品零售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四是为打造连锁品牌企业、跨地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连锁企业网点的延伸,解决了农村边远地区农民吃药难的问题。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因为起步较晚,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药品连锁企业一味追求上规模,大量收编加盟药店,导致管理上的失控;有的药品企业管理机构人员素质低下,经营管理上呈无序状态;有的药品企业名为药品连锁,实则各干各的,根本未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送;更有甚者,借“连锁”之名,行“批发”之为。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亟待进一步规范:(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的同时,把推进药品零售连锁与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结合起来,严把准入关,防止低水平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二)大力鼓励和支持区内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网点的建设,实行政策上的优先扶持,在其经营硬件的准入标准上适当放宽。

(三)加强对区内药品零售药品连锁企业的动态管理和正确引导,对未实行“五统一”管理,药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不认真实施gsp,质量管理水平滞后,规范发展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撤销其资格,予以取缔。为此,笔者认为,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布局,建立区内药品零售药品连锁企业,是适应医药经营体制改革要求的药品流通新格局的一种大胆探索,应得到大力支持和鼓励。

企业调查报告(篇9)

经过改革开放至今二十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庞大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外资企业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营造了市场经济运作的氛围,更在促进投资、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生产率增长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外资企业概况

今年以来,根据泉州市局关于贯彻落实省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十项制度》的精神(泉工商[XX]92号),对外资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作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一定要先做到心中数。通过这一两个月的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外资企业的基本状况,现辖区内共有外资企业44家,总投资额约6.75亿元 ,这些外资企业其中有34家是在九十年代申请设立的,而最近五年,新申请设立的外资企业只有10家,投资总额只有1.22亿元。而据相关资料表明,近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相对于全国经济增长来讲,近几年磁灶镇的外资企业发展是比较落后的。陶瓷行业作为磁灶镇的经济支柱,经济总量80%以上,唯一的一枚中国驰名商标 “九牧王”却是服装类的,而整个磁灶镇没有一枚陶瓷类的驰名商标。另外还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企业老板是土生土长的磁灶人,但是他的公司却是外资企业。还有部分企业虽然每年按期参加年检,但实际上已停止生产,有个别企业已不知去向,但是经济户口中仍然存在,没有办理注销登记。

二、存在问题分析

提高工作效率,工商部门与外经贸委等部门进行联合年检,取消了年检回访这一环节,年检工作只是进行形式审查,有的企业的申请登记全部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甚至包括资金流入,都是由中介组织代劳。另一方面,为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外资企业进行特殊照顾,除了专项检查以外,必须先报市局领导批准后才能对外资企业进行检查。基层工商所对外资企业另眼相看,普遍存在一种“管不了”或“不属于我们管”的态度,对外资企业的市场主体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动态没有进行及时跟踪监管服务,因此外资企业也就逐渐成为属地基层工商所的监管“真空区”。而现在,虽然实行属地管辖,但是外资企业直接向泉州市局申请设立登记,之后由属地工商所负责日常监管工作,由于基层工商所与泉州市局日常业务联系较少,存在沟通反馈没有明确责任人的现象。

厂址、仿冒商标的生意。 企业发展走什么样的路,最终是要靠企业的掌舵者来指明方向,也就是这些企业老板,一定要认识发展局势,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

引进机器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因此这些内资企业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傍外资”,与外商挂靠申请设立外资企业。如,某企业老板吴先生,先在国外注册一家公司,再与原先的内资公司合资,这样原来公司就成了外资企业,那么企业在税收、用地、贷款、机器设备以及工商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由于内外资企业待遇存在较大差别,或出于其他目的,国内资本到境外“留学”一圈后再回来投资的现象,在我国招商引资中越来越多。按照目前学者研究中比较一致的估算,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中,约1/3是国内资本‘留学’后回流形成的‘假外资’。

增资、年检等手续均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而企业的设立登记、年检等方面都只是采取书面审查,中介组织就是钻了这一空子,只要企业有需要,只要能盈利,就能采取各种形式为企业注入资金,等领取营业执照后,就立即抽走资金,造成有些企业注册资本与实际投资额相差甚远。

注而不销 经过调查摸底阶段的逐户情况统计,发现有些已经停止生产经营的企业退而不注、吊而不销,而有些企业没有参加年检,但却继续从事生产经营的现象。这些企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成因:

(法律意识淡薄。有的退市企业抱着反正不搞了,办不办法律手续无关紧要,无所谓,更多的是对退市规定也不知晓,缺乏退市后应按法规缴回证照、印章和办理注销登记的概念。

(嫌麻烦。少数外资公司停办后,对规范办理注销认为太麻烦,要组织清算,要出费用,要填许多制式表格,耗时费神。所以,普遍对规范退市缺乏热情。

(逃废债务。企业开办者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债台高筑,为废掉债权人的利益而采取人去楼空、一走了之,包括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偿还也是如此对策,以逃债避责。

(有意规避拒不办理。这些企业,辖区内共有 家。其主要是担心未及时按规定办注销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因为证照管理、注销手续及费用等而不愿办理注销。

企业调查报告(篇10)

一、授信客户管理情况

(一)基本信息

以列表形式描述申请人基本信息。

其中对实收资本要进行调查和核实,货币资金出资的调查是否存在撤资情况,实物出资的调查出资是否合规,实物是否仍在申请人名下、状态是否正常。

(二)管理层情况

描述申请人实际控制人(如无,请注明)、法定代表人、经营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的姓名、年龄、职务、教育背景、从业经验、主要业绩、工作简历等。说明是否已发现申请人及以上人员存在个人信用不良记录、重大违法、违规事项以及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行为,对上市公司是否已发现被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处罚的情况。对自然人实际控制的企业,对控制人提供人民银行个人证信系统查询结果。

二、授信客户经营情况

(一)行业及生产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描述申请人主营业务的行业情况(所处行业、资质等级、行业地位)、生产流程、工艺设备(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设计生产能力、生产设备利用率)、主要产品以及当前设备运转、生产运行、产品生产情况等。若申请人采取多板块经营方式,要分板块进行描述。

(二)供销及结算情况

描述申请人供应渠道的稳定性、集中度,详细说明主要供应商的名称、供货种类及占比、质量及价格条件、付款条件及结算方式,以及是否是申请人的关联企业等。对于钢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煤炭石油开采等资源加工类企业,要调查并说明申请人拥有的资源储量、原材料自给率。

描述申请人销售网络的健全性、有效性,详细说明主要销售对象的名称、销售种类及占比、议价能力、结算方式及销售款回笼记录,以及是否是申请人的关联企业等。

三、授信客户财务及帐务情况

(一)财务报表情况

描述申请人财务报表审计情况。若经过审计,则调查并说明审计事务所的是否为我行认可、资质等级等;审计事务所若连续两年及以上发生变更的,则调查并说明变更原因以及对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若申请人无法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或对财务报表数据真实性有疑虑的,要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详细描述核实内容、过程及结果。编制财务数据简表如下:

近三年及近期财务数据简表(万元)

(二)资产负债重点项目分析

对申请人上年度和最近一期的重点资产、负债项目及重大损益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重点项目原则上为申请人资产或负债中占比超过与上期相比变化超过以及其他对申请人经营、资金等产生重要影响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调查并说明银行存款中是否有质押、冻结情况,如有,质押或冻结的金额、占比及产生原因。

调查并说明持有的短期投资的种类、明细、金额、是否已质押。

调查并说明应收帐款的帐龄分布,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应收账款的欠款人名称、贸易背景、欠款时间、收回可能性、是否为关联企业欠款、坏账准备是否计提充足,应收账款是否已作质押,产生变化的原因等。

调查并说明其它应收款的帐龄分布,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其它应收款的欠款人名称、产生原因、欠款时间、收回可能性、是否为关联企业欠款、坏账准备是否计提充足,产生变化的原因等。

调查并说明主要存货种类及明细情况,保管状况是否良好,市场价值是否有重大变化,是否已质押,是否已办理保险,是否存在长期积压的现象及原因等。

调查并说明持有债权投资的种类、金额、是否已质押;持有多少其他公司的股权,占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比例、投资收益情况、是否已质押等。

调查并说明主要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成新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已抵押,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灭失、损毁、长期闲置的现象,如有对申请人资产价值、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查并说明在建工程的项目名称、已完成投资情况、后续资金安排、工程进度和完工时间,是否存在资金缺口、是否已抵押等。

调查并说明申请人拥有的无形及递延资产的种类、金额、取得或发生背景、目前价值或作用。其中对土地使用权,调查土地位置、使用状态、是否抵押、变现能力等。

调查并说明预收帐款的预收对象、产生原因、对应产品生产和劳务支出的进展情况,是否存在无法按期交付的可能性等。

调查并说明应付帐款的帐龄分布,详细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应付帐款的应付对象、产生原因、欠款时间、归还安排、资金来源、是否为应付关联企业款等。

调查并说明其它应付款的帐龄分布,详细列示金额前五名的其他应付款的应付对象、产生原因、欠款时间、归还安排、资金来源、是否为应付关联企业款等。

(三)损益及现金流情况分析

通过现场核对申请人账务账簿和重要原始凭证,重点核实并说明以下情况:增值税、所得税等缴纳情况是否与财务报表、纳税凭证反映的一致,销售收入是否真实,各项费用支出是否真实,现金流量是否真实。

分析申请人最近三年及近期收入和利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申请人三项活动现金流变化趋势,并重点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及净流量情况。

(四)财务指标分析

列示申请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偿还能力、增长能力等主要财务指标及行业均值(如有),并对申请人的财务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对申请人同时提供合并和本部财务报表的,要同时列示合并及本部的财务指标,但对采取资金集中管理体制、本部只从事投资管理职责的企业,可只列示合并的财务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二)营运能力指标

(三)盈利能力指标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四)现金偿债能力指标

(五)增长能力指标

四、授信客户信用状况

(一)同业合作情况

以列表形式说明申请人在他行的授信、用信、信用记录情况,对于存在不良贷款和违约记录的,则要详细调查并说明产生原因、当前状况以及对申请人偿债能力的影响。

(注:担保方式应进行详细说明,保证担保的列明保证人名称及是否与申请人存在关联关系,抵质押担保的列明抵质押人和抵质押物的名称。)

对与信贷登记系统查询结果不一致的,应调查并说明原因;对我行信贷系统上列示为银监会大额授信预警客户的,应查明预警原因并进行调查和核实,若预警原因确实存在,对申请人偿债能力的影响做出说明。

(二)或有负债情况

以列表形式说明申请人为其他企业提供的对外担保情况。

对与信贷登记系统查询结果不一致的,应调查并说明原因。同时调查并说明申请人的未决诉讼、有追索权的票据贴现、对外承诺等其它或有负债情况、对申请人未来资金、经营等的影响程度等。

五、担保情况

(一)保证担保情况

对保证人可参考授信客户描述其管理、经营、财务、信用等情况,可适当简化,要重点调查并说明保证人与申请人的关联关系、提供保证的原因、其对外担保情况、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

如属于互保,则从我行互保圈(链)企业数、互保金额、互保企业在业务上和资金上紧密程度、互保企业的抗风险性和代偿能力等方面进行风险初步评判。

(二)抵(质)押担保

描述抵(质)押物的基本情况,名称、所有人、位置、取得时间、原始成本等;调查并描述抵(质)押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标的是否明确、权属是否清晰、状态是否良好、抵(质)押人是否具有合法的所有权或处置权、是否有第三人的优先权利、出租情况、各项特性与客户提供的书面描述是否一致、登记部门是否明确、是否投保等。抵质押人为第三方的要分析其与申请人的关系及真实出质意愿。

测算抵质押率,对于经评估的抵(质)押物,要说明评估机构是否为我行指定评估机构,评估机构的资质等级、行业经验、信誉状况等。

说明抵(质)押物、抵质押率是否我行担保管理相关办法的要求,如有不符须详细说明理由及可行性。

企业调查报告(篇11)

1.公司增加培训费用以缩小技能差距

再经历了20xx年和20xx年两位数的消减预算之后,学习和发展部门终于在20xx年迎来了转机。20xx年,学习和发展部门继续弥补之前他们遭受的损失,将预算增长了9.5%,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学习者大概有800美元的预算。另外,他们还在继续增加着在经济衰退中失去的员工数量,到20xx年共增长了百分之七的人手。考虑到这个增长数量,我们估计,美国的企业培训团队在20xx年总共花费了670亿美元。

这些投资表明,企业兑现了对员工发展的承诺。大多数公司的员工都有着相当大的技术差距;随着专业性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稀缺,公司意识到他们不能只靠外部解决他们的技能短缺问题。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致力于内部发展,培养专业技能。

2.训练小组提高效率

即使投入了大笔资金,学习和发展部门的领导还是在经济方面承受了很大压力,特别是在面对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正因为如此,学习和发展部门保持着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并严格审议他们的培训计划以减少没有价值的投入。举一个例子,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之一,BJC保健中心,创建了一个名为“测试”的课程,它帮助公司节省了高达30万美元的培训费用,降低了生产力损失。而且,该组织还把节省下的资源用于改善其临床培训课程和其他相关举措。

学习和发展部门的`领导不断寻找着使他们的更有效率的举措,许多人正在进一步推广以虚拟讲师为主导的培训(VILT),电子化学习(e-Learning)和社会化学习(Social Learning)。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培训机构继续得以削减掉需要的成本。在20xx年,每小时的培训费用为52美金,这是过去6年来最低的。

3.扩大培训机构的范围

虽然训练团队在今年增加了,但是额外增加的总人数已超过学习者的增长速度。因此,在大多数企业,培训人员相对雇员的整体比例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让我们看一下数据:今天的组织机构中大约每1000名学员中有5.2个研发人员,而20xx年时的比例是6.7,比5年前下降了。部分原因是由于有了技术支持基础的培训,以及非正式和协作学习的出现。

员工数量的减少增加了培训团体的压力,因此应该拓展更有创造性的方式。例如,我们采访了一个制造公司如何培训其销售人员,他们采用店内培训的方式。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的黛安芬集团,总部设在美国的航空航天公司,创造了一个“附属员工”的计划,以证明中小企业也可以提供跨公司的培训。这些努力的结果都是为了确保学习者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培训,而不只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培训。

4.在学习和发展部门改变角色

不景气的环境在经济衰退时更加深了学习组织机构的压力,因此要让投入变得更有效率,更有技术含量和更符合企业的需要。这些压力迫使所需的学习和发展部门人员能力结构产生了变化。举例来说,对于现在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发现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课堂以外。提供在线培训,并与学员一对一进行培训。但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可以这样调整时间。

此外,更多的学习和发展部门组织增加了咨询技能,以便更加有效的提供建议和解决给他们的生意合作伙伴。学习和发展部门团队扩大了自己的战略角色,以及他们正式和非正式的产品范围,咨询顾问的角色也变得更加重要。

最后,随着对测量和分析的日益重视,导致训练小组必须提高他们的报告和分析能力。追踪和分析数据,可以凸现成本结构和利用率的问题,以及评估的价值和对于培训的影响。这种分析是做出合理化投资决策的关键。

5.持续学习

员工在20xx年获得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培训的平均时间从20xx年的12.75小时增加到20xx年的15.3小时。然而,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非正式学习活动之外。学习和发展小组已经意识到,培训必须能带来持久的效益。知识和技能如果不能应用在工作上,那投入的金额只是一种浪费。

因此,学习和发展小组正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确保员工通过不断加强学习环境,施展应用到他们所学到的技能上。这些努力包括经理辅导,协作工具和体验式练习。比如,黛安芬集团的“原动力”学习计划和雅培制药与学习者“保持通话”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使公司意识到,只有不断持续的学习才能真正对员工的工作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6.把社会化学习变为主流

“社会化”这个词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实践和培训方式。学习和发展小组领导人正在重新考虑他们所采取的方法,通过社会需求和其他非正式学习方法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20xx年,25%的美国公司投资了非正式学习的工具或者服务。很多大公司都支出了巨大的花费,平均花费达到了$ 40,000,这是他们在20xx年花费的两倍之多。

许多公司都在尝试使用社会化的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允许用户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彼此的知识。这种方式不仅使企业机构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也有利于积极推动创造力和解决问题。

7.成功的外包

学习型组织如果不投入时间和资源很难取得成功。我们的研究发现,具有高影响力的学习型组织平均每年对每位员工投入$1,021进行培训,这个数据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他们还提供更多的培训,每年每位员工有2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这些组织能够提供相应服务,同时保持每1000名学员中有4.3个学习与发展小组成员,比美国平均5.2的比例显著降低。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些组织有效地利用员工,更多的使用当地的资源和建立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开发和支持。此外,这些机构外包了更多的学习服务,把他们培训预算的20%分配给了外部供应商,而在美国的平均水平只有14%。

具有高影响力的学习型组织寻找外包机会,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摆脱那些不必要的管理,高容量或非核心的活动,使企业内部人员可以专注于自我增值。这也是学习和发展型组织可以用更少的员工做更多事情的原因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学习组织是如此有效。 最近,我们深入有关市县对全省宜林地资源的拍卖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我省宜林地资源拍卖工作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制约宜林地开发利用的症结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初步意见。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城市个体工商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厂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

企业调查报告(篇12)

山东建工集团的改革,波澜壮阔。实行项目法施工是对企业经营机制和施工管理体制的破冰之举。是打响企业发展的第一炮,是全方位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树立企业丰碑的奠基石。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腾飞插上了搏击长空的翅膀。企业实施战略化管理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从山东建工集团的整个改革与发展中,我们感覚到一冶要改制、一冶建安要改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我们建筑行业是属于竞争性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之一。企业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一环。我们公司虽然也实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残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不完善等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企业粗放经营有余,集约经营不足,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乃至削弱了企业整体优势,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公司领导层要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建筑市场的`前景,从而认清建筑业的形势,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认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是企业改革改制的首要条件。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改革的成功经验已证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管理业务骨干多持股,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由于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约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实践证明,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明显优于人人持股。特别是经营者持大股是确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营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较强的风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的创造力。经营者出资越多,思想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工作动力越大,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潜能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能促进他们关心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较好的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资产为核心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总之,党的十五届四中和五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以敢闯、敢试、敢干的胆略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开拓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Oxx年十月

,021进行培训,这个数据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他们还提供更多的培训,每年每位员工有2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这些组织能够提供相应服务,同时保持每1000名学员中有4.3个学习与发展小组成员,比美国平均5.2的比例显著降低。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些组织有效地利用员工,更多的使用当地的资源和建立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开发和支持。此外,这些机构外包了更多的学习服务,把他们培训预算的20%分配给了外部供应商,而在美国的平均水平只有14%。

具有高影响力的学习型组织寻找外包机会,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摆脱那些不必要的管理,高容量或非核心的活动,使企业内部人员可以专注于自我增值。这也是学习和发展型组织可以用更少的员工做更多事情的原因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学习组织是如此有效。 最近,我们深入有关市县对全省宜林地资源的拍卖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我省宜林地资源拍卖工作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制约宜林地开发利用的症结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初步意见。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城市个体工商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厂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

企业调查报告(篇12)

山东建工集团的改革,波澜壮阔。实行项目法施工是对企业经营机制和施工管理体制的破冰之举。是打响企业发展的第一炮,是全方位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是树立企业丰碑的奠基石。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腾飞插上了搏击长空的翅膀。企业实施战略化管理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从山东建工集团的整个改革与发展中,我们感覚到一冶要改制、一冶建安要改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我们建筑行业是属于竞争性行业,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之一。企业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一环。我们公司虽然也实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残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内部经营机制不活、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不完善等与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还相当严重。企业粗放经营有余,集约经营不足,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乃至削弱了企业整体优势,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公司领导层要深入学习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建筑市场的`前景,从而认清建筑业的形势,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认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是企业改革改制的首要条件。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山东建工集团改革的成功经验已证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管理业务骨干多持股,不仅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由于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约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实践证明,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明显优于人人持股。特别是经营者持大股是确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经营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较强的风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经营者的创造力。经营者出资越多,思想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工作动力越大,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潜能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能促进他们关心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经营者持大股、技术业务骨干多持股,较好的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资产为核心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总之,党的十五届四中和五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勇于改革,以敢闯、敢试、敢干的胆略进行制度创新,就能开拓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Oxx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