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适合为题作文集合

以适合为题作文集合。

以适合为题作文【篇1】

一、何以为家

近期热映的一部电影《何以为家》,直击了生命一个严肃的课题:是否,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世上寻找到身心安顿之处,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皈依,发自内心找到了自己的归属、自己的“家”?

这个“家”,当然不是指一个实体的房子,也不是指亲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实体的、物质属性的家。它是我们能发自内心感受到自己值得安好活着的、并且已经活在内心真实故乡的永恒的心灵寄托。

电影中,小男孩赞恩是一个没有身份的黑孩,父母都是偷渡者,无法给孩子一个身份。赞恩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没有身份证,无法享受上学和医疗的权利,整个电影中,他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体验着生命卑微的过活,没有微笑过一次。

直到影片的最终,户籍官给赞恩办身份证,对赞恩说:你要笑一下,赞恩才终于在童真的脸庞上露出了久违的天真笑容。

赞恩因为是个黑孩,无法寻找到家的感觉,可是我们这些已经拥有身份证的人,有上学和医疗权利的人,又是否真的在这世上寻找到了心理精神双重皈依的家的感觉?

二、我们都是世上的流浪者

其实,大部分人生于斯世,也只是世上的“流浪者”。人从呱呱坠地起,就一直开始经历着“自我的放逐和流浪”。

无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有官位或没官位的,经商的或非经商的`,每个人不都是勉力在世间寻找能够满足自我的东西吗?有时候,人们寻找的是金钱、房子,有时候,人们寻找的是他人的爱和关注,有时候,人们寻找的是权利与地位……

人们寻找着,以为凭藉着类似的寻找,就能够填补心灵中的空虚感匮乏感,但多少人并没有在这些东西得到以后寻找到他们所想要的。

我们在这世上能见到非常美丽但对自己感到很自卑的女孩,非常富有仍感到精神空虚的富翁,明明权利在握、颐指气使却经常愤怒不已的达官贵人……多少人在世上过着非常忙碌的、停不下来的生活,却一直无法得到那种真实拥有、我存在即是我的生命踏实笃定感。

我们生活着,流浪着,盲目着,一直无法清醒过来看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们也像赞恩一样,无法体会到家的感觉,也许直到临终,也依然如此。

三、我们只是在生命的际遇里不停流浪

三毛的一首《橄榄树》唱出了多少人在世上的流浪情结:“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一个老人诉说她的平生:我生下来时在富贵的家庭,父母宠爱,佣人成群。可是突然有一天,家里什么也没了,全都被抄得干干净净了,我由一个小公主变成了一个小乞丐……我没有家了。

一个女性白领说她过着这样的生活:每天每天都非常忙碌,想停下来,却没有勇气停下来,担心没有钱用,担心停下来了就活不下去,担心自己变得懒散不优秀,我是一个发条人,开了发条,就要一直转下去……我以为自己有家,可是家里什么,可能我并不真正知道。

一天,孩子从学校里哭泣着回来,对我说:妈妈,我找不到我存在的价值,别人做题比我快,背书比我厉害,考试成绩比我好,我好像什么都不如别人……

我的孩子有身份证,可是,她也没有找到“家”的感觉。尽管我作为母亲,似乎给了她一个“家”,但是她需要寻找到自己在世上的“家”。

她要能感觉到安全、自由、放松、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活着有生命的光彩,她要能够找到自己存在即是真理的那份踏实,才会有“家"的感觉。

四、许多人可能没细想过家是什么

真正的家的感觉意味着什么?

多数人害怕痛苦和麻烦,他们不愿意思考更多形而上的生命哲学问题,但这却是一条通往自我心灵的真相之路。

回避、逃开、不去想,固然可以使我们暂时忽略掉自我内在心灵的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精神上对自我的放逐就结束了。

这世上多的是这样的“病人”,每天内在都涌动着自我评判和嘲讽之声,每天都停留在头脑的自我挣扎之中,我们无法放过世界,也无法放过自己,甚至,当我们的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导致身体重病之时,我们恐怕也不肯放过自己。

多少人到了病床之上仍无法放下所有曾发生的,一个生病的人所渴望的最大真相就是“爱”,但可惜,即使有人肯给他爱和照料,他却无法自己爱上自己,允许生命中所有的发生变得云淡风轻。

人们一直拿往事自我折磨,拿对未来的担忧自我消耗,这样活着,能算是找到了“家”了吗?

人在世上何以为家?

来自加拿大的作家、思想者埃克哈特·托利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家”的心灵之道。

他所著的《当下的力量》提出一种回到当下的禅。

“其实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拥抱真正的自我。”

“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以适合为题作文【篇2】

这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事情,但每次想起依然忍不住嘴角上扬,想笑,怎么憋都憋不住。

这话要从那个周五说起。

因为上周三我在一个学生的帮助下,开通了微信,因为不会玩,因为没有时间,开通以后,我就把微信“束之高阁”了,再也没有打开过,直到上周五的例会前夕。

因为无聊,因为没事可干,等开会的过程中,我就打开了微信。我马上就看到有人加我好友“清姐,加我”。

看到这个,我犹豫了下,然后马上就接受了,我想,能叫我清姐的人,一定是认识我的人,再说了,TA还是我们同一个地区的呢,但我真不知道TA是谁。

印象中,在我读大学以前,从来没有人喊我为“姐”——在家是老幺,从来没有机会当姐姐;唯一有一个比我小的表弟,可是他却从来不肯喊我“姐”。

同学虽然有不少比我小的,可是她们也不习惯喊我姐;老乡网友倒是有个,可他都是叫我老师,也不喊我姐……

TA到底是男还是女,TA到底是谁?

因为忙,这事又一次被搁浅——说实在的,最近天天从早忙到晚,天天家务、上班、锻炼、绣花,还有点时间就泡在博客上了,哪里也没有时间去。

直到周三那天我值班,上午11点左右我忍不住问道:“你到底是谁呢?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你是容吗?(我大学时候的舍友,,那时候整个宿舍的人都管我喊“清姐”,不管是否比我小)? ”

因为好奇,我分别用语音和文字表达了我的纳闷。

说完以后,我又关上了手机,没有时间理会TA是谁?

周三晚上,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一次打开了手机,这次我彻底傻眼了。

TA好像很激动,也很失落,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句是“能叫你清姐的还有谁?”(可我真的想了好几天,也没能想出来,在家乡,叫我清姐的人是谁啊?)。

第二句“你打开我的`微信相册看看,难道连我你都认不出来了吗,那说明我真的老了,无语”(惭愧啊,抱歉啊,我怎么知道要如何打开微信的相册啊,除了“摇一摇”我真不知道怎么玩微信)。

第三句“QQ10XXXXXX,要是你还认不出我是谁来,那你以后再也不要回娘家了……”(苍天啊,大地啊,上帝啊,我真是比窦娥还要冤啊,这茫茫网海,我怎么就能评你的一句“清姐”就知道你是谁呢?我要是有那么高的智商,我还是我吗?我还能是傻阿清吗??)

看到这些,我真的傻了、楞了:TA到底是谁啊?谁的口气可以这么霸道,这么强硬啊?看来这人我还不得不加了,可我真的打破脑壳也想不出到底TA是谁来啊?只不过听那口气,TA应该是我的亲人,而且还是我很了解的一个人!

怀着忐忑、怀着不安,怀着满怀的疑问,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登陆了我久违的Q,然后写下了那个号码,我本来想在验证里面写上“要是你不认识我,请你别加我”。

想想不妥,要是对方真是我的亲人,那我可就直接把人家给惹恼了,那就一点儿也不好玩了,下次见面了,就有我好看的了……

犹豫再三,我就写下了“你好,我是阿清。”

点完确定以后,我终于看到了让我等待了好几天的神秘“头像”——一个非常熟悉,但真的不能一下子认出来的一个人,因为他(这下看清了,是个男的)的资料明明白白地写着“福建宁德38岁”。

他是谁?怎么就这么眼熟呢?怎么着脑袋瓜一下子就“卡壳”了呢?

大概过了几秒钟后,我才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地“清醒”过来——老天爷,你不就是我的表弟,钢吗?原来是你啊,钢!

咳,看来我真的老了,看来我的眼睛真的有问题了,看来我们真的太少见面了。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见面也已经过去整整2年了!说真的,这是我第二次见到你的相片,第一次是在正月!

那一刻,我慌乱,紧张,还有一点儿害怕,我真没想到,我会把自己的表弟——你给忘记了,还一直问你是谁?

于是,我马上在Q上确认你的身份,问你是否是钢。是不是有点儿好玩,是不是有点儿逗?

即使是透过冰冷的屏幕,我也可以感觉到你的失落和不满——你觉得是我把你忘记了,是我不理你!

天地良心,去年上半年我是有了你的电话,可后来我不是换手机了吗?我换了手机,就把你“弄”丢了呀!我们是至亲的亲人,小时候,我们还是最好的玩伴、同学、朋友,我怎么会忘记你,我怎么能忘了你呢,钢?

要怪,你就怪我那手机好了,是它把你弄丢了;如果你还是要怪我,那也只能怪我太笨了,是我不会玩微信,否则也不要这样费劲心思地瞎猜测。

不过,我想现在的你肯定已经不介意这些了,对吧?因为我已经知道,他就是你,你就是我的表弟——钢,哈哈哈!

以适合为题作文【篇3】

我和深圳的缘分不深,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个月而已。

在我的一生中能被称之为“转折”的时期不多,大四那年应该可以算上。

那时正临大学毕业,周围的人都在大刀阔斧地操办将来,而我四顾茫然,心想这怎么还刚开始就结束了呢。

接着我随大流报了个研究生考试,考完数学感觉不太好,专业课做了一半就交卷离开了。

青岛的冬天寒风凛冽,那是我切切实实地感觉到,无数个未来铺陈在我面前,而我却毫无办法。

当晚我沮丧地回宿舍刷起了饭否,看到有朋友转了一条招聘信息,发私信过去问了问。

于是两天后,我考完了最后一门期末考试,坐飞机到了深圳,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工作当然是乏味的。

我那时的产品经理是一个文艺青年,很瘦,嘴里总是哼着“港岛妹妹”。他总是把我叫过去,一本正经地说,“先把事情做完了再刷知乎和豆瓣。”我说“哦”。

我并没有意识到工作的严肃性,大概是我看到了太多插科打诨的人,好像认为这并不是一件紧要的事,从来没有觉得,我真的需要认真去做点什么。

公司旁边就是腾讯大楼,有时候加班出来,看到整栋楼通亮的灯火,心想今后去这儿也不错啊。

只是那时,尚不知年轻可贵,也无甚追求,空有一肚子想法,都只是随口说说。其实我有多想去腾讯吗?并没有吧。

只记得有一天下班挺早,不想挤公车,慢慢走回了家。

从公司到家要穿过深大,大概是因为寒假,学校挺冷清,只有一些留校的学生。经过篮球场,听到里面喧闹的声音,我凑近去看,一小搓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谈笑。我蓦地想到自己不知不觉走到了青春的尾巴上,感慨万千,忽然一个空酒瓶子骨碌碌地滚到了我的面前,打断了我的思绪。

这座城市使我终于感受到青春将逝的惆怅,下班后进入一个人的空间,孤独感可以生生把我淹没。而我不得不告诉自己,这还是刚开始呢。

我租了间大约五平米的卧室,隔断,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小桌。房东很爱干净,不许租客做饭,怕熏坏家里的墙壁,我只能去外头吃。

桂庙新村是出了名的吃鸡煲的地方,我也很喜欢,可是一个人未免凄凉,走了半天,找到了一个卖酸辣粉和凉皮的小店。老板一边擀凉皮,一边跟旁边的女孩儿聊天。

那姑娘穿的很随意,头发没干,大概也是住这附近,两个人看起来挺熟。她点了根烟,慢吞吞地抽着,说“我明天就离开深圳了。”

老板问她不来了么,她说“不来了,爸妈给安排了工作,差不多也该结婚了。”是云淡风轻的口气。

我很难说我为什么喜欢深圳。

大概是因为道路宽阔,气候宜人。大家来自四面八方,齐刷刷地向同一条河流涌来。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所以也最包容,它每天看着那些年轻气盛的青年在这起步,立志干一番事业,有一些成功了,而更多的却是一次次地败退,不得不回到曾经鄙夷的庸俗的生活里去。

我出生在湖南的农村,那里每天都有无数年轻人坐上开往深圳的长途汽车。有的在工厂,有的在工地,过挥汗如雨的生活,然后小心翼翼地给留守的父母和小孩寄上自己并不丰禄的工资。

我喜欢城市多过农村,不是因为繁华,而是因为它有万千姿态。

在深圳干了没多久,我妈说希望我考公务员,我当时并不太清楚自己想干什么,于是就辞职了。

工作这件事我并没有感到太多趣味,做的也不算认真。我的产品经理和我说,“你现在的状态,也许确实不适合工作。既然你这么说,我也不留你。”

想也是,谁愿意留一个每天上班不干活专门刷豆瓣的人啊。

因为当时还未毕业,只是试用期,三天以后,做了简单的交接,我就离开了公司。

从我决定辞职,到离开深圳,过程出奇迅速。在那边朋友并不多,吃了几餐饭算是告别,转租了那间房,这一切加起来不过一周的时间。

我并没有太多留恋,但是心中更加惴惴了。我心知这是我一段旅程的开端,而非结尾。

然后我回青岛毕了业,去了北京开始了第二份工作,又辞了职,独自去了东南亚。

再一次到深圳已是半年后,结束了一个多月的.旅行,从泰国飞抵香港。

从香港出关过罗湖的时候已近深夜12点,地铁已经停了,身上只有不到100块的人民币。正当这时我在公交车站看到一辆正准备发车的101,那是我上班时每天都坐的车。忽然我觉得很亲切,也很感动。夜晚的公交车没有什么人,汽车经过招行大厦,白石洲,世界之窗,看着窗外清凉的夜色,我忽然想起了半年前——

我生日的前一天,也是这样的一个晚上,从香港回来在罗湖出关。时间已经不早,我打了个车回去。汽车沿着深南大道一路疾驰,我感到有些疲惫。过了一会儿电台广播里传来了整点报时,我的手机也响了起来。汽车拐了个弯开到了小区门口停下,我忽然对司机说,“师傅,今天是我生日哦。”他很惊讶地回头看着我,说,“今天吗?那祝你生日快乐!”

回到家我掏出钥匙拧开门,里面空无一人。客厅的钟摆指到了12稍微偏一点的地方。

那是我的二十一岁。

以适合为题作文【篇4】

我以为心情随笔

过去我以为,我该感谢那些在我生命中迅速离开的人,是他们让我变得坚强不屈,让我习惯了每个人的款款而别。我以为,分离后就应该淡忘最初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因为它们让我蒙蔽了双眼,迷失了自我,软化了心头的棱角。现在才懂得,我应该感谢那些曾在我生命中给予我的温暖的人,就像春天里的清风,轻柔地掠过整个天空,一不小心融入了你的眼晴,害你鼻子酸酸的,心里暖暖的。

是他们教会我用更加温柔的`方式去对待这个世界,善于用炽热的心去打败胸中荆棘,抵抗雪虐风饕。我以为,温暖后就应该淡忘昔日献出的感动,然而那些感动恰如青春里雨疏风骤时看过的斑驳老墙,春波碧草时哼过的婉转歌声,深深扎入心底,再也无法抹去。仿佛那些温情,成为我青春里缄默的风景。在我的心里,在我深深脑海里,发光发热,我将感谢生命中给予我温暖的人!

以适合为题作文【篇5】

人们总是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它就像是你灵魂的避风港,也像是你在茫茫大海中的灯塔。它不但让你感受到亲情的力量,还不断给予你前进的勇气。之前,我也曾对这些话深信不疑,因为我相信,上天会眷顾每一个善良的人。可是,周末在家里看了一部电影《何以为家》,却从主人公赞恩悲惨的命运中感受到了那些难民不知道在何处安家的阴郁与悲伤。

这是一部电影,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一部反映我们所不知道的现实纪录片。男孩赞恩由小难民本色出演,电影里的故事很多都是取自他的亲身经历。由于受不了父母不停地生儿育女,却无力抚养,用刀子捅了自己11岁妹妹萨哈的丈夫,离家出走,帮一个非法移民的黑人妈妈照顾孩子,最后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了法庭。

电影采取倒叙的形式,第一幕便是赞恩在法庭上起诉父母,但你没有看完这部电影时,一定会很惊奇,这个12岁的男孩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为什么从他身上看不出一点孩子的模样,只有岁月沧桑给他留下的一片片伤痕,和从未露出过笑颜的稚嫩面颊。

我寻思良久,发现毋庸置疑的是,社会环境占了很大的原因。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在一个颠沛流离中挣扎的国家黎巴嫩,因为曾经长期内乱,在贫民区里,街道上满是堆积成山的垃圾,任何一条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流浪的难民。他们没有合法的身份,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好一点的还能蜗居在破败不堪的居民房里,差一点只能露宿街头。他们长期衣食得不到保证,甚至连干净的水都无**常供应。想要在这样的社会中坚强地活下去,光凭乐观和勇气确实很难,而赞恩就是其中一位。

这其中当然有赞恩父母的原因,他们原本就是难民,自己能穿好吃饱就是一种奢求,可他们却不停地生孩子,以至于家中连一张身份证明都没有,妹妹萨哈离开人间后,母亲又怀上了一个孩子,准备取名萨哈。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群孩子全都挤在一张床上。在他们眼里,孩子只是为家里干活、增加收入的奴隶,没有尊严可言,任何一个孩子绝不是独一无二的,都可以被替代。他们从来都没有爱过这一切,虽然自认为命运可悲可泣,但在我眼里,却显得有些恶心,完全不配为人父母。

整部电影看得让我很心痛,却又觉得自己的力量太过薄弱。值得庆幸的是,演赞恩的小演员一家在公益组织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最后移民到了瑞典,有了合法的身份和安稳的生活,可这仅仅只是个例。反映现实,让当下很多生活在幸福和平中的人们去了解、知晓,在同一个地球上仍有一些人们活得有那么痛苦和无奈,值得全世界去关注和帮助,这应该就是这部电影导演拍摄的目的所在。我要是有足够的能力,就会倾尽全力的去帮助这些可怜的人们。

世界这么大,可是到底哪儿才是他们的家乡。茫茫世界,何以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