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民情日记(汇总九篇)

驻村民情日记(汇总九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各种角度深入剖析“驻村民情日记”,制作不同类型的文档是我们工作中的必要技能,让脑子的知识充沛,阅读范文是很有必要的。阅读范文有助于增强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有哪些好的范文模板值得借鉴呢?想知道更多资讯请持续浏览我们的网站!

驻村民情日记【篇1】

透过薄薄的晨雾仍能看到屋顶尚未融化的积雪,一阵风吹过,感觉有些寒冷。根据工作组的安排,今天市长助理章芸将和我们一起到腰布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并给他们送去棉被、大米、食用油、雨伞等御寒防冻物资。 简单吃过早饭后,我们来到丁屋小组低保户丁月庆家,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时了解到,他的妻子从89年开始就患有精神分裂症,四处求医,一直没有好转,06年又发生车祸成了残疾,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里还有84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女儿又远嫁,本来有一儿子在外打工,但嫌弃家里穷,一直未归……每谈到此处,他暗自伤心难过。但谈到现在的家庭情况时,他很欣慰的告诉我们,多亏现在政府的好政策,不仅帮我们办了低保,而且逢年过节,又来看望我们,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这个家早就散了,这全要感谢政府啊…… 在丁月庆的感激声中,我们踏上了走访五保户曾南州家的路,曾南洲自幼失去双亲,小时候的一场大病使他成为哑巴,靠政府接济和左邻右舍的帮助才得以为生,家里穷,自身又残疾,没人愿意嫁给他,40多岁仍单身一人。看到我们的到来,曾南洲显得有点激动,一边‚指手划脚‛的让我们进去坐,一边给我们倒水,冬秀主任则充当我们的翻译,向他说明我们的来意,并送上御寒物资,临走时,他的双手合十不断的朝着我们鞠躬,冬秀主任说,这是感谢你们呢!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钟秀福、钟枝柱、钟隆芳等困难家庭,每到一户村民家中,我们都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了解他们家中的实际困难,听取他们对‚三送‛活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鼓励他们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坚强面对生活。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回想起走访时的一幕幕,心里五味杂陈,一想到还有这么多的群众徘徊在贫困的边缘,需要我们的帮助,我倍感责任重大,‚三送‛活动作为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的一部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驻村民情日记【篇2】

20xx年4月24日 星期日 晴

这段时间,基本天天在村上种树、拆危土房。今天是星期天,本打算好好休息休息,可是又接到村里电话,下午3:00在镇政府小会议室开会。下午来到会场才知道,原来旗委领导也没有休息,专程到各乡镇安排精准扶贫事宜。朱家杖子村有14户贫困户,由我们分头包联,2018年彻底脱贫,同时要求包联队员下周四之前必须入户,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作为一名包联干部,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让包联户早日脱贫。

20xx年4月27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早上不到8点,我与两位同事便来到了村里。村里的14户贫困户,我负责4户,两位同事各负责3户。村书记、主任、妇联主任领着我们入户填写基本信息。我与村主任老安一组,上午走访了3户,两户是因病致贫,一户是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家中缺少劳力,另外还有一户不在家。如何脱贫,他们也有些自己的想法,一户想养驴,一户想养羊,但是都缺少资金。下午那一户还是不在家。晚上7点多,我和老安第四次到他家,把情况跟他说了说,晚上9:30才回到家。

20xx年4月28日 星期四 小雨

大约8点半左右,我和一名同事来到村里,与书记、村长先碰了一下头,根据14户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6户养羊、3户养驴、2户养牛、2户养猪,另外一户由于情况特殊,只能由民政兜底了。根据朱家杖子村实际情况,我提出可以在庭院种植中药材。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先发动几户做示范,如果效益好明年便大面积推广。种药材的事敲定由村上选5户,其中1户是贫困户,4户是示范户。我负责联系药材收购企业。

20xx年5月3日 星期二 晴

上午9点,与安国药业的刘总见面后,我把朱家杖子村的实际情况做了介绍,并与刘总研究敲定种植地黄,地黄亩产大约在8000斤左右,药厂以每斤0.6元收购,效益可观。由于种苗星期五才能到货,刘总要求种植户要来基地学习,由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并答应把种苗的费用全免了。我算了算,朱家杖子村每户的庭院大约都在2亩左右,仅此一项每户年纯收入可达万元。

20xx年5月6日 星期五 晴

早上还不到8点,村书记打电话说,他已经带着5户示范户来了,但是找不到药材基地。我们说好汇合地点,一起来到基地,与业务员接上头。下午4点,5户示范户各拿了100斤种苗回家。

6月27日 暴雨 星期一

今天的任务,本是完成本村最远5个村民组的扶贫户精准识别。晚上7点,正准备进行询问登记最后一户人家时,同行的村支书李林荣接到了街道党政办公室值班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称有村民反映,之前裸底组重晶石矿场作业期间留下的污泥形成了一个泥潭,由于连续几日的大雨,泥水已经溢出,且水位不断上涨,不但淹没了道路,还对下游居住的村民造成安全威胁。

情况紧急,来不及想多,我立马收放登记表,迅速拨通了裸底组村民组长陈顺友的电话,请他尽快就近组织人员到现场处理,尽快疏导转移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接着借了两根手电筒,和支书、主任、包村干部一起马不停蹄地赶回裸底,边走边打电话了解受灾点的灾情情况。

天又下起了大雨,为尽快赶到裸底,我们选择抄近路,可一路的坑洼泥泞和陡坡石梯让我们步履维艰。途中高烧的母亲多次打来了电话,一直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让我感动的同时,又为自己未敬其孝道深感惭愧。

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到了裸底,看到情况十分危急,雨水已经冲进部分群众家中,群众情绪十分不稳定,险情随时发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迅速进行分工,由村支书带领部分村干部对泥潭周围进行封锁,防止村民靠近发生危险。由村民组长带领4位村民实时监测水位情况,由我带领剩下的村干部疏导受灾群众及时转移。

灾情最为危险的是泥潭下游的村民,随时可能发生险情。我们迅速行动,当疏导到凉水井组时,村民谢华家房屋一层已经被淹,一家三口被困在了二楼。但谢华心痛家里财产,一手拉着护栏,一手不停地在水中打捞,甚至还直接下到水里,不停地抢捞东西。我急忙上前劝阻,可能是因为家里财务的损失让他失去理智,任谁劝阻就是不听。我看情况危急,不自主地发了脾气,冲到他面前大声喊道“只要有口气在,什么都会再有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东西没了也可以再买,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你不顾自己,也要想想你妻子儿女。”

这时,谢华才回过神来,眼神呆滞地看着我,眼中充满不甘和委屈。在我和其他村干部的强行劝阻下,终于把谢华一家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继续走访排查,像谢华这种情况的还有好几家,都在我和村干部的极力劝阻下放弃了抢捞。大家就这样不停地大声喊、全力劝、动手拉、合力帮,不停地重复着一样的话,经过大半夜的努力,终于把受困人员全部转移安置完毕。

回到支书家,已是凌晨三点,老支书60多岁了,身体吃不消,我赶紧劝他去休息。自己也草草地洗了把脸躺下了床,这时才感到咽喉肿痛、全身发烫、头晕目眩。看看手机,犹豫不决,但依然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我知道,即使再晚,如果没给她报一声平安,她是不可能安心入睡的。

电话接通,我便没了说话的机会,只听母亲一个劲地问:“儿子,你回去没有?被雨淋了没有?一定要小心不要感冒啊,下雨路滑,有没有摔到哪里?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等她说完,我才插上一句话“妈,我没事的,回到支书家睡觉了,不要担心,你还发着高烧呢,要早点休息。”

放下手机,眼眶已然湿润。作为一个子女我是不称职的,不但没有照顾好母亲,还让她担心受怕。可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啊,是组织选派到河坝村的“第一书记”,我最大的职责就是保障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天灾人祸面前,我必须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辜负组织的重托。

思绪万千,记下今天的这篇民情日记,希望织金大灾消退、群众安康!希望天下母亲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驻村民情日记【篇3】

20xx年9月,徐市镇党委调整充实驻村干部队伍,我有幸成为溪尾村驻村干部。溪尾村位于徐市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有7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主要以毛竹、锥栗以及药材作为农民增收的产业。

20xx年3月16日 勤走访,查民情

曾多次听村书记提到村上有一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但一直没有机会认识。趁着作为驻村干部的机会,我准备到他家走走。推开虚掩的门,看到黄章养大爷正在院落里剥蒜,我急忙上前帮忙,并和黄大爷唠起了家常,老人很热情地跟我讲述他年轻参加抗美援朝中的一些趣事,偶尔还会讲上一两句的朝鲜话。在接触过程中,感到黄大爷精神不错、心态很好,对生活艰难的有着顽强的承受力,对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也很感激。

听着老人的述说,我真心为黄大爷现在的生活态度高兴,今后我会多到老人家里走走,陪老人家说说话,真心希望他能一直这样开心下去。

20xx年3月25日 多沟通,访民生

今天和水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一起下村测量数据,途经村中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准备出门,便上去打了招呼,道了来意,随后便和老奶奶聊了起来。交谈中了解到,老人家姓裴,家有八口人,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并育有自己的子女,但都外出务工,基本上只有农历新年才会回老家,平常一般是通过打电话与老人联系。但是老村中的移动、联通的信号不好,电信的固定电话又因为线路老化的问题,经常会造成电话显示无法接通或者无法拨出的情况,让双方都担心。所以老人希望政府或者村上能够帮助解决通讯难的问题。

回到镇上,我立即将情况向村主干说明情况,并向挂点领导汇报,同时认真填写了驻村干部问题反映登记表,将问题提交班子会讨论,希望能够帮助村民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20xx年4月22日 多思考,助成长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搭乘支部书记的摩托车到村上留守儿童郑慧萱家中走访。郑慧萱今年9岁,其父母双双南下务工,留下她和60多岁的爷爷奶奶在家。也许是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没有人管束,所以性格比较外向、活泼,看到我们来拿着水果就直接出去玩了。交谈中我们发现爷爷奶奶不识字,在家里从来不会督促郑慧萱的学习,所以孩子成绩不好。临走时我留下了民情联系卡,告诉她如果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力帮助她。

回家路上,我想在农村像郑慧萱这样的留守儿童不少,是否可以和妇联爱心妈妈一起建立留守儿童爱心帮扶台账,随时掌握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精神状态,使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及时的帮助。这次经历提醒我,今后驻村工作中要将所看所见内化为自己的思考,用心去体会,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帮助有困难的人,也帮助自己成长。

驻村民情日记【篇4】

2月13日 星期五 晴

“天哪!是这家?”我惊奇地问道,“没错,是这家,丫头,没见过这样的屋吧?”李书记笑着说。

“老人家!”李书记喊了一声,不一会儿,一位老人佝偻的脊背,拄着拐杖出来了,这就是年近八旬的李永中。他的儿子李晓鹏下肢瘫痪,常年卧病在床,是村里的特困户。镇上和村上都给予了救助,但是晓鹏的日常照料成了大问题。在屋里,我们和老人谈了很久,从头到尾,他都在笑,他幽默地说:“我很好,一天不愁吃不愁穿,没事种种菜,刷刷牛毛,找点事干,不能闲的一天打转转”,大家都笑了。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我得知,多年来,老人如同一日,细微的照顾着小鹏,蒸好馍,做好饭菜,让晓鹏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没有一丝嫌弃、没有多余的抱怨、没有一丁点抛弃的念头。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很惭愧,我没有做过那么伟大的事,但我很幸运,见到了这位美丽的老人,有机会感受最基层老百姓精神世界里最纯挚的爱,我相信,老人就是我生活中的榜样。(合阳县坊镇贺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雷欢欢)

2月3日 星期五 晴

“小杨,李支书叫你到他那去一趟!”妇女主任王巧珍在广场上叫我。

“好的,这就来,巧珍姨!”我应声道。

恰逢立春,拿着工作笔记本,新年后第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想想去年大学刚毕业那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一时间还很迷茫,惶恐,不知所措,而现在我来到王村也已经有四个多月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这四个多月里经历了不少事情,收获了很多其他工作岗位上不一定能够学到的经验。

刚来王村那会,我在我们村的发展调查分析中发现,旅游产业服务、果蔬种植、水产养植是我们村的经济支柱,而因为这块农民思想还不太解放、滩地又较多、人口稀少,多为外出打工等主要问题的存在致使农业合作化建设工作无法向前推进。为此我曾向李支书及村其他干部提出过建议,并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在网络上查找了相关乡镇旅游方面的成功案例,给我们村的合作社经营以及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学习教案,也为制定符合我们村实际工作计划提供了依据。

新的一年,新的蓝图,新的气象,一切都是新的。在过去的四个多月里,在镇村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已经基本适应了的村官角色。我想,正值青春的我既然选择了基层,那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心怀阳光、踏实工作,用实际行动演奏我的青春乐章!(合阳县洽川镇王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杨辉)

2月15日 星期三 晴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收假,徐水河社区就迎来了一场大战—环境卫生整治。一大早,我便出发来到社区,和村干部一道,拿起扫把、铁锹等工具,准备大干一场。支书张天财把所有村干部分成三组,第一组负责巷道垃圾的捡拾,第二组负责协调清运巷道“三堆”,第三组负责108国道沿线路边垃圾清理。

当来到张有民家时,他嫌麻烦不愿意配合,不管我们怎么劝他都不愿意搬,还说那是他们家的柴堆,他想放哪就放哪,别人管不着,我当时也很生气,可是我知道如果我发火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局面搞得更僵。在这种情况下,我压住心头的火,仍然礼貌地说:“叔,您看大家都把门前的柴堆粪堆清理了,巷道里也漂亮了是不是,您要是嫌麻烦,我们动手帮您把柴搬进去可以吗?”张有民看我这么客气,也不好意思再固执下去,最终答应把柴堆搬走。在我们的耐心协调下,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很多群众看见我们全体干部出动打扫卫生,也自觉地拿出工具加入到劳动队伍中来,人多力量大,巷道很快就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这次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中,虽然与村民之间有一些小摩擦,但是我仍然能感受到农民群众的善良与朴实,他们可能有时候有些小固执,但是只要我们耐心去对待,不埋怨,不抱怨,尊重他们,他们也会理解尊重我们的。(徐水河社区总支书记助理 党雪妮 )

2月9日 星期四 晴

精准扶贫仍是今年工作的重心。从年后收假开始,为了使精准扶贫工作“走稳步、迈大步”,我们村着重在“分解帮扶任务、夯实帮扶责任”上想办法、找措施。

吃过早饭,我和第一书记刘哥就开始了今天的走访。首先来到了张奶奶家,我们曾多次来到她家,老人见我们来了很兴奋,她对我们非常熟悉,“奶奶,我和刘哥来看看你,新年过得怎样?开心吗?现在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奶奶高兴地说:“有你们经常来看我,我已经很知足了,年前你们来看我拿的东西还没舍得吃呢,什么都不需要了”。

张奶奶是莘村五组村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现在和老伴两个人相依为命,儿子在五年前因家里穷没娶到媳妇离家出走了,至今杳无音信。两个老人非常挂念自己的儿子。每次提到儿子,他们都会伤心的流泪,我心里也很难过。却不能帮到他们,只有安慰……

通过今天的走访,我体会到扶贫工作任务之艰巨,也深知,对于他们不应只给予国家扶贫资金上的帮助,应该更多的给予精神上的慰藉。

驻村民情日记【篇5】

按照既定安排,我和单位上的4名同事组成驻村工作组,驱车75公里又一次来到了xx乡xx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踏勘进出垃圾填埋场的线路、为便民服务中心选址、走访部分农户、召开群众大会。同行的还有一个施工企业的老总,他是专程为修建垃圾填埋场道路做前期准备的。

经过一路颠簸,抵达xx村时已经是上午11点多了,我们顾不上坐下来歇口气,便与村支书谭书记一道前往该村二组,踏勘即将修建的垃圾填埋场线路,虽然盘山公路不到两公里长,但是开凿岩石和砌筑堡坎会给正常施工带来困难,为抢在新茶上市前修通该道路,我们表示将于3月初调运挖机进场,力争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完成路基整形,确保运输车辆能够正常通行,同时希望xx村提前做好协调工作,督促村民及早清理沿线蔬菜、树木、柴火及其他障碍物,并用白灰标记道路中心线。

午饭以后,我们与村两委班子认真查看了便民服务中心的修建位置,决定依山就势在村委会办公楼后面就地新建,虽然面积比较小,但是可以节省大量投资,更重要的是可以方便群众办事。

紧接着,我们一行人在谭书记的带领下,走访了x个农户,其中x户是困难户,x户老党员,x户一般村民,x户村干部,期间,还特地慰问了去年年底家中发生火灾事故的两户村民,让人深感痛惜的是,其中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婆婆,在去年腊月间我们前去慰问不久,因家中意外失火而身亡,另外一户村民因为烟熏腊肉,不慎引起火灾,致使x间瓦房全部化为乌有,当我们给他们送去慰问金时,他们的那种满足和感激之情,让我们的心情格外沉重。试想,如果这些村民不生病不生灾,他们一定会更满足、更幸福!

走访结束时,夜幕已经深深地降临了,我们受邀到谭书记家住宿,晚上我们围着火炉,听谭书记聊村里的趣事、怪事、稀奇事,感觉时间过得还真快,不知不觉到了夜晚11点,考虑到第二天还要召开全村群众大会,我们便上床休息,远处半山腰上仍然还亮着几处灯,给漆黑静谧的山村增添了几分光亮。

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我们在谭书记吃过早餐便来到群众大会会场,上午十点,准时开会。我和xx乡党委刘书记、xx乡驻村干部向主任、xx村谭书记分别就各级惠农政策、村庄环境整治、净化绿化美化家园、村域经济发展和家庭建设、加盟xx绿茶专业合作社以及相关社会事务,向参会的近xx名村民进行了宣讲,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据谭书记介绍,这种群众大会在该村差不多有十年没有召开过了,参会人数之多,会议秩序之好,出乎他的意料。

会议开了3个多小时,结束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我们草草吃过午饭便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虽然气温依旧比较底,但是路边的茶树已经吐出新芽,相信xx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驻村民情日记【篇6】

为了解住点村——迎春镇金朝山村的基本情况、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村民的所盼所想。3月28日一大早,在安排好办公室的工作后,我于8:30与司机小谢直接驱车来到46公里之外的迎春镇。走进镇政府,看到政府院内干净整洁、干部职工在岗在位,了解到当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等情况时,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

上午9:30从迎春镇政府出来,在镇党委书记黄守启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与临武县及黄沙镇交界的金朝山村,该村距镇政府8公里,有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850人,耕地面积960亩,是全镇最僻远且农民人均收入最低的村。在支书彭永兴的带领下,我们直接到了10组83岁的老支书彭次旺家,听到客人来访,彭老支书走出门外迎接,我主动伸出手将这位曾经为农村发展与建设献出青春与热血的中国基层的“第一书记”的`手紧握在一起,他的手粗糙但坚实有力,他腿脚迟缓但精神矍铄。在村支书的介绍下,我们拉起了“家常”,他的话匣子也一下打开了。他说:“虽然自己从支书岗位上已退下20多年了,但镇、村两级一直很关心、关照自家的生活,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们全家都十分高兴与激动。”

彭老支书边算账边说,现在政策好,种粮不交税,还有补贴,通村路修到家门口。孩子上学不交学费,到了读书的年龄都能上学。退耕还林还有补助,现在山上林子多了,环境也好了。看病,在乡卫生院住院报销90%,在县医院报销75%,市医院报销65%。低保原来每人每月50元,现在加到每人每月95元了。还有今年实现新农保,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55元。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可见,我们的党是英明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说,你是党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为党的事业和村级经济发展再发挥余热,多做贡献。

告别彭老支书,我们徒步来到7组特困户林又安家里,他家家徒四壁,房屋四处透风且漏雨,女主人还身患重病,上还有70多岁的老父亲,我们为他的处境顿感心酸,大家心情沉重。

林又安说,家里有两个小孩,大女儿只有6岁,到了上学的年龄,小儿子4岁,都还小,现在家里这种状况,我不知道他们的将来该怎么办?看着他一脸惆怅和茫然,我思绪万千。我嘱咐镇、村两级干部要时刻关注、关心这个苦难的家庭,临别时,给他送上了几百元慰问金。

从林又安家出来时钟已指向11:30时,我们来到了彭永兴支书家,干活的村民也陆续回家了。听说我们来了,村民们都聚到了彭支书家里。大家互相交谈,村民们有说有笑,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我认真聆听,仔细记录。

一位老者村民讲,村里人多地少,生产条件差,过去饭都吃不饱。改革开放前,村民每天吃两顿饭;现在粮食够吃了,一天三顿白米饭。但村民的收入比其他村低,离小康生活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他还说,这些年来,金朝山村抓科学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种植,全村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亩以上。但由于村内的两座小Ⅱ型水库年久失修,不能正常蓄水,致使烤烟产业无法做大做强。

另一村民接着说,我家去年种了3亩烤烟,一年有1万元左右收入,生活还带得过。但小孩上学不放心,因村里没有钱,学校护墙至今未建好,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村民们提出的问题与建议,我向他们承诺,将从各方面争取项目与资金,帮助村里做好当前四件要事。

一是将与县林业局协调,争取绿化树种,搞好该村3.5公里通村公路两旁的绿化树及村学校绿化;二是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和新塘下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新塘下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旱涝保收耕地近300亩;三是争取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完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烤烟种植面积150亩以上;四是多方争取支持,帮助该村建好村学校护墙工程。

谈兴正浓,不知不觉时针已指向中午1点,村民依依不舍地离开彭支书家,我吃完午饭又直接赶往郴州高铁西站到长沙开会。已近下午,太阳光照在大地上有些闷热,坐在车上,看见车窗外梨花正旺。有了春的开始,秋的收获应是不远了。

驻村民情日记【篇7】

按照县里的部署,我院决定对长潭河乡中间河村经筛选出来的40余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按照每名干警联系一户的原则进行定期脱贫帮扶。

早上,我带领所分管的部门十余名干警前往中间河村认穷亲,结对子。由于修路,车子在宣恩到万寨的公路上颠簸前行,同事们久坐机关,看一路的茶园风光、闻扑鼻的稻花香气,远近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劳作的人们,都很激动和兴奋,加之平常办案总感到枯燥,又因此次扶贫任务是县里安排的重要任务,所以都有一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之感。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议论怎么帮困的问题,有的讲是不是要干警自己掏钱接济?有的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还有的讲现在农村日子应该好过,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多,有的讲洞坪水库大得很,打鱼卖都可以过得很好。我悠悠的说了一句:到了你们就清楚了,至于怎么帮扶,你们入户调查了就会知道怎么做了。车过张家垭,一片高峡平湖的风光呈现在同事们的眼中,一阵惊叹和拍照后,车在湖两岸的壁挂公路上蜿蜒前行,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来到了中间河小镇。

中间河小镇是个移民村,二三十户人家围绕着盘山公路而建,由于移民大多外迁和在外打工,小镇上显得冷清而又萧条,早已闻讯的工作队书记和村干部在小镇上等待着我们一行,我们将贫困户名单拿出来后,工作队覃书记和村干部很熟悉的就将各户人家的位置告诉了我们,并对各户的贫困情况给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周围的村民也很是热心的介绍,在人们七嘴八舌中,我按照各户驻地分派了对象。刑庭艳姐和我就分派到湖对岸山坡上较远的两户人家。工作队覃书记用一辆破面包车将我们送到湖边后,又坐了十几分钟渡船后,覃书记给我们指着半山腰隐约露出屋角的人家说,那就是李自明(我的帮扶对象)的屋,上面一点就是符永家(艳姐帮扶对象)的屋。在渡口上等了十来分钟,从山间的沙石小路上下来一位背着背篓的中年妇女,自我介绍是李自明的妻子叫王延开。并面带羞涩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家的情况惊动了县里来的领导(把我们当成县里的领导),给政府添了麻烦。当看到我们带的一些米面油后,更是连说不好意思。

沿着陡峭的砂石小路一路往上爬,我一边介绍我们来的目的,也一边听王延开介绍家里致贫的原因。王延开介绍,他家四口人,由于修建水库水淹,家中只有0.5亩责任地,男人李自明只好常年在外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在海南等地做苦力,一年也找不到大钱;儿子成年了,但没安家也在外打工,但打工的钱,还够不到他自己花销;女儿去年才从卫校毕业,现在在宣恩城里给别人卖衣服,一个月一千来块钱,不够她自己用;王延开本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去年就住了几次院,常年需要药保养,光医疗费就用去了5000块,农活多了做不了。按她自己的话讲,看上去好好的,吃得玩得就是做不得。一路上她对贫困二字始终纠结,认为原来家里条件并不差,近几年主要是自己有病,加之女儿读书花费不少,所以总是入不敷出。她没有抱怨其他,反反复复就是讲自己身体不争气,拖累了家庭,也给政府添了麻烦。

在气喘吁吁间我们来到了她家,一栋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呈现在眼前,房前屋后收拾的干干净净,进入堂屋里面摆放的东西虽然杂乱但是很干净。女主人用帕子将椅子擦了又擦,生怕脏了我们的衣裤,搞得我和艳姐很是不好意思。按照此行目的我们对她家进行了详细调查。王延开一家居住在1994年建成一栋土木结构(180平米)中,耕种有五分责任地,由于村民大多搬迁,荒地较多,所以王延开就利用荒地养了4头牛,13头生猪。我问道,你身体又不能劳累,养了这么多牲口,吃得消吗?她无奈的说:么子法喲!还不是要下蛮,要吃饭,儿子还要安家,女儿要打发,给他们能创造一点是一点,尽我们老家伙的力,免得到时遭埋怨。交谈间,我们还了解到,王延开家,20xx年打工收入3万元,她养生猪卖了2200元,但女儿学费、他的医疗费和人情开支等共计支出33560元,家庭赤字1360元。

谈到今年,王延开表示只要自己身体稍微好一点,应该比去年要好好多,女儿不要学费了,家里应该会好起来的,同时她也表示自己给政府添麻烦了,但有信心今明两年打个翻身仗,不会久背贫困帽子。在我们的鼓励下,王延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谈到有么子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王延开带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向我们提出,看能不能给他们家修一条公路,因为水淹之前,他们这里有一条通往中间河集镇的公路,现在水淹了,公路也没有了,进出只有靠渡船,且渡船一天只定时跑6趟,而他们几家进入只有从水路和外界相通,十分不便;另外由于库区蓄水,滑坡时有发生,她家修的院坝因为滑坡已整修了几次仍然没能修好。最后她又像是对我们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要是能整体搬迁就好了。说实话,对她讲的修路也好,整体搬迁也罢,我的内心真的没底。但走的时候,我还是诚心的对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向相关部门提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把问题解决!

告别两户帮扶对象,我们搭上了最后一趟渡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我在想早上自己给同事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帮扶他们?

驻村民情日记【篇8】

“小万,我遇到桩事,你在村里不?”前不久,雕庄街道西胡家塘村民王娟英为一件琐事生了半天闷气,才吃过午饭,她就拨通了清溪村委村主任助理万超的电话。多年来,王娟英只要遇到事,第一个想起的总是小万。小万叫万超,武进区南夏墅人,在王娟英眼里,他这个外来人就像“家里人”一样亲。

2008年,万超作为我省苏南地区首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进入清溪村委工作,扎根基层8年,记下了2000余条民情日志,从为民服务到利用所学创新,万超在农村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创办助学会

清溪村委正处于撤村建居的城市化进程中,万超在村里主要负责任务繁重的社区建设工作。只要是工作日,万超总会怀揣笔记本,带着社工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记录下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工作8年来,2000多条民情日志记下了他在清溪村工作的点点滴滴。

“奚杨村村民奚秋君反映孩子无人辅导,因身体和经济原因无法送托管班。”这是万超2013年5月15日写下的一条民情日志。奚秋君是一名视力残疾女村民,丈夫是工人,女儿上小学,家境贫困。村里帮助她开了一爿推拿店后,家庭状况才略有起色。2013年助残日前夕,万超对她进行回访,得知奚秋君正为孩子的功课发愁。“我和丈夫都没什么文化,雕庄又没有学生托管机构,东边要到戚墅堰,西边要到茶山,接送不方便,费用还贵。”一连几天,奚秋君的这句话都回荡在万超的耳边,雕庄还有多少村民、外来务工家庭有这样的需求?

那年暑假开始,万超与奚秋君的女儿结对助学。第二年,万超和社工、大学生志愿者抱成团,创办了公益服务性社会组织——青励助学会。如今,青励助学会定期为41名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助学服务。

二维码徽章

万超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善于结合日常工作思考创新,发挥专长服务居民。

“清溪村82岁的老人庄玉(化名)走失两天两夜,最后在雪堰镇才找到。”这是万超2014年5月的一条民情日志,正是这次偶发事件,促成了防走失二维码徽章的诞生。

万超回忆,庄玉老人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2014年5月的一天,老人在家门口散步,突然心血来潮想去戚墅堰看女儿。老人出门后不知怎么走错了路,结果一路向南走到了雪堰镇。两天两夜后才被热心市民发现并报警,此时,家里早就乱成了团。事后,万超上门,老人回忆起露宿街头、挨饿受冻的经历,让他受到触动。经过深思熟虑,万超运用专业特长设计出防走失二维码徽章,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人只要将徽章别在老人的衣服上,老人一旦走丢,发现的市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老人的相关信息和家人联系方式。目前,这种徽章已经在清溪村180余名老人、幼童及天宁区18家养老机构的250多名老人身上投入试用。

志愿者联盟

“清溪村村民张志伟家的电脑经常坏,维修不便。”这是万超2008年8月写下的一条民情日志。七旬老人张志伟居住在清溪农民别墅小区,是村里的空巢老人。子女为了父母平时能多了解外界的情况,特意买了一台电脑给他们夫妇,但在使用过程中,老人经常遇到软件或硬件上的问题。万超在开展基层工作中,就多次帮张志伟维修过电脑,类似的民情日志也有不少。这引起了他的思考,村里的中老年人不少,子女大都离开村子搬入城区生活,遇到家电故障往往不能及时修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万超和另外4位社工一起发起成立了天宁区晨曦青年志愿者服务联盟,仅是家电类维修至今已服务居民1000余人次。同时,“晨曦”还开展了理发、环境整治、交通文明劝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

万超说,2008年到2013年,当时的民情日志完全是纸质记录,从2013年开始全区使用电脑记录,不管形式如何变,他都会把民情日志继续写下去。“日志也是村民的声音,村干部应该听!”

驻村民情日记【篇9】

关于农村民情考察日记

1月30日多云

今天是农历年二十七,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家家都忙碌着准备过年,村里热闹起来。我站在村委会门囗,看着匆匆而过的村民和不时传来的打趣声、嬉笑声,为村民能过个祥和、快乐的春节而高兴,尤其是返乡务工人员的归来使这个僻远、沉寂的山村充满活力,真让人兴奋。我兴奋着同时也思考着:

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选择适当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如何帮助**村找出一个符合**村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道路,是我所焦虑的问题。

经过40余天对192户村民走访了解,**村基本情况为:**村属石芫乡较僻山村,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前后相距6公里的狭长山谷中,全村共有农户246户,人口1150人,其中劳力461人,常年在县域外务工人员276人,占总劳力59%,在村外县域内务工人员118人,占总劳力25%,外出务工人员合计394人,占劳力总数461人的85%,村里常住人口基本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村现有农田555亩,山地11800亩,全年人均收入1400元左右,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寄回收入。村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少量甜叶菊,山地主要为工业林业及少量油茶、毛竹,农产品主要为自产自用,商品活动较少。**村主要矛盾在于留村劳力太少,劳力缺乏成为**产业发展和结构...

11月16日星期三多云见阴

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第二天。

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计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继续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今天,村干部将陪同我们访问贫困户,我有些疑惑:“这里条件很好呀,怎么也有贫困户呢?”陈支书告诉我,村里有几户孤寡老人,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是很贫穷的。我们步行到了今天访问的第一户,这是一栋原来六、七十时代的老木房子,木质窗格镂空着“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颗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间,彰显着当年的些许辉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砖瓦洋房中却显得格外寒酸。房檐下,杂乱堆放着几只南瓜、一堆红薯,还有一架许久未用了的石磨,悬挂着的竹竿上晾晒着几件已经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户主张奶奶已经82岁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与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儿子相依为

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了解到情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

第二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向我们道谢,念叨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陆续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原因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体现社会的温情。

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等问题。

在鸟儿岭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乡镇医院住院全免费的农村合作医疗,镇里也正在修建敬老院,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正

在慢慢解决,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5月6日上午 星期三

今天,我和水利局、扶贫办的几位同志前往三皇乡荣田村,还未到目的地,沿路经过龙江乡的西河村、百寿镇的白果村、三皇的桐木村,三个村委都有人值班,有的村委还有农友在村委收看远教节目,天高气爽,党旗飘飘,禁不住停车驻步,与农友聊聊农家事,共同体会党的惠农政策。

在龙江西河村,范汝繁支书正忙着收看有关柑橘种植技术节目,看见我们意外光顾,主动迎来,聊到了远程教育和基层队伍建设,范支书说,远教设施帮了村委的大忙,这几年西河村,夏橙面积逐年扩大,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总要到县乡请技术人员,现在遇到一些小的问题,我们借助远教电教就可以了。支书

还很激动地谈起支书考公务员的事,说“我们乡的双江支书盘松宝参加了考试,听说考得不错,太替他们高兴了,感谢党委的关心。”

在百寿镇白果村,问到参加支书考试的罗正方,他动情地说“虽然我这次考得不是很好,但是非常感谢组织的信任和支持,这几年县委对白果村支持相当大,驻村工作队发挥重要作用,村委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三皇乡桐木村,支书蒋德超对新建的村委楼和我们挂点时配套的办公设备相当满意,说“村委楼是我们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去年县委政府又给我们增资,干部上班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也比较满意”。

回想这两年中,我们克服困难,增加村干部工资和筹建村委办公楼,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们党的政策对基层的倾斜,一种责任和愉悦感觉在心头久久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