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优选十二篇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优选十二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1

主题:整数的综合运用

难度系数:*****(五颗星)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理解整数的正负概念和大小比较方式;

2.掌握整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3.掌握整数乘除的计算方法;

4.实际运用整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整数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整数乘除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实际应用整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识

同学们,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数学中,我们有很多种数,比如正数、负数和零,我们把它们叫做整数。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下整数的综合运用。

2.整数的正负概念和大小比较方式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吗?正数是指比零大的数,一般用“+”表示;负数是指比零小的数,一般用“-”表示。那么,如何比较整数的大小呢?当两个整数同为正数时,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数值大小;当两个整数同为负数时,我们同样可以比较它们的数值大小;当两个整数一正一负时,我们直接比较它们的绝对值大小,绝对值大的整数就更大。

3.整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掌握

同学们,对于整数的加减,我们该怎么进行计算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加减的符号。若符号相同,则可以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或相减,结果与原符号相同;若符号不同,则可以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结果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相同。

4.整数乘除计算方法的掌握

同学们,对于整数的乘除,我们该怎么进行计算呢?同正数的乘除计算方法相同。对于两个整数相乘,如果符号相同,则结果为正数;如果符号不同,则结果为负数。同样,对于两个整数相除,如果符号相同,则结果为正数;如果符号不同,则结果为负数。

5.实际运用整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我们其实可以用整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赛跑中,甲跑手跑得快了乙跑手10米,此时,甲跑手落后乙跑手多少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整数加减知识来解决。根据题目,我们可以设乙跑手所跑路程为x米,则甲跑手所跑路程为x-10米,所以甲跑手落后乙跑手的距离为x-(x-10)=10米。

同学们,你们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应用,是不是感觉很有成就感呢?

6.作业布置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整数的综合运用,但是要把整数的知识掌握好,还需要多多练习。接下来,请你们完成本课程的练习题。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2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加减法运算的进一步学习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3.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与掌握。

2. 针对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与教辅。

2. 数学习题册。

3. 针对加减法的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加法运算的复习与拓展

1. 教师引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加法运算的相关知识。回顾一下,加法是什么运算?可以用简单的话语来解释一下吗?”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数的运算。”

3. 教师出示一些示例算式,例如23 + 17 = ,45 + 32 =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巩固他们对于两位数加法运算的掌握。

4. 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加两位数,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法运算

1. 教师出示一些示例算式,例如41 + 28 = ,56 + 37 = ,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法的运算规则。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板书或者口头回答的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算式问题。

3.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齐个位与十位,逐位相加,并将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上,从而得到最终的运算结果。

第三课时: 减法运算的复习与应用

1. 教师引入:“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了加法运算的知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减法运算。回顾一下,减法是什么运算?可以用简单的话语来解释一下吗?”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一个差的运算。”

3. 教师出示一些示例算式,例如53 - 27 = ,78 - 42 =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巩固他们对于两位数减法运算的掌握。

4. 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减去两位数,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

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法运算

1. 教师出示一些示例算式,例如72 - 35 = ,84 - 48 = ,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板书或者口头回答的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算式问题。

3.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齐个位与十位,逐位相减,并将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上,从而得到最终的运算结果。

第五课时: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小明有48个苹果,他卖掉了27个,现在还剩下多少个苹果?”或者是“小明在学校放了45个气球,他又把其中的27个带回家了,现在学校还有多少个气球?”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讨论与计算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报告他们的答案与解题思路。

4.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总结出运用加减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思路。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的概念与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他们通过课堂练习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了运用加减法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例题的引导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动力,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3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几何形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能够辨认常见的二维几何形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b. 能够根据几何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c. 能够准确绘制给定几何形状;

d. 能够描述几何形状的性质,如边长、周长等。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观察、感知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

b. 培养学生分类的思维和观察几何形状的能力;

c. 小组合作,经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对话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b. 强调观察、思考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c. 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的美感和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能够辨认常见的二维几何形状。

2. 能够根据几何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准确绘制给定的几何形状。

2. 能够描述几何形状的性质,如边长、周长等。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PPT;

2. 角形、直角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形状的卡片;

3. 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

教师利用PPT呈现一系列几何形状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与同桌合作,尝试给这些形状分类。

Step 2:引入新课(10分钟)

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和定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形状,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形状的特征和区别。

Step 3:合作探究(15分钟)

1. 教师将角形、直角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形状的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类并整理。

2. 学生分小组比较各自的分类结果,合作讨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要点。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形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分类结果。

Step 4:知识展示(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展示绘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绘图纸上绘制给定形状。

2. 学生在绘制完成后,互相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并互相评价。

Step 5: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巩固练习的纸张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批改答案。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几何形状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要概念和技能。

七、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一些特定的几何形状,并在作业本上画出来。

以上为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的一个主题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4

标题: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计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思考解决方法的能力;

2. 控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规范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交通等,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加减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2. 知识点讲解与操练(30分钟)

解释和讲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操练。例如,计算生活中的购物账单、公交车站牌上的人数等。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实际问题解决(4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组内成员彼此交流解决。例如,“小明买了一本数学书,花了25元,又花了30元买了一本英语书,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学到的加减法应用于解决问题中。

4. 总结与归纳(1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方式:

1. 教师讲解与解题示范;

2. 小组合作探究;

3. 整体讨论与交流;

4. 归纳总结。

六、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运算准确性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成果、课堂讨论等来评估教案的有效性。

七、教学拓展: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际问题,并延伸到其他领域,如时间、空间等,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施,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且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规范和步骤的掌握,下一节课可以适当加强对解题步骤的讲解和操练。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5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加减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2)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3)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用竖式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自觉地进行加减法的能力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2. 难点:加减式中借、进位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 教师使用实物道具展示一些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口算求解。

2.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活动二:讲解新知(15分钟)

1. 要点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2. 要点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活动三:数学游戏(20分钟)

1. 分成四人一组进行竞赛活动,每个小组配备一套计算卡片。

2. 每一轮小组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题目进行计算,首先回答正确的小组获得积分。

3. 游戏结束后,计算积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活动四:合作探究(15分钟)

1.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并用竖式记录下他们的解题过程。

活动五:拓展练习(20分钟)

1. 学生个人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出现错误较多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六:课堂小结(10分钟)

1. 请几个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并对他们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强调加减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游戏和小组合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借、进位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下一次教学要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6

主题:如何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基本数学符号和运算法则,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了解数与数之间、数与形之间、数与图之间等数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通过授课,让学生学会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并培养其数学创新意识,开拓数学思维的广度。

二、教学准备

1.讲解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音响设备。

2.教学素材:全科五年级数学教材、以往做题出现的错误例子。

3.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宽松、舒适,整齐明亮,有数学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在数学教学前,先让学生明确,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课程中,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让学生明确数学的重要性,并为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接下来,可以用一些并不复杂、却轻松而有趣的例子来为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解题经验和方法。例如,有八个等分的空杯子,利用水平仪、量杯、香蕉等工具来解决一些有关数学问题。

2.解题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一些常见的数学题进行演示,逐步分析问题的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一个面积问题时,进行尝试变换、逆向推理、归纳及其他有助于理解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解题思维方法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更加灵活、了解地处理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教学总结

在教学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其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好地为下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形成有关数学问题的解题思维能力。同时,无论是解决常见、基础的问题,还是处理复杂、更为抽象的问题,学生都能够自信、迅速和准确地解决问题。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7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整数概念的引入和运算

范文: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整数,并能够正确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学会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整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整数的概念引入。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实际问题的整数运算解决。

教学准备:

1. 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第一单元)。

2. 教学课件和视频素材。

3. 预先准备的实际问题练习题。

教学过程:

引入整数概念(15分钟):

1. 展示带有正负数线段和数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数轴上代表了哪些数。

2. 引导学生想象有没有负号的数存在,例如:如果0表示一条河流的中心,那么河水上方的高度可用正数表示,河水下方的深度可用负数表示。

3. 引导学生发现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关系,并解释数轴上负数的表示方法。

整数运算(25分钟):

1. 教师出示加法和减法的符号,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含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解释正数和负数相加减的规律。

3. 通过课堂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实际问题解决(3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整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正数和负数的运用场景,并解释对应的运算方法。

3.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方案。

课堂总结(10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鼓励学生将所学整数运算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整数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能够对整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学会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在引入整数概念上,有些学生还存在困惑,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图示进行解释。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8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数学游戏——数独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独的规则和解题方法;

(2)掌握基础的数独解题技巧;

(3)熟悉数独游戏的过程和乐趣。

2. 过程与方法:

(1)讲解数独的规则和解题方法;

(2)分组学习,共同解决数独难题;

(3)交流和分享解题过程;

(4)提高团队协作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2)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3)激发学生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学习数独的规则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难点:

(1)解决较难的数独题目;

(2)通过团队合作解决数独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教学准备:

(1)准备数独游戏板和题目卡片;

(2)准备白板和彩色粉笔;

(3)准备小组名牌和奖励物品。

2.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复习数学游戏“数独”;

(2)出示一道中等难度的数独题目,由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解答;

(3)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数独难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3. 学习新知:

(1)讲解数独的规则和解题方法,包括填入数字时只能从1到9,每行每列每宫只能出现一次等;

(2)教授简单的数独解题技巧,如找唯一数字、剪枝法等;

(3)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已有的数字,运用已有数字推测其他空格中的数字。

4. 培养学生能力:

(1)让学生分组进行数独游戏,每个小组一张数独难题;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3)记录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便于后续讲解和总结。

5. 总结归纳:

(1)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前白板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归纳出解题方法和技巧;

(3)对于难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讲解和提问。

6. 进一步探究:

(1)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数独难题;

(2)提供更多的数独题目卡片供学生练习。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数独的规则和解题方法,体验到了团队协作和分享的乐趣。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解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难题,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解决难题时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指导。因此,教师将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引导学生解决更复杂数独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9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dG15.cOm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并能写出1-100以内的所有整数;

2. 能按照规定的顺序读写和排序1-100以内的整数;

3. 能灵活运用“比”字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4. 能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5. 能准确地用不等号表示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6. 能熟练掌握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

7. 能熟练解决加法和减法综合运算题目;

8. 能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 能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整数计算问题;

10. 能理解“=”,“+”,“-”,“”,“≤”,“≥”等数学符号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并能写出1-100以内的所有整数;

(2)能按照规定的顺序读写和排序1-100以内的整数;

(3)能灵活运用“比”字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4)能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5)能准确地用不等号表示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6)熟练掌握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

2. 教学难点:

(1)熟练解决加法和减法综合运算题目;

(2)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整数计算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整数?整数有哪些?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如高楼大厦的楼层、银行卡上的余额等,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事物都可以用整数表示。

2. 认识整数:

(1)教师首先写出1-100以内的所有整数,并让学生依次念出;

(2)教师借助幻灯片或黑板等教具,向学生展示1-100之间的整数,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整数是由负数、零和正数组成的,并向学生解释每个数的含义。

3. 排序整数:

(1)教师出示一组混乱排列的整数卡片,并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排序整数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4. 比较并表示整数的大小关系:

(1)教师出示两个整数,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比”字来描述;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

5. 不等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1)教师出示一组比较式,如1020等,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式子的含义;

(2)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写出其他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并用不等号表示。

6. 加法和减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二年级学过的加减法,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原则;

(2)教师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示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写出结果;

(3)教师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练习。

7. 解决加法和减法综合运算题目:

(1)教师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综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计算和解答,掌握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并进行练习。

8. 实际问题解决:

(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买菜找零、行走路程计算等,并让学生通过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9. 整数计算: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整数计算的规律和方法,并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解答;

(2)教师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练习。

四、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以上是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的相关主题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10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数的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应用;

(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4)能够应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操作思维能力;

(2)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的定义和应用

(1)了解加法的定义:将两个或多个数或量相加得和。

(2)理解加法的应用:计算总数、补充数量。

2. 减法的定义和应用

(1)了解减法的定义:将一个数或量由另一个数或量减去得差。

(2)理解减法的应用:计算剩余量、比较数量。

3.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1)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交换律、结合律。

4. 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

(1)通过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加法的定义和应用

1. 导入前期知识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加法的具体应用场景,如购物时计算商品的总价、数珠子的数量等。

2. 引入新知识

(1)对加法的定义进行讲解和说明,强调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或量相加得和。如:3 + 5 = 8。

(2)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互动,巩固对加法定义的理解。

3. 实际操作

(1)提供一些具体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和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加法问题,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和解答。

第二课时:减法的定义和应用

1. 导入前期知识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描述减法的具体应用场景,如购物时计算找零、算钱的数量等。

2. 引入新知识

(1)对减法的定义进行讲解和说明,强调减法是将一个数或量由另一个数或量减去得差。如:8 - 5 = 3。

(2)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互动,巩固对减法定义的理解。

3. 实际操作

(1)提供一些具体的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和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减法问题,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和解答。

第三课时: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1. 复习前两节课内容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应用。

2. 引入新知识

(1)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讲解和说明,如加法的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的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减法的运算规则等。

(2)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运算规则问题,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和解答。

3. 实际操作

(1)提供一些具体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和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设计一些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的问题,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和解答。

第四课时: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

1. 导入前期知识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综合应用场景,如计算信封里的纸币总额、分配零食等。

2. 实际操作

(1)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加法和减法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和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综合问题,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和解答。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综合题目解答

设计一些综合题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知识,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操作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在评价方面,可以通过课堂练习、综合题目解答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11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教学主题:认识和运用分数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读写分数表达式;

2. 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意义;

3. 能够将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小数;

4.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带分数线的卡片;

3. 学具:分数乘法表、分数分割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提问:你们上过了解过分数吗?

2. 学生回答并交流。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1. 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 根据教材内容,示范阅读表达分数。

三、游戏活动(15分钟)

1. 分组进行“分数速算”游戏。

2. 准备10道分数题目,每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写答案。

3. 计时,看哪个小组答题正确并最快。

四、课堂练习(20分钟)

1. 反复练习分数加减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2. 小组竞赛:每组10道题,比较哪组答得最快且正确无误。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

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矩形图,并分割成若干小部分。

2. 让学生将所分割的小部分表示成分数。

3. 提出问题,如:灰色部分面积占总部分的多少?

4. 结合实例,让学生计算出答案。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堂练习的剩余题目,做到熟练掌握分数运算。

2. 查找与分数相关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分数运算,写下来并谈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游戏活动、课堂练习、巩固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了认识和运用分数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实例的引导,将分数概念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数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对于解题思路和方法也有了更明确的理解。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篇12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应用整数概念和四则运算;

2.掌握计算量的概念和相应应用能力;

3.学会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整数的概念和应用;

2.四则运算的应用;

3.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整数的应用;

2.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教学素材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1.引入整数的概念和应用;

2.师生互动,复习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Step 2:整数的分类和应用

1.巩固正负数的概念;

2.学习整数的分类和应用;

3.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Step 3:整数的四则运算

1.复习整数的概念和应用;

2.引入整数的四则运算;

3.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练习;

4.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练习。

Step 4: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1.引入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概念;

2.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讨论;

3.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

1.教师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和练习题的完成,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应用,以及整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引导和讲解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练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