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优质十篇)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优质十篇)。

为确保活动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1

一、目的与意义:

庆祝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传承劳动节要劳动的精神娱乐大众放松身心。

二、活动内容。

(一)后山拔草。

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经过小组长检查完成所负责区域的拔草任务后方算拔草任务完成。

(二)清扫校园。

分成八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经过小组长检查完成所负责区域后清扫任务完成。

(三)玩游戏:

1、千里走单骑

每队一名队员竞赛规则分四队。竞赛在规定的路程内谁能将自行车骑地最稳最慢的`即为胜利者。

2、鲁宾逊漂流记

依照主持人的要求竞赛规则4名队员每人手拿一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在乒乓板上保持平衡越过预先设置的障碍物最后又快又稳达到目的地的为胜利者。

3、快乐呼啦圈

一边摇着呼啦圈竞赛规则由四人上场比拼。一边衣着手中的别针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先穿够25枚别针并保持呼啦圈不掉就算胜利。

4、四人五足

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为赢。竞赛规则分四组比赛。

5、澳洲袋鼠

双脚放入麻袋中竞赛规则各队抽三名队员上场。跳到折返点处咬下终点处悬挂而下糖果最先回到起点的队为胜。

6、为歌狂

每组的人轮流比赛胜利者再进入下一轮比赛。竞赛规则采取淘汰赛方式5人为一组。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文件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学校关于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相关要求,结合本学期工作实际,特制订xx学年第二学期劳动素质教育周(简称劳动周)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部门分工

(一)学工部:负责协调教务处、后勤处、各学院开展劳动周;根据运行情况,不断完善劳动周管理办法;协调解决劳动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务处:安排各学院开展劳动周具体时间;负责理论课课件开发;组织实施网络理论课教学。

(三)后勤处:在校园划分劳动区,分区安排劳动周实践课;提供劳动工具;制订实践课内容与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对各学院劳动周实践课进行考核。

(四)各学院:负责劳动周理论课、实践课的学生组织与管理;对每位学生进行理论课及实践课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上报学工部劳动素质教育科。

三、时间安排

(一)劳动周劳动实践课为周一至周日的上午7:00—9:00,中午13:00—14:00,下午16:30—17:30。

(二)劳动周网络理论课可以按照xx第学期学生劳动素质教育周时间安排集中学习。集中学习时间:周一至周五的上午10:00-12:00,下午14:30-16:20。学习地点由辅导员老师申请教室。其他课余时间学生可自行安排。

(三)每周日下午,在学工部和后勤处的共同指导下,各相关学院做好劳动工具等过渡交接工作。

四、具体要求

(一)内容安排

1.实践课内容为校园卫生清扫与保洁。

2.理论课为劳动教育的内容、意义学习,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等。

(二)劳动实践课标准

1.无落叶杂草、无污渍积水、无废土石块、无纸屑烟头等垃圾废弃物;

2.草坪、绿化带无纸团、塑料袋等废弃物;

3.有效维持责任区内秩序、及时纠正责任区内的违章行为。

(三)劳动理论课标准

1.要求以班级为单位严格按照课表上好理论课;

2.各班级辅导员为课程总负责人,要组织上好劳动教育理论;

3.理论课程以线上网课为主,线下专题讲座为辅。

(四)完善保障机制

1.加强安全保障。各学院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劳动工具设备使用、活动流程、个人卫生防护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

2.加强宣传引导。各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五、课程考核标准

按照学校年人才培养计划,劳动课程教育计2学分,分为劳动实践课程和劳动理论课程。

(一)劳动实践课考核标准:(50分)

1.规定的时间内在岗劳动,不擅自离岗、不迟到、不早退。(10分)

2.注意文明礼仪,文明使用工具、不打闹嬉戏、不说脏话、不乱涂乱画。(10分)

3.卫生区内地面干净整洁、道路和绿化带无果皮、纸屑、塑料袋等杂物。(10分)

4.卫生区内的公共设施做到无小广告、无损坏。(10分)

5.整洁干净、环境优雅、和谐统一、温馨舒适。(10分)

(二)劳动理论课考核标准:(50分)

1.遵守上课纪律,没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上课秩序良好。

2.认真学习网络课程,积极参与研讨,有创新思维。

(三)课程考核

1.劳动周教育课程总分为100分,为劳动实践课分数和劳动理论课分数之和,辅导员可结合学生在劳动周中的实际表现打分,根据分数评为优、良、合格、不合格。评为不合格的学生,劳动教育学分不能获得,需要按照要求进行重修。

2.各学院把学生的劳动课程成绩在学期末交到学工部进行备案,学工部审核后向教务处反馈学生劳动课程成绩,教务处及时录入学生成绩系统。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3

一、指导思想: 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通过“爱劳动,庆五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劳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能为他人、为集体服务,从而萌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具体安排:

1、时间:20xx年4月23日——28日

2、地点:各班

3、参加对象:全体教师和幼儿

4、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教师

5、活动内容:

小班活动:

1、初步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回忆生活中的经验,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知道他们的.辛苦。

2、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如:收拾玩具物品,拿拖鞋,倒垃圾等。

3、结合“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组织一节专门的谈话活动。

中班活动:

1、加深理解“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2、为班级做一件事情,如:整理图书玩具,抹桌椅,浇花等。

3、手工制作“美丽的花”组织幼儿将自制花朵送给幼儿园的劳动者,并说一声祝福的话。

大班活动:

1、幼儿自己能清楚的讲述“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2、为幼儿园做一件事情,如:幼儿园公共场所捡垃圾,擦洗墙壁瓷砖、楼梯扶手、门、窗台等(安全的场所)。

3、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幼儿园制作好慰问礼物和心意卡。介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了解不同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同奉献。父母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帮助孩子发现在节日里正在工作的人。

三、注意事项:

1、各班活动前根据方案要求写出活动设计(五大领域任选一门)并在周计划中予以具体安排落实。

2、活动期间组织有序,注意幼儿的安全。

3、节日过后,回到幼儿园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以及自己做了的事情。

4、各班活动结束后把本次“爱劳动,庆五一”主题活动以教学设计的形式上交保教处。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渝教基发〔20xx〕26号)精神,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县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强化劳动实践。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学段落实劳动教育和实践要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和实践,避免“一刀切”。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使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一是纳入课程。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安排,对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将劳动和劳技课有机整合,小学和初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普通高中开好通用技术课程,职业高中落实实作实训课程,确保劳动教育课程落实落地。

二是融入学科教学。在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利用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通用技术教育课程,加大劳动观念、生活态度和动手操作、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劳动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周边自然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形成校本劳动教育特色。三是编写指导手册。学校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二)明确劳动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创新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承担家务劳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常规劳动教育实践的同时,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三)强化劳动实践体验。

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要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校外劳动锻炼,并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劳动。

1.明确日常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基本要求。对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个人内务整理、形象打理、卫生习惯养成、书桌收拾管理等提出明确细化的要求,形成常规、保持常态。

2.加强校内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美化校园活动,校内一切劳动任务尽可能归于学生,学校所有公共场地卫生、绿化带等要合理安排到班级,由班级负责卫生打扫和打理,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3.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各学校要建好劳动实践教室或实践基地,结合实际,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与农作物或饲养小动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区”,予以精心呵护。农村学校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设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城镇学校可联系或利用当地场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职教实训基地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布置劳动实践作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基地劳动、助农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课辅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创造发明、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布置等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公益性岗位,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平台等。

4.明确家务劳动实践任务。抓住衣食住行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引导孩子自觉参加劳动,并持之以恒,每期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每周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做饭、洗碗、洗衣、扫地、内务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假期明确一定家务实践劳动任务,可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5.积极搭建劳动教育活动平台。一是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要结合实践落实每位同学岗位任务和责任,为同学和教师在某方面服好务;学校要探索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的清洁卫生、值周值日、检查评比、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让学生参与策划和具体落实。二是搭建平台,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我爱我家”家务劳动、“我爱学校”成长劳动、“我爱公益”志愿劳动、“我爱自然”体验劳动等,同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组织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去体验交警、教师、清洁工人、建筑师、医生等不同职业。三是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开展劳动小模范评比,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其养成自立自强的品质。四是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资源,建设一批劳动实践基础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特长,开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结合当地实际,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整合中职学校农学、旅游、电子等专业师资力量,深入中小学开展劳动技能指导。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夯实基础。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反思总结,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

(五)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一是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精品课程,每学年开展劳动教育优质课竞赛活动,开展班级学生劳动课展示活动;二是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汇报和劳动小模范评比活动;三是根据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择机开展县级观摩、展示和技能竞赛活动;四是开展劳动基地创建和县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评选活动;五是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多举措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动劳动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成立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教学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抓的领导小组,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落地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整合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等,引领保障好劳动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劳动教育宣传,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二是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三是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四是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条件保障。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逐步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建成质量保证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场所。学校每期应安排一定的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内外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

(四)加强风险防控。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完善督导评价。将学校劳动教育纳入综合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督导办法,定期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并将督导结果反馈公开,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5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我校四从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要求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从孩子入学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还要具备整理家务的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才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从入学背书包整理书包,摆放学具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3、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4、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5、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6、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7、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8、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9、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和家庭、社会结合。

2、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四、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0xx年x月

五、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四从劳动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动员与部署。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宣传窗,对外显示屏、小广播、信息化载体等,向家长、学生宣传四从劳动活动意义,形成人人参与,扩大“四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3、把“四从劳动”教育贯穿于整理书包、家务劳动、卫生扫除、快乐小农夫等社会实践活动中。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6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教育教学“三进”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基本原则

(一)全面发展原则。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技并修原则。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充分挖掘行业企业、专业特色等可利用资源,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

(三)注重实践原则。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

1.把握劳动精神基本内涵。通过校内外各类宣传平台,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各教学单位通过专题报告、劳模宣讲会、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各系)

2.营造劳动教育氛围。通过在学生的毕业资格审核、各类实践考核、奖励项目评选等环节要求学生有参加劳动教育的经历,增强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积极性。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进校园开展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邀请专家进校园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示范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宣传部、团委、各系)

(二)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3.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内容,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课程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理论课教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择业观。实践部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分类实施,每生在校期间至少完成4学时劳作实践服务,活动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匠心匠行”项目。思政课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团委、思想政治教学部、各系)

4.设立学年劳动周。各教学单位结合专业实际,根据专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计划安排,利用寒暑假期间,分层分类,有序组织每个学生在每学年的劳动周里集中开展劳动实践。各教学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团委、各系)

5.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整合校内外资源,每个专业群至少建立一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结合专业识岗、习岗、顶岗等教学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到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参加劳动活动1次以上,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增强学生对劳动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责任单位:各系)

6.科学劳动教育评价。以第二课堂劳动实践教育开展为抓手,详细客观记录每个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第二课堂劳动教育活动及实践累计劳动成绩,按照相应学期16学时为1学分的标准转换学分,如实记录。(责任单位:团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思想政治教学部、各系)

7.树立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学雷锋活动、“技能之星”、劳动实践“服务模范”评选等为抓手,每个专业群每年至少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1次,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对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并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团委、宣传部、教务处、各系)

(三)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8.广泛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以“服务育人”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设立家庭生活服务岗,以班级团建为载体,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1项倡导回归家庭式开展清洁、美化、烹饪等家务劳动,在孝道文化中传承劳动精神,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团委、后勤与资产管理处、教务处、各系)

9.深入开展专业生产劳动实践。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设立专业技术服务岗,每个专业群每年至少开展2次,以社团、项目化志愿服务团队为载体,进入社区、公共开放场馆、敬老院等提供电子信息产品的检测、维修和保养等服务,提升劳动技能。设立礼仪示范服务岗,每个专业群每年至少开展1次,依托院学生礼仪队,为学院大型对外会展、赛事承办、研讨会议、接待参观等活动提供服务,在礼仪实践中彰显劳动价值。同时与“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责任单位:各系)

10.积极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结合“苏小能”志愿服务进社区、车站、养老公寓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各级各类项目平台,开展“小能公益微课堂”“手绘乡村”“益青春·助环保”“一日义工”等劳动实践专项活动,通过技术技能服务,公益活动实践、环保知识宣传等方式,引领在校青年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设立校园文明服务岗,以企业管理7S要求为标准,开展校园文明管理,在阅览室、公寓开放区、实验实训室、公共会议室进行清洁整理、安全维护,涵养劳动素养。设立绿色生态服务岗,在宿舍设立责任区,以共享发展为理念,参与垃圾分类、卫生清理、城市清洁、公益服务等活动,在践行环保中转变劳动观念。(责任单位:团委、学生工作部、后勤与资产管理处、教务处、对外交流与校企合作处、各系)

(四)加强劳动教育研究

11、鼓励和支持学院广大教师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建立具有苏工特色的劳动教育研究体系。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校级劳动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学生工作部负责落实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养成习惯、素养、管理的研究课题5项及劳动教育论文发表10篇以上,教务处负责落实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开展、管理的研究课题5项及劳动教育论文发表10篇以上,每个教学单位结合产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课题以及劳动教育论文发表各1项以上,聚焦劳动教育开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着力解决劳动教育的瓶颈问题,组织编写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读本,组织研发展示劳动过程、劳动安全要求的数字资源,梳理遴选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形成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工作部、质量保障中心、各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党政办公室、宣传部、团委、教务处、人事师资处、科技处、学生工作部、对外交流与校企合作处、质量保障中心等相关部门和系(院、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劳动教育改革工作机制。负责全校劳动教育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劳动教育组织及学分认定机制和制度等工作。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劳动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各教学单位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小组,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统一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避免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软化和形式化的问题。

(三)加强宣传引导。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教育效果,注重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加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7

活动目的:

1、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2、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他们用劳动为大家服务,有尊敬和热爱他们情感。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准备:

1、挂历一本、幼儿带家长工作照一至两张。

2、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人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的工作录像片断。

活动与指导:

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1)教师请幼儿认读5月1日,提示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字是红色的?是什么节日?谁的节日?

(2)讲解“五一”节的`来历,告诉幼儿这是全世界劳动、工作的人都过的一个节日。

2、认识谁是劳动的人,他们都做哪些工作。

(1)观看录像片断,边看边穿插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劳动者是用自己的劳动为大家服务的人。

(2)谈谈自己身边的劳动者。请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拿出家人的照片说一说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工作和小朋友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尊重他们。

3、师生共同布置“劳动的人最光荣”的展览,将家长工作照装饰后张贴在上面。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8

一、指导思想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他们花钱如流水,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差,往往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我校将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全体学生深入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

二、活动目标:

1、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明确劳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劳动是无上光荣的。

2、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明白劳动不只是动动手脚,而是手、脑、心、神并用的一种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开发智能,促进大脑发育,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有用的人才。

3、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定期参加劳动基地的活动,通过实践得到知识和技能。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月动员工作,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大家能积极行动起来,做学校里的热爱劳动小标兵,做家里的热爱劳动小成员。

(二)实施阶段(5.6—5.25)

1、在5月13日母亲节这天进行“今天我当家”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2、组织一次主题班队会:“劳动最光荣”。

3、各班出好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黑板报。

4、组织一次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为主题的中队活动。

(三)总结阶段(5.26—5.31)

1、围绕本月的主题教育,各班组织学生交流心得感受。

2、各中队推荐评选2名“劳动之星”。

3、各中队上交一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总结。

4、资料图片整理装订。

五、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按学校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2、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收到实效,避免走过场。

3、活动形式要多样,并及时总结。

4、所有活动都请形成文字材料,并请积累相关的活动照片素材。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切实强化、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大教育、大德育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主动争取社会、家庭的通力协作,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合力,开创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活动地点: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活动时间:

节假日、劳动课

四、参加人员:

学校师生

五、活动形式:

以组为单位,由班主任带领轮流开展活动。

六、活动内容:

1、劳技课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劳动教育。

2、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学习。

3、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体验。

4、家庭劳动深化。

七、活动要求:

1、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班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等,认真落实,使劳动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劳动实践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各班也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

3、点面结合,注重实效。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重点做好劳动实践活动,兼顾面上的工作,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全面参与。活动一定要围绕当地的实际需要展开,努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加强教育,注意安全。在活动之前,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劳动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其自觉遵守活动守则,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劳动周活动方案大学生 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区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工作目标

(一)劳动教育育人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二)劳动教育工作目标

用2-3年时间,统筹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编制校、区两级劳动教育资源图谱,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具有黄陂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建立一批课程完善、管理细致、师资深厚、场地多样的劳动教育基地,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先进示范校,首批示范校中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其中城区1所、乡村1所)。

三、工作措施

(一)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1.开足开齐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根据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重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世界”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主张以及劳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统筹,并列入课程表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之中。

2.分层分级规划劳动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的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小学阶段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让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初中阶段要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高中阶段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本领,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3.有机有序与学科课程渗透融合。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要达成“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必须与其他学科课程、各类活动课程深度融合。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可以与劳动教育整合实施。

4.多元多维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日常家庭劳动日常化。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贯穿中小学始终。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要求孩子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学校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探索建立家务劳动清单(可参考附件《黄陂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清单》),家长要配合学校做好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情况记录,学校将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学校劳动实践规范化。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规划,建立学校劳动教育课表单、劳动教育项目清单、劳动教育评价单,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实施。在安排劳动教育实践时,杜绝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开设,不得挤占和挪用劳动实践时间。要根据学生情况,科学合理设计学校劳动项目(可参考附件《黄陂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清单》)。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劳动周时间不少于5天,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统一组织。

社会劳动实践多样化。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农业生产基地、工厂车间、制造基地、商业企业等,让学生参与一些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服务等劳动实践。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具有本校学生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鼓励各学科教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辅助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策划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5.主题引领,强化校园劳动文化建设。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结合实际,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优化劳动教育教学方式

各中小学要注重围绕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从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出发,把握劳动教育任务的特点,抓住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方式。

1.理论讲解透彻全面。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正面引导,指明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的危害,让学生明辨是非。加强劳动知识技能的讲解,让学生认清事理,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则,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术。讲解要与启发思考、示范、练习等结合起来。

2.淬炼操作精准到位。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会劳动。强化规范意识,注重从最基本的程序学起,严守规则,避免主观随意。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强化专注品质,注重引导学生对操作行为的评估与监控,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终。

3.项目实践务实笃行。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注重劳动价值体认,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选择和确定劳动项目。强化规划设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不断优化行动方案。强化身体力行,锤炼意志品质,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

4.反思交流入脑入心。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和结果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关联,避免停留在简单的苦乐体验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肯定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纠正观念上的偏差。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5.榜样激励情真意切。围绕劳动的精神追求,树立典型,激发劳动热情。注意遴选、树立多类型榜样,不仅要有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还要有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普通劳动者和同学。指导学生从榜样的具体事迹中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明确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努力向榜样看齐。

(三)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1.建立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各中小学校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黄陂区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目标分级表》(见附件2),结合本校实际,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完善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及家长的寄语评价、学校展开全校评选活动等评价方式,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有条件的可委托专业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况的调查,注重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时监测,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2.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管理考评。局基教科、区教研室等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将劳动教育有关要求纳入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等,建立《黄陂区学校劳动教育管理考评评分细则》(见附件3),定期分析、研判劳动教育有关情况。将劳动教育督查作为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科室对口包保督查的重点内容和相关部门常规督查的重点内容,以督促改、以督促效。各教育总支健全完善相应考核、监督机制,确保劳动教育全面开展。

(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1.因地制宜,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局基教科、安全科等部门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和配置劳动教育实践资源,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研学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特别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为中小学校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积极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各中小学校因地制宜,积极协调和引导学校附近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M.Dg15.com

2.多措并举,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局人事科、基教科、区教研室等要明确劳动教育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教育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聘评、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为学校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教师创造条件,推动全区中小学建立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区教研室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通过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全区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全区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配齐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人,负责劳动教育规划、组织实施、评价等。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的作用,利用少先队、共青团、党组织以及学生社团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家长及当地人力资源,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3.拓宽渠道,健全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各街乡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统筹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全区各中小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经费纳入年度经费计划,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积极倡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局有关科室要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部门联动,加强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要特别关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隐患,局基教科、安全科、体卫艺站等要根据相关规定定期督查,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要把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切实关注劳动任务及场所设施的适宜性。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操作规范,强化劳动过程岗位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要做好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学会自我防护,特别是要教育学生安全使用劳动工具和材料,切实保障劳动教育的安全顺利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加强领导。各教育总支、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挂帅、分管负责人主抓、多部门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架构,有序推进劳动教育。全区中小学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和分管主任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抓的领导小组,对劳动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制定落实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确职责,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分层分类,加强宣传。加强学生和家长宣传。全区中小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社区宣讲、网络媒体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确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让家长主动指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区劳动任务。加强社会公众宣传。区教育局和全区中小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等途径,面向社会宣传劳动教育的目的意义,引导企事业单位、博物馆、景区、产业园区、高新企业等,积极发挥社会责任感,在能力范围内为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智力支持,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协同育人合力,为劳动教育营造更优环境。

(三)完善评价,加强督导。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把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重点工作,完善督导办法,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对街乡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点内容予以全面推进,强化评价导向性,充分运用督导结果推动各街乡履行好主体责任。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重要内容予以重点跟进,对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学生劳动实践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督查和指导。督导结果要向社会公开,作为衡量各街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依托有关专业组织、教科研机构等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实践创新的潜能和动力。积极协调新闻媒体传播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思想,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先进学校、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