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作文

秋分作文

2025-05-31 秋分作文

秋分作文。

秋分作文 篇1

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秋分作文 篇2

时光匆匆而过,初中的七年级已经结束,我现在八年级的学生了。换了校区也换了语文老师,现在的语文老师是郭老师,她热爱传统文化,一直带领着学生做二十四节气手抄报的活动。她邀请我参加,我因为不了解,先观察了一期,发现挺好的,高高兴兴地参加了。

开始制作手抄报了,为了突出“秋分”的主题,我把“秋分”两个字写在了手抄报的正中间。因为秋天树的叶子大多是黄颜色,所以我的手抄报着重用黄色、棕色。

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银杏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着坚韧无比的品性。银杏树叶夏天是绿色的,到了秋天慢慢变黄。如一把把小巧而可爱的扇子,又像一群翩翩起舞的黄蝴蝶。所以我在手抄报上画了银杏叶。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还在手抄报上画了几个稻穗。文字部分介绍了秋分的知识点。

2021年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太阳运行至黄经180度,太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当天早晨6:00日出,黄昏18:00日落。秋分后,气温下降速度加快,农谚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秋分和春分这两天昼夜均而寒暑平。

由于我第一次参加制作二十四节气手抄报,没有经验,图画不够精美,而且用铅笔写的字。郭老师说:“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图是为文服务的,是点缀,文是主要的。文字要用碳素笔写,这样可以长期保存不变色。”我于是用橡皮轻轻擦去,又用碳素笔重新写了一遍,效果比用铅笔好多了。

秋分那天是周四,语文课上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秋分的知识:我国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蜇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沙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的侵入。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和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当天语文课,我们还学到了带秋字的`词语如: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收冬藏、暗送秋波、千秋万代、秋水伊人等。

秋分当天,郭老师还带领我们做“竖蛋”游戏。玩法是: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让它在桌子上竖起来。是不是听着就很有趣,鸡蛋竟然可以立起来,我跃跃欲试。从家里拿出一个我认为很圆滑的鸡蛋,把它小心翼翼放在地上、桌子上,但连续尝试了几次都不行。后来我想出了方法,在鸡蛋下面抹上一点盐,这一次我成功了,真的不可思议,鸡蛋稳稳地立在那里了!郭老师抓拍了这精彩瞬间,留作纪念。

郭老师还带领我们背诵《孟子》,通过背诵《孟子》我了解到我国古圣先贤的博大胸怀和仁爱思想。我感到《孟子》中的每句话、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很有趣味。通过背诵《孟子》,我的记忆力、理解力越来越好,文言文功底越来越扎实了。

在郭老师的影响下,我认识到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在郭老师的影响下,我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越来越感到自豪;在郭老师的影响下,我对语文学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热爱。

秋分节气学知识、拓思维、竖鸡蛋,多么有意义啊!

秋分作文 篇3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外的游子们也都会在这天的夜里抬头仰望星空思念自己的故乡。我不是游子,所以无法感受那种思乡的苦楚,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中秋节的有一句古诗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传统节日也不例外。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更加盛行了。在北宋京城,这一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之下,南宋也许更实际些。他们以互相赠送月饼为活动,取团圆之意。还有些地方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这些似乎离我们远了点,那么就挑近点的说说。明清以来,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点塔灯,放天灯等特殊风俗。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月下游玩已没有那时那么盛行,但还是有很多很有特色的习俗保留至今。我有一个福建的网友告诉我说,在浦城那儿,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你是不是觉得很像我们在生日时吃长寿面以求长寿呢?还有一个我很要好的朋友是广东潮洲人,他们也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但我以为她许久没有回去,所以早就忘了这一习俗。没想到去年去她在南通的家做客,竟然有幸的'在她房间的阳台上发现了没有吹净的灰烬。她告诉我说,只有她跟她妈妈拜月,因为在她们那边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真是一句奇怪的谚语。我妈妈是江南一带的人,所以我也沿袭了她们老家的传统,除了吃月饼外,还必吃桂花鸭。当然我不讨厌吃桂花鸭,她的肉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再说说北方吧,在山东省的许多地方除了要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这跟我们只在清明节祭祖有所不同。不过,在这么花好月圆的时候当然还是赏月吃月饼是最重要啦。吃完团圆饭,家里人搬张板凳坐在房门前的庭院里。旁边放张小圆桌,上面摆上各种样式的月饼,只要你稍稍的伸一伸手便可够到,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趴在妈妈的脚边,听她讲中秋传说——嫦娥奔月。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尊敬和爱戴。再后来,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了王母娘娘,便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药。这药一直由嫦娥保管。三天后,一名心术不正的徒弟天蓬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药,情急之下,嫦娥将药吞下,升了天成了仙。等后羿回来,一切无法挽回。他思妻心切,摆上香案遥祭嫦娥。百姓们闻知后,也纷纷摆上香案。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其实,不论是哪一个节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重要的,它们都没有轻重贵贱之分,每一个都代表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除了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只要愿意继承,我们的中华民俗会更辉煌!

秋分作文 篇4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分是一年中的第四个节气。

春分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时,开始春分节气。因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之后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气温一天天变暖,但受冷暖气流交汇的影响,还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时节,南京跨入了明媚的季节,呈现出勃勃生机,满眼尽是春的气息:秦淮河畔的岸柳像漂染了秀发的小姑娘,在春风的吹拂下,对着清澈的河水,欣赏着绒黄的发梢;莫愁湖公园一株株海棠,也竞相探出了满枝的花苞;紫金山已是绿草满山坡,一丛丛、一片片的新绿拂去了往日的枯黄;梅花山的梅花像正在演出的女孩们的脸,有的涂着浓艳的红,有的略施淡淡的粉,有的脸庞白润如玉,有的脸蛋温润似霞,一个个露出灿烂的笑容,让人们流连忘返……

我也一头扎入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沁入心脾的清新空气,倾听着万物苏醒、小草抽芽的声音,贪婪地享受着春的味道。我爱荡漾在春风中的温馨,我爱缤纷色彩冲击视野的感觉,我爱品尝具有田园芬芳的草莓、春笋……

春分时节,让我们一起寻找春味,分享春的快乐吧!

    更多精彩秋分作文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秋分作文

本文来源: https://m.dg15.com/a/6273181.html

上一篇: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热门9篇)

下一篇:感恩父母宣传标语(集合106句)

推荐访问
工作总结 最新更新文章地图 网站地图